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苏德战争~明斯克战役

明斯克战役共有两次,分别在1941年和1944年,1941年6月22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进攻,不到20天就歼灭苏军西方面军大部,俘虏50万人,1944年6月22日,苏联红军发动反攻,不到20天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大部30万人。在战线中央打开一个400公里宽的战略缺口。其中明斯克战役是指歼灭德国第4集团军的一个战役。

名 称:明斯克战役

地 点:明斯克

时 间:1941年、1944年

参战方:苏联红军、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结 果:1941年德军获胜,1944年苏联红军获胜

主要指挥官:巴甫洛夫、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费多尔·冯·博克、恩斯特·布施

1941年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7月9日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域进行的进攻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冯·博克元帅)根据“巴巴罗萨”计划,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苏联红军西方特别军区(开战后改编为西方面军,司令为D.G.巴甫洛夫大将,7月2日起为S.K.铁木辛哥元帅)奉命固守突出部及其以南共470公里宽的边境地带,掩护主力展开。德军参战兵力为56个师又2个旅及1个航空队;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44个师。

德军突击


苏德战争~明斯克战役

突击的德军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突然出动数百架飞机轰击苏联红军西方特别军区的26个机场,当天击毁苏联红军飞机738架,夺得制空权。德军第3装甲集群从苏瓦乌基地域出发,在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接合部突破防御,尔后向维尔纽斯、明斯克方向发展进攻,第9集团军随后跟进;第2装甲集群从华沙以东地域出发,迂回布列斯特要塞,继而向斯卢茨克、明斯克方向快速推进,第4集团军随后跟进。

苏联红军撤离


苏德战争~明斯克战役

撤退的苏军

23日,德军占领格罗德诺。苏联红军第10和第3集团军各一部向该市实施反突击,未达目的。24日,德军占领维尔纽斯。巴甫洛夫大将急令西方面军预备队前出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25日,德军向西方面军深远后方实施两翼包围,使其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苏联红军第3和第10集团军奉命通过仅剩60公里宽的走廊,撤离突出部。26~27日,德军2个装甲集群先后进至明斯克近郊,并于28日占领该市;西方面军主力第3、第10集团军的11个师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新格鲁多克附近地域陷入合围。29日,德军第9和第4集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以东地域会合,将被围苏联红军分割为两部分。1941年7月9日,被围苏联红军大部被歼,一部分散突围,一部在德军后方开展游击活动。据德军战报:此役俘虏苏联红军约32.4万人,缴获坦克3332辆、火炮1809门,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战斗细节

虽然巴甫洛夫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当他在地图上发现部队将被包围时,他在危急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立刻将明斯克附近的部队撤出,这使得大部分的士兵和军官幸存了下来。

在明斯克以西的边界地区的苏军向着明斯克进军,但此时明斯克已被占领,因而成了自投罗网。

库兹涅佐夫的第三集团军尽然有序的撤退了,而此时德国的飞机与步兵紧随其后。在卡夫瓦维斯科附近的所谓瓶颈地区形式更为严峻。

在涅曼河上的渡口夺取之后,库兹涅佐夫的第三集团军逃离了这一地区,可是,他们仍在明斯克以西地区被两个装甲集群夹击了。

在一番讨论之后,部队决定向南撤退,如果古德里安也乖乖的服从命令(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攻击),他们突围的机会将很渺茫。

影响


苏德战争~明斯克战役

被苏军丢下的坦克与火炮


随着明斯克战役的失利,或是说整个白俄罗斯地区的失败,迫使西南方面区动用了最后的储备兵力,并将部队撤至斯大林防线以东防守。

第二梯队

战役中,德军发挥快速机动的优势;苏联红军则因准备不足、指挥不当和后撤过迟,蒙受重大损失,但以顽强的战斗掩护了战略第二梯队的展开。

重要人物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冯·博克元帅)。费多尔·冯·博克(Fedor von Bock,1880年12月3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的军人世家。父亲曾升至少将,母亲也是军人家庭出身,博克从小就向往成为真正的军人,在军界大干一番。博克先后到格罗斯利希特菲尔德军校和波茨坦军校学习。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博克指挥中央集团军群(51个师)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以北和以南实施大规模的钳形攻势。他命令第3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在北面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出发突向敌纵深,第2装甲集群和第4集团军在南面从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缘向前推进。这两支装甲集群象铁钳的两臂迅速伸向苏联红军深远后方,6月27日,在苏联境内纵深250英里的明斯克收拢钳口,将苏联西方方面军一部合围。7月9日,全歼包围圈内的苏联红军32万余人。

临阵斩将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1941年第0250号命令: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命令,宣布苏联最高法院就大将德·格·巴甫洛夫、少将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少将亚·安·科罗布科夫罪行的判决:

1941年7月28日,命令第0250号

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鉴于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原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的惊慌失措行为、未经上级允许擅离战略岗位、导致部队指挥瓦解、指挥不力,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将以上四人逮捕,并交军事法庭审判。

苏联最高法院于1941年7月22日判决,对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的以下指控成立:

a)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军对苏联开始突然进攻后,表现得惊慌失措、指挥无方、坐视部队指挥的瓦解,导致大量武器和仓库落入敌手,擅离西方面军战斗岗位,致使敌人有机可乘,突破方面军防线;

b)原西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理应在方面军司令部和作战部队之间建立持续畅通的通信,但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未采用无线电联系,致使战争的最初几天,各作战部队的军事行动处于无指挥状态;

c)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可耻地抛弃信任他的部队,致使集团军瓦解,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背弃了军人誓言,玷污了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忘却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他们的惊慌失措和懦弱、罪恶的无所作为、瓦解部队的指挥、将武器和仓库交于敌手,以及擅离战斗岗位的行为,给西方面军的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判决,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被剥夺军衔,判处枪决。判决已执行。

我警告,无论是谁,如果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对祖国的责任、玷污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表现懦弱和惊慌失措、擅离战斗岗位以及未经战斗即向敌人投降,都将受到军法最严厉的无情惩罚。

此命令向团级及以上所有指挥员传达。苏联国防委员会人民委员约·维·斯大林

追究责任

斯大林下令逮捕交军事法庭判决追究责任的苏联高级将领有:

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

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

西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

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

第六步兵军军长:阿列克谢耶夫少将

第五十六集团军参谋长:阿鲁沙尼扬少将

国防人民委员部委员:伊万诺夫中将

伏龙芝军事学院战术教研室主任:库兹明少将

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列昂诺维奇少将

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系主任:梅列科夫少将

第四坦克师师长:波塔图尔切夫少将

第二十七集团军参谋长:罗曼诺夫少将

第三十步兵军军长:谢利瓦诺夫中将

列宁格勒方面军副参谋长:谢马什科少将

红军军事交通局局长:特鲁别茨科伊中将

第十五步兵师师长:克鲁尼科夫少将 [2]

战役评述

8天、50万、

两个简单的数字清晰的概括了西方面军的实际损失和部队兵力消耗速度。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第二大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对苏联士气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是苏联红军军史上的一大伤疤。

1944年6月29日—7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白俄罗斯第3、第2、第1方面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配合下,实施的进攻战役,是战略性白俄罗斯战役的组成部分。

战争背景

1944年实施维捷布斯克—奥尔沙战役、莫吉廖夫战役、勃布鲁伊斯克战役的结果,德军第4集团军基本兵力陷入苏联红军的深远包围。在鲍里索夫卡地域、奥西波维奇地域作战的各方面军快速兵团,距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仅100公里,而向明斯克方向撤退的敌军主力,则距明斯克130—50公里,无法摆脱从东面进攻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此情况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通过6月28日训令给各方面军下达了合围并歼灭德军第4集团军的任务。

战役企图是在已展开的对敌追击过程中,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左翼以及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右翼一部向明斯克方向实施迅猛的向心突击,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扎哈罗夫大将)协同,合围并粉碎敌第4集团军基本兵力,解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同时,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为巴格拉米扬大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右翼、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一部,应继续向西迅猛进攻,消灭敌开进中的预备队,为向希奥利艾、考纳斯、华沙等方向发展进攻创造条件。各方面军未经间歇即着手完成所赋予的任务。

战役过程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6月29—30日间进抵别列津纳河,在数处强渡了该河,开始向明斯克迅猛前进。7月3日,近卫坦克第2军首先突入白俄罗斯首都。在明斯克方向和巴拉诺维奇方向追击敌人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也同样顺利地行动。该方面军快速兵团(近卫坦克第1军)于7月2日夜间从南面迂回明斯克,并前出到东南郊,在此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会合。这样就完成了对德军第4集团军基本兵力、第9集团军部分兵团的合围。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也同时向明斯克方向进攻。他们牵制、分割和消灭德军各部队,大让其脱离和迅速西逃。苏联红军航空兵牢固掌握制空权,对德军实施了强大突击,使其难以有计划地撤退军队和调遣预备队。游击队给进攻明斯克的苏联红军提供了很大帮助。每个方面军都有白俄罗斯游击运动司令部的作战组,负责协调各游击兵团、支队与苏联红军部队的行动。游击队在德军退路设伏,袭击德军司令部和个别部队,夺占渡口,实施侦察。至7月3日日终前,白俄罗斯首都的德军已被完全肃清。7月4日,白俄罗斯第3、第1方面军进抵纳罗奇湖、莫洛杰奇诺,克拉斯诺耶、斯托尔布齐、涅斯维日一线。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赋予的任务遂告胜利完成。7月5—11日,苏联红军在明斯克以东消灭德军10万余人的集团。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第33集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第50集团军一部和第49集团军负责执行这一任务。

战役成果

从苏联军事学术进一步发展的观点看,明斯克战役具有重大意义。在明斯克以东合围德军重兵集团,是在距敌防御前沿200公里处计划和实施的。这证明了苏联军事学术的高水平。完成这种任务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各方面军无论沿平行道路(白俄罗斯第3、第1方面军),还是从正面(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追击退却之敌,互相间都进行了周密协同。在明斯克战役中,合围的对内正面和对外正面军队之间协同的组织问题,按新的方式得到了解决,对外正面的军队并未象以往合围战役(如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那样在一定地区转入防御,而是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使德军不可能组织其被合围集团与合围的对外正面基本兵力之间的直接协同,因为对外正面在不停地移动。苏联红军在追击过程中从行进间顺利克服了许多江河及其他天然地区。苏联红军十分重视教育补充的新兵,特别是从新解放区征召和第一次来到前线的新兵。苏联红军50余个兵团和部队由于在明斯克战役中英勇善战,被授予“明斯克”光荣称号。

重要相关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伟大卫国战争中1944-1945年西部方向上的苏联红军战役战略军团。1944年2月17日由白俄罗斯方面军改变番号组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编有诸兵种合成第3、10、48、50、61、65集团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尔后,时间长短不等地编有诸兵种合成第28、33、47、69、70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突击第3、5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2集团军、空军第6集团军、波兰第1、2集团军和第聂伯河区舰队。1944年4月5-16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改为白俄罗斯方面军。1944年初,方面军部队在博布鲁伊斯克和布列斯特-卢布林方向实施局部战役。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苏德战争中1944-1945年西部方向上的苏联红军战役战略军团。方面军于1944年2月17日组建,下辖诸兵种合成第47、61、70集团军和空军第6集团军。方面军野战领率机关是在原购方面军野战领率机关基础上组建起来的。1944年4月5日撤销建制。原方面军所属第47、61、70集团军转隶白俄罗斯方面军,其野战领率机关调往日托米尔地域大木营预备队。1944年4月24日,由于西方面军划分为白俄罗斯第2、3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重新恢复。在第10集团军野战指挥部基础上,组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野战领率机关。方面军编有原西方面军诸兵种合成第33、49、50集团军、大本营预备队空军第4集团军。尔后阶续编人第3、10、43、48、65、70集团军、突击第2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5集团军。

由于西方方面军划分为白俄罗斯第2、3方面军,1944年4月24日组建。最初编有诸兵种合成第5、31、39集团军和空军第1集团军。尔后陆续编入近卫第2、11集团军,诸兵种合成第3、21、28、33、43、48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空军第3集团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