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前言:

近期爆發的新型肺炎疫情,讓人深感痛惜。疫病患者大都在40歲以上,重症患者基本在有患病基礎的中老年人。除了外在因素的外邪所感,更有自身抵抗力不足而致(氣運與身體正氣相爭,己亥脾土不及,溫溼之毒鬱與脾,上蒸困於肺)。而體弱抵抗力不足,與中醫中脾胃虛弱失調有著重要關係,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運化水谷精微,滋養身體,是人體正氣的重要部分。

因此按照氣運本次疫情不至於如此肆虐,卻在近期增長迅速,這無不與當下人們生活情志狀況: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憂思焦慮而致脾胃損傷,形成痰溼、火鬱、氣虛等孱弱體質人群眾多有關。

特此,我們出了好脾胃系列文章,讓我們透過社會現象認識脾胃,強健脾胃,從而擁有健康的脾胃,有著良好的抵抗力,正氣內存,邪不可幹,身體康健。

最近2年,在年輕人群體,出現一個現象,很多人喜歡在看吃播的情況下進食。

所謂吃播,就是通過付費網絡直播觀看美女和帥哥進食,大快朵頤,津津有味,這種形式展示的美食大餐一般主播能吃上3小時。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為什麼喜歡看吃播?

詢問身邊的朋友時,聽到答案是:

“主播胃口太好了,看著別人吃的香,特別增進自己的食慾”。

“看到很多自己吃不到的東西,解饞”。

“在減肥,自己不能吃,看著別人吃望梅止渴”。

“上班熬夜壓力很大,深夜也沒胃口了,看著別人吃吃安慰安慰自己”。

“一個人吃飯太無聊,看吃播就好像很熱鬧,也有人陪伴”。

吃不到,就用“眼睛”來滿足對食物的渴求;不適應一個人吃飯,就需要感官上的刺激填滿內心的空缺。很多網友,漸漸在透視吃播大火背後的因素。

從身體健康角度來看,這其中有一個我們很容易忽略的問題,我們有關注自己的脾胃嗎?

吃喝拉撒,本是我們日常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什麼時候,對我們身體最簡單的滋養方式,身體本能的生理需求,好好吃飯,都做不到了。

我們的脾胃漸漸在這個物質豐足的年代,面臨困境,它或是面對太多的肥甘膩味,不堪重負;或是被憂思、焦慮遏制,受到情志的傷害;或是被減肥節食、催吐,直接損傷。

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大部分人的出現亞健康或是疾病問題的關鍵,但鮮少有人注意它。

如當今社會出現的很多消化系統與慢性失血性疾病多與脾胃有關。據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我國前10位的癌症就有消化系統三大癌症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而2020年新春之際的新型肺炎疫情背後,也與脾胃虛弱而致身體正氣不足有關。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在中醫中,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是後天之本,可以說是滋養身體的大地,是我們身體保有健康的重中之重。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曾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足以養生家必以脾胃為先”。

如此重要的脾胃,作為臟腑氣化升降的樞紐,它究竟是如何運作,如何影響我們身體的?

脾胃在身體中重要的運作:

我們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包括氣血、津液、營衛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強健則臟腑功能強盛。脾胃調達人體的氣機上下,從而調和五臟,保障身體的平衡。我們以一張圖完整的看看脾胃在身體中的運行作用。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脾胃失調的影響是什麼?

明白了脾胃在身體中的運作,自然知曉,脾胃一旦失調,所造成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歷代醫家正是在明白脾胃的作用之上,從而推崇調養身體要以調養脾胃為主。

那麼脾胃失調,將會產生的病理現象有哪些: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脾胃在失調下,易造成人體出現虛損、氣血不足、痰溼等等一系列現代人頑疾。歸結起來,產生的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們的氣血出現問題。而氣與血,是我們生命活動的兩個基本物質,《素問·調經論》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因此, 元代醫家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有:“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的說法。

你的脾胃有問題嗎?

日常生活中,關注自己的脾胃,就是關注自己的健康。我們可以從3個方面初步的判斷自己的脾胃是否有問題。若自己無法明確辯別,可以找醫師確定。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另外,還有一些常見脾胃病情況,可做參考: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初步瞭解了脾胃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對自身脾胃狀況有個簡單瞭解之後,我們希望從認知上,各位朋友能夠對脾胃有一個重視,對飲食有一個新的思考。

在這個物質豐足與信息爆炸相結合的時代,我們有了很多全新的生活模式。我們的話語、生活狀態,正以充滿感官刺激、慾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形式展現在互聯網中,並在無聲無息中,成為一種娛樂形式。尼爾·波茲曼在其著作《娛樂至死》裡寫到“我們終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快餐、外賣甚至吃播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是契合了這個時代的需求,但其背後也跟隨著自然的失序。

是啊,身體的自然運行逐漸失序,甚至被遺忘。你還記得自己會什麼吃飯嗎?還能知道身體對食物的選擇嗎?

如今的我們。飲食在滿足飢餓之上,更多了對口味甚至感官、情感的追求。正如《學會吃飯》這本書中提到,“我們不是因為餓而吃,而是因為焦慮、空虛、叛逆、悲傷。我們想尋求慰藉,或是喜悅。”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我們已經離純粹的口味、純粹的飲食對身體的作用漸行漸遠。應該是美味的東西,卻索然無味;應該是可口的東西,卻提不起胃口;豐足的食物本是美好的滋養品,卻在暴飲暴食中,無法吸收到任何營養甚至損害身體。

於是簡單自然的吃飯,逐漸變成了每日生活過程中設置的一個環節,成了一個步驟。身邊同事經常吐槽,每到飯點的時候,都會疑惑,感覺不是飢餓在叫他吃飯,是時間到了;有的同事會思考很久要吃什麼,腦子裡過了一遍,發現都不想吃;而有的同事則是點一堆的外賣,一頓暴風吸食之後,什麼味道都沒感覺到。吃飯這個過程漸漸成為了一些人每日的苦惱。

是時候聽聽脾胃的聲音,感受自己身體的需求了;是時候在此次疫情的衝擊下,在感受身體出現的亞健康情況下,去思考我們的飲食了。是時候,去尋找小時候那一份青菜小粥的幸福感了。

最後借《千與千尋》一句囑咐結尾吧!“不要吃太胖噢,會被殺掉的”。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為什麼有的人愛吃卻長不胖?

如何遠離脾胃困境,強健我們的脾胃?

關注我們,關注後續“好脾胃系列二、三”

我們繼續探討當代生活下脾胃相關的問題。

題記:

在這個大家都自覺宅家隔離的英雄時期,百草箱特別奉獻“陪伴專題”,內容出自在各個身心領域探索的朋友,有的專業,有的深情,有的生動……因為,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個非常時期,也希望這段回憶充滿了耀目的閃光。


加入中醫學習

學一種讓人心安的生活方式

百草箱 國醫三年班 十班

學制三年,系統性地學習中醫理論,以四大經典為基礎,學習期間還將安排與課程相結合的健康養生營、草藥遊學、藥房體驗、臨床跟診實習等實踐內容。

所學內容迴歸經典,迴歸傳統中醫,理解並實踐中醫的系統觀與整體觀,為將來有臨床學習需求及深入學習中醫文化的學人打下堅實基礎。


好脾胃系列一:新型肺炎背後,當代生活下的脾胃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