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5條家庭教養規則,教出自律的好孩子!(建議收藏)

聽過一句話非常經典的話:父母是一份職業性很強的工作,可是我們很多父母都不專業。德國人的嚴謹有目共睹,如此強大的民族性,從何而來?答案是:教育。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教出自律好孩子!

5條家庭教養規則,教出自律的好孩子!(建議收藏)

讓孩子更自律的小妙招:

1.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完成某些事情,也就是養成孩子自律的信念。這樣的信念需要依賴父母親的協助,家長可以堅定地告訴孩子:"你辦得到!"

2.讓孩子對自己正在進行的事情產生興趣

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比起不斷告訴孩子他為什麼要做、做了有什麼意義,引導他們發現其中的樂趣更能提升孩子的主動性,引發孩子下一次自覺去完成。

5條家庭教養規則,教出自律的好孩子!(建議收藏)

3.幫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表,如:如果在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那麼剩下的時間孩子就可以自由的支配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通過與孩子一起來制定時間表既是一種兩代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同時孩子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量力而行,這樣孩子也會對時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孩子會有信心去管理時間。

5條家庭教養規則,教出自律的好孩子!(建議收藏)

4.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制定合理的目標不是一件容易,輕鬆的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大的目標是靠一個個的小目標達成的。

許多親子之間的矛盾,我認為也是家長過於焦慮,期望值太高造成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拿別的孩子的成績來要求自己的孩子,無疑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5.能控制自己的慾望。

自律就是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慾望。人都有慾望,但是不一定每次都可以馬上實現這個慾望,控制力很重要。比如,孩子回家後,會有想玩或者想看動畫片的慾望,但是,又必須要完成作業,這個時候,能不能控制玩或者看電視的慾望,就要看孩子有沒有足夠的自律性了。足夠自律的孩子會暫時控制自己的慾望,先完成該做的事情,然後再來實現慾望;而自律性不足的孩子,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慾望,非要先去實現了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