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关注美熠,陪你换个角度看中国



《春晴泛舟》

陆游(宋)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译:春天来了,万物一新,放翁大人在湖上泛舟,有点感慨自己年纪大了。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雷萌动行风雨,整个的宇宙就像天地初开的时候,是一番新的气象。波光粼粼的江水上涨淹没了黑色的礁石,嫩黄纤柔的柳枝摇摆,色淡如黄尘。放翁大人想上岸去亭子里,但想了想又划起了船桨,觉得这么美好的景色不好好享受真是浪费。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蛰,这个字读 zhé,动物冬眠的意思。惊蛰这个节气,在二十四兄弟中排第三,本领就是打雷,把冬眠的小动物小虫子都惊醒过来,预示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惊蛰始雷?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我国古人喜欢探索宇宙的奥秘,主要的形式是观星。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的旋转指向,联系季节变换,发现了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并据此确定下了

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事。


造成北斗星斗转星移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但是古人根据观星象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历却与公历日期基本相符,你说妙不妙?


据汉代典籍《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而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节气时段之所以响雷,是因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侯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节律相吻合。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春雷惊百虫?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但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


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听觉器官,接受的声波都有一定的频率范围,而且不同种类的动物所能接受的声波的频率范围也不尽相同。昆虫也不例外,每一种昆虫能接受的声波范围也各有差别,超过或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它们就听不到了。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19世纪一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对蝉的听觉做过试验,他在蝉的周围发出很大的声响,如拍掌、叫喊,但蝉没有反应。后来他还动用土枪,在知了的旁边连连发射,可是蝉还是无动于衷。于是这位昆虫学家断言:蝉是聋子。但其实蝉有听觉器官,在腹部第二节附近。为啥试验中蝉没有反应,不过是枪声等声音发出的频率不在蝉能接受的范围内。


作为参考,人类的听觉范围是0-150分贝,超过110分贝,就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而昆虫的听觉阈值大多集中在30-50分贝(相当于冰箱工作时发出的嗡嗡声)。不巧,雷声一般在90分贝左右。因此,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也就没有“春雷惊百虫”这回事儿。


大地回春,大自然节律才是昆虫“惊而出走”的原因。日照增加,气温回升,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各种蛰虫也有所感开始活动。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惊蛰有三候?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每个节气有十五天,可分为三候。惊蛰有三候:“初候桃始华,次候仓庚鸣,末候鹰化为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各地桃花开始竞相开放。仓庚即黄鹂鸟。黄鹂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嘤鸣求友,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二三月,鹰飞往北方繁殖,此时已不见迹影。只有形似老鹰的大杜鹃在枝头“布谷布谷”地叫着。于是古人认为春天的“鸠”(即大杜鹃,别称布谷鸟)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


关于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说过哪些谎言?


最后,小美提醒各位朋友一句,疫情形势向好,但并没结束哦。平时仍需继续“蛰伏”,少出门,窝家里吃个梨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