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施耐庵的《水滸傳》中,細節透露出誰是殺晁蓋的真凶呢?

武昊東


晁蓋遇難,是水泊梁山的一次重大轉折事件。也可以說是全書的重點章回。

關於晁蓋的死因,書中講得很清楚,就是在征討曾頭市時,於沙場上被亂箭射中頭部,待回到營寨拔下箭頭,才知道是毒箭,也才看到箭上有史文恭三個字。

之所以出現殺害晁蓋真兇這一疑問,皆來自晁蓋臨終遺囑之迷。


按正常道理,宋江自上山以來,一直是二把手,且多次帶隊下山征討,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用當今的話說,這叫政績。

既是二把手,又有政績,不是理所當然應該接班麼?

而晁蓋恰恰不安排他接班。不僅不安排,連邊都讓他摸不著。

咱們看看晁蓋是怎麼說的:

賢弟保重,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坐梁山泊主。

從晁蓋遺囑中可以清楚看出,晁蓋當時是清醒的,遺囑說得很明確。

那麼問題來了:宋江能捉住射死晁蓋的人麼 ?

宋江一個刀筆小吏出身的人,手無縛雞之力,又不能上陣廝殺,他怎麼可能捉住武藝高強的史文恭呢!根本就連影子都沒有的事。如果晁蓋有讓宋江接班之意,完全可以直接說出,何必繞這個八下都沒一撇的彎子。

問題很清楚:晁蓋就是不想讓宋江接他山寨之主的班。


問題又來了:晁蓋為什麼不讓宋江接他的班呢?

這也正是導致誰才是殺晁蓋真兇問題的源頭。


從書中看,殺死晁蓋的真兇是沒有疑問的,就是史文恭。

因為古代是很講究級別的(現在也講究)。有身份人的座位,是不能誰都去坐的。不然梁山為什麼要排座次呢。如果白日鼠白勝坐在了林沖那把交椅上,豈不是要造反麼?使用的武器也是同樣。既然在箭桿上已經刻上史文恭的名字,別人是不可能隨便拿去使用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懷疑殺害晁蓋的真兇呢,問題還是出在晁蓋的遺囑上。

分析到此,我們只好對這個遺囑的古怪,進行深入分析了。

本人以為:晁蓋之所以阻止宋江接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政治路線不同

整天在一個馬勺裡吃飯,晁蓋對宋江撅尾巴屙幾個糞蛋都很清楚。宋江時刻夢想的招安,與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的人生理念差距甚大。尤其是智取生辰綱這樣的彌天大罪,晁蓋都敢不計後果去做,他怎麼可能去和朝庭講和呢。朝庭又怎麼可能赦免這樣的罪過呢。


今天的我們,看問題要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站在當時的侷限性上看。在封建社會,皇帝是天子,權威是至高無尚的。別說是挑戰皇上,就是說句錯話都有可能掉腦袋,並且誅連九族。那不就是幾代人包括親屬都要統統殺掉。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幻想皇帝施恩赦免彌天大罪,幾乎是不可能。既然如此,晁蓋是不可能有招安想法的。

可惜,晁蓋不相信,宋江相信啊!

於是,這就釀成了一個不可調合的矛盾。不管宋江在晁蓋面前多麼謙恭,但是在大事大非面前,晁蓋則顯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堅決阻止宋江上位,防止宋江把弟兄們送上萬劫不覆的深淵。

2、團隊向心力不同

宋江上山前,山上都是晁蓋的人。宋江上山後,一批又一批的帶人上山,逐漸形成了一呼百應的趨勢,逐漸形成了宋氏集團。宋江的威望,宋江的風頭,在某種度上已蓋過晁蓋。架空晁蓋,使晁蓋成為名義上的首領,已經是當時梁山的真實寫照。這種情況下,對於一把手晁蓋,如果說一點壓力沒有,一絲顧忌沒有,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把手的權力,被分化瓦解,被別人分一杯羮,那是什麼滋味?是吃骨頭不吐骨頭的滋味,是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滋味。

平時相安無事,關係尚可維持。一旦到了決定梁山命運的大事大非時刻,晁蓋豈能不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

其實晁蓋也不是沒做過努力。這次攻打曾頭市,宋江又要力爭統兵下山,卻被晁蓋阻止了。晁蓋之所要親自上陣,就是想把不利的局面扭轉過來。

請看當時是怎麼對話的:

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

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

聽聽,這哪是一把手對二把手應該說的話,分析晁蓋這句話,餘音太多太多:

首先,一把手怎麼能奪二把手的功勞呢,那怎麼能叫奪呢,到底誰是老大呀?

其次,我今天替你走一遭。一把手替二把手走一遭,話說反了,說不通啊!

再有: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這等於排排座,吃果果了。這是一把手應該說的話麼。有失身份啊!

究其根源,晁蓋是心中有事,無法直說,只好隨口應對。結果是欲蓋彌彰,說得完全不在調上。

在這種情況下,在決定接班人的關鍵時刻,把宋江排除在外,也就合乎情理,合乎邏輯了。


好了,前面已經把晁蓋不讓宋江接班的事分析透徹。那麼,誰是殺死晁蓋的兇手這個疑問,也就不解自明——史文恭就是殺害晁蓋的兇手!


至於推斷宋江是殺害晁蓋的背後主謀,晁蓋是被梁山內部人射死,以便讓宋江儘早上位的分析,一是沒有任何證據做依託。二是完全憑主觀臆測,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文化一家人


這是一箇舊題目了,拜讀了幾個朋友的回答,很有些感想,忍不住寫上幾句。

題主問的是《水滸傳》中,細節透露出誰是殺晁蓋的真兇。看來,是對晁蓋是否被史文恭毒箭射死有不同的看法了。因而,我將從《水滸傳》的文本細節來解讀這個問題。並且,可以先公佈答案:《水滸傳》中的細節顯示,花榮射箭、林沖下毒,晁天王一命歸西。

晁蓋中箭前後的細節

卻說晁天王帶著五千兵馬來到曾頭市,先後與曾頭市小股人馬打了一場遭遇戰,林沖二十回合戰退了曾家老四曾魁。第二天,又到曾頭市市口搦戰。原本,這是一場檢驗史文恭與林沖、呼延灼戰力的精彩對決。但是,作為主將的晁蓋卻心急火燎的親自出馬,準備挑戰曾家老大曾塗。梁山眾將擔心晁蓋有失,便一齊掩殺過去,一場好戲就這樣攪黃了。

大概晁蓋的武功並不咋地,又沒打過這樣的硬仗,所以,輕敵冒進的錯誤是絕對難免的。果然,這一場混戰,雙方各折了些人馬,本是個平局。但是,晁蓋卻“鬱鬱不樂。在寨內一連三日,每日搦戰”。主將這樣的急躁情緒,別說曾頭市實力並不比晁蓋的隊伍差,就是更弱一點的對手,晁蓋都很難贏下來。危機就這樣悄然潛伏,又悄然來臨。

書中寫道, 第四日,忽有兩個和尚直到晁蓋寨裡來投拜。進了營寨,這兩個和尚便向晁蓋下跪,自稱是曾頭市東邊法華寺的僧人,因為不滿曾家五虎不時常來本寺作踐囉唣,索要金銀財帛,無所不為,便來投降。和尚們說,願意帶領梁山人馬前往偷襲曾頭市。晁蓋一聽,幾乎是不假思索的相信了他們,立即點兵去偷襲。林沖諫道:“哥哥休得聽信,其中莫非有詐?”

晁蓋不聽,乾脆不讓林沖前去,分了一半人馬,自己帶著呼延灼、劉唐等十個頭領,跟著法華寺的和尚前去偷襲。林沖也不再多勸,留在了村口準備接應。

此時,就得注意書中的細節了。

晁蓋出征時,施耐庵交代得十分清楚,是“春暖之時”。晁蓋帶著人馬,跟隨和尚先到了法華寺。此時,是二更天氣,也就是21點-23點之間。兩個帶路的和尚建議,等到三更時分,曾頭市人最困的時候再去,“他無準備”正好下手。於是,到了三更天氣,晁蓋便從法華寺出發,前往曾頭市偷營劫寨。

梁山二千五百人走了不到五里路,黑暗中不見了兩個和尚。呼延灼情知中計,連忙叫隊伍往回走。“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

奇怪的是,這彪伏軍並沒有殺出來,更沒有射箭,幾乎是放梁山人馬往外逃。晁蓋等人奪路而回,“才轉得兩個灣,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晁蓋三更天氣從法華寺出發,五里路不到,後又只轉過兩個彎,來回最多不會超過八里路。以軍隊行軍速度,刨去夜裡行軍和偷襲這兩個因素,晁天王中箭的時間不會超過三更天氣。即便是三更末,以現在的計時,也不會超過凌晨一點。

晁蓋中箭落馬,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引著二千五百人接應,雙方繼續展開一場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

春暖時節,大概就是三、四月份,天亮得稍早,此時,應當是卯時了,也就是5—7點鐘。即便是5點鐘,那麼,從晁蓋中箭,到殺出重圍,歸還營寨,最少也過去了四個小時。

這期間,晁蓋還被扶上了戰馬,在馬上顛簸,甚至參與了混戰。那麼,晁蓋中毒了嗎?或者說,晁蓋中的是毒箭嗎?

晁蓋拔箭中毒時的細節

卻說晁蓋回到大營,書中沒寫其他人的情況,只是特別交代,“三阮、宋萬、杜遷水裡逃得性命”。金聖嘆為了給晁蓋、宋江劃陣營,在貫華堂本中修改了這個細節,說是晁蓋中箭落馬後,“卻得三阮,劉唐,白勝——五個頭領——死並將去,救得晁蓋上馬”,在貫華堂本的基礎上,增加了三阮。但是,在林沖清點人馬時,金聖嘆卻忘記刪掉“三阮”這兩個字,與容與堂本一樣,都說三阮與宋萬、杜千水裡逃命而回。

這個細節說明,梁山本無陣營,當時的情況確實只有劉唐、白勝跟得比較近,三阮則殺散,自顧自逃命而去。金聖嘆想把劫取生辰綱的兄弟都歸到晁蓋的陣營,沒想到自己露怯了。細讀《水滸傳》,假若一定要給梁山好漢劃陣營,劉唐也不是晁蓋的人,這次大案的主角本身就不是晁蓋,而是吳用。

書歸正傳。且說晁蓋進了大營,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於是,“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

四個小時過去了,晁蓋中箭的部位沒有任何中毒的症狀,是施耐庵惜墨如金,簡省了這一筆嗎?不是,因為,書上清楚的寫道,因為拔箭的動作很迅速,晁蓋只是血暈倒了。可見,這一箭射得不深,假若箭頭沒入,倒三角的箭頭是急切不可拔出來的。而且,拔箭之時,應當見到創傷處有烏青,血至少也當呈褐色,甚至會流出烏血。但是,晁蓋只是“血暈倒了”。

拔箭之後,細節更加重要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這句話與前面拔箭,都沒有主語,到底是誰操作的,是誰看見了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施耐庵沒有交代。但是,看到箭射在晁蓋面頰上的,卻是“眾頭領”。也就是說,林沖、呼延灼等頭領都看見了晁蓋的傷口上沒有毒。都見證了拔箭過程,箭上寫著史文恭的名字。

這一系列動作完成後,主語來了,“林沖叫取金鎗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這個細節說,林沖教取出金槍藥,誰敷貼上的?又是一個疑問。重點是,金槍藥敷貼上之後,施耐庵才說是“一支藥箭”。難道當時的史文恭是個化學高手,“藥箭”上的毒藥要與金槍藥混合起化學反應才變成了毒藥?

施耐庵接著寫。“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這句話很明確的說,在晁蓋中毒之前是可以言語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連環畫《曾頭市》中有一張圖,畫的就是晁蓋坐在帥椅上,親自看拔出來的箭。連環畫這樣表達,是為了後面把晁蓋的遺囑定格為“哪個捉得史文恭的,可做梁山寨主”。但是,也說明沒有敷上金槍藥之前,晁蓋並沒有中毒。

有讀者會說,史文恭的箭毒是慢性毒藥。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施耐庵並沒有這樣寫,文本中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表明,史文恭使用了慢性毒藥。四個小時過去了,再慢性的毒藥都會有反應、有症狀。

看箭傷、拔箭、看箭的都是眾頭領,施耐庵為何在敷藥時便寫林沖了?因為,林沖有重大嫌疑。

花榮有可能射晁蓋一箭嗎

絕對有可能,這是早有伏筆的事。

還是看細節。《水滸傳》第十回書“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梁山”中寫道,王倫在聚義廳接見了林沖,聽完林沖講述自己的經歷後,王倫“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

“合著”就是跟著,原來,王倫是跟著杜千上的梁山,杜千在前,王倫在後。所以,杜千才是第一任寨主。這兩人在柴進莊上分手,杜千大概是直接上了梁山,王倫另奔他處,後來,“因鳥氣”便來到梁山入夥。在柴進莊上不可能“因鳥氣”,柴大官人待他不薄。即便是受了柴大官人的鳥氣,也沒有必要上梁山落草。假如是在來到柴進莊上之前“因鳥氣”,便沒有必要說是“合著杜千”了,應當是杜千合著王倫才對。王倫是寨主,哪有老大“合著”老二的?

王倫是梁山第二任寨主,這件事林沖也說過一次。在殺王倫時,林沖罵道:“你是一個村野窮儒,虧了杜遷得到這裡。”

既然如此,晁蓋就是梁山的第三任寨主。施耐庵如此伏線,便有“小李廣梁山射雁”來照應了。花榮當著晁蓋及梁山好漢的面展示箭法,說“這枝箭要射雁行內第三隻雁的頭上”。果然,花榮如願射中了雁群中第三隻雁的雁頭。這與曾頭市晁蓋中箭是多麼的契合!

花榮綽號“小李廣”,李廣也曾以箭法出名,盧綸《塞下曲》中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說的是李廣夜間誤將一塊大石頭當成了老虎,發力射了一箭。等到第二天天明,卻發現那支箭連箭羽都射入石頭中。

花將軍上陣,一貫的愛放暗箭,以“小李廣”來做他的綽號,似乎與盧綸這首詩有很大的關係。晁天王夜間中箭,這裡是不是也是一處暗喻呢?

再往下看。花榮射落大雁後,有一首贊詩是這樣寫的:天漢雁行驚折斷,英雄雁序喜相聯。也就是說,這群大雁的隊伍因為花榮射落了第三隻而折斷,但是,卻因此重新組合,又“喜相聯”了。難道失去了同伴是一件喜事?

果然是喜事。晁蓋死後,沒過幾天,在林沖為頭串聯倡導下,宋江做了臨時寨主。於是,“梁山泊水滸寨內,大小頭領,自從宋公明為寨主,盡皆歡喜,拱聽約束。”這種場景,與花榮射落大雁時是何其呼應!梁山重新排序,果然是“英雄雁陣喜相聯”了。

花榮射雁後的那首贊詩出自容與堂本《水滸傳》,金聖嘆則刪掉了《水滸傳》幾乎所有的贊詩讚詞,也包括這首。即便是這首贊詩不是原著就有的,但也說明當時腰斬《水滸傳》時,還是有人看懂了這其中的玄機。

因而,曾頭市暗夜中,花榮射了晁蓋一箭。

梁山上一次真正的大火併

金聖嘆在“曾頭市晁蓋中箭”這回書的總評中,反覆強調宋江有謀殺晁蓋的重大嫌疑。不僅宋江希望晁蓋死,而且說“則夫晁蓋雖未死於史文恭之箭,而已死於廳上廳下眾人之心非一日也。”金聖嘆也不相信是史文恭的箭至晁蓋於死地,是梁山所有的好漢早就希望晁蓋死。

那麼,花榮有沒有可能混進曾頭市隊伍中,充當了暗夜殺手呢?完全有可能。細節表明,曾頭市龜縮防守,外圍防衛並不十分嚴格。第二次攻打曾頭市的時候,吳用便派時遷扮作曾頭市伏路小軍,非常近距離的深入到曾頭市的防區,把陷坑全部標記清楚。大白天都可以扮作曾頭市的人,何況夜晚?

那麼,宋江以及梁山好漢為何要謀殺晁蓋呢?是因為晁蓋要阻止宋江當寨主嗎?絕對不是。為什麼?還是讓細節來說話。

晁蓋到了梁山,昏迷不醒。這天晚上,晁蓋忽然開口說話了。晁蓋對守候在身旁的宋江說: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這是金聖嘆批註的貫華堂本晁蓋的遺囑,容與堂本則是這樣講的: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很明顯,金聖嘆本的晁蓋遺囑對宋江不太有利,容與堂本則是對宋江的叮囑。不過,容與堂本的晁蓋遺囑應當比金聖嘆本的更接近原著,因為,簡本《水滸傳》中,晁蓋的遺囑是這樣說的:

賢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與吾報仇,死亦瞑目,你自立為寨主。

無論那種版本,晁蓋都沒有說射死他的是史文恭。

過了幾天,林沖聯合吳用、公孫勝等人要扶宋江做寨主,於是,宋江便篡改了晁蓋的遺囑:“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宋江說眾頭領皆知不假,晁蓋死的時候,“眾頭領都守在帳前看視”。但是,眾頭領聽到的是這個遺囑嗎?看來,金聖嘆說的一點都沒錯,梁山所有頭領在晁蓋這件事上達成了高度的默契。

更何況,晁蓋的遺囑也絕對不是為了阻止宋江做寨主。一則,晁蓋並非以史文恭為仇敵,假如射箭之人就是一名普通弓箭手呢?晁蓋中箭時,可是“當頭亂箭射將來”,晁蓋哪裡知道那支箭上刻著史文恭的名字啊?以捉拿史文恭為遺囑,是宋江自己篡改的,難道是宋江自己阻止自己做寨主?

第二,即便是史文恭射的,假若憑武功硬捉,誰能拿得下史文恭?林沖能行嗎?肯定能行,但必須如盧俊義那樣,在吳用、公孫勝、晁蓋的幫助下才能做到。如果是這樣的“捉”,有誰比宋江更有優勢?宋江不能捉拿真兇,便只能嫁禍史文恭了。嫁禍史文恭也不是為了寨主之位的歸屬,宋江另有所謀。

晁蓋剛剛瞑目,林沖便非常積極的出頭,像當年扶持晁蓋那樣,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這是前後照應的大手筆。回頭細看王倫被殺時的場景,梁山的這次寨主更替,是不是又重演了一回呢?

林沖殺王倫這回書的回目是“林沖水寨大火併,晁蓋梁山小奪泊”。火併,就是內部相互殘殺,相互吞併,這兩個條件都必須滿足。當時,晁蓋等人尚未入夥,做寨主是“奪”。施耐庵寫這回書寫的是假火併,謀殺晁蓋,內部人做了寨主,這才是梁山真正的大火併。

因而,前後細節對比,林沖下毒應當就不是嫌疑了。

梁山好漢為何都希望晁蓋死

晁蓋當初不願意上梁山,智取生辰綱時,吳用故意在安樂村酒店暴露晁蓋,留下破案線索。從這時起,晁蓋不過就是個榮譽帶頭大哥。上了梁山之後,晁蓋因為山寨沒有金帛用,正好山下來了一隊客商,劉唐、三阮等人便下山去搶劫。臨行時,晁蓋叮囑道:“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劉唐等人完成任務回到山寨,晁蓋悄悄叫過一個嘍囉問道:“不曾殺人麼?”小嘍囉報告道沒有傷人。於是,晁蓋大喜:“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於人。”

做強盜不殺人,當然也包括不殺官府的人,晁蓋根本就沒有造反之心。因而,在東溪村專愛結交江湖好漢的晁天王,竟然沒招一個好漢前來入夥。這不等於混吃等死嗎?這樣的老大與王倫相比,也強不到哪裡去。晁蓋不作為,吳用、林沖等人便很著急,如此梁山,如何能夠抵擋大隊官軍?後來,宋江上山,以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為行動綱領,在不斷壯大梁山的前提下,專等朝廷招安,得到了梁山所有好漢的支持。

梁山大聚義時,宋江建議大家對天盟誓,眾頭領一齊響應,盟誓“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而且,要“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斷阻”。歃血飲酒,大醉而散。

晁蓋不願意造反,當然也是積極贊同擁護招安的,呼延灼攻打梁山泊的幾回書中,有三次勸降朝廷將官的故事,分別是彭玘、凌振、徐寧,說辭無一例外的都是以招安為核心內容。晁蓋不僅都在場,而且,勸降成功後,晁天王都吩咐安排宴席慶賀。其中,彭玘投降後,在晁蓋的指使下勸降凌振,當時是這樣說的:“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

梁山之上無一人反對招安,包括晁蓋在內。因而,也就不存在晁蓋反對招安,所以要阻止宋江做寨主之說。既然如此,宋江為何還要設計謀害晁蓋呢?原因就出在對待曾頭市的問題上。

金聖嘆先生在段景住提到照夜玉獅子時,有這樣一句夾批:“文情由前踢雪騅生來,馬名照後玉麒麟立出,前映後帶,絕世奇文。”說白了,這幾回書都是圍繞戰馬展開的故事,曾頭市便是阻止梁山擴大軍力,阻截梁山馬匹的金國人的集市。

原來,宋江嫁禍史文恭,原來是要解決戰馬問題。因為,象徵北地戰馬的照夜玉獅子,此時正是史文恭的坐騎。因而,宋江一坐上臨時寨主之位,便立即成立了一個心機構,楊林、石勇、段景住專門負責前往北地採購戰馬。

梁山先後兩次發兵攻打曾頭市,期間,有一個變化,就是曾頭市的曾弄由“曾長者”變成了“曾長官”。也就是說,晁蓋打曾頭市的時候,這裡不過就是一個金國人經營的私人集市。宋江出兵時,這裡就變成金國官方的榷場,曾弄就是這個榷場的提轄。

私人榷場有周旋的餘地,可以通過交涉走私馬匹。曾頭市變成了官方集市,就有權與北宋官府聯手,查禁馬匹走私了。晁天王不知這個緣故,也沒有意識到戰馬對梁山的重要性,僅以個人意氣要打曾頭市,宋江當然不答應。同時,梁山好漢也不會答應。沒有戰馬,梁山如何抵抗官軍緝捕?山寨不保,梁山好漢當然不會答應了。這就是金聖嘆說的,晁蓋早就死於梁山好漢心中了。

盧俊義上山其實並非是為晁蓋報仇,也絲毫不涉及梁山寨主歸屬。晁蓋沒有死的時候,宋江早就盤算著以玉麒麟來制服照夜玉獅子了。這是題外的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讀晁天王曾頭市中箭那回書的最後一段,推斷一下宋江大約是什麼時候惦記上盧俊義的。

晁蓋死後,顯聖兩次,都是幫助宋江的。因為晁宋這兩個人物本是一體,寄託著施耐庵“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這一點,綠野老道多次撰文,已經講得很明白了。而且,晁蓋大名府顯聖救宋江時,所說的話與宋江當初東溪村報信時的話簡直就是一個人說的,讀者朋友不妨去讀一讀金聖嘆的貫華堂本《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再對照第十七回,印證一番“晁宋一體”。

托塔天王本是毗沙門天王,即北方多聞天王,佛教四大護法天王之一。晁蓋原本就不在道家北斗七星群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列,昇天之後,自歸其位。而且,得知宋江他們上應天星,因而,對宋江及謀害他的真兇毫無怨言。一句“非為此也”,泯滅了恩仇。


綠野萍蹤01


書中實際上並沒有明確指出兇手的身份。

原文: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灣,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 倒撞下馬來。……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

之後就是順理成章地發現毒箭上刻了史文恭的名字。

但是晁蓋臨終前留下遺囑:“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只不過在晁蓋留下遺言去世後,宋江裝模作樣不再理事,後經眾人勸解才再次主事,並且向眾家頭領轉述晁蓋遺言:“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

根據原文,只能說史文恭有嫌疑,而宋江的詭異行為也使得他自己有了嫌疑。

網上對此有各種各樣的奇怪猜想,從花榮到林沖再到遼國的寇鎮遠都有,甚至還有人胡扯說是那個被李逵一斧頭劈死的韓伯龍。

至於真兇究竟是誰,很遺憾,我們不是施耐庵,要猜出來實在太難,說得再多也只能是猜想。





湘譚小文的生活實錄


宋江,必須是宋江呀!

《水滸傳》裡說的是晁蓋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的,箭上還有史文恭的姓名,這是不可能的!

史文恭是誰?史文恭武力高強,有著超一流的實力,在江湖上有名望,有地位,斷不會自降身份,用這麼不恥的手段射殺敵人,更不會如此厚顏無恥地還在毒箭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其實晁蓋是知道真兇誰的!晁蓋臨終的時候,並沒有把寨主之位傳於二寨主宋江,而是說出了“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的遺言,這就是一種奢望,一種報復!想為宋江繼任寨主之位添堵,晁蓋的剋星就是宋江!連晁蓋的摯友加亮先生都被宋江忽悠背叛了他,很多人知道卻選擇不說!梁山早已經成了宋江的梁山。

史文恭被捉後,未發一言就被斬殺了!

花榮、吳用在宋江死後,都來到梁山自縊,不知道對晁蓋懺悔沒!


說槽點


《水滸傳》中沒有明確誰用箭射死晁蓋一說,但晁蓋死對誰最有利?

書上是這樣說的晁蓋等人在行軍的夜路上,忽然周圍到處是火把,不料從草叢中射出一箭正中晁蓋眼睛,箭上有劇毒,這是要晁蓋的命啊,顯然是提前埋伏,意要害晁蓋,是要讓晁蓋死啊,宋江懷疑是史文恭要害晁蓋,因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但史文恭箭法一般,晁蓋的死對史文恭也沒多大利益。

論箭法只有花榮的箭法最好,有是宋江的心腹,只有花榮有那麼好的箭法,在夜裡百法百中,只能是宋江想做老大,旨意花榮用箭射死晁蓋的可能最大。




德行天下崔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花榮是殺晁蓋的真兇,幕後主使就是宋江和吳用。

為什麼這樣說?

第一,花榮的箭法是最高的。

花榮的箭法在水滸傳中算是一絕了,綽號小李廣不是浪得虛名,凡是被他用箭瞄準的人,非死即傷。

第二,花榮是宋江的鐵桿心腹。

花榮對宋江可以說是死忠,比李逵還要死忠,這點只需要從最後宋江死後就看的出來,宋江死後,花榮居然上吊死了,陪著宋江一塊死了。

第三,晁蓋和宋江的理念不合。

這兩人的理念是絕對不合的,晁蓋是什麼人?就喜歡當山賊的自由自在,不像宋江一心只想著招安,歸順。

晁蓋家裡富有,不缺吃喝,但是還是劫了生辰綱,確實,十萬貫是一筆大財,但是也犯不著冒這麼大的風險吧。

所以晁蓋骨子裡就不是那種安分的人,招安兩個字怎麼寫他都不知道。

第四,晁蓋是宋江的攔路虎,晁蓋不死,宋江就沒辦法一言九鼎。

哪怕宋江實力再大,哪怕再怎麼架空晁蓋,晁蓋的位置和身份在那擺著,宋江就做不到順利被朝廷招安。

就從這一點來說,晁蓋就要必死。

第五,弄死晁蓋只能用計,不能明著來。

所以,宋江就指使自己的心腹花榮,在黑暗中射出了毒箭,這中間絕對有吳用的影子,單靠宋江一個人,很難成事。

而且只有晁蓋在外面的時候才可以這樣做,還必須是在戰爭之中,這中間還涉及到獻馬的問題,就不多說了。

就這五點就可以說是宋江指使花榮射死了晁蓋。

另外,還有晁蓋的遺言,宋江的欲蓋彌彰,改變晁蓋的遺言,還有段景柱獻馬等等,足夠我們猜測了。

當然,我們都沒法去問作者,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猜測,真也好假也罷,權當樂趣吧。


踏歌走馬


《水滸傳》中,關於晁蓋中毒箭細節,有很多文章,作了主觀上的解讀。有的說是是花榮放的箭,有的說是徐寧放的箭,有的說是宋江的幕後指使。我認為,這些觀點都帶有主觀想象和過度解讀。書中宣揚的主題是義字當先,恩怨必報。梁山好漢,實際上大部分不是好人,殺人放火,圖財害命,索取賄賂,壟斷行市,搶掠人財。但他們的閃光點是講義氣,報恩,路見不平。按這個邏輯推理,射晁蓋者絕不是梁山好漢。至於箭上寫史文恭名字,是因為他是曾頭市武功最高的人,是塊招牌。射箭之人,是曾頭市的人,但不一定是史文恭本人親自射的。再一點,書本身是虛構的,人物、情節都是作者精心構思的。晁蓋臨死前說的話,是埋下伏筆,留下懸念,為引出梁山二號人物盧俊義出場,這是為推動情節發展而設計。以上僅為一己之見。


六月槐


很多細節分析射出那一箭的是金槍手徐寧,這個人既有能力,也有時機,最後更有充分的動機。具體可以看下我的文章,一點拙見,期盼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