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了凡四训:418年前的奇书,央视网和中纪委都号召全民学习

《了凡四训》,成书于公元1602年,今年是2020年,是一本距今418年的奇书,被称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央视网和中纪委都号召全民学习。

这其中,又蕴含了什么样的秘密呢?

如果学会了,真的能求财得财,求富贵得富贵吗?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吗?

为什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了凡四训》:“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们,对某些事情的观念,是有相同的看法和认识的。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将他们觉得应该让后代子孙学习的思想精华给留存了下来。

今天,我们学习经典,可以自己在生活中按经典里所教导的去做,真实去践行,这也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真做了的时候,就会真实的感受到这么做有什么好处,自己就会受益,还能让身边的人受益。一个个家庭和谐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发生变化,出现社会的大和谐。

《孟子》说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只要自身端正了,连天下的人都会归服。

了凡四训:418年前的奇书,央视网和中纪委都号召全民学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求富贵得富贵的秘密

袁了凡先生和孟子,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人只要从内心自求,改变心性,心性平和了自然就可以避祸得福,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进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这就是求富贵得富贵的秘密。

那么,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呢?

若不知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只求身外名利,必然会机关算尽,失去心灵的纯洁本真,影响和伤害自己和他人,从而种下祸事的种子。

了凡四训:418年前的奇书,央视网和中纪委都号召全民学习

反躬自省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如果从前脾气大,遇到事情容易着急,上火,有点不如意的事情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还跟别人过不去,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

身边的人,不愿意亲近,看到都害怕,更不愿意与他在一起多待一阵子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为人谦虚,待人很诚恳,愿意帮助别人,乐于助人,有热心肠,还很智慧,这样的人,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谁都愿意与这样的人相处,向这样的人去学习,自然也会从内心里去尊重这样的人。

所以,想要家庭和谐,事业顺利,财源滚滚,就需要学会改变自己,脾气好了,心念变了,命运自然也会改变。

什么叫立命?为什么要立命?

《了凡四训》的第一训:说的是立命之学。所谓“立命”,是让我们每个人积极的去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束缚,随波逐流。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各种传说和故事,都在教会我们同一个道理,什么样的道理呢?

我的个人体会是要学会不服输,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要有敢于拼搏的精神。遇到事情不要退缩,遇到难题要迎难而上。这样,坚持下去,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真正创造出新的命运。

了凡四训:418年前的奇书,央视网和中纪委都号召全民学习

坚持,才能改变命运

在袁黄年轻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孔先生,这位孔先生给袁黄算了一卦,说他将来在县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学能考到第9名。第二年的考试中,果然如孔先生所料想的那样,袁黄的考试的名次分毫不差。后来,这位孔先生又接连给他卜了几卦,每次都算对了。

于是,袁黄向孔先生请教此生的命运,孔先生说他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无子,半生无福。因为孔先生的话在之前屡屡应验,所以袁黄对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袁黄觉得一切都是天注定好了的,自己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直到有一天,袁黄遇到了云谷禅师,受到了云谷禅师的点化。觉得以前自己只是一个凡夫俗子,不明了宇宙的真相,现在知道了,要积极的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改名叫袁了凡,来表明心志。

袁了凡说:“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的改造命运的种种考验,告诉他的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袁了凡先生通过自己一辈子的经历总结的改造命运的原理。

通过学习《了凡四训》,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因为做的恶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善小,就不去做。而应该尽自己所能,不造恶,多修善。这样命运才会越来越好。

所以改变命运的方法,学起来其实并不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改造自己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