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這味藥比黃連還苦,但是療效超群

說到中藥的苦,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黃連”,“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等常用的歇後語讓黃連的“苦藥”形象深入人心。不過,黃連可不算是最苦的中藥,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一味堪稱“最苦中藥”的苦口良藥,跟隨宋永剛老師見識下它的獨特功效。



來源

苦參首載於《本經》,其曰:“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其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苦參的乾燥根,因其味極苦,又兼人參的氣味而得名,一般生用。

傳統表述

苦參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它能夠清熱燥溼、殺蟲、利尿。臨床可用於:

①溼熱瀉痢,配伍木香、檳榔等;

②溼熱帶下,陰腫陰癢等,配伍黃柏、地膚子等煎湯外洗;

③溼疹、風疹之皮膚瘙癢,配伍地膚子、生石膏等。

這味藥比黃連還苦,但是療效超群

圖片來源:《新編中草藥識別與應用彩色圖譜》


藥理分析

苦參所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味極苦,其苦的程度不亞於黃連,而且苦味不正,難以下嚥。正是因為所含的生物鹼,使苦參具有廣譜而強大的抗菌作用

苦參治療皮膚瘙癢,其機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所含的苦參鹼與氧化苦參鹼等對多種細菌的生長繁殖具有抑制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的生長繁殖也有抑制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真菌或細菌感染所致的各種皮膚感染、皮膚瘙癢等。因為苦參能夠清熱燥溼,所以,苦參所治的皮膚瘙癢應當辨證為熱證或溼熱證,表現為局部皮膚髮紅,瘙癢劇烈,患者往往因瘙癢難忍而抓破皮膚;也有的表現為皮膚感染,局部流膿,傷口色鮮紅者。相當於西醫學的溼疹、蕁麻疹、各種皮膚感染性疾病等。二是所含的苦參鹼與氧化苦參鹼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對於多種與免疫有關的皮膚疾病有效,如銀屑病、紅斑狼瘡等。

但無論何種皮膚疾病,都要在辨證的基礎上加苦參以治癢,內服、外用均可。

陰癢是指婦女外陰瘙癢,甚則癢痛難忍,坐臥不寧,或伴帶下增多等。相當於西醫學之外陰瘙癢症、外陰炎、陰道炎等出現以陰癢為主症的病症,臨床以帶下色黃、陰癢為主要表現。苦參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等,具有強大的抗菌作用,不僅對細菌感染所致的陰道炎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對真菌感染所致的陰道炎、外陰炎亦有明顯的效果。苦參可以配伍黃柏、薏苡仁、地膚子等煎湯外洗患處或坐浴,有較好的療效。現今臨床上所用婦科製劑如婦炎潔、婦炎康片等均含本品。

《金匱要略》曰:“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之。苦參湯方:苦參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燻洗,日三服。”狐惑病,相當於白塞綜合徵,可侵害人體多個器官,包括口腔、皮膚、關節、肌肉、眼睛、血管、心臟、肺和神經系統等,主要表現為反覆口腔和會陰部潰瘍、皮疹、下肢結節紅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腫痛等,屬於免疫系統疾病。當然狐惑病也包括外陰白色病變,屬於陰癢的範疇,治療此種疾病,必須在辨證的基礎上再加苦參,內服並外洗,均有效果。

這味藥比黃連還苦,但是療效超群


案例討論

謝某,女,51歲,身材短粗,形豐胖壯,喘促。2012年12月22日其老伴伴診。

患者有痔瘡病史30餘年,數天前再次發作,疼痛,雖然每天大便1次,但乾結難下,並便血,服槐角丸毫無效果。查其腹,腹脹並不明顯,納眠均可,小便無異常,舌質淡紅、苔薄少,脈沉。處以當歸貝母苦參丸治之:當歸120g,浙貝母60g,苦參60g。共為細末,蜜為丸,共製成24丸,每次1丸,每日2次,早晚飯後1小時服。2013年1月22日電話隨訪已愈。

【按】當歸貝母苦參丸來源於《金匱要略》,原文:“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當歸、貝母、苦參四兩。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原方三藥各行等分,而筆者重用當歸,因當歸具有潤腸通便之功。筆者應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便秘而大便乾結者,屢用屢效,但需要排除胃痛、腹脹、口苦等他症

,因《金匱要略》明確指出“飲食如故”。如果伴有上述他症者,該方恐怕不能勝任。如屬少陽陽明合病挾瘀者,當予以大柴胡湯配伍桂枝茯苓丸;若屬陽明腑實之輕證,可與麻子仁丸,陽明腑實之重證,可與大承氣湯;桃核承氣湯也有應用的機會。

再就是需要尊重原方的劑型,筆者應用該方,必用丸劑。一般認為,湯劑量大力宏,丸、散用量較小而力緩。但有時丸劑、散劑的療效確實優於湯劑。比如五苓散的療效優於五苓湯。至於當歸貝母苦參丸的療效是否優於當歸貝母苦參湯,因丸劑療效顯著,筆者尚未嘗試。

不知道大家還用過或者親自吃過哪些苦味藥呢?分享一下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苦口良藥吧!

本文的作者宋永剛老師,是一位幾十年來堅持在中藥教學和中醫臨床一線的老師。他在長期的經典教學與臨床實踐過程中,精心研讀《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寫成了這本專門分析醫生張仲景常用中藥的著作——

這味藥比黃連還苦,但是療效超群

《張仲景常用中藥新悟》

本書從來源、傳統表述、藥理分析、案例分析、其他等五個方面論述了張仲景常用30味中藥。作者查找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對藥物功效進行了合理的藥理分析,並在每味藥下分享自己積累的臨床驗案和按語,對研究藥物的應用補充了具有說服力的案例。(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張仲景常用中藥新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宋永剛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