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 他们能干掉哪些病毒?

带状疱疹、水痘、口唇疱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这些恼人的疾病,都是疱疹病毒惹的祸。

疱疹病毒“品种”繁多,100多种。多数感染并不会发病,为隐性感染。不同亚型致病性不尽相同,喜爱侵犯的器官也不一样,出现临床症状时,伤害可大可小。轻症过上数天自己会好起来,也有的会导致可危及生命的疾病,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在治疗上,就不得不提及今天的主角:以阿昔洛韦为代表的的“昔洛韦”家族:包括有更昔洛韦、伐昔洛韦、缬更昔洛韦、喷昔洛韦等。

这类药物的出现,几乎就是为了疱疹病毒量身定做。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如何和疱疹病毒作战的。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 他们能干掉哪些病毒?


碘苷和阿糖胞苷,“昔洛韦”们的前辈

单纯疱疹病毒(HSV),可分为HSV-1和HSV-2。这个病毒可不像名字描述得那么“单纯”,唇疱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皮肤疱疹性湿疹等疾病,以及由HSV-2引起的生殖器疱疹,都和单纯疱疹有关。

这种病毒几乎是无处不在。现实是,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或正在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人一着急上火,就容易出现大燎泡,破溃之后还疼得特别厉害,老百姓常说这是“火”冒出来了。很多时候,这都是单纯疱疹病毒搞的鬼,人的免疫力出现变化时,单纯疱疹病毒就会出来冒个头。

虽说绝大多数时间,单纯疱疹病毒和人类相安无事,但遇见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却是一个会要命的疾病。

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出现之前,人们只能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外科减压手术等方法,尽量拖延时间,期待人体的免疫力能够将病毒压制下去。

1960,出现了转机:碘苷,一种碘化胸苷嘧啶衍生物,被发现可以抑制DNA病毒的噬斑结构。没错,所有的疱疹病毒,包括旗下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都是DNA病毒。

碘苷,成为第一种应用于抗病毒领域的核苷类药物。

1972年,阿糖胞苷首次成功治疗一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

1977年,Elion等研制出一种鸟嘌呤衍生物,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活性是碘苷的10倍,成为第二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的代表,并于1981年上市。

至此,在疱疹病毒的治疗领域,一个新的时代到了。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 他们能干掉哪些病毒?


核苷类药物,“不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

病毒是一种很狡猾的生物,有言论认为,病毒能不能称之为生物,都需要打个问号。

因为病毒的结构,实在是太简单了,可谓是开启了极简模式。

没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只有遗传物质(DNA或RNA)加一个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的后果之一,就是病毒不具备自己的酶系统。

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酶系统,就像是两口子想要过日子却没有房,连床都没有,想要生小宝宝传宗接代,怎么做得到呢?

租房结婚!确切一些,是抢占一套房结婚!

占领(感染)细胞后,病毒开始利用房东家(宿主细胞,也就是被感染的细胞)里的锅碗瓢勺,美滋滋地过起日子来。

复制DNA,是病毒进行自我复制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种酶。列举和阿昔洛韦有关的两种酶:胸苷激酶、DNA聚合酶。

插一句:酶从哪里来?人家病毒自带有DNA,就像是自带了一本菜谱,可以利用房东家里的厨房,转录、翻译成所需要的酶,也有的更省事,直接用房东家现成的酶来用。

阿昔洛韦在进入细胞内后,由于其结构和脱氧核苷有相似之处,可以竞争性地和胸苷激酶相结合,成为阿昔洛韦单磷酸酯,随后继续磷酸化,成为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

这一系列操作是一箭三雕:一是潜伏到病毒身边;二是活化自身提升段位,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第三,由于胸苷激酶是病毒独有的酶,有病毒的地方才会有阿昔洛韦三磷酸酯(水平是非受染细胞的40至100倍),阿昔洛韦因此呈现出对病毒的选择性。

接下来是高潮了:阿昔洛韦三磷酸酯在细胞内一旦遇见病毒的DNA聚合酶,就会毫不客气地霸占住,然后,就这样一直霸占着啥也不做,DNA聚合酶的功能就此丧失。

病毒在另一边蒙圈了:我刚刚搞来的DNA聚合酶去哪儿了?我还指望这它来合成DNA呢!

阿昔洛韦不仅会和DNA聚合酶眉来眼去,对正在合成中的病毒DNA也不放过。亲热地凑上前去,把自己给整合到DNA链中,还发出通告,宣布被DNA 链停止增长,就此中断!

霸占着DNA聚合酶不让干活、整合到DNA链中不许链延伸。阿昔洛韦占据着病毒复制DNA的两个关键岗位却毫不作为,起到了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理作用。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 他们能干掉哪些病毒?


更昔洛韦、伐昔洛韦、缬更昔洛韦……“昔洛韦”家族各有所长

阿昔洛韦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首选药物。同时用于急性带状疱疹、初发和复发的生殖器疱疹、水痘等疾病的治疗。

同样是抗疱疹病毒的核苷类似物,后来陆续又有多种药物上市,包括更昔洛韦、伐昔洛韦、缬更昔洛韦、泛昔洛韦、喷昔洛韦等。

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药,所谓前药就是说,伐昔洛韦进入体内之后,需要代谢转化成阿昔洛韦,再发挥作用。看似多走一步才能起药效,实际上解决了阿昔洛韦口服不容易吸收的难题。

喷昔洛韦是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首选药,除了和阿昔洛韦类似的用途,更昔洛韦的眼用凝胶制剂常用来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缬更昔洛韦和泛昔洛韦都是喷昔洛韦的前药,它俩的关系类似于伐昔洛韦和阿昔洛韦。

最后再提两点:

一,应用这类药物的时候,要注意药物的肾毒性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二,虽然说药名中的“韦”字,是词根“vir”,很明显是和病毒(virus)有关,

但这类药物只对部分DNA病毒起作用。新型冠状病毒是RNA 病毒,“昔洛韦”家族们无能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