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為什麼願意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呢?

夜貓阿崗


嚴格來講,在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已經沒有按照個人“願意”或者“不願意”來進行選擇的機會了。他的選擇,完全是順服於當時的政治形勢。

老話說得好,形勢比人強。當時的形勢,是李世民通過政變殺掉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僅如此,李世名在政變之前相當長的時間裡,經過反覆醞釀、籌劃和謀略,已經培養起了屬於自己的強大的黨羽集團。眼看著兒子李世民的勢力興起,李淵對此也無可奈何了。李淵手裡唯一能制衡李世民的力量——太子李建成已死,李世民沒有敵人了。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時候李淵能做的,只有保命。

玄武門之變,當李淵看到殺死太子和四子然後進宮的不速之客李世民時,說了一句話:“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大意就是自己從前被太子李建成迷惑了。在李世民看來,有迷惑不要緊,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他沒有要父皇的命,而聰明的李淵再也沒有追究玄武門事變的來龍去脈,他乖乖給兒子讓位了。

說起李世民繼位,也不是一個令李淵想不通的結果。縱觀李淵起兵反隋,一路上都少不了李世民立下的汗馬功勞。按照戰功,李世民完全可以被封為太子。況且,在李淵打響反隋第一槍、搞晉陽起兵的時候,主要就是兒子李世民出謀劃策。客觀來講,這個兒子對李淵登上皇位幫助很大。把皇位禪讓給他,李淵心裡應該覺得也值了。


楊歌斐


說到玄武門之變,必須要提到以下幾個人,李淵唐高祖唐朝的建立者;李建成即是李淵的大兒子又是太子,皇位的繼承者;李世民李淵的二兒子,建唐前貢獻卓著,建唐後征戰四方;李元吉李淵的四兒子,力大無窮;提到兩個黨羽“太子黨”和“秦王黨”。

玄武門之變:就是“太子黨”和“秦王黨”的直接鬥爭,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

對於李世民逼迫李淵禪讓皇位給自己,已經得到了歷史證實,但我這裡要說的是其實李世民當皇帝並不是簡單篡位,他是歷史的必然:

1、李世民是所有皇子中最出色的一個,沒有之一。李世民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從軍事上來評價,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所無法比擬的,唐朝建立後李世民一直在外征戰,為唐朝的穩固和發展立下了悍馬功勞,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兄弟,只喜歡飲酒,貪戀女色,到處打獵,整天沉迷後宮無所適從。

2、唐朝的建立李世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有大量的史料記載,李淵篡隋稱帝是李世民的主意,也是具體的實施者,李淵的性格優柔寡斷,只是聽從了李世民計謀才成功建立了唐朝,並且在唐朝建立之前,李淵就許諾立李世民為太子,以後傳位李世明。只是後來李淵聽信李建成、李元吉,後宮嬪妃等一些人的讒言,才改變了主意。

3、李世民繼承皇位是眾望所歸。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李世民親自參加了四場大戰役:一是破薛舉,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二是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三是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四是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李世民受到了全國官、軍、民的擁護。

綜上所述,李世民逼迫李淵傳位給他已經是歷史事實,但是歷史似乎已經承認李世民的合法性,因為沒有他的玄武門之變,就沒有唐朝的貞觀之治,更不會有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歷史。


以史為鏡可以明智


不是李淵願意,而是被逼無奈。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如果當初李淵有如此高風亮節,也不至於出現二子、十孫慘死的悲劇。

李淵退位後,表面上生活衣食無憂,恬然自得,其實內心的痛苦是無法想象的,因為玄武門之變看似兩個兒子的爭鬥,其實是他這個做父親的一大敗筆。


權力是一個偽裝成天使的魔鬼,它溫柔的時候讓人著迷,當它露出猙獰面目的時候,即可以讓手足相殘,也能讓親情蕩然無存。

有部分人認為,李世民與大哥圍繞的是太子之位的爭奪,既然大哥被殺,目的已經達到,只等著父親去世後接班,萬事大吉。所以李淵也用不著急急忙忙的讓位。

其實,李淵可以等,但李世不見得願意等。李世民要的遠不是這個拖泥帶水的結果,他要的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他不會給李淵考慮的機會。這就是遲則生變、夜長夢多的道理。所以,如果兩個人去等,無論對其中那一方來說都是一種煎熬。



如果李淵不主動讓位,他將是一錯再錯。

玄武門之變當天,當李建成與李元吉被殺後,李世民馬上派尉遲敬德武力劫持了李淵,給了他來了一個措手不及,於是不得以交出兵權。如此一來,其實李淵暫時就成了一個光桿兒司令,如果此時他還在皇位上猶豫徘徊,那麼李世民會作何感想?而隋文帝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李淵怎麼能保證李世民不會成為下一個弒父奪位的楊廣,所以李淵是一個激流勇退的明白人,最終的作法也很明智。與兒子方便,也就是給自己留條生路。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說到底,玄武門之變就是“太子黨”和“秦王黨”的派系鬥爭。

對於李世民逼迫李淵禪讓皇位給自己,已經得到了歷史證實,這裡要說的是其實李世民當皇帝並不是簡單篡位,他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李淵必須的選擇,只能願意讓出皇位,其原因:

1、李世民是所有皇子中最出色的一個,沒有之一。李世民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從軍事上來評價,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所無法比擬的,唐朝建立後李世民一直在外征戰,為唐朝的穩固和發展立下了悍馬功勞,李淵在心裡眼裡都很明白。

2、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工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據史料記載,李淵篡隋稱帝是李世民的主意,也就是說既是策劃者有是具體的實施者。

3、李世民繼承皇位是眾望所歸,手下謀臣良將合力上推,打撈嶄新的的政治利益。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李世民親自參加了四場大戰役:一是破薛舉,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二是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三是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四是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李世民受到了全國官、軍、民的擁護。

4、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整個朝廷的風向一倒向秦王。雖說李淵是當時唐朝的皇帝,掌握著至高的權利,如果當時李淵不想退位給李世民而是臥薪嚐膽,想要鎮壓李世民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他真的這樣做,父子內鬥,必定導致朝廷震盪,不排除唐王朝的權力落入其他人之手的可能性,與其那樣還不如順水推舟將至高無上的權利給兒子的手裡,自己撈個清淨。

如今歷史已經承認李世民的合法性,沒有他的玄武門之變,就沒有大唐盛世,貞觀之治;更沒有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最強大二百八十年的唐王朝。


小亢64882536


由不得他!

李淵是被逼無奈,面對凶神惡煞的門神尉遲敬德,早也魂飛魄散,顫顫巍巍的,他不發揚高風亮節的精神,恐怕要與自己的子孫一起到閻王殿報到!

李淵成太上皇,表面上生活錦衣玉食,恬然自得,養尊處優,其實內心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煎熬;玄武門之變對他來說,是政治上的汙點,是作為父親的最大敗筆。

經運籌帷幄後的手足相殘,李世民目的幾乎達到,一覓眾山小,蒞臨九五至尊毫無懸念;但他審時度勢後要“宜將乘勇追窮寇”,不給李淵考慮的機會;因為遲則生變、節外生枝;他懂夜長夢多的道理,沒有快刀斬亂麻而君臨天下的氣概就沒資格開創貞觀之治!

讓位, 李淵是惺惺作態,不表演主動讓位,有可能一命嗚呼; 玄武門之變當天,當李建成與李元吉被殺後,李世民當即立斷,馬上派尉遲敬德硬闖皇宮,威脅恫嚇後,在精神上武力劫持了李淵,戰術上兒子打老子一個措手不及!要益壽延年就要聰明點,乖乖交出兵權;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淵不會如此高風亮節禪讓自己的皇位給李世民,然後把自己關在皇宮內養老。這是他迫不得已而為之!

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他眾多兒子中最優秀的兩個。沒有他們兩的南征北戰,李淵做不成開國之君。特別是李世民,為大唐立下了無人可匹敵的軍功。李建成的軍功雖沒有李世民顯赫,但其處理政務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司馬光曾對父子三人做出過評價:

“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

隱太子即李建成,像吳太伯一樣的賢能。

李淵擁有兩個如此優秀的兒子是幸運的,戰爭時期各司其職,為他開疆拓土。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兩個兒子都胸懷社稷,天下大定之後,對皇權的爭奪必然讓他們大打出手。在能否奪得江山這樣重大的利益面前,手足之情亦可以被他們棄之腦後。


無力左右局勢的李淵,還是等來了玄武門之變的消息。環顧朝堂之上並無得力之人,自己的兒子才是這個國家最有實力的人。痛失兒孫讓他即無助又對李世民充滿憤恨之情。可是這江山畢竟還是李家的江山,又能怎麼辦呢?三天後,李淵就被迫宣佈立李世民為太子。天下的事情都要報給太子決斷,然後再給自己簽字。可是這還不夠,必須要讓自己的父親退位,李世民已經等不急了。

最大的風險來自於自己的父親,在玄武門之變後,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太宗“跪而吮上乳, 號慟久之”。在瑟瑟發抖的李淵面前,李世民沒有亮出帶血的屠刀,而是哭跪在父親面前,吸吮父親乳頭!以這樣的方式來安慰父親。李世民知道,父親不會心甘情願讓自己當這個皇帝,太子餘黨,父親的勢力一定會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李世民深深的知道,自己皇位來路不正。而父親也不缺皇子,萬一朝中哪位不開眼的大臣或哪位皇子對自己也來個玄武門之變,那就萬事皆休了。

於是李世民就把李淵放到了太上皇的位置上,九年後李淵去世。


綻放的歷史


對於這次禪位可以分兩個方面來看:

1.李淵做為一個皇帝,唐朝的開國皇帝,當他知道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因為爭躲太子之位已經兵戎相見的時候,當他發現他周圍已經站著一群帶刀的士兵,更要命的是這些士兵並不是只聽命於他這個皇帝的時候,他肯定也會怕的,即使他知道他兒子不會殺他,但是誰能保證那些帶刀的士兵中沒有張了腦子的混蛋呢。而且他也明白李世民相比他來說肯定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不管是說李世民用計迫使李淵舉兵討隋,還是說李世民只是在幫李淵出謀劃策,這至少能說明李世民在舉兵的決策中是關鍵的人物,一直到後面在逆境中擊潰王世充 竇建德,為大唐的建立掃除最大的障礙,這些李淵也都看在眼裡 他知道自己的這個臣下是個比自己更有大智慧大胸懷大膽識的人物

2.作為一個父親,當他知道自己的兒子為了爭奪權利而自相殘殺的時候,我相信此時他的內心已經心如死灰,他肯定會後悔自己當初所做的種種,肯定會抱怨命運的不公,為什麼李世民是竇氏所生,為什麼當初自己聽信嬪妃的枕邊之言,為什麼自己沒有承諾自己的諾言將太子之位給李世民,為什麼自己作為一個父親確導致自己的兒子喪命。因此李淵在玄武門禪位一個是因為大勢所趨,他也是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再揹負一個殺父之名 ,其次他也是心如死灰,兒子開始自相殘殺了還要這個皇位做什麼呢


hehedita


歷史上那一場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之所以願意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那也是迫不得已。儘管李世民不是長子……

手足相殘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不但誅殺了李淵長子李建成,而且也幹掉了小有才氣的三弟李元吉。至此,李淵左膀右臂盡失。皇權被架空……

其實,早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羽翼已成——那一幫瓦崗寨降將,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且勢力輝煌。最要命的是,那一幫殺人不償命的降將,唯李世民馬首是瞻……

既然“敵我”力量懸殊,既然父子勢力有別,既然“肥水”流進李田,既然事已既然至此……四顧無人、孤家寡人的李淵,想不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已是不可能了……

綜上所述,種種於己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終於導致還是盛年的李淵,不得不把皇位禪讓給次子李世民……



鵝駛史河


不是願意傳位,是逼不得已。

第一,玄武門之變後,有能力繼承皇位的三人,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互相殘殺後,只剩秦王李世民一人。

第二,玄武門之變發生後,秦王李世民手下尉遲恭立下漢馬功勞,他以保護皇帝名義,闖進行宮逼唐高祖李淵交出兵符,當時李淵身邊都是太監宮女根本沒法跟尉遲恭抗衡,包括各文武大臣此時都站在李世民一邊。所以李淵為求自保不得已宣指傳位於秦王李世民。

所以李淵讓位李世民完全是被逼的。


王小石5


李淵能夠把皇位讓給李世民 一是迫不得已 二是看重李世民的才能 三是試探 迫不得已是因為李建成的太子黨群龍無首後 短時間不能歸李淵直接調配 李淵自己又因為長年不征戰 在軍中和朝中的權威僅剩下一個光禿禿的皇位了 人心都更加擁護李世民 只不過李世民的身份差一次事故找到上升的臺階 玄武門之變之所以尉遲恭那麼上心 甚至親手殺了皇子李元吉 一來證明了這個臺階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了 二來文臣武將也需要進一步的封賞 而這一點是李淵做不到的 因為他沒有親自經歷很多事 不能體會和公正的做到這一點 二是看重李世民的才能 其實根據很多史實和劇照 李淵在後期已經發現了李世民更加適合太子之位 只不過名不正則不能動 對於秦王的勢力過大而皇帝並沒有特別保護太子而做些什麼就能看出來 三是試探 看李世民是隻要太子位 願意等老皇帝退位 還是李淵和李建成在他的心中一個下場 這一點很重要 也看出了李淵的韜晦和帝王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