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吴用原是晁盖的亲信,后来却成了宋江的心腹,为何翻脸如此之快?

邵嘉楠


招安之后的宋江并没有得到朝廷的信任,反而是兔死狗烹,被刺了一杯毒酒,结束了争议的一生。而在宋江的坟前,花荣和吴用也自尽而亡,随宋江去了。足见这两位对宋江是多么忠诚。可是吴用之前不是晁盖的亲信吗?为什么后来又成为了宋江的亲信呢?


吴用和晁盖走在一起还是因为劫了生辰纲,让他们两个人的命运绑在了一起。走投无路之下,他们想去投靠梁山的王伦。可偏偏王伦是嫉贤妒能的庸才,不想收留他们。足智多谋的吴用于是激将了早他们一步留在梁山上的林冲,一刀致命,火并王伦,晁盖因此成为了梁山第二任寨主,吴用自然更是成为了晁盖的心腹。晁盖有什么事都叫吴用来决策,吴用此时或许只想好好报答晁盖的知遇之恩。


没错,是晁盖成就了吴用,不然吴用估计还在东溪村当他的教书先生,可是吴用胸怀大志,肯定是不想这么窝囊的过一辈子。而吴用对晁盖呢?其实也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不然晁盖还是当他的保正,过他的地头蛇生活,更谈不上什么智取生辰纲和当上梁上的寨主,这些都是吴用的功劳。


可是晁盖这个人其实只是王伦强一点而已,对于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只是心胸宽广,够义气,不会算计人,是个老好人罢了。时间长了,吴用胸怀大志,显然是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吴用是想建功立业的,可是偏偏摊上了这么个老板。不过好在没多久,宋江来了。


吴用是个眼光毒辣的人,他一见到宋江,就知道宋江是来者不善,晁盖哪里斗得过宋江呢?小编认为,此时的吴用内心其实是很受煎熬的,毕竟一个是对自己恩重如山的老板,而宋江却是很对自己胃口的一个人,况且,现在投靠宋江,可以博得宋江的好感,以后他上位了,肯定会收到更高的红利,何去何从呢?


其实吴用也没想多久,就像宋江那里靠近了。而宋江想取得对梁山的控制权,也会首先拿下晁盖身边的亲信。就这样,一拍即合,吴用成为了宋江的人。后来晁盖去打曾头市,才带了多少人去啊?没想到这一去居然又是有去无回。而晁盖的死,至今都扑朔迷离,真凶是谁,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宋江。


其实吴用之所以选择宋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宋江志向远大,肯定不会拘泥于这小小梁山之中;而晁盖,做一个山大王可以,再去驾驭其他事就有点小材大用了。宋江上山后,陆续来了很多的英雄好汉,都是因为受到了宋江的召唤,而晁盖呢?自打上山后,就没有做过其他事,也没有引进一个人才。这些都是被吴用看在眼里的。


至于吴用在宋江坟前自尽,除了对宋江忠心之外,估计也是因为和宋江做了很多不可告人的事,怕别人报复吧。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吴用的出身、性格决定

吴用绰号智多星,落草前是东溪村的落第秀才、教书先生,“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吴用在东溪村,虽然因其读书人的身份,受到尊重,但估计生活过得也一般,非常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正常的科举之路又走不通,因为考不上,也没钱买官;只能想想偏门。

这个时候,恰好刘唐、公孙胜等人来游说晁盖牵头劫取生辰纲,他也想加入,分一杯羹,改善一下生活。而最终因为事情暴露,官府来抓人,被迫落草,相信并非他的原意。

吴用不像朱武、蒋敬这些早早落草的文人,他没有什么武功,本来也没打算一辈子混绿林;他与萧让、金大坚这些被迫上山的文人也不同,没落草前混的远远不如他们。

所以,吴用人如其名,有鸿鹄之志却无改天换地之力,本就应该是个普通人,安稳过一辈子,结果误打误撞进入了晁盖的团伙,才走上了落草之路。

吴用与宋江的政治抱负相同

在晁盖的团体中,吴用是比较另类的。晁盖本是大地主,养尊处优,没什么长远想法;刘唐、三阮是杀人不眨眼的悍勇之徒,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就满足;公孙胜是出家人,喜欢炼丹求道;只有吴用是个儒生,本就有“修齐治平”的想法,他落草并不是为了造反,而是为了能够得到朝廷的重视,以此来谋得一官半职。可以说,造成是手段,不是目的。

所以,吴用在晁盖的团体中,并不得志,直到他遇到了有同样抱负的宋江。

宋江本来就是一个“吏”,算朝廷中人,也想能够转正,真正做一个官。所以,宋江落草后,特别是在晁盖死后,他就把“全体受招安”这个旗号打了出来,希望通过造反,赢得朝廷重视,最终能在朝廷中谋得职位。

这就和吴用的想法一拍即合,有着相同的目标,吴用自然很快和宋江打成一片。


小小小小开心果的主页


吴用在三十六天罡中被称为“天机星”,这“机”不仅指他富于机智,也指他能相机而动。

背叛晁盖,转投宋江,其实是吴用作为读书人,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一种相机而动的选择。

吴用作为一个小知识分子,他有着一般文人都有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

但文人也有致命的缺点:宥于文化传统,满腹道德文章,行事畏首畏尾,性格固执保守,因此有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说法。

文人的政治理想,不是当皇帝,而是“最上者为帝王师,退而求其次为帝王友,再退而求其次为帝王臣”。他们虽然当不了皇帝,却通过出谋划策,辅佐他人登上帝位,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就像张良之于刘邦,范增之于项羽,诸葛亮之于刘备,刘伯温之于朱元璋。

吴用自己并不想坐梁山的头把交椅,晁盖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他积极筹划,帮助晁盖夺取了十万贯生辰纲,并把他送到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上。

然而,在与晁盖相处中,他慢慢发现,晁盖原来是项羽般的人物,除了高大威猛,耍枪弄棒之外,缺乏未雨绸缪,高瞻远瞩的内在枭雄气质。

首先,劫完生辰纲后,他不为后路做丝毫打算,每日价就和几个人在葡萄架下喝酒。你也不想想你得罪的人是谁,万一案发怎么办?

直到宋江来报信,晁盖才急忙问吴用:“我们事在紧急,却是怎的解救?”吴用责备他:“兄长你好不精细,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进去,便是梁山泊……”

吴用或许就是在这时,看出了晁盖的外强中干,为他背叛晁盖,投靠宋江埋下了伏笔。

接着,来到梁山泊后,晁盖看到王伦热情接待,很是高兴,吴用却看出了端倪,对晁盖说:

“兄长性直,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兄长不看他心,只观察他的颜色动静规模。”

晁盖不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在关键时刻,既不能判断敌情,也没有应对之策,这样的领导带领的团队,能走多远?

吴用在晁盖的身上,隐约看到了人生的终点。跟着晁盖,自己可能和范增一个下场,要想成为张良,就要碰到像刘邦一样的人物。

吴用与宋江并不相识,但他从宋江敢以身试法,私放他们这些朝廷要犯的行为中,看到了宋江的魄力非同一般。

宋江在江湖上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吴用一清二楚。

梁山事业在火并王伦后停滞不前,宋江在清风寨事件后,一下子举荐了花荣,秦明,燕顺等八位英雄上梁山,在梁山21位头领中,占了近一半,让吴用对宋江的人力资源关系和手腕和能力刮目相看。吴用在宋江身上,看到了实现理想的希望。

因此,吴用背叛晁盖,转投宋江,看似不地道,然而并不是小人式的朝秦暮楚,而是权衡利弊得失后的理性选择,是追求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种方式。


自名秦罗敷


也不是吴用翻脸吧?

吴用绰号智多星,自然是足智多谋之士,用筹帷幄之人了。

常言道:“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而吴用虽然号称智多星,但朝庭则不可能知道东溪村还有个智多星吴用这号人物,自然不可能用他,而他肚里有货总要找到买家吧?所以他才积极说动晁盖去劫梁中书的生辰纲。然而晁盖却没有劫生辰纲的人手,除了主动投奔而来的赤发鬼刘唐、入云龙公松胜外就只有一个白日鼠白胜了。人手不足,吴用只好亲自出马到石碣村去说动三阮入伙。

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林冲伙拼王伦后,晁盖七人加上梁山原来的四个头领,总算梁山有了十一个头领,但也只是十一个头领,晁盖没下过梁山,梁山也只增加了一个头领,就是从大牢里救出来的白日鼠白胜。

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镇三山黄信、锦毛虎燕顺、白面郎君郑天寿、矮脚虎王英、石将军石勇则是被宋江忽悠上梁山的。

你说吴用跟着晁盖既不下山与官军作战,又不招揽人才扩大梁山规模,那吴用的用兵之才怎么施展?于其跟着晁盖在梁山无所事事,那还不如甘脆再回东溪村当他的教书先生。

所以当宋江上梁山后东征西讨,吴用也就有了用武之地,自然就要辅佐宋江了。


jianchi


在利益面前,一切皆是自己利益的棋子。残忍、阴险、无情是吴用的特征。为达到目的,坑人害人的事吴用干了不少。“仗义每出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句话最适用于《水浒传》中的吴用和李逵。

吴用,人送外号“智多星”。本来是一个教书先生,但胸有大志,不安于现状,总想效仿姜子牙诸葛亮干一番事业。伙同晁盖劫了生辰纲,事情败露上了梁山。

吴用的志向决不是落草为寇,他的目标是流传千古,留下万世英名。当他发现晁盖胸无大志后,十分失望,但自己是个读书人,当宋江上梁山后,又转而投奔了宋江,经常以与宋江的究九天玄女的天书为名,密谋划策,设计除了晁盖,扩大梁山知名度,后被招安。

进入天子堂,封妻荫子,是读书人吴用的梦想,什么仗义,义气与吴用无关。吴用为了让卢俊义上山落草,弄得卢俊义家破人亡,为了让美髯公朱弘落草,让李逵摔死小衙内,多么的残忍和没有人性。梁山上好多人是被吴用不择手段,逼迫上去的。

因此当梁山好汉被朝廷利用完以后,宋江被赐毒酒而死,吴用理想破灭,也上吊自杀。


南极冰火


因为梁山上所谓的派系斗争,都是后人脑补出来的。

历史上的梁山起义,虽然和水浒传几乎没有相同的地方,但宋江这个人却是真实存在的。南宋有个叫龚开的,写了《宋江三十六人赞》,里面把宋江列为第一位(没有晁盖)。

可见在那时,宋江就已经是领头人物了。换句话说,宋江是水浒已经内定的主角,晁盖是必须要让位的。

好,假如让我来写小说,要推新男主上位取代旧男主(其实晁盖论戏份算不得男主,不过论书中地位他是梁山之主),我应该怎么做?

首先,淡化旧男主戏份,让读者逐渐把这人忘掉,取代他的时候感情不突兀。

第二,给新男主安排戏份,突出形象,让读者把注意力逐渐转移过来。

最后,设置契机,完成交接。但这个契机不能出自新男主之手,以免有夺权嫌疑。

所以,宋江上山后,每次打仗都是他带兵出征,不是为了什么“架空晁盖”,是为了完成描写焦点的转移。

而为什么打曾头市的时候,晁盖一定要去?因为作者要安排一个机会让他GAME OVER……

我们都知道,水浒传虽说标明作者是施耐庵,但在之前,已经有许许多多水浒故事在民间流传了。施耐庵其实是在历代流传的这些故事基础上,加以搜集、整理、编定、润色,最后写成了水浒传。

有一本书叫《大宋宣和遗事》,可以看做是水浒故事最早的雏形。

原文太长,不引了。大概是说,

  • 北京留守梁世宝派县尉马安国押送十万贯金珠珍宝,进京为蔡太师祝寿。在路上歇凉时。遇见八个大汉卖酒。马县尉等人买酒吃,中了蒙汗药,金珠宝贝都被劫走。(眼熟不?)

  • 醒来后,马县尉报官。发现贼人遗留下酒桶有“酒海花家”字样,按字样找到酒家,查明劫道之人乃是晁盖、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八人。官府下令捉拿,押司宋江接到公文,连夜赶去报知晁盖。晁盖逃走。(水浒早期故事里,有些人名和后来写定的并不一样。)
  • 天亮后,宋江和押差董平带人捉晁盖,自然扑空,只好把晁盖父亲晁太公押送见官。但回城的路中晁太公被晁盖抢走。
  • 晁盖等八人为躲避追捕,约了杨志等十二人,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使刘唐带钗一对酬谢宋江。宋江把金钗送给妓女阎婆惜收了,无意间被阎婆惜得知了实情。后来宋江撞见阎婆惜与吴伟亲热,一怒之下杀死二人,留诗逃亡。
  • 郓城县派人捉拿宋江,宋江躲在九天玄女庙里,被赐予天书一卷,上写三十六人姓名。宋江和朱同等旧人于是投奔晁盖,到了梁山,才知道晁盖已死。吴加亮见有天书,推举宋江做首领。

可见,水浒传里的几个大情节:劫生辰纲、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玄女赐天书。这里面都已经有雏形了。所以这估计是水浒故事的一个源头。

所以,【宋江投奔梁山,原来的梁山头领晁盖已死,宋江做了新头领】这个情节设计,估计也是一早就定下来的。


北门猿


不是翻脸快,宋江和吴用也是相见恨晚的缘分。想想看,这一百零八将的前身都是被历代天师镇压的魔君,他们在一起受苦难几百年,这样的缘分带到今生,所以他们彼此都会感觉格外亲热,格外投缘。再加上宋江得了天书,知道吴用是天机星,天天和他一起看天书,他们两个共同研究天书的天机秘密,所以自然而然就走到一起。

吴用并没有背叛晁盖。

宋江和吴用大事小事都是一起商量,从未有过分歧,这样铁的组合很不多见。宋江杀伐果断,吴用足智多谋,两人在一起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招安后两人分开,互相都思念在一起共事的时光,这样的友谊和感情令人感动。可恶的朝廷,把这些感情深厚的梁山好汉全部分开,对有功劳的武将如此忌惮,真的可恨!




牡丹梅花鑫森淼


我简单的回答:吴用先随晁盖后追宋江,晁盖脾气燥耿直而宋江善于阴奉阳违。假仁假义深获好汉们信赖,所以我认为这是吴用弃晁盖投宋江的原因。谢谢!


小孟偿


行为背后有动机,宋江要的是名誉,地位,与梁山兄弟们初衷不同,理想完全不一样,人性是自私的,吴用以前跟晁盖。价值观不同。


湖北小小郑


宋江会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