03.05 一勺言|一個甲方營銷總監談貝殼的真正意圖

一勺言|一個甲方營銷總監談貝殼的真正意圖

今日推薦一個傳統營銷人向一勺言投稿的貝殼反思文。

我們以往經常看到貝殼的自我表達,也注意到不少第三方的媒體視角,但是,較少看到「被革命者」的觀察視角。

這份來自甲方的視角差,結論有點嚴重:不要低估貝殼的真實意圖。

你可以不同意這份結論,但正如文中所言:正確的問題比正確的答案更重要。

以下是5000字的推理。

如果你一時興起,歡迎文末聯繫,踴躍投稿。

波瀾驟起

疫情之下,開發商普遍開始嘗試線上售房,而貝殼也推出了新產品——VR售樓處,讓不少開發商有所警覺。

但是仔細瞭解之後,普遍認為新產品換湯不換藥, 線上依然無法代替線下,所以並未引起廣泛關注和探討。

開發商對它的主要判斷,基本如下:

1、比較適合大城市房產、或者旅遊地產這種看房成本高的樓盤;

2、雖然最新推出的VR售樓部在三方同頻上,有所突破,但掌上售樓處歸根結底只是豐富了線上展示與交流,但其功能根本不能代替線下展示。即使增加了線上成交環節,也完全無法取代現場售樓處。

從短期看,我的看法和以上一致。

房地產交易的決策鏈非常複雜,購房者需要的信息量巨大,信息傳遞過程也很繁雜。

大量的展示細節、真實體感、溝通工作需要面對面的多維度交流才能完成。PC 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曾屢次被人認為會大大取代人們的面對面溝通,但最終實際發生的卻是,人與人的物理溝通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

其原理就在於,人際間的協作是個複雜和多維度過程,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增大了人與人初步鏈接的機會,讓人際間更多的協作得以發生,最終導致物理上的接觸不減反升。

虛擬現實等技術同理,至少中短期如此。

正在悄悄生長的另一隻手

但是,我想談的是,掌上售樓處及相關技術發展下去,未來可能引起的另一個效應。

正確的問題比正確的答案更重要。

「線上售樓處是否能取代現場售樓處?」, 或許這個問題的思考角度本身就是錯的。取代售樓處,將客戶的整個購買過程搬到線上,恐怕並非是貝殼的主要或唯一意圖。

通常一個客戶購買新房的過程,大抵遵循一個基本的決策鏈,廣告/口碑介紹/ 拓客——網絡(瞭解/溝通,獲取基本信息)——售樓處(全面考察及詳細溝通) ——購買決策。

其中,第二步網絡看房,視城市與客群屬性不同,重要性有所區別。以貝殼(鏈家)20 年紮實的購房服務經驗,必定深刻理解客戶的看房習慣,明白以短期可實現的技術,是不可能將上述整個決策鏈搬到線上的。

那麼,我判斷他們掌上售樓處的業務邏輯是:

1、完善購房體驗、擴大業務規模。先吃掉一部分可以完成全程線上交易的 業務,比如疫情期間購房、一部分旅遊地產等;

2、將掌上售樓處技術和業務迭代起來,加快數據積累,進一步推動貝殼「互 聯網(數據)+房地產」的戰略定位。等待技術的迭代和演化,為長遠壟斷整個房產交易服務做戰略準備。技術的進步往往超出絕大多數人預期,長遠來看,全程網上交易佔比不斷增大是非常有可能的。

3、 做大做強網絡看房的體驗和服務,牢牢佔據並壟斷上述決策鏈的第二步,成為購房者的必經環節。

上述前兩條不難理解,最重要的是第三條。

「廣告/口碑介紹/拓客——網絡 (瞭解/溝通,獲取基本信息)——售樓處(全面考察及詳細溝通)——購買決策」,這條購買決策鏈是單線程鏈條,雖然網絡看房目前尚不是必經環節,但是重要性正在不斷上升中。

隨著網絡、城市和社會發展,人們看房的時間成本不斷提高,購房這種重決策行為,必然會有越來越多人的習慣是,提前在網絡上先行獲取和處理一部分信息,其餘留到現場實地完成(參考發達國家和大城市人群消費習慣)。

基於以上,貝殼要做的就是,推動決策鏈中的網絡看房成為必經環節,並且壟斷它!

我們以為的VR售樓部的野心:

一勺言|一个甲方营销总监谈贝壳的真正意图

也就是說,貝殼是要通過自己平臺領先的技術,免費的服務體驗, 將搜房、安居客等房地產專業網站的功能全部替代掉,培養購房者的看房習慣, 從而將貝殼 APP 打造成看房領域的「Baidu」,也就是客戶的唯一流量入口。

貝殼不需要逼客戶線上交易,只要壟斷購房決策鏈的一環——這才是我以為的VR售樓處的野心。

貝殼的真正目標

我們再來看這個決策鏈。

第一環節:行業趨勢上,拓客的重要性不斷增加,而貝殼系依託其強大的分銷能力,正攻城略地搶奪市場份額,被稱為「扼住開發商的喉嚨」;

第二環節:貝殼平臺潛滋暗長,快速發展,綜合功能性大幅領先其他房產網絡平臺,很可能生長為「扼住開發商喉嚨的第二隻手」;

第三個環節:貝殼率先完成佈局,不斷蠶食新的業務空間,並慢慢替代掉原本需要在售樓處完成的一部分功能。

新房交易的決策鏈四個節點中,貝殼已經佈局兩個半,剩餘一個半在未來也 存在顛覆的可能性,貝殼未來實在不能低估。

目前,購房者對於貝殼的依賴性在很多中大型城市其實已經出現了。

而現在,戰略性打造的線上平臺正在不斷升級,隨著線上成熟,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所有開發商和房產服務平臺不得不高度警惕。

即使左暉目前沒有這層考慮,我判斷這也是未來大概率會發生的事。

目前,貝殼地方執行團隊正在藉助疫情機遇,以掌上看房、線上成交等優勢大力向開發商推介掌上售樓處業務,或許,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掌上售樓處的重要意義並不在此。

等待清場時刻

自2013 年移動互聯網逐漸普及開來, 幾乎所有行業都面臨重新洗牌。一時間全民補課“O2O”“互聯網+”思維。隨後幾年,零售、餐飲、服務等行業大規模向移動互聯網端遷移和技術結合。

而焦慮了一段時間的房地產人,逐漸發現移動互聯網對龐大的房地產開發體 系似乎並未有一絲撼動。甚至連房地產開發最末端的環節——營銷,都未能有實質性的模式影響。反而因為智能手機帶給人的信息轟炸,讓廣告效果越來越差,導致線下地推拓客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移動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對各個行業大舉改造之際,似乎對房地產的改造無從下手。

原世茂高管蔡雪梅高調炒作的「互聯網+房地產」創業項目Elab,逐漸淡出人們視野,這個古老而龐大的行業似乎被證明是封閉而安全的體系,互聯網這個新貴,無法輕易挑戰房地產這個老貴族。

行業焦慮逐漸散去,房地產經理人們回到心理舒適區,繼續安心享受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收入,不乏「互聯網永遠不可能顛覆房地產」這樣的論斷。「衣食住行」中,只有「住」因其複雜性和特殊性,尚沒有接受「互聯網+”」、「數字化」的洗禮。

但是互聯網對社會的改造還遠未結束,才剛剛開始。

一個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並非一蹴而就。技術像水又像蜜,這是一個向各個產業滲透蔓延的長期過程。房地產行業因其複雜性,可能是最後一批被滲透的,但是它終將會被改造。

很多被媒體熱捧過的技術,雖然不再是公眾輿論的熱點,但並不代表它們不再發展或不再重要,目前,VR、物聯網、5G、智能算法等技術在其行業內部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之中。

如果你真的身處這些領域,如果你看過美國 CES 國際 消費電子展,你就會真正的理解這句話——「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在科技界的前沿領域,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物理世界終將被數字化技術全部再造一遍,復刻出一個與真實世界實時互聯的虛擬世界。」

蔡雪梅在2018年的採訪中說,我們不叫跨界。也不叫顛覆,而是破壁。在 整個地產開發的大邏輯裡,Elab 一層一層地破,非常安全,一旦每個維度都在破壁的時候,就會形成價值共振。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蔡雪梅充分理解技術發展的規律以及其如何影響社會。她在互聯網+房地產的創業路上並未沉寂,只是在佈局與迭代,然後等待產業變遷的時點到來。

與普通經理人不同,房地產企業家當然也不乏這種長遠眼光與危機意識。大 品牌開發商的數據化建設,營銷/服務等各種平臺的建設,正是對數字化與房地產相結合的探索與佈局,只是目前尚在淺水區,在以溫和的方式進行著。

左暉自然深諳於此。

從泥土中長出的鏈家中介,發展為鏈家網,再到貝殼系矩陣,左暉堅定的走著互聯網+房地產的路線,從線下到線上,每一步都極其務實。

從企業佈局的層面來看,貝殼的玩法,類似於新零售行業的「線上中臺+線下前臺」戰略,中臺提供算法、沉澱數據、生成策略與戰 指導;前臺則與一線資源深入融合、並向中臺提供數據。

中臺給前臺賦能,前臺給中臺反饋從而優化中臺算法。一個是大腦,一個是手腳,大腦進行思考並向手腳發出指令,手腳執行指令並向大腦反饋真實觸感。

其打法與7-11 等企業近年的新戰略驚人一致,這種模式大概也是未來很多企業的必經之路。

從業務層面來看,由線上APP 搭臺,線下經紀人團隊唱戲。貝殼系的「線下 服務」依託龐大的門店,牢牢抓住C端,這些年在業務上迅猛發展:二手業務不斷蠶食市場份額,一手業務也突飛猛進;

而「線上平臺」鏈家網與貝殼找房,不斷沉澱著全國大量的購房者信息與房產交易最真實的數據。然後,通過完善線上功能與體驗,培養著一二手購房人群的統一習慣。

同時,不斷將更多的購房者、經紀人、開發商銷售人員匯聚於此,打通購買者、貝殼、開發商/房東三方平臺;線上與線下協同的業務矩陣,就如同圍棋中的「兩眼論」,一個眼可以建立優勢,但兩個眼則可以相互協同,形成立體的勝勢。

由此來看,目前貝殼推出的 VR 售樓處,體驗是否完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方向對了,並且在這個方向上,跑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無論是安居客、搜房,還是線下與其競爭的各種中介門店、各種城市級的分 銷公司,和貝殼已經完全不是一個維度上的競爭了,貝殼對一二手交易市場的蠶食還將繼續,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是碾壓式的清場。

到那一天,才是開發商真正被扼住喉嚨的時刻!

未來的博弈

隨著 VR 售樓處等功能與體驗的逐漸完善,貝殼將強勢擠佔其他流量入口的 空間,佔據購房者決策鏈的必經環節。

市場數據、客戶資源、房產信息也將越來越多的沉澱在貝殼平臺上,形成較強的綜合優勢。

在整個房地產的價值鏈中,開發商的資本與整合價值,本來遠遠超過末端流量入口,貝殼等企業本是一個以資源與服務換取服務費的角色。

但是,當貝殼一統流量入口的時候,開發商面對唯一的平臺級的流量入口,既要面對貝殼,又要面對其他開發商的競爭,各開發商之間形成整合,共同抵制貝殼 極為困難,更有可能的是互相搶奪流量而陷入納什均衡,在這一過程中貝殼的 議價權大大提高。

如果那一天到來,大量開發商不得不飲鴆止渴。貝殼作為一家房地產服務企 業,甚至可以輕鬆分享開發商的開發利潤分紅。

當然,任何一個行業的趨勢都是分工不斷細化,行業鏈條中的部分環節,不斷形成專業化的外包公司,房地產及周邊業務當然也不例外。

只是這一次,貝殼的領跑被低估了。競爭總是會讓技術普及,領先企業的優勢被慢慢抹平,絕對壟斷並不存在。但是先發優勢會讓領先的企業形成一個特定時期的壟斷,這個優勢被抹平的週期或長或短,具體取決於技術門檻和挑戰者的綜合競爭力。

從目前來看,貝殼的潛在挑戰者:安居客等房地產專業網站、開發商自有銷 售平臺、各類分銷公司及平臺,與貝殼相比差距已經非常明顯。

未來對局面大概率是,隨著貝殼系的優勢逐漸被行業感知,可能存在搜房、安居客等網絡媒體迎頭追趕,大型開發商也可能努力自建平臺。但貝殼系豐富的數據沉澱、觸角網絡、強大的團隊執行力、根植於「價值」的業務矩陣、線上線下高度協同的模式,每一樣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或許在未來,開發商要承受一個較長的「貝殼為王」的難熬時期。

當然,貝殼的發展也有諸多問題需要一一解決。例如,自有嫡系鏈家體系與 德祐/房江湖體系的內部競爭,曾被業界指責即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引起諸多牴觸情緒外,內部平衡問題也尚未得到妥善平衡。

此外,德祐與房江湖體系的鬆散聯盟式的管理模式,在其近年快速的擴張中也問題頻出,在灰色地帶頗多的房產分銷領域,其未來的規範化管理也給貝殼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這些問題也是貝殼未來的考驗。

從人類歷史來看,新的文明總是崛起於舊文明的邊緣,因為它既能得到舊文 明的輻射,又可以不受舊文明意識形態與思維模式的制約。從更大的生物學尺度來看,物種的演化同樣遵循這個邏輯。

萬法歸宗,自然規律盡不如此,天道使然。產業變遷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現象,自然同樣遵循這個規律。

未來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元化,顛覆你的人可能從任何一個角落出現。具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家與行業從業者往往如履薄冰,對未來心存敬畏。

當掀桌子者已經徘徊於門外,驕傲的房地產老貴族,你們準備好了嗎?

(中瑞鼎峰營銷總監,微信號:Aaronkork131)

歡迎添加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