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现在许多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厌学的情况,对此,如何扭转?

点燃绿色


孩子厌学,最焦心的是家长。

有没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改变厌学的孩子?

方法有,但立竿见影的方法没有。



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的,而教育本身只是一种外在的积极干预和影响的慢工程,因此没有哪一种教育方法是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真正的起作用。外因是学习,内因就是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勤奋度、努力度。

孩子的学习态度,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很好的激发和调动,一切外的教育和努力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要想彻底扭转孩子的厌学情绪,要做的很多,难度也很大,但要抓住态度和自信心这两个根本要素。

如果这两根本要素能有所改善的话,那孩子的厌学情绪就会大有好转。


帮助孩子重新审视认知定位自我

厌学的孩子一般都有过低评价自己的心理。潜意识里认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自己无法完成,所就破罐子破摔。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就形成一种叛逆对抗心理:反正我不爱学习,你越是让我学我越是不想学。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帮孩子重新认知定位自我。教育引导孩子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通过努力一样可以做到。别人能够做好的,自己通过认真努力一样可以做好。让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那个自己道个别,从心里培育起来一个新的自我。告诉自己:自己本该就是一个学习积极,勤奋刻苦的好孩子,昨天只是一时的迷失,今天自己又重新认知和定位了自我。孩子这种自我认知和定位很重要,家长一定要把这一环节引导好。


给孩子积极的期待和鼓励,让孩子进行内在的自我矫正和转变完善

在帮孩子进行自我矫正完善的过程中,家长的信任、尊重、期待、支持和鼓励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过程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可能会出现无数次的反复,不管什么样的情况,家长都要坚定信念,都不要放弃,要进行长期的平等对话和交流,长期的相互沟通和商讨。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强烈限制。这样不但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令孩子畏惧退缩,完全成了破罐子破摔。

帮助孩子消除畏难消极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家用小白鼠做过一个实验。在笼子里放上食物,只要小白鼠去吃食物就会受到电击,反复多次后,小白鼠看到食物也不敢朝前去吃。后来,心理学家将电路切断,白鼠仍然不敢前去吃食物。

厌学的孩子一般都有一个畏难的心理障碍。他们对学习比较害怕,特别是学习任务多,学习难度大,学习要求又高的情况下,他们这种畏难心理就会加剧,厌学的情绪也会同步加深。所以,首先帮助孩子消除这种畏难消极的心理障碍。

第一,降低学习难度。

第二、减少学习任务。

第三,降低学习要求。

第四,放宽学习时限。

第五,确定学习目标。

要特别强调的是,确定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小而具体,要结合孩子的学习实际,让他努力一下就能够达到。只要能够达,就能使他体验到成功,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这种积极的心理会促使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要做到这些,仅靠家长单方面是不行的,家长必须和老师达成默契和协商,共同来完成这一矫正过程。如果家长单方面给孩子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习任务,而老师却没有这样做,教育就出现了两个指令,这是大忌。因此,家长和老师的协作是十分关键的。

帮助孩子转化的过程中,要给孩子注入持续的动力。

在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态度,改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的道路中,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持续的对孩子进行支持和鼓励,要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孩子,切实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和点滴收获。孩子有一点点小进步,就及时肯定和表扬,并且通过老师的口在班级内扩大表扬的范围。通过一系列持续不断的鼓励、激励、支持和帮助,给孩子注入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停住奔波,腾出时间,高质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

我也是一位父亲,这么多年的切身体验是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在于能给孩子多少指导,而是一种精神和正能量方面的影响。父亲的刚强坚毅,做事认真,严于律己,持之以恒,严谨细致等等这些品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和孩子在一起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好多东西能对孩子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教育转化一个厌学的孩子没有那么的容易,如果家长自身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抱一种侥幸心理,象征性的做一些教育,那恕我直言,孩子的厌学依然还是厌学,因为你本身就厌带。


要想改变孩子,就先改变自己,要想孩子下决心,自己首先下决心,一定要深度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高质量陪伴。不但要陪伴学习,更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之中。多花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郊游等等。多在非正式场合与孩子轻松愉快的沟通,这样的沟通不但效果好,还能加深亲情关系。

只有深度陪伴,高质量陪伴,才能使孩子在内心建立起自信和动力来,不管遇到学习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困难,孩子都会感觉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就站在自己身后,从而激发出愿意学习,自主学习,不断学习的信念、信心和动力。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一起见证正在发生的教育!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真诚交流探讨教育,欢迎教育同仁,喷子人品绕道!


教育探微


大家好!我是Jenny英语,很高兴能参与这个问题的回答!关于如何扭转孩子厌学的情况,要先查找原因,再对症下药!

一、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甚至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自己的手机,即使没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孩子也会拿父母的手机来玩游戏。有些孩子也沉迷于电脑游戏。假如是因为玩手机或者电脑游戏,出现厌学的情况,那就要在手机或者电脑的使用时间上做限制。比如工作日禁止玩手机或者电脑。需要查资料的除外。周末可以一天玩两个小时,每次30分钟,玩个够,周末玩游戏是为了调节学习的活动,游戏与学习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得劳逸结合。

二、学习跟不上导致厌学

有些孩子一开始很认真学习,久而久之学习跟不上了,上课又听不进去,作业不会做,考试更不会做,这样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配合老师,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定小目标,学习任务日日清,今天事今天毕!不要有拖延症,家长还要亲自督促孩子学习、作业!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看不到未来导致的厌学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与老师要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树立远大目标。

四、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有厌学情绪,家长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而是与孩子谈心,沟通,与孩子交朋友,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愿意与家长交流了,我们才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家长的话,孩子就听得进了,更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所以,孩子有厌学的情况,怎样扭转?是要对症下药的—-看情况而定。

我的回答完毕,希望能帮到您!欢迎大家赐评,万分感谢!

我是“Jenny英语”,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教学问题,关注“Jenny英语”,一起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Jenny老师


孩子厌学应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我的班级家长交流群里就经常听到。那么如何解决呢?

一、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

以兴趣带动学习。比如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不喜欢学习英语,就让他多了解游戏相关的制作知识,游戏代码之类的,那些都是英文,只有英语好才可能理解的,(当然这还涉及到其他知识),这样间接引导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克制厌学情绪。

二、给孩子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让他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而不被成绩所累。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有什么意义。家长、学校都关注成绩,这样成绩不好的自然就会厌学了。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学习本质,降低他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可以让他在学习是变得轻松,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要有适当的学习目标

根据自身情况来定,目标不能太高,太高压力大,太低没有激励作用。

四、家庭对扭转厌学很重要

家长要尊重、关心、理解孩子,支持他的兴趣爱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而不是挑剔,不要给他太多压力,过多的苛刻要求,而使家庭气氛紧张,加重厌学情绪,产生逆反心里。

通过这几点相信可以改变他厌学情绪。

欢迎评论交流


三维建模技术分享


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学校而是家庭,我们常说环境早就人,一个原生家庭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做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检讨自己的言行,仔细分析孩子厌学的根源,对孩子要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唠叨,多一分鼓励,少一分苛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孩子,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真正沉下心来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与科任教师常联系,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会适度的放手,让孩子去体会生活的不容易,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和自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加油💪




赢在初三


中国中、小学生学业量过大,是导致普遍厌学的原因。但在同一环境下,子女厌学程度差异还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完全拒绝去学校上学,甚至一提到学校就有呕吐性反应;有的孩子虽然去了学校,但不肯做作业等。这些现象,就不是孩子学习量大所导致的。这多半是父母处理不当,使得小孩潜意识出了问题。

 

有以下4个常见原因:

 

一、父母长期大量灌输“读书痛苦论”——读书是天下最痛苦的事情。

 

许多父母向子女反复宣讲:

 

“要做人上人,吃得苦中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甚至是:读书要头悬梁,锥刺股。”

 

以上这些话,说十次、二十次是没关系的。但许多父母要说上十年、八年,这就极其容易进入孩子的潜意识。

 

效果是:大大地放大了孩子读书痛苦的感觉。

 

孩子的潜意识是:“他妈的,谁发明了读书这玩意,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痛苦的差事!”

 

二、父母总让孩子把负面情绪与学习连接在一起。

 

 

孩子从学习中体验到的都是负面情绪。如批评孩子不努力,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孩子成绩不好,家长责怪,给孩子带来的痛苦等。导致小孩形成了情绪的条件反射,只要一读书学习,就情绪烦躁、血压上升。

 

这些负面情绪都是孩子自己无法控制的,形成孩子强烈的厌学。

 

正确的做法是:使孩子的正面情绪与学习连接。

 

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太高的要求,不要给孩子很大的学习压力,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学习任务。对孩子的学习应该多鼓励,即使孩子考得再差,也应该跟孩子说“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进步的”。批评只会让孩子把学习跟痛苦联系在一起;批评多了,还会让孩子形成“学习不好,接受批评就可以了”的潜意识,使得孩子更加不愿意学习。

 

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学习快乐的体验。孩子学会新知识了,多表扬他;学习进步了,给予他奖励(退步了不予奖励,但不要惩罚);孩子完成他每天的学习任务了,就让他适度的做他喜欢的事情。这样孩子跟学习联系在一起的是快乐,他也就喜欢读书学习。

 

三、把学习当做惩罚使用,以为既能惩罚孩子,还能让他多学习。

 

 

很多父母把学习当做惩罚使用,比如孩子犯错了,父母就高声喝道:

 

怎么又做错事了?罚做一套数学题!

 

怎么又做错事了?罚抄生词30遍!

 

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多搞几次就会给孩子的潜意识形成创伤:

 

学习是惩罚!

 

学习是坏事!

 

科学的做法是:

 

怎么搞的?又犯错误了!不准做作业!

 

这才是科学的做法,你不用担心孩子会养成不做作业的习惯,因为自然会有老师批评他。

 

 

四、过度早教导致孩子厌学情绪加重,不爱学习

 

过度早教,让孩子大脑还没发育好,就承受过度的学习任务。从小对学习的困难重重和劳累不堪,会导致孩子终身十分厌烦学习。这种厌烦学习是刻骨铭心的,自己难以控制的。所以早教过度的孩子很难考上好大学。

 

许多早教过度的孩子,只要一拿到书,一种无法自控的厌烦情绪就上来了,而且连血压也会上升,这些都是孩子控制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