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2020,這幾個建議能幫你過的更好

2020,這幾個建議能幫你過的更好

今天讀《社交天性》,覺得很受啟發。

這本書主要就是講社交和神經系統,我們的大腦是怎麼被社交塑造的,又是怎麼影響我們的社交。

書的最後介紹這樣一個觀點,通往幸福的或許不是金錢,而是社會支持和交往。

這也是我這幾年的感受。

放在十年前,我輕視他人的力量,不重視來自他人的支持,總覺得自己是單槍匹馬的一個人,跟所有年輕人一樣,我們這一代,就想“做自己”。

就像我的一個情感導師朋友所說,百分之八十的諮詢者,只要告訴她“做自己”就可以說到她心坎裡。

因為諮詢問題當中80%都是關於社會交往的。

《社交天性》這本書中說,人類的大腦在空閒的時候,會啟動一個默認的網絡,這個默認網絡就是在思考他人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這個神經網絡並不是因為我們有興趣社交才發育的,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這個網絡就存在了。

所以,我們天生就對社交感興趣。

過了25歲,發現周圍幸福的人都是社會關係健康穩定的人,其中也包含了家庭關係的和諧,我就是典型的一例。

與其說我是個勵志的人,不如說我是一個願意為了家人幸福去奮鬥的人。

我的幸福感大部分都來自於親密的家庭關係。

這種來自於社會和他人的支持,對幸福感的影響很大。

2020,這幾個建議能幫你過的更好

首先,社會支持可以隔絕我們和負面情緒,成為一個緩衝。

誰在工作當中沒有壓力呢?誰還不遇見糟心的事情呢?

因為工作而挫折的時候,我都不怎麼在家人面前表現,因為他們一定會為我擔心和焦慮,偶爾表現出來,他們會想盡辦法安慰我,

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已經很知足了。

事業挫折很常見,哪怕我這輩子不是很成功,和家人手拉手的過一生,也很幸福。

我被愛著,也有無所保留愛著的人,這樣活到死也很好。

《父母愛情》里老年的安傑談起和江德福的婚姻,說自己結婚的時候還曾覺得委屈和不甘心。

兒女問她,那您現在還覺得委屈嗎?

她說,我替你們的爸爸覺得委屈。

因為安傑出身大資產階級家庭,所以江德福屢次晉升都失敗了。

安傑說,按照你們爸爸的能力和為人,不應該只是今天這個位置。

讀了大學的三女兒安慰媽媽,但是爸爸也得到了很多。

江德福得到了一個充滿愛和力量的家庭,得到了一個永遠支持和敬愛他的伴侶,得到了豐富的精神生活。

從老年的角度再去看他們這一生,決定了幸福感的其實並不是金錢。

《社交天性》裡指出,身體痛苦和社會痛苦激活的是同一個神經系統。

也就是說,有人揍你一拳,和有人拒絕你一次,那種痛苦是一樣的。

所以千萬不要說,不在乎別人的拒絕和排斥,有人打你,你能做到不在乎嗎?

同樣的,物質獎勵和社會獎勵激活的也是同一個神經系統。

社會獎勵就是從社交關係中得到的獎賞:

與人合作、被人認可和讚美等等。

書上列出了以下幾種研究的成果:

那些每週至少參加一次志願活動的人,因此而增加的幸福感與他們的年收入從2萬美元提高到7.5萬美元所增加的幸福感大致相當;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中,慈善捐贈帶來的幸福感的增加,相當於把一個人的工資提高一倍。


擁有一位隨時可以見面的好友,對幸福感的影響相當於年收入增加了10萬美元(與沒有這樣的朋友時相比);


結婚對幸福的貢獻也相當於年收入增加10萬美元,而離婚則相當於年薪減少了9萬美元。甚至,只要經常能看到你的鄰居,就相當於每年額外多賺了6萬美元。

所以暴富不一定解憂,但是擁有良好的社會關係,可以讓你更幸福。

2020,這幾個建議能幫你過的更好

新的一年,除了要努力,要賺錢之外,多關注下自己的社會關係吧,與家庭、與朋友,與周圍其他的人相處好,才是通往幸福的真正路徑。

我第一次感受到幸福感明顯提升,就是結束獨居生活找到另一半的那一段時間。

結束獨居之後我才發現,擁有一個時刻支持你的枕畔人,可以不再熬夜,可以擁有一日三餐的生活,和許多解壓的碎碎念。

那時候我才明白為什麼家人總喜歡催婚。

擁有幸福的家庭,是幸福的一部分,這可能就是人類進化之後的一種選擇,父母未必說的清楚為什麼一定要結婚,但你的大腦會告訴你,你是需要社交的,這就是人的本性。

十多年前我讀高中,那時候流行郭敬明的一句話叫做“人人都是一座孤島”。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很少會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娛樂生活豐富到不用社交,大城市的年輕人幾乎獨居,但這其實會讓人越發的焦慮和抑鬱。

如果想要2020年更幸福的話,應該這麼做:

1、 去尋找伴侶,結束獨居生活。

2、 和意氣相投的朋友在家裡組織幾次聚餐。

3、 參加志願活動,增強社會鏈接。

4、 修復和家人的親密關係,讓家庭更和諧。

2020,多交些好友,多聯絡家人,你一定會過得更加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