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何谓自性?

董师爷说


何谓自性?自性是人的本性,人性本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为如来。人心向善,积善积德,明心见性,方可成就自己。

人的本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由于后天环境的种种诱惑,许多人的性本善,变成了恶的一面。为保持自己善的品质,就必须长久的修行养性,严于律己。自我教育,自我督促,自我完善。

修行体现在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点滴之中,家庭社会,工作单位,处处都是修行的道场。言行举止,起心动念,充满着正信、正觉、正念、正精进,富有深厚的修养素质。

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慎独,是独善其身。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人生的落魄,还是春风得意,始终保持最好的心态,冷静的头脑,始终保持最高尚的道德品质,最励志前行的奋发向上。修行才是自性最好的展示。



清静自性,万事随缘。心无杂念,一心不二。自性是海纳百川,包容万物,与世无争。自性是慈悲为怀,爱护众生,布施天下。



朱八戒CC


自性,并不是一个玄妙的词汇,它指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所有或所有可能”,指的就是佛家所讲的“本自具足”。通俗的说:我们成为好人,成为坏人,成为男人,成为女人,成为饿鬼,成为菩萨,成为地狱道众生,成佛,成为人或成为其他物种的生物,凡此种种,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所具有的可能,自性,就是指这些所有的可能。

修行,其实就是把更好的自己的那个可能变现的过程,所以,修行也是一个“证果”的过程,证什么“果”呢?,证那个最好的自己出来,通俗的说,就是以最好的自己活着,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最好的那个自己呢?答:像佛陀,阿弥陀佛,药师佛那样,具有大智慧,具有善缘广结成果和能力,利益所有的众生幸福快乐,自己也大快乐,大自在。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人人都有成佛的潜质和可能,只要不再沉溺于妄想执着和贪婪,只要不再沉溺于个人私欲的追求和满足,成佛的那个自己就能“证或变现”出来。


北京得明


你好!灵魂修炼师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人的自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历经沧桑成长到最后才能知道。

现在以汉代的三个人物来谈谈人的自性。

一个是韩信。

韩信自幼父亲早亡,家境贫寒。有一定军事天赋,喜读兵书,心有抱负。早年曾受胯下之辱,外人当时观其自性是胆小懦弱之人。后为项羽执戟郎中,外人观其自性为普通军士而已。后在汉相萧何力荐下汉王刘邦拜为大将军,此时韩信的自性无疑是定邦安天下的大将军。最后为吕后与萧何骗入长乐宫斩于钟室,韩信最终的自性定格为愿为君王、天下生灵献出性命的忠臣。

另一个是项羽。

项羽出生于将门世家,自幼勇武过人。在众人心中,项羽的自性无疑是定邦安天下的不世能人。当秦国灭亡,楚国项氏执掌天下之权印,项羽亦自封为西楚霸王,此时项羽的自性当然是君王之人。后兵败于刘邦,自刎于乌江,最终其自性定格为有勇少谋、英雄气短的一代武将。

第三个是刘邦。

刘邦出生于平民之家,少时不喜劳动,少收入,外人观之其是胸无大志之人。后做了沛县四水亭长,为人豪爽大度,喜交际,善自我包装造势,外人观之是个贪图酒色又胸怀大志之人。在反秦大业成功后被封为汉王,在巴蜀封地众人认为其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仁德之君。楚汉争霸中屡败屡战,最终战胜楚国开创了大汉帝国407年的基业,其自性亦最终定格为千古一帝。


“自性”其实是一个很难描述全面的心理学概念,但简而言之就是指一种独特的完整的人格状态。


灵魂修炼师


何为自性?自性就是本性,就是本觉性,

就是法性,就是佛性。每个人都具足。众

生自性与佛无异,只是被诸多的垢染,诸

多的无明痴暗所淹没,不能显现。

《坛经》云:佛之身乃“自在法性,世人尽

有”。所以通过修行,除掉累生累世的无明

痴暗,人人都可以成佛,成就如来法身。

自性常清净,如日月常明。

戒定慧等本源都在“自性”中。

自性就是真如本性。所谓明心见性,即成

佛道。

自性就存在于我们这个五蕴色相之中。

《坛经》讲“心即是地,性即是王”,“地"

归“王”所有,由王主宰,“心"则依性而生

灭,故性与心不同,“性在身心存,性去

身心坏”。


广法居士


1、自性是整体人格的思想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人的精神或者人格,尽管还有待于成熟和发展,但它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这种人格的组织原则是一个原型,荣格将其称为自性(self),是一种体现心灵整合的原型。

2、真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真正的自己。真心自性指万法万象由心而现,包括你的身体、思维、外界的一切环境、时间空间。能现万法就是心的性,叫自性、佛性。真心有很多名字,有如来藏、本来面目、法身等等。

必须等到人格结构中的其他各个部分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分别独立以后,才能达到自性。因此自性往往要到中年以后才会显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觉得有“分裂”感、有冲突和焦虑,就说明自性的整合还不完全,功能没有良好地发挥。

六祖大师悟道后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而又能随缘现相,生起种种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实性。


太平洋音乐


当你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的时候,内在的自性和自我的连结是最好的,自我感觉到的能量最清晰,景象特别清楚,鸟鸣声异常悦耳,空气尤其清新,花朵也分外艳丽。


但如果心情跌倒谷底,或是精神相当疲倦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


正如音乐旋律是由音符组成的,世界是一曲原子与分子的大合唱,内体亦然。“自我”是由能量构成,专门处理与物质世界有关的事物。除此之外,内在还存在着一份“自性”,自性是内在的能量和创造力,宇宙最原创的能量,现在依然存在每个人的心里。


  • 真正的自性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感受到的都是自我及部分的意识心,鲜少体会到内在真正的存在,即“内在真正的自性”。


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是从另外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诞生出来的。那个世界是心灵居住的地方,是内在自性的源头,也是肉体可以完善运作、健康成长的能量来源。


内在有着很大的能量,如果这个能量进入物质世界,就会被具体化,形成世界上的原子和分子。但是科学家却认为:宇宙是经过大爆炸后,能量转变成物质而来的,现在的世界则是从过去的世界演变过来的。


实际上,世界每天都是瞬息万变的,包括我们的肉体、原子和分子,每一瞬间都在重新创造,时刻都是新的自我产生,每个人的身体也处在不断的生灭变换中。


在空间里,人们可以看到桌子、椅子、地板、窗户等物体,而人生的故事则发生在实践中,上幼儿园、小学、大学种种人生经历,透过时间的纵轴被延伸而出。


我们以为先有物体存在,然后自我才感受到物体。比如人类认为杯子先存在,然后人才感受到杯子。同理,他们也认为是树先存在,人才看到这棵树。


我们以为自己是事件的感知者,只是在经历自己的人生。比如我感受到这座山,因为我尚未出生之前,山早已存在,我是来感受山的存在。我感冒了,才感受到生病;有一只球打到我的头,我才感知到球的撞击力。


我们以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并非我创造,所以跟我没有关系。但是,我们不只是实相的感知者,还是创造者。心灵酝酿出事件,而后自我感知事件,并非事情发生后才和我们产生联结。


内在有庞大能量,它透过内在精神形成物体,物体在是来自自性的能量。比如眼前的杯子,它是被内在的自性的能量幻化后,自我才感受到:“哦,这是一只杯子!”


有人会认为杯子明明是他逛陶瓷厂的时候买的,但那不过是一种加工的过程。形成杯子的原子和分子是透过内在能量,以物体的形式呈现在眼前。


我们活在内在的自性创造的世界里。内在的自性不但幻化出物体,还幻化出事件。事件必须在时间和空间里发生,就如物体必须存在于空间中一样。比如喝水,从我们有喝水的念头,到伸手拿到杯子,放到嘴边喝下去的过程需要时间,所以,内在的自性必须创造出空间来容纳物体,创造出时间来容纳时间和人生。时间和空间本身是虚幻的,它是被自性创造出来包容生命的。


  • 每个杯子都不同

每个人看到的杯子,不过是一只杯子的能量模型,模型本身并非杯子的最后成品。当你用眼睛来看杯子的时候,是神经细胞、眼睛、视网膜、大脑的视觉区到整合区,共同帮你组织杯子的形象,内在的自性指创造出杯子的模型。而你看到的杯子,和我看到的杯子,不是同一只杯子,只因我们使用的是同样的感官系统,所以我们会认同有只杯子在这里。


假设有个外星人来到此地,如果他用的感官系统和我们的不一样。,他也许就感知不到这只杯子;就如我们要使用他的感官系统,才可以看到他眼中的事物一样。


比如一个人走到一间房子,觉得房子很宽敞,而另一个人走到同样的房子,觉得房子很拥挤,小小的空间居然容纳了这么多人!从客观看,两个人处在同一间房子,使用同一套感官系统,他们能够彼此认同:我和你看到的是同一间房子。“但他们在不同的空间中所感受到的房子,本质上是不同的。


内我在内在世界里运作,就像自我在物质世界里运作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由内我创造的,然后自我才感受到它的存在。就像你到英语系国家,必须说英语才能和当地人沟通;到法国,要说法语才能和当地人沟通;一旦你来到地球,拥有了人身,就和所有人使用同一套神经语言模式。


这套神经语言模式,就是内在的自性把它的能量导向物质实相,借以创造出物质世界的工具,它不是今天才创始,而是很久以前,由许多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灵创造的原始系统,而我们进入物质世界,继续使用着这套系统。现在内我都使用同一套神经语言,称为“地球神经母语“,所以我能看到眼前的杯子,外国人也能看到这只杯子,这只杯子是内我的共同神经语言。


我们用拼音符号构建中文,内我则使用原子、分子构建世界。内我会说话,他说出山河大地;自我会说话,用的是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等。自我说话的能力是由内我赋予的,而内我的说话能力,是内在的自性天生拥有的。内我幻化出宇宙中的空间来容纳房间和所有摆设,也会幻化出时间来容纳生命中的种种事件。人生从出生到死亡发生的每件事情,是内我、自性和自我合作的结果。


所谓“众生一体“,是指每个人的内我和万物亲密连结,每个人的内我联合在一起,使用同一套神经语言。我能看到太阳,你也能看到太阳,太阳是人类共同沟通的工具,就如我讲中文,而你也听得懂一样,语言就是物体本身。


太阳实体也是被内我“说“出来的,嘴巴说的不过是”太阳“两字,可是内我”说“出太阳时,你也感受得到太阳,因为太阳本身是内我创造的象征。


语言本身并不代表真正的物体,当我说出”杯子”时,这两字和真正的杯子不一样。“杯子“只是代名词,象征这只杯子,而真实的杯子的内我创造出来的象征,其实也是代名词,并非真正的杯子本身。真正的杯子不在世界上,而在内在实相里。眼前这只杯子,只是内在实相中的杯子在物质世界里的显现。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曾提高类似的概念。比如我们看到全世界所有的马,都是由同一个超级完美的马的形象印制的。世界上每一匹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马,都不是真正的马。真正的马存在于内在的精神世界里,那里有一匹由精神能量形成的马,世界上的任何一匹马,都是内在实相里的马幻化的。


杯子的完形存在于内在心灵实相中,我们感受到的杯子,不过是内在心灵投射的影子,如果回头一看,便会发现真正的杯子存在于后方,在内在心灵的实相里。我们看到的杯子、骑的马,都是内在心灵的物质性投射。


柏拉图是在出神状态之中,进入了内在自性,发现那边有个真正的完美世界,而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从那个地方来的,这是柏拉图《理想国》概念的来源。


  • 信念影响身体状况

我们的肉体和自我,都是来自内我的投射,它把自己以原子和分子的形象,投射在时空中。大多数人投射出的是健康的身体,而这些人投射出的是体弱多病的身体,由于在纯能量跟物质之间的转换出了问题,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这和他们选择的信念与人生目的有关。


随着年纪增长,人的身体慢慢衰老,很多时候,是他投射给身体的内在心灵能量由波峰走到波谷,慢慢减弱了;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此人的信念像开关一样将能量组赛了。就像房子会老旧,并不是原子和分子变得老旧,而是在背后投射给房子的精神能量慢慢衰退了,所以房屋逐渐颓败破旧。有些伟大的建筑物,如金字塔、人面狮身像,之所以能够维持久远,是因为在那个地域,能量转化成物质的效果比较清晰,因此该物质的形象能在空间中维持较久的时间。当物质世界里的物体破旧了,在时空中灰飞烟灭,其实并没有真正消失,它的原型依然在心灵世界里。


有些人活在世界上,常常觉得沮丧、无力,导致健康状况不佳,那是因为他们没能和投射出自我和肉体的能量体建立良好关系,慢慢切断了和内在自性的关联,所以他们孤单、寂寞 ,找不到“我是谁“的答案,但这个答案其实根本不可能在物质世界里找到!

你到底是三岁的你,还是二十岁的你?哪一个人才是你?你现在三十五岁,而六十岁的你在哪里?二十岁的你消失了吗?对内在心灵而言,三岁、二十岁和六十岁的你同时存在,只是三岁的你先出来,四岁、五岁的你陆续出场,每个你都同时存在于内在心灵里。


我们只有一个时间,就是现在,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存在于当下。只是三岁、四岁、五岁的你在物质世界里轮番上阵,你的未来也存在于内在无时间性的领域里,只不过对你而言,“未来的你“尚未出现在时间里罢了,可是在内在的世界里,它已经发生!


物质世界里的你,只是内在真正的你以自我和肉体形式显现的,也是一般人看到的那部分。就如房间里的水气,虽然你看不到,但使用除湿机除湿两个小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的空桶里已经蓄满了水。


很多时候,我们并未觉察到内在纯能量的存在,而只感觉到已经变成我们的肉体、自我,变成眼中所见世界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能永远只活在伪装实相里,我们还要知道,世界是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要知道“我是谁“,要知道内在的自性,与内我之间的关联等一些列事实。


过去的宗教观把自性投射给了神、佛,认为上帝花了七天创造世界。但事实是,自性每天都在重新创造肉体,当下他正在创造人类感受的世界。如果我们可以接触到内在自性的能量,就能让身体在当下恢复健康和活力。


禅修者借助打坐恢复精神,一般人则通过睡觉恢复体力,那是因为人的意识心重新回到能量里,和内在的自性在一起,重新与宇宙万物产生连结,便能够恢复体力和精神。


当你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的时候,内在的自性和自我的连结是最好的,自我感觉到的能量最清晰,景象特别清楚,鸟鸣声异常悦耳,空气尤其清新,花朵也分外艳丽。但如果你的心情跌倒谷底,或是精神相当疲倦的时候,你看到的世界则是景象模糊、色彩暗淡,人生也缺乏活力,那是的自性在创造世界时是不清晰的,所以你感觉到的世界也就不再亮丽。


  • 自性是独一无二的

内在的自性会幻化出空间里的物体,幻化出时间中发生的事情,他是你的自我、肉体、你之所以为你的内在来源。内我在这个时空“说“出这个时空的你,也可能在西元十八世界的时空中”说“出另一个自己,也许是一个住在挪威、留着长发的女性。内我在很多时空里,”说“出自己不同的部分,但所有的创造都是在同一瞬间发生的。


个人存在的核心,称为“感觉基调“,那是内在自性的特质,是内在说出山河大地、肉体、自我的部分独有的一种感觉气氛。如果我们能觉察内在的感觉基调,就会明白自性的力量、强度和作用。


试着去感觉内在的自性,它具有高智慧、大能量,以至可以形成肉体、心智,形成世界。顺着你的感觉进去,感觉你之所以为你的感觉,体会它的存在。因为,它就是你,你就是它。


自性是每个人的来源,就像插座上的电,是从发电厂来的。现在顺着自己的电,连结到内在的发电厂,感受到那份能量和存在的状态。当你感受到时,可以更清楚地掌握人生的方向,也更容易让身体恢复健康,你会明白自己是生命的创造者,那是我们的理性所不知道的。


ps:我们怎么证实自性的存在?

你越活越快乐,这算不算是证据?当暴风雨来临时,虽然我们看不到太阳,但它依然悬在高空,将云朵照得熠熠发亮。

不论你的人生多美悲惨,不管你活着或者死去,不管你是否对世界充满了怨恨,你的自性都在,只是被乌云遮住了。当你进入内在的核心,你会感觉得到,这叫做不证自明。


光的喜悦之轮


何谓自性?清净圆明本具之性。无无明,无诸法之空相本体,不断灭丶不常现,一心三藏之大圆满性。能生万法而自体不生丶不灭丶不垢丶不净丶不增丶不减。清净本空,无色声香味触法,无五阴丶六入丶十二处丶十八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居十方虚空而无际,为广大一性而圆满。


真空妙有无量寿


具圆满自身的清净为自性 自性在作用 而自性本身能容纳万物 而以万物为根 同六根六尘相应 而第六识转第八识第七识而超越六尘六根 而无相非相时无所住 而生其心 诸佛非佛诸法非法 是名是佛是法 无形用万物无我用以形 是空非是空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菩提心以众生 大愿以世界 我观亦如是 是非皆是空 非彼彼此长 自作得自作 自心以自心 当下明即是 过去成空花


镜花水月128063329


自性!就是自己的本性!人性的所有人类的共性!而自性!则是在人性的宏观定义下,仅自己形成的一些特性!比如成长过程中的环境人物事物,思想,认知,形成成年后的人的自性! 有的人小时候很活泼调皮,但长大后,死气沉沉,没了生气!就因为这个小孩小时候被成长的环境束缚,父母的打压教育,身边的人的影响,都是这个磨具的一部分!一个人失去的天性!就相当被驯化的动物,长成的是别人希望的乖乖样!自然没了生气!若想挣脱束缚,就要打碎磨具!首先要有自我意识和认识!再一点一点去打碎!适当那个真实天性的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模样


東耀313


自性就是本真。本真是不变的真如;变化是由妄(罔)所遮蔽自性的衍化![祈祷][泣不成声][呲牙]

佛教文化中有“相由心(本真)生”的说法,即是一切山、河、树、草、花、鸟、人等等都是“心”的化身。或者可以说:山是“心”;河是“心”;树是“心”……。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心”是山;“心”是河;“心”是树……。举个锤子:人民币是“钱”;美元是“钱”;港币是“钱”;黄金是“钱”;德国“马克”是“钱”……。反过来说“钱”是人民币显然就不对了,还有许多“其它的”也是“钱”[捂脸]。

同样道理,当我们知道“某学说”符合“本真”时,不能就一根筋似滴认定“某学”就是“真”,“其它的”就一定是“非真”。这在“明眼者”看来既狭隘又迂腐……。[抠鼻][灵光一闪][what][震惊][吐血][哈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