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漢朝楚王陵的四大未解之謎

  謎團一:楚王陵裡埋葬的人是誰?

  對於獅子山楚王陵的主人,考古界支持這兩個人:一個是第三代楚王一劉戊,一個是第二代楚王劉郢。

漢朝楚王陵的四大未解之謎

  認為獅子山楚王陵是劉戊的專家、學者的依據是,陪葬的兵馬俑坑四壁十分隨意、簡陋,不襯耗費如此巨大、建築如此奇特的楚王陵。這部分專家說,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劉戊曾參與過“七國之亂”

  謀反,然而他最後卻失敗了,當時楚王家族為了保全家族,就讓劉戊自縊謝罪,以為家族贏得中央王朝的諒解。劉戊死後,楚王家族的人考慮到劉戊是家族的王,本應享受王者之禮下葬,可是他畢竟是因謀反失敗自殺身亡,如果等朝廷下詔書,他必定無法按王者禮下葬,所以楚王家族為了保全劉戊的榮譽,就趕在了朝廷下詔書之前,將劉戊下葬了,然而因為劉戊是自殺身亡,下葬時間又急,他的陵墓雖然修建了 19年,可是根本就沒完成。又因為楚王家族是搶先下葬造成既定事實,即使劉戊的陵墓沒有完成,他們也不能再有大的動作了,因此這個陪葬的兵馬俑坑壁才會如此簡陋。

漢朝楚王陵的四大未解之謎

  認為是第二代楚王劉郢的專家的依據,包括獅子山楚王陵的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和開鑿時間三方面。這部分專家說,從墓葬形制看,獅子山楚王陵修建的時間應該是西漢早期豎穴墓向橫穴墓演變的時期。從隨葬物品看,考古學家從楚王陵中發掘出了其薛郡的文陽之印和東海的蘭陵王印,而這兩郡在景帝二年就被削去了,還使用這兩郡郡名的陵摹主人,肯定是在兩郡削蕃之前就已死後,甚至下葬的時間也應該早於兩郡削蕃時.而這隻能是第二代楚王劉郢c因為第三代楚王劉戊是七國之亂時的反王,七國之亂的根源是中央朝廷要削著。劉戊率領的七國叛亂失敗後,景帝很可能已經削了兩郡。他們據此推測,獅子山楚王陵的主人應該是劉郢。

  兩方的說法可以說各有道理,然而目前還沒有更加翔實的資料可以證明他們的觀點,所以獅子山楚王陵的主人到底是誰,只能等待後人評說。

  謎團二:為什麼兵馬俑的姿勢各異?

  專家們在獅子山共發現了5個埋葬兵馬俑的陪葬坑,其中3個俑坑比較大,兩個俑坑則稍小一些。俑坑裡埋葬的陶俑主要有立式俑和坐式俑兩種。立式俑高約48釐米,坐式俑高約25釐米。雖然這些兵馬俑的尺寸比真人小了很多,但是它們五官十分清晰,四肢也十分完整,由此可見,這些兵馬俑應該是完全按照真人的模樣來製作的。

  專家們根據兵馬俑坑的地理位置,將這5個兵馬俑坑編上號。通過清理,專家們發現,在一號兵馬俑坑裡,兵俑中呈立式的都是步兵,呈坐式的是駕車的馭手和車兵。在獅子山楚王陵的陪葬兵馬俑坑裡,除了人俑,還有馬俑,立於馬俑後面的人俑應該就是指揮官。這些兵馬俑中完全沒有動物俑和女性俑,專家們據此推測,一號坑裡埋葬的應該是兵馬軍陣俑,而不是郊遊俑。

  在二號兵馬俑坑裡.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後段殘存跪坐式陶俑474件。目前為止,專家們並沒有發掘三號兵馬俑坑,所以它裡面的情況還不清楚。不過,四號兵馬俑坑被髮掘了,可是專家們只在裡面發現了十餘件陶俑,而且這些陶俑多數還被破壞了。

漢朝楚王陵的四大未解之謎

  為什麼在兵馬俑坑裡埋葬著不同姿勢、不同數目的兵馬俑,而四號兵馬俑坑裡的陶俑只有區區十餘件,而且多數還都有破損,這些破損是外力所為,還是陵墓主人的意思?這又是一個難解的謎題。

  謎團三:兵馬俑軍陣為何混亂不堪?

  1984年,考古學家在獅子山山腳下發現了大批漢代兵馬俑,然而讓他們感到奇怪的是,俑坑裡的兵馬俑擺放得十分混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要知道,我國一向是禮儀之邦,尤其是古代更注重禮儀教化。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工匠們甘願冒天大的風險,將兵馬俑如此擺放呢?這個問題要得到很好的回答,就回到了楚王陵的主人是誰的問題上了。難道真是因為楚王家族將人匆忙下葬、而讓陵墓的修建半途中止?要回答這些問題,還需要等待資料的進一步充實。

  謎團四:哪具屍骸是楚王?

  考古學家因為不知道在徐州獅子山中的這座陵墓的主人到底是哪一代楚王,便想通過骸骨査找線索。考古學家從陵墓中收集的骨骸經徐州醫學院法醫司法鑑定所專業人員鑑定後,肯定這些骨骼都來自同一個人,沒有摻雜其他人的屍骨。除了鑑定出這一點外,鑑定人員還得出了這具男性骨骸的身高和年齡。此人身高應在1.73米左右,年齡大概是35歲。

  鑑定人員因為沒有從這具骸骨上找到非正常死亡的痕跡,所以無法確定他到底是第幾代楚王。顯然這具骸骨又為楚王陵増加了一道謎題。

  獅子山楚王陵雖然被髮掘了,可是種種謎題仍讓它的真實面目籠罩在廉朧的神秘面紗後面,吸引著人們前仆後繼地去探索、去發現、去掲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