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唐傑忠回憶恩師劉寶瑞:單口大王手把手教我捧哏“搭橋兒”祕訣

2020年是劉寶瑞大師誕辰115週年,有“單口大王”美譽的他,在徒弟眼中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唐傑忠在1950、1960年代跟隨劉寶瑞先生,他是這麼回憶的:

我的捧哏源自師父劉寶瑞點撥

先生自幼拜張壽臣老先生為師,以其臺風穩健、瀟灑,口風細膩動聽,聲、容、情、神兼各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成為有口皆碑的相聲名家。

唐傑忠回憶恩師劉寶瑞:單口大王手把手教我捧哏“搭橋兒”秘訣

他表演的單口相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汲取了獨腳戲、評話、山東快書等姊妹藝術的手法,又向京劇、話劇、電影借鑑,融合貫通,不斷創新,自成一家,被譽為“單口大王”。

劉先生不僅是一位藝術精湛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同時又是一位重視後備力量培養的相聲教育家。

劉先生雖是在舊社會坎坷半生的相聲藝人,但絲毫沒有那種“寧幫十吊錢,不把藝來傳”的舊意識。早在1954年,他就利用節、假日到通訊尚不發達的京郊農村為農民兄弟演出,普及相聲知識、廣泛結交朋友。他還為工人曲藝隊進行輔導。從1954年至1966年的12年中,他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了多期曲藝訓練班,培養了大批的曲藝人才。1957年,中央廣播說唱團成立相聲學習班,由劉先生負責輔導。由於先生嚴格教導,傾襄而授,這些學員大部分成為專業文藝團體的骨幹力量,而湧現出李國盛這樣的名家。劉先生對部隊的曲藝事業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當時,幾乎每個部隊文工團都有他輔導的學員。

唐傑忠回憶恩師劉寶瑞:單口大王手把手教我捧哏“搭橋兒”秘訣

我自幼喜愛相聲,對馬三立、侯寶林等名家的相聲百聽不厭。最使我著迷的當屬劉寶瑞先生。那時沒有電視,我只能手抱著收音機聆聽、學習。在那隻聞其聲、未見其人的日子裡,我夢想著有一天親眼看一看大師們的精采表演。

王決老師曾用“金色的一九五九年”為題來描述我的成長過程。的確,這一年對我太重要了。我被派到中央廣播說唱團進修,真正成了劉寶瑞老師的學生。先生不僅教了我許多段子,而且還把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傳授給我。

最使我難忘的是1959年的夏季,我陪劉先生去福州、泉州、蒲田、廈門等地去慰問。因條件比較艱若,為了提攜我,劉先生除了說單口還為我捧哏,每天至少三場,還要為我說“活”。有時有人沒看上,還要加演,先生總是有求必應,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唐傑忠回憶恩師劉寶瑞:單口大王手把手教我捧哏“搭橋兒”秘訣

不知是劉先生看我的形象和性格適合“捧哏”,還是我在學習中對“捧哏”藝術特別感興趣,先生多次教導我:要全面鍛鍊,既要學“逗”,也要學“捧”。相聲裡大部分的包袱都是用“捧哏”藝術技巧給翻出來的。特別是在“肩膀兒”、“搭橋兒”等方面,更顯示出“捧哏”的重要性。如果“捧哏”包袱翻不好,“逗哏”藝業再強,包袱也出不來,乾著急。所以你既要掌握抖包袱,又要學會翻包袱,多瞭解些“捧”和“逗”的規律是有好處的。

先生的教誨使我終身受益。正是深刻領會先生的教導,正是經過先生為我“捧哏”的磨鍊,為我以後和馬季、郝愛民等三位名家的合作打下了基礎。如果說廣大相聲愛好者喜歡我的“捧哏”藝術,則是我對恩師的報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