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一部好作品,就如同窖藏多年的老酒,歷經歲月的沉澱後,愈品愈香。

如果問起最好看的抗戰電視劇,《亮劍》一定是許多人心中的不二選擇。

自2005年李幼斌版《亮劍》開播起,在短短5年的時間內,就被全國各大電視臺重播了三千多次,可以說是紅極一時。

相比於2011年慘遭滑鐵盧的新版《亮劍》,老版《亮劍》創造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這到底是大勢所趨的必然,還是運氣所致的偶然?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01、主角是人,不是救世的神

李雲龍,作為《亮劍》中的核心人物,被李幼斌老師塑造的極為成功,而李雲龍如此深受人們歡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他那豐富而又傳神的語言表達。

如,李雲龍罵孔捷:“你斗大字不識一升,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字,你豬八戒戴眼鏡,你充什麼大學生呀你。”

慣用歇後語和比喻句,在罵人的過程中既提高了氣勢,還不忘用典故數落對方,關鍵聽起來竟還朗朗上口。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又比如,李雲龍罵和尚:“你小子XX望天有眼無珠”,創造性地將土話和成語相結合,通俗易懂老少咸宜,還便於理解。

此外,老李的話還極其具有煽動性“老子打的就是精銳”全團一聽,個個嗷嗷直叫地就向前衝;具有權威性“只有我罵別人的份兒,誰敢跟我齜牙咧嘴”;修飾性詞彙頗豐“你他N的怎麼就不敢跟旅長幹一架呢”!”

一個草莽者的形象躍然於屏幕之上,可如果只有草莽未免顯得單薄了些,李雲龍還有英雄的一面:

老婆被日本人綁了,他能衝冠一怒為紅顏,在平安縣城跟鬼子玩命;

好兄弟被土匪砍了腦袋,他敢違抗軍令,把土匪二當家的給斃了;

政委被炮彈炸暈了,老李一人背起趙剛,捨命相救......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到臨了,李雲龍對老趙咆哮了一段獨白:

“我李雲龍老婆老婆被殺了。生生死死的兄弟被土匪剁了腦袋,還有你這個昏迷了23天的政委!

就算是塊兒石頭,踹在我李雲龍的胸口,也該捂熱了不是?我李雲龍不是鐵打的,我也有心,我也有肝,你說,你不在,我跟誰說去?”

平日裡罵罵咧咧的李雲龍,也會用他那通俗直白地話語傳達出最真摯的感情,這不帶修飾的話語,也成了這部劇最大的亮點。

在李雲龍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一個軍人的優秀品質,但除此之外,我們更能看到一個草莽英雄的真性情。

他不再是樣板戲中高大上的形象,而是作為一個人,一個普通軍人而存在著,有血有肉,可愛可敬,這才是觀眾們喜歡李雲龍的原因。

再來看趙剛,作為李雲龍的政委,一開始卻顯得格格不入:

趙剛是燕京大學的高材生,典型的知識分子文化人,李雲龍一介大老粗,俗話說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二人的矛盾自打第一天起就存在著。

在遇見山崎大隊時到了頂峰:李雲龍直罵趙剛“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程瞎子就是欺負你是知識分子。”

趙剛針鋒相對:“老李,你怎麼像條餓狼似的,見誰罵誰,我趙剛是來抗日救國的,不是來受氣的。”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如果沒有戰亂,可能趙剛一輩子都改不了文人清高的毛病,但他遇見了李雲龍,在戰爭的洗禮中讓他變成了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兒。

漸漸地和李雲龍的接觸中,趙剛學會了喝酒,學會了些許的人情世故。

他有理想,有原則,也有底線,但不再古板,也會為了戰友破例做一些非理性的事情,更能及時糾正老李的錯誤。

就連李雲龍自己都說:“除了趙剛,我和別的政委尿不到一個壺裡。”

在趙剛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革命軍人的成長:

從初出茅廬,到頂天立地;從單純的理想主義者,成長成為理想而奮鬥終生的實幹家;既有血性,又有理性;不再作為李雲龍的副手而存在,是戰友,更是兄弟。

如果說李雲龍和趙剛是兩個極端,那楚雲飛就是二人的綜合。

出身黃埔軍校,受過良好的教育,既有文人的傲骨,又有軍人的血性;既有兄弟義氣,又有堅定理想。

作為一名軍人,抗戰時深知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可以和李雲龍一起兄弟睨於牆,而外御其辱;內戰時,則又忠誠地效忠領袖,道不同不相為謀。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他和李雲龍惺惺相惜,但因為時代的洪流不得不分道揚鑣。

臨走前深知自己一生都無法回到這片土地,於是他彎下腰,碰了一抔土,仰望天空,無言中盡顯悲涼。

他是一名愛國者,又是一名理想主義者,更是中國軍人最好的註腳。

02、尊重觀眾智商,才能得到青睞

除了對主角團的成功塑造之外,《亮劍》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對於日軍形象的塑造——不醜化,不矮化,更不蠢化侵華日軍。

因為醜化敵人,就是在醜化自己,這個毛病在許多抗日劇中都有體現。你連這麼愚蠢的敵人都打不過,豈不是顯得你自己更愚蠢?

日軍是殘暴的,但日軍也是有頭腦,有智商,有感情的存在。

第一集中,李雲龍用迫擊炮端了坂田聯隊的指揮所。

坂田頭腦清醒,指揮有方,完全不是隻會“板載”衝鋒的傻子形象,甚至到臨死前,還和副官拿著地圖做研究,為下一次進攻做準備。

而他的副官在炮彈來襲後,也本能的用身體想要護住長官,這符合正規軍人的行為舉動。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孫德勝的騎兵連全軍覆沒後,日軍騎兵聯隊長下令厚葬了這批勇敢的中國軍人,稱讚他們的勇士精神。

李雲龍和楚雲飛喬裝便衣隊參加日本憲兵隊長平田一郎生日時,平田一郎在講話時淚流滿面,當初被一紙明信片徵召時的無措,以及對自己母親的想念。

殘酷的戰爭和人性的脆弱在這一刻顯露無遺,這是許多抗戰片所做不到的。

個性鮮明的主角形象,多面立體的日軍形象,做到這兩點,一部好的電視劇就已經呼之欲出了。

但是在《亮劍》中這還不夠,這些要素還不足以讓這部電視劇登上神壇。而細節決定成敗,《亮劍》對細節的刻畫可以說是到了極致。

亮劍後期,有一個叫王有勝的小兵守著李雲龍二師佔領的倉庫,他擦著自己的小皮鞋,看著自己部隊在前面吃肉,別的部隊連湯都沒得喝的場景,露出一臉的“壞笑”,得意洋洋的樣子沒用一句臺詞,就演得活靈活現。

後來五師的人來搶東西,王有勝被打倒在地,哭哭啼啼的樣子又像一個受了氣的小媳婦,卻又不敢還手。

等李雲龍來了,立馬找到了大腿,又得意洋洋地打了剛剛打他的士兵倆耳刮子。

短短五分鐘時間,一個既慫包又得意的形象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不僅是人物,就連物品的細節都做到了完美刻畫。

八路軍永遠是那麼髒兮兮的軍服,不像某些抗日劇,打了幾年仗,衣服還跟新的一樣。

整部劇從上到下,就沒有特別突兀的故事與設定,在人物的刻畫上,在細節的修飾上,甚至在情節的展現上,皆是如此。

一言以蔽之——《亮劍》尊重了觀眾的智商。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抗戰場景:劇中的每一方力量,每一個人物都是活的。

日軍是說日語的,也有妻兒老小;八路軍不是神,打仗也會死人,也有過全軍覆沒;

國府中是存在精英的,慷慨付國難,視死忽如歸的人也大有人在。

在歷史的洪流中,有過反抗者,但更多的人是被裹挾著向前走,正所謂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亦不過如此。

03、所謂《亮劍》,便要亮劍

最後,什麼是“亮劍精神”?按照李雲龍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李雲龍亮劍了,以區區一個團的兵力攻打平安縣城,將晉西北打成了一鍋粥,調動了華北的日軍部署。

孫德勝亮劍了,明知敵眾我寡卻還毅然決然地阻擊日軍前進的步伐,為李雲龍團部的撤退爭取到了時間,也贏得了敵人的尊敬。

楚雲飛亮劍了,淮海戰役中果斷對昔日的戰友發起攻擊,將李雲龍打成重傷,最終敗逃。

而那個王有勝呢?面對友軍搶物資,不敢亮劍,最後被罵得不輕......

重播超3000次,主角髒話連篇卻成經典,《亮劍》為什麼被封神?

十五年彈指一揮間,《亮劍》的成功絕非偶然,完全靠著自身過硬的實力撐起了輝煌。

自《亮劍》起,中國拍了無數抗戰劇,有成功的,也有稀碎的,但前者終歸還是少數。

每當看到“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神劇情”時,又有多少人會想起曾經經典的《亮劍》?

那是人們心中的一座高峰,但凡有新的抗戰劇出現,總是不可避免的被拿來和《亮劍》比一比,在電視熒屏的“狹路”上,誰才是真正的“勇者”。

若要問及原因,因為《亮劍》本身就是“亮劍精神”的最好化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