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西周古国——赵国,因“神行驭手”造父而得名,赵姓起源

我们熟悉的赵国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与魏国、韩国并称三晋,因为它们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赵、魏、韩原是晋国的卿士,春秋时晋国原有六大卿士,除了赵、魏、韩,还有智氏、中行氏、范氏。后来智氏灭了中行氏和范氏,当野心勃勃的智氏正想灭掉三家中实力最强的赵氏时,当时的赵氏首领赵无恤捷足先登说服魏、韩,三家联手灭了智氏,从此晋国就成了三家的天下了。赵国正式立国是在战国初期,但赵氏的封地最早是在周穆王时期确立的,跟它的兄弟国秦国一样,赵氏族人也经历了漫长的奋斗史,与秦国替周室抗击西戎保卫边疆的情况不同,赵氏族人世代仰仗驾车技术替天子御驾立足王室,直到正式获得了自己的封地。


西周古国——赵国,因“神行驭手”造父而得名,赵姓起源


秦国篇中讲到,嬴姓始祖伯益被舜赐封嬴秦,其有两子:大廉与若木。嬴姓家族以治水而生,凭善御而荣。善御,就是擅长驾车的技能。从《史记》记载来看,开创御驾技术先河的是若木的一支,从若木的玄孙费昌开始,这支嬴姓家族就具备擅长驾车的能力了,从此世代相传,生生不息。费昌弃夏投商,替商汤驾车,鸣条之战中立下军功,嬴姓一族悉数显贵。此后开始,大廉一支嬴姓家族也涉及驾车,从中衍开始,到蜚廉,蜚廉是有名的“神行太保”,善于长跑。蜚廉归顺周朝后,一直传到造父,造父很好的继承了先祖御驾善跑的技能,并有所发展,使驾车技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造父也因为出色的御驾技术荣幸的成为周穆王的专业司机兼助理。


西周古国——赵国,因“神行驭手”造父而得名,赵姓起源


造父是蜚廉的后代,关于蜚廉,秦国篇中已详细尽述。《史记·秦本纪》记载,造父替周穆王驾车,前往西疆狩猎,见到了西王母,乐不思归。这时候周畿传来急报,徐偃王率领淮夷反叛。徐偃王是徐国国君,自立为王,与周王分庭抗礼,曾几次兴兵作乱,拳脚一度伸到黄河以西。这次反叛很显然徐国看准周王西巡,想趁周朝群龙无首之际灭亡周室。周穆王当即立断,连夜返还周畿,令造父驾车,日夜兼程。造父不辱使命,驾车急驶如飞,穿山越岭,趟水过河,驰聘千里,长驱归周。造父为平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使穆王得以及时归队,稳定军心,避免因群龙无首而成一盘散沙,为镇压徐夷叛军立下了头功。太史公以“一日千里以救乱”来形容造父的功德。造父因此被周穆王封到临汾盆地以北一带的赵城,赵城在今天的山西洪桐县赵城镇,境内襟山带河,地势显要,赵氏从此始。


西周古国——赵国,因“神行驭手”造父而得名,赵姓起源


“赵”即“趙”,不见甲骨文,“趙”又跟“造”有关,两字同音,皆从辵(chuò),又有“及,到达”之义,两字同源。《说文解字》说:“赵,趋赵也。”趋,快进,以短而多的步子快速前行。“趙”由走、肖组成,即步子碎而多,短而繁,换言之速度之快。赵、趋之义相通。《穆天子传》记载:“天子北征,赵行囗舍。”是说穆天子北伐时,行军神速,一日数舍。一舍为三十里,赵,踃跳,速度之快。郭璞注:“赵,犹超腾。”“赵”的本义为赶超、超越。赵的祖先造父擅长驾车,日行千里,为周穆王之专用驭手,因驾车技术高超而被封到赵。“赵”字包涵着赵氏祖先善驾擅驭的技能,又隐含了赵氏族人勇猛、刚烈、忠诚的天性。


西周古国——赵国,因“神行驭手”造父而得名,赵姓起源


《穆天子传》记载了造父的许多事迹,穆天子游历大川期间,作为穆天子的出行司机兼助理,造父全程在侧,如影随形。造父所驾马车为什么能日行千里而不倒?造父娴熟的驾驭技术固然重要,关健还得看所驾马匹的素质体能。《穆天子传》透露了一个细节,“造父乃具羊之血,以饮四马之乘一。”原来造父用羊血当饮料给马喝,我们都知道,羊血不但作为食物,还是一味中药,它性温热,服用后能产生强大的能量,医家常用它来治疗妇女的产后血晕、血虚,有散瘀,解毒、补血、扶弱之功效。而从现代营养学角度分析,羊血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服用后能强身健体,效果显著。造父用它来喂马,马便能日行千里,可见造父并不仅仅拥有驾驭能力,还深谙饮食之道。


西周古国——赵国,因“神行驭手”造父而得名,赵姓起源


造父之后,到他六世孙奄父,奄父是周宣王的司机,周宣王伐戎,奄父担任御驾,以扎实的驾驭技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祖先争了光。后来在千亩之战中,周宣王因不听劝谏败于姜氏之戎,周宣王在奄父高超的驾驭技术下得以逃脱,避免了周室的损失。到了奄父的儿子叔带,叔带仍然继承了先祖的驾技和忠诚,但不幸的是叔带遇上了一个荒淫无道的天子——周幽王,使他生不逢时,报国无门。叔带只好认清时势,投奔了正在蒸蒸日上的晋国,事奉晋文侯。从那以后,赵氏族人世代在晋国任职。但由于赵氏族人素以技术见长,缺少经世治国的能人,这也是赵氏族人始终不能登堂入室的原因。直到赵衰的出世,此人擅占卜,有谋略,他看好当时的晋国公子重耳,成为重耳的重要谋臣。后来重耳成为一代霸主晋文公后,赵衰因此上位,从此开启执掌晋国的先河,其子赵盾也成为晋国第一个凌驾于国君之上的权臣,为春秋末年晋国六卿当政、三家分晋、赵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