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

清風明月逍遙客


我並不認為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相反,明朝的很多位皇帝在一定的時局下應該都是不錯的君主,只是時機不對,明朝能存在近300年絕對是憑實力存在的。

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能力自然不必說,從元朝人手中將江山奪過來,並幹掉陳友諒等對手,其實力不容小覷。

建立大明之後,朱元璋更是將一切可能對朱家子孫有威脅的可能性都掃清,哪怕清掃的對象是曾經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與謀臣。

作為朱元璋的兒子,也是和他最像的兒子——朱棣,更是千古一帝。雖說從侄兒朱允炆手中將皇位奪過來並不光彩,但是這並不影響後世的我們對朱棣的認可。

朱棣可以說是一位很能打的皇帝了,瓦剌、韃靼、兀良哈都在朱棣手上栽過,就連交趾(今越南),朱棣也派兵打過,不同的是朱棣出兵是為了鎮壓交趾國內的叛亂。

除去馬背上的功績,朱棣在其他方面也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皇帝了。比如鄭和下西洋(有人說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編撰永樂大典(沒有留存下來),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建造紫禁城

還有一個,南京有一座大報恩寺琉璃塔,通體用琉璃建造,塔內燈火不斷,這座塔就是朱棣為了感念生母而建,只可惜太平天國時期被戰火毀壞,現在南京市已經在遺址上建造了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遊玩。

明朝的“仁宣之治”也是十分值得後人談論的,明仁宗實在是一位仁慈的皇帝,登記之初就下令為靖難時期的臣民正名,比如當時被誅了十族的方孝孺。

仁宣之治可謂是在開國之後的休養生息,有點類似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國家的實力和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且,明宣宗還尤為注意教育問題,於是他開始讓宮裡的太監開始學習讀書寫字,皇帝的初衷是好的,提高教育就能改變命運,但是他沒有預料到的是,後來太監獨攬大權,甚至篡改聖旨,一度陷大明於水深火熱之中,比如後來的著名太監

魏忠賢。

明朝還有一位十分值得一提的皇帝,就是嘉靖,他是一位很有“特色”的皇帝,比如寵愛鄭貴妃,讓奸臣嚴嵩在朝廷上囂張,把自己小金庫的錢全拿來給道士們修煉金丹等等。

但是嘉靖誤國了嗎?並沒有,科舉照常,內閣照常工作,就是不常上朝,繼承人的讀書問題有點耽擱。可是正是嘉靖這種不理事的態度,民間的話本小說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崑曲的前身便由此開始,民間藝術氛圍一時高漲。明清小說一度成為能夠和唐詩宋詞相媲美的文化產物。

明朝還有一位皇帝——崇禎皇帝也是值得一說的,說到崇禎,大家可能都覺得他是亡國之君,應該是荒淫無道的,其實不然,崇禎皇帝其實真的是個好皇帝,很有手段,比如,剛剛繼位就幹掉了魏忠賢一黨,但是明朝到了這個時候,光靠手段是不行的,還得國家有錢。

可是這個時候國家的情況是怎樣的呢,陝北地區鬧了饑荒,老百姓們吃不上飯,這下可不得了,老百姓生氣了,不幹了,後果可是很嚴重的,具體事例可參考陳勝吳廣起義,陝北的老百姓也搞起了起義,這是國內矛盾,那國外呢?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從東北打過來了,這下簡直是一個頭兩個大,國家又沒錢,那大明公司只能倒閉。

其實從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崇禎或者大明是值得我們期待的,那就是張岱,說這個名字您可能比較陌生,但是我一說《湖心亭看雪》您就想起來了,就是這個痴痴的作者,一心只想著光復大明,還寫了本《陶庵夢憶》來回憶自己曾經在明朝的生活,可見張岱對明朝的感情至深,只有一個國家給了百姓安定的感覺,百姓才能一直念著它,大明就是這樣一個值得人牽掛的朝代。

因為篇幅限制,這裡只例舉了幾位皇帝,如果您對明朝的皇帝感興趣,對明朝的歷史感興趣,可以閱讀當年明月老師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或者你會對大明又有不一樣的認識。


林憶南




明朝16個皇帝,個人素質都不錯,不少人都是琴棋書畫高手,都沒有近親結婚,都比較聰明。有一些不是一般的聰明: 太祖朱元璋天縱奇才,成祖朱棣文武全才;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都是很有心機和手段的人,是能把大臣玩弄於股掌之上的角色;代宗朱祁鈺和熹宗朱由校都是挽狂瀾於既倒的主;孝宗朱祐樘是公認的一代明君。

情商低一點的有建文帝朱允炆、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武宗朱厚照、神宗朱翊鈞,但還算不上昏君。要說昏庸,世宗朱厚熜(cōng)和思宗朱由檢應該算的上是,連毛主席都說世宗昏庸,思宗朱由檢是亡國之君,雖然沒有荒淫,但是,工作水平的確不行,所以亡了國。



此外,明朝的制度比較有優勢。這個制度是權力制約和監督的。中央有內閣和司禮監相互制約,有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制約,有內閣和六部的制約,七牽八扯,離開了皇帝的裁決,誰都辦不成任何事情。

地方上也是三權分立,有布政使,有按察使,有指揮使。一個是政府,一個是紀檢,一個是軍區,互不統屬,誰也不能干預別人的正常工作,也就不可能形成藩鎮割據勢力。

正因為以上原因,明朝才得以享國276年。


坐看東南了


為何有的人說,明朝的皇帝大多都是昏君?

明朝持續時間長達276年,歷經16位皇帝。而這些皇帝中,除了前三位,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外,再加上一個明孝宗朱佑樘,基本上就沒有幾個正常的皇帝了。有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有修道皇帝,有蟋蟀皇帝,有木匠皇帝,有貪玩皇帝……總之五花八門,就沒一個正常的。

雖然明朝的皇帝大部分看起來不夠正常,但是在明朝歷史上,是沒有和親沒有賠款的,寧死不降可以說是明朝的標籤。明朝的皇帝,雖一個個不理朝政,但卻骨頭很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只有明朝做到了。

按照正常的邏輯,只有勤政為民的皇帝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如果放在別的朝代有這麼“昏君”的話,估計早玩完了。那麼明朝為什麼就能近300年不完?這跟明朝的內閣制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明朝的內閣制度

明朝內閣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諮政機構,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在之前,宰相擁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明成祖成立內閣以後,把原來宰相擁有的決策權把持在自己手中,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在皇帝掌控之下,內閣與六部各司其職,國家最高行政命令從紫禁城發出,通過全國1936處驛站,層層下發到國家每一個角落。

到了明朝中後期,內閣的權力逐步上升,形成了更為完善的政務流程: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由通政使司彙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

通過明朝幾代皇帝的努力,明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內閣政務體系,它在權力平衡方面堪稱完善。從中晚明朝歷史可以看出,只要內閣中人才濟濟,皇帝不能再胡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國家機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務流程維持正常運轉。

權力的制衡和監督

此外,內閣和司禮監相互制約,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制約,內閣和六部又相互制約,離開了皇帝的裁決,誰也辦不成事情。

地方上也是三權分立,有布政使、按察使、指揮使。一個是政府,一個是紀檢,一個是軍區,互不統屬,誰也不能干預別人的正常工作,也就不可能形成藩鎮割據勢力。

正是因為這些制度上的優勢,讓明朝在沒有皇帝的時候也能正常運轉。


小武痴史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清朝的皇帝都是兢兢業業無昏君,而明朝的皇帝除了前面幾個皇帝之外,其餘的都是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的昏君。但是即便明朝有了像吃了丹藥死亡的明世宗、明光宗,也有像做木工的明熹宗,甚至是連續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大明王朝在這麼多昏庸無能皇帝的折騰之下居然還能夠屹立近300年,真可謂是中國封建王朝裡面的奇蹟。

其實世上哪有那麼多的奇蹟,明朝之所以能夠在這麼多皇帝的折騰之下還能夠屹立不倒,主要原因還是它擁有了一套近代化的民主政治體制的雛形——內閣制度。

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解除丞相對皇帝權力的威脅,借用胡惟庸一案成功的廢除了丞相這個職位,六部從此直接歸皇帝管理。但是廢除丞相帶來的後果便是增加了朱元璋的工作量。

據《春明夢餘錄》卷二五記載:“八日之間,內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記三千二百九十一事”。八天之內,朱元璋一共批閱了內外奏章1660封,涉及3291件事。工作量之大由此可見,以致於朱元璋發出了“朕代天理物,日總萬機,豈能一一週遍”的感慨。

為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朱元璋下令仿照宋朝制度,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來輔助自己的工作,這四大學士的身份只不過是顧問,沒有任何決策權,一切決策權都掌握在朱元璋的手中。但即便如此,四大學士的出現也是一大進步,它為內閣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雛形。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朱棣因為多次御駕親征無法及時的處理朝中的奏摺,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朱棣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明朝的內閣制度正式誕生,但是此時的內閣僅僅只有議政權,說白了只不過是朱棣手下的高級秘書罷了。

朱棣晚年,內閣權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了協助皇帝兼管六部尚書的權力,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明憲宗、明孝宗時期,內閣的權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已經成為足以對抗皇權的文官政府代表。明武宗朱厚照是出了名的荒誕不經,為了實現上戰場的願望,還給自己封了一個大將軍的封號,而且在他任內發生了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但是正是有了楊廷和等內閣閣老的支撐,才沒有發生太大的動亂。

明世宗、明穆宗先後有了嚴嵩、高拱等位高權重的內閣首輔,此時大權獨攬的嚴嵩、高拱儼然成為了大明王朝的“丞相”。但是這還不算內閣權力的頂峰,真正把內閣帶到權力頂峰的是名臣張居正,張居正的改革讓內閣成為政府運轉的中樞。在這套中樞系統的推動之下,即便出現了像萬曆這樣一個28年不上朝的皇帝,帝國的機器也能夠順利運行。


蘇子侃歷史


明朝的確是一個神奇的朝代,享國276年,但是隻出現了兩位能算的上聖明神武、雄韜偉略的皇帝,即開國皇帝朱元璋與明成祖朱棣,其他皇帝當中懂得辦事的也就朱見深、朱祐樘,勉強算一個末代皇帝朱由檢;開創“仁宣之治”的兩位皇帝雖有功績,推行休養生息,與民有利,但也極大的解放了自己的雙手。

明朝的皇帝的,有的繼承了祖輩們的務實精神,比如崇尚木匠活的朱由校;有的繼承了祖輩們原始的歡樂,比如沉迷鬥蛐蛐的明宣宗朱瞻基;有的繼承了祖輩們貪玩的興趣,比如明武宗朱厚照;有的則是痴迷於羽化登仙的境地,比如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雖然自己創造了28年不上朝的記錄,但是很快就被孫子輩的萬曆皇帝以30年不上朝的世界紀錄打破。

那麼問題來了,明朝昏庸君主如此之多,但為什麼還能享國276年之久呢?

政治制度幫助明朝完成了無需帝王的統治運行機制!

明朝的政治制度決定了他們就算沒有皇上也能夠完美運轉,這一切來自於明朝歷任統治者的改革與創新。

首先是朱元璋廢黜中書省的,使得六部直接聽命於皇帝,極大集中了君權,這一舉動不僅僅是廢黜的是丞相的名號,更是將蔓延千年的君權、相權之爭改變稱為君權引領相權的狀態。君權的至高無上性使得眾人都得絕對聽命於皇帝。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後,繁雜的政務處理工作使得他難以一一應付,所以內閣出現了。事實上,內閣承擔並行使的就是宰相的職權,唯一不同的一點在於,他們的權力來自於皇帝,而丞相的權力來自與制度。有了內閣,皇帝自然沒有了辦公的煩惱,大可以高枕無憂,等待硃批就好。

為了保證政治制度運行不受到其他內因的影響,朱元璋還創立了一個錦衣衛制度,雖然創辦初期,朱元璋並沒有考慮那麼多,但是後期的確起到了額外的作用。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任何組織或者機構的制約。朝廷眾臣的一舉一動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即便是你有其他心思,皇帝總能率先了解。

關於錦衣衛還有這麼一個故事。據說有一次朝中大臣過生日,第二天朱元璋見到他便說:“昨日生日過得怎樣?”,大臣倍感皇上厚愛,感激涕零的傾訴著昨晚的時期,結果是朱元璋直接指出了他並未道出的事情,還將他昨晚請的那些人?說的什麼話?吃的什麼菜?喝的什麼酒?甚至與連他晚上和哪個小妾睡覺,朱元璋都一清二楚,大臣瞬間嚇癱在了地上。錦衣衛辦事能力可見一斑。

錦衣衛誕生之後,成為了大明王朝潛在的大殺器,但是兵器越鋒利,就越有可能割傷自己的手。明成祖時期,朝廷又增設了擁有私軍的東廠。東廠的成立名為捉捕叛黨,實際上是為了牽制錦衣衛。起初的東廠由朱棣親自指揮,後來便交給了太監管理。明憲宗時期,東廠勢力太過龐大,皇帝又設立了西廠,又太監汪直出任提督,這樣就形成了大明王朝獨具特色的“廠衛制度”。


有了制度的保證,明朝皇帝就能像養魚人一般,將蚯蚓放在眾多魚兒面前,任他們爭奪鬥爭,而自己則可以把控大局,畢竟他們的一切都來源於皇權。

“廠衛制度”形成之後,明朝的政治體制基本上形成了內閣把控百官、錦衣衛監視百官及內閣、東廠牽制錦衣衛、西廠東廠相互牽制的局面,而這些組織的頂頭上司都是皇帝。

所以也就出現了張居正這樣可以權傾一時但永遠不能超越君王的內閣首輔,因為在已經構造好的政治體制當中,只有皇帝能夠操縱全局,其他人都是被牽制的棋子。

這就是為什麼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還能穩定統治天下的原因。因為政治機構在運行(內閣)、監察機構在運行(錦衣衛)、牽制機構在運行(東西廠),這樣的政治體制下,皇帝想拍板定奪可以,想隨心所欲也可以,總之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楚南青史君


首先,從太祖朱元璋起廢除了丞相制度,使得六部直接歸屬於皇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臣權力的集中,不會出現像霍光、曹操這樣的權臣,六部間互相制衡,最終的決定意見只能歸於皇帝。就算後來內閣成立,起初也是幫助皇帝票擬,一句話就是皇帝說了算。

其次,為了限制內閣的權利,皇帝就重用了身邊的太監,組成司禮監,直接對內閣下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太監與內閣互相制衡,加上皇帝的私人偵探錦衣衛、東廠等爪牙的存在,使得每個人都活在陽光之下,沒有秘密可言,更不敢對皇權有分外之想。

再者,我們來看看明朝地方上,沒有出現漢末諸侯割據以及唐末藩鎮稱雄的局面,主要是明朝皇帝將地方上一切大權收歸中央,兵權直接歸兵部掌管,人事任免由吏部決定,這些都是需要請示皇帝后才能生效的。在各個省中,都指揮使掌管行政,按察使負責刑獄,布政使掌管民政,一省軍權由總兵把控,他們彼此分別對皇帝負責,使得權力得到平衡,也使皇帝更加放心。

可以說雖然明朝皇帝頑劣,許多不問政事,但完善的中央集權體系,使得皇帝大權總覽,高枕無憂,即使到了末帝崇禎時期,崇禎皇帝也是說一不二,但最終明朝敗給了黨爭腐敗,令人無限悲嘆。


亮仔學史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清朝的皇帝都是兢兢業業無昏君,而明朝的皇帝除了前面幾個皇帝之外,其餘的都是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的昏君。但是即便明朝有了像吃了丹藥死亡的明世宗、明光宗,也有像做木工的明熹宗,甚至是連續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大明王朝在這麼多昏庸無能皇帝的折騰之下居然還能夠屹立近300年,真可謂是中國封建王朝裡面的奇蹟。

其實世上哪有那麼多的奇蹟,明朝之所以能夠在這麼多皇帝的折騰之下還能夠屹立不倒,主要原因還是它擁有了一套近代化的民主政治體制的雛形——內閣制度。

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解除丞相對皇帝權力的威脅,借用胡惟庸一案成功的廢除了丞相這個職位,六部從此直接歸皇帝管理。但是廢除丞相帶來的後果便是增加了朱元璋的工作量。

據《春明夢餘錄》卷二五記載:“八日之間,內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記三千二百九十一事”。八天之內,朱元璋一共批閱了內外奏章1660封,涉及3291件事。工作量之大由此可見,以致於朱元璋發出了“朕代天理物,日總萬機,豈能一一週遍”的感慨。

為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朱元璋下令仿照宋朝制度,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來輔助自己的工作,這四大學士的身份只不過是顧問,沒有任何決策權,一切決策權都掌握在朱元璋的手中。但即便如此,四大學士的出現也是一大進步,它為內閣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雛形。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朱棣因為多次御駕親征無法及時的處理朝中的奏摺,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朱棣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明朝的內閣制度正式誕生,但是此時的內閣僅僅只有議政權,說白了只不過是朱棣手下的高級秘書罷了。

朱棣晚年,內閣權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了協助皇帝兼管六部尚書的權力,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明憲宗、明孝宗時期,內閣的權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已經成為足以對抗皇權的文官政府代表。明武宗朱厚照是出了名的荒誕不經,為了實現上戰場的願望,還給自己封了一個大將軍的封號,而且在他任內發生了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但是正是有了楊廷和等內閣閣老的支撐,才沒有發生太大的動亂。

明世宗、明穆宗先後有了嚴嵩、高拱等位高權重的內閣首輔,此時大權獨攬的嚴嵩、高拱儼然成為了大明王朝的“丞相”。但是這還不算內閣權力的頂峰,真正把內閣帶到權力頂峰的是名臣張居正,張居正的改革讓內閣成為政府運轉的中樞。在這套中樞系統的推動之下,即便出現了像萬曆這樣一個28年不上朝的皇帝,帝國的機器也能夠順利運行。


漫談上下五千年


明朝昏君輩出這是出了名的,確實,明朝可以說是中國一個朝代裡面昏君最多的,幾乎成為明朝的特色了。像愛好鬥蛐蛐的明宣宗、愛玩愛折騰的明武宗、愛好煉丹的嘉靖帝、及其好色泰昌皇帝、愛好木匠活的明熹宗等等,都是皇帝中的奇葩。但出現連續十幾代昏君的情況下,大明王朝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國力,令四海臣服,不得不說令人稱奇。但維持這一結果的是明代近乎現代化的內閣制度。

內閣初期還只是皇帝的秘書機構,但在明宣宗之後,內閣地位大幅上升,到成化年、弘治年間,內閣已經成為足以對抗皇權的文官政府代表。又經過嘉靖、隆慶的發展內閣權利依然等同於宰相,並逐漸成為制約皇權的一種機構,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國家機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務流程維持正常運轉。在萬曆早期是內閣權力極盛的時期,張居正改革讓內閣成為政府運轉的中樞,張居正實際上已經接近於現代首相的地位,這是明朝內閣發展的頂峰。到了明朝中後期,大明帝國的運轉中心已然變成了內閣。所以,即使明朝皇帝胡作非為,昏庸異常,但是隻要明朝內閣人才濟濟,就能正常維持著大明帝國的運轉,此外內閣還能制約著皇權。明朝的內閣制度,使明朝雖無宰相之名,但擁有宰相之實。



史海沉沉


我來嗶嗶幾點

1明朝,封建制度已經很完善了,文官制度,科舉制度,內閣制,整個國家運行很系統,楊廷和,于謙,張居正,徐階都是一代明相。內閣擬旨,掌印太監蓋章,萬曆,嘉靖三十年不上朝,朱厚照喜歡豹房,天啟皇帝喜歡木工,國家依然正常。暗暗符合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商品經濟因此不斷髮展。

2科學制度把知識分子籠絡住,太宗皇帝真長策,攢得英雄盡白頭。唐宋以後,社會精英,知識分子基本不再造反了,因為有去處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上升階梯。洪秀全落第秀才,水平有限,寫的詩狗屁不通。

2各地以文制武,又文武分開,巡撫,總兵互相牽制。大都督府有兵無權,兵部有權無兵。權利制約,戶部有錢無兵,互相制衡。可以稱得上三權分立哦!

3清朝對明朝的醜化,其實木有那麼不堪。明武宗只是貪玩,並非昏庸無道。


4輿論監督,制度監督,敢於為民請命的,犯顏直諫的佔據道德高地。為此廷杖的,就是在朝廷被打屁股,不以為恥,反而是無上的榮光。客觀上起到制約皇帝胡作非為。

5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勵精圖治,自以為是明君,瞎指揮,求全責備 ,急功近利,先後殺了十幾個內閣首輔,人說崇禎朝五十相。反而亡國。這是後話了。

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外號無能的扎心君


誰說的明朝276年昏君輩出?

是看清朝修的明史麼?還是聽滿族人民謠傳的啊?

明朝是有不著調的皇帝,也有不務正業的皇帝,但是我們先要做的是把衡量一個帝王是否昏庸的標準定好,用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帝王是否昏庸。

昏君,古代對無道的君主的貶稱,一般而言,他們昏聵不明、荒淫無道,對國家和民眾犯下了許多罪行。

首先我們先說土木堡之變之前的皇帝,太祖、惠帝、成祖(太宗)、仁宗、宣宗,這五位皇帝對國家和人民犯下罪行了麼?太祖和成祖是殺人,但是沒有對百姓犯下罪行,也沒有荒淫無道,更沒有昏聵不明,所以土木堡之變前的5位皇帝是不是明君,可以討論,但肯定不是昏君。

土木堡之變:英宗崇信太監王振,造成了幾十萬大明將士身亡,對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先把他作為昏君的候選人。

接下來是代宗,他為他哥英宗擦屁股,也沒做什麼錯事,奪門也是皇族內部鬥爭,對百姓和國家沒有犯下罪行,所以不能說是昏君。

明憲宗,人不錯,上臺之後就恢復了他叔叔朱祁鈺的廟號,也為明朝第一臣于謙平反了冤案,在位初期乾的不錯,後期任用奸邪也導致朝綱不振,但拿昏君的標準衡量,它並非直接做惡,也不是昏君的候選人。

明孝宗,愛情專一,治國有方,弘治中興,明君一位。

好了,下面出場的就是明朝276年曆史上最牛逼的皇帝,武宗了,武宗愛玩,也任用奸邪,也愛美女,我們用測量標準衡量下,好像他佔了好幾條,OK那麼我們就把他算作昏君,不看他正面的功績,只看看負面的,他符合昏君的標準。

接下來是神人嘉靖皇帝,個人認為嘉靖很聰明,但絕對不是好皇帝,他為了自己舒服,任用嚴嵩這等奸臣,並且任由韃靼在北京城外捕殺大明子民,晚年不理朝政,絕對的昏君代表。

穆宗,在位期間任用賢能,使得朝政重回正軌,但是比較喜歡女色,衡量下,只滿足一天昏君標準,所以不做昏君候選人。

明神宗,萬曆皇帝,任用張居正,開啟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後期不上朝,強徵礦稅,老百姓怨聲載道,把他也作為昏君的備選。

光宗在位一個月,沒時間當昏君不做考慮。

熹宗是一個好木匠,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也沒有危害百姓禍害一方,所以不做考慮。

崇禎帝,不用說了,在位期間勤奮努力,6下罪己詔,雖然不是明君,但絕不是昏君。

明朝16個皇帝都登場了,讓我們看看絕對的昏君有2個,備選有待考察的有2個,其他的12位皇帝即使不是明君,但也不是昏君吧!

那也就像問問是誰說的明朝昏君輩出?什麼理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