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沒有實體店的銀行,像微眾銀行等民營銀行,假設銀行倒閉了,50萬元內的存款該找誰賠付?

用戶91655318046


要說民營銀行完全沒有實體網點及營業部,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準確的,只不過由於監管的要求,目前國內正在運營的17家民營銀行,必須要遵循“一行一店”原則,只能在總行所在的區域設置一個營業部,這讓民營銀行的物理網點顯得十分稀少而已。



但你不能直接說民營銀行就沒有實體網點,哪怕是隻在總行所在的城市設置一家營業部,說到底也是要受銀保監會的監管。因為所有民營銀行都是由銀保監會審批確立的正規銀行類金融機構。

而根據我國2015年實施的《存款保險條例》來看,是要求對我國境內的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納入存款保險保護,民營銀行也不能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4日,也就是在包商銀行因信用風險而被接管的當天,央行成立了註冊資本為100億元的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這將是更進一步確保儲戶的一般性存款安全。


因此,大家不用擔心存款安全性,目前我國經濟增長較為穩定,整個金融體系也越來越健全了,尤其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控體系更是重中之重。通過此次央行聯合銀保監會共同成立接管小組來及時接管包商銀行一事,就可以發現為確保流動性需求而拿出的強有力措施。這說明監管對一般性存款安全的重視。

從民營銀行來說,走互聯網模式其實也是無奈的選擇,但也符合今後銀行業的發展大趨勢,隨著第三方金融科技平臺的崛起,很多客戶都已經開始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理財服務,似乎不再接觸銀行已經成為一大體驗,未來傳統銀行業的發展也可能繞不開互聯網。


東震木



大家一定要首先明白一個道理,即按照國務院存款保險條例規定,當商業銀行破產倒閉時,並不是由商業銀行來償付客戶存款,而是由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來償付。商業銀行已經嚴重資不抵債才導致倒閉破產,它還拿什麼來償付?

微眾銀行是我國銀保監會首次獲批開業的五家民營銀行之一。按照監管要求,民營銀行只能最多在總行所在地設立一家營業部,其他地方不得設立分支機構,這是政策規定。因此,很多民營銀行成為了網絡銀行,但是仍然不能改變其商業銀行的本性。所以,民營銀行在對客戶存款保護方面,仍然適用存款保險條例,而且必須依法合規經營。按照存款保險條例規定,境內所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投保存款保險,即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繳納保費,為吸收的存款提供必要保護。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是什麼?它是中國人民銀行即央行下設的一個專門機構,主要負責各家銀行存款保險費率制定、保費徵收、監督檢查、基金運用管理以及存款保險的理賠等事宜。據有關消息,未來可能單設掛牌落地。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如何償付客戶存款?


1.明確規定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最高償付額為50萬,且包括本金和利息。這是目前央行制定的標準,並非固定不變,央行會根據國民經濟發展以及居民收入情況實施動態調整,並報國務院批准執行。

2.償付資金來源。一是各家商業銀行繳納的保費;二是破產銀行清算中分配的財產;三是保險基金的投資收益;四是其他合法收入。

3.償付方式有三種。一是由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直接償付;二是委託其他商業銀行代為償付,即兼併或重組接收銀行支付;三是共同支付。

4.客戶什麼時候可以拿到存款?存款保險條例明確規定,自存款行宣佈被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接管,或被撤銷,或法院裁定銀行破產之日起,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足額償付存款。

民營銀行沒有線下實體店,只是經營模式的轉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始終是一家合法的,受到監管的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那就必須為客戶存款投保,讓老百姓放心。


龍門山財經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老是“萬一”,而不按照“一萬”常規出牌,這人生活得也有點太累。

關於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在此簡單地說兩句。

凡是經銀(保)監會(局)批准設立的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商業銀行——不管是大銀行、小銀行、民營銀行、互聯網銀行,只要是從個人或企業招攬儲蓄存款,都必須:一是向央行繳存存款準備金,二是向存款保險基金交保險。

以上兩點措施,一是為了確保儲戶提現的要求,一是為了確保存款的安全。雖然說銀行倒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假如不幸萬一銀行破產倒閉了,那就先對破產銀行進行清算,清算收回的資金先兌付客戶的存款,如果不能全部支付,再由存款保險基金負責兜底償付50萬元。

這樣解釋,對於50萬元以內的本息安全,其實跟在哪家銀行存款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跟央行和存款保險制度有關係。說到底,只要國家長治久安政通人和繁榮昌盛,央行就倒閉不了,存款保險基金就可以負起責任,對儲戶的存款進行50萬元兜底。

因此,如果微眾銀行倒閉了,請先向騰訊要錢,如果騰訊和馬化騰付不起,由中國人民銀行存款保險基金負責50萬元兜底償付。

最後,真為擔心銀行倒閉的人感到心累,有這個心思還不如去掙夠50萬存銀行,然後盼著它多給點利息,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


顏開文


朋友們好,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銀行,開始湧現。非常明確的回覆姐:50萬以內的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假設銀行倒閉了,會有專門的善後機構,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假設銀行倒閉,50萬元存款,符合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範圍內的資金,有存款保險賠償!


1,存款保險,是面對所有銀行,正規儲蓄存款資金而設立的保險,無論是民營還是其他形式的銀行,統一平等的享受保障。

2,存款保險的保障,為50萬元存款提供了又一層的保護傘。

3,假設銀行破產,會有專業的處理機構,來處理相關事宜,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

小結:所有銀行,包括沒有實體的網絡銀行,正規存款儲蓄資金,平等享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而且會有,專門的機構,處理相關事宜,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

其次,認真理解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更好的保障,50萬元存款的安全。

1,存款保險,只保障,正規存款儲蓄資金。一些諸如理財,等其他資金不在存款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2,最高賠付50萬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包括同一地區與不同地區,分行,支行,營業廳),存款儲蓄資金,本,息,合計,最高保賠50萬元。這一點朋友們應以認真理解。


如標題所述,如果是,50萬元的存款,最高只能得到本金賠付,有可能要承擔利息損失。

小結:認真理解存款保險制度,主動性的分散風險,會進一步提升存款的安全性。

最後,來做總結分析:

隨著網絡的發展,出現了沒有,實體店的網絡銀行。這些銀行破產,會有專門的機構處理善後事宜,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按照存款保險制度給予賠付。

而作為存款人,認真理解存款保險制度,積極主動預防性的分散風險,更有利於,確保資金,本,息,的安全。


理財迦


沒有實體店的銀行不是真的沒有實體店,只是營業網點太少,甚至只有一家,在你生活的城市裡沒有而已,這類民營銀行主打的是互聯網市場,大多數實行“一店一行”的制度,例如微眾銀行、億聯銀行、藍海銀行等,這類民營銀行都有自己的定位,在消費金融和惠普金融這些新概念中發展。

銀行倒閉的話,可以放心,因為這類民營銀行的開設都是符合法律法規的,推出的存款產品都是受到銀保監會的審核和監管的,同時會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對於儲戶來說多了一層保護傘。

根據存款保險制度,50萬之內的本息是可以賠付的。存款保險制度,是由符合條件的存款性金融機構集中起來建立的保險機構,各存款機構作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繳納保險費,建立存款保險準備金。

當銀行發生經營危機或者面臨破產倒閉的時候,存款保險機構向其提供財務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所以儲戶可以放心。所以如果銀行倒閉破產,儲戶可以找相關存款保險機構就行了,不過現在銀行發生經營危機的話,央行都會給予一定程度的幫忙,或者轉移債務到其他優質銀行中。


財經樂少


這可能是很多人所顧慮的,但是,大可放心。

無論有沒有實體店,只要是國家審批通過的銀行,都在存款保險基金保障範圍內,如果銀行倒閉了,個人客戶50萬之內本息有國家存款保險基金負責賠償,並不是通過已經破產的銀行賠付,而是通過指定的其他銀行進賠付,一般情況下會委託國有大型銀行負責的。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現設在中國人民銀行內,將來有可能獨立出來。目前來看,既然在人行,擔保責任就是由國家承擔的,因此安全性毋庸置疑。

國家存款保信基金代償後,也會向破產銀行進行索賠的,根據破產清算額進行結算,因此保險基金並不一定損失很多。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電子銀行如何確認投資者的存款憑證?這一點也不用擔心,只要您在銀行的存款,銀行都會把信息上傳到國家監管機構,那裡有完整的存款信息,所以,會據此對您進行賠償的。當然,您最好自己留有一定的憑據進行核對。

有些銀行宣稱的銀行存款,可能並未納入銀行表內,是不受存款保險基金直接保障的,比如有的結構性存款、創新存款等等,但是這個很難區分,真偽只有銀行自己知道。


互金直通車


不是有網點,銀行倒閉了你就能拿回錢的。

首先要看下,不管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它都是一個“銀行”,要開銀行,是要經過國家的許可的,也就說在後期的運營中,也都是按照銀行的一些標準來做,並不會風險就更大一些。

以撥備金來講,會按照交易和收益情況,按一定比例的收益劃撥到風險撥備金上。目前微眾銀行的撥備金是900%,傳統銀行的撥備金才200%+,從這個風險撥備金上可以看出微眾比傳統銀行還要更安全一些。例如微眾17年的實際利潤是30億,但是做出來的只有14.8億,剩餘部分就是作為風險準備金了。

以微眾的成立來講,2014年國家只批准了5家互聯網民營銀行,微眾一家,網商銀行一家,在政策方面不用擔心。

在風控方面,微眾依託騰訊這麼大的公司,技術方面不在話下,對於風險的把控在與模型設計上,加上傳統金融行業人才,所以比一般銀行來講,風控把握不會太差。


有財的紋姐姐


銀行的實體店應該叫做銀行線下營業廳,其實在民營銀行裡面,有的銀行有線下營業廳,有的銀行可能會沒有,像微眾銀行這樣的民營銀行主要以互聯網金融業務為主。

但是無論銀行有沒有線下營業廳,但是隻要它是正規的銀行,包括國有銀行和民營銀行,只要銀行倒閉了,個人儲戶都是可以得到最高50萬元的賠償。

賠償應該找誰賠償呢?

當銀行發生倒閉了,那麼銀行就無法正常給儲戶本金以及利息,銀行就會進入破產清算的流程,國家有一部《存款保險條例》的法規,上面詳細規定了關於銀行破產之後的管理辦法,其中,個人儲備的最高50萬元的賠償應該找存款保險基金來賠償,這隻基金是由央行,銀保監會等成立和進行相關的管理。

這隻存款保險基金有足夠的錢來賠償嗎?

如今這隻基金的規模在2018年已經達到了800多億的體量,從規模上來看,是足夠賠償一家甚至好幾家民營銀行的儲戶的賠償,大型的國有銀行即使要倒閉,也是一件難事,在這裡不考慮國有大型銀行,所以即使你存款的民營銀行倒閉了,也是可以得到賠償的,並且一定可以得到合法合規的賠償。

實際上存款民營銀行會倒閉嗎?

誰也說不準民營銀行是否會倒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銀行非常規範,對於金融風險的控制和管理都有較高的水平,十幾年過去了,我只聽說到海南發展銀行這銀行倒閉過,其他的銀行雖然有倒閉的可能,但是都被央行以及銀保監會等及時化解。

比如包商銀行出現了嚴重信用風險,就被央行接管了,央行委託了四大行之一的建設銀行進行託管,建行的實力以及背景自然不用多說,監管還動用了存款保險基金來化解資金的問題,所以央行等金融監管還是會出手解救的。


財道


題主有些誤會,其實民營銀行也是有實體的營業網點的,只不過營業網點沒有國有大銀行那麼多而已,民營銀行作為銀監會審核批覆的金融機構,與其他國有銀行一樣,依然會遵守央行發佈的《存款保險條例》,如果有一天這些民營銀行真的倒閉破產了,廣大儲戶一樣可以得到應有的賠償。

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的規定,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不同支行也算是同一銀行)的多個賬戶存款總額在50萬及以內的,保險公司將會全額賠付,如果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多個賬戶存款總額超過50萬,則最高賠付50萬,另外,剩餘部分則要看銀行破產清算之後還剩多少資產了,假設這家銀行破產清算資產為1000億,超出50萬存款的儲戶有100萬戶,則這100萬儲戶根據存款所佔比例來分這1000億的資產,總額不超出全額賠付,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第一批審核的民營銀行只有5家,現在已經發展了很多了,每個民營銀行的資質及實力可能差別很大,如果你擔心存款安全,可以選擇馬雲的網商銀行、馬化騰的微眾銀行、蘇寧銀行等這些大背景的民營銀行存錢,當然,如果你的存款超過了50萬,可以考慮分開存在不同的銀行!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根據2015年國務院頒佈的《存款保險條例》第二條及第三條規定: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交納保費,形成存款保險基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存款人償付被保險存款,並採取必要措施維護存款以及存款保險基金安全的制度。

也就說,銀行破產倒閉之後,這50萬元並非是由銀行賠付的,而是要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求償的。

舉個例子:目前商業銀行平均繳納的存款費率為0.02%,也就說你到銀行存1萬元,銀行就要繳納2元到存款保險基金,10萬元就要繳納20元,依次類推。且這部分資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者還會用於投資低風險的產品來形成錢生錢的狀況。我國有四千多家商業銀行,如果說短時間內,大量的銀行倒閉或者說出現四大行這個量級的銀行倒閉,那麼存款保險基金或許不夠賠償,但是如果僅僅是某家地方中小銀行倒閉的話,存款保險基金裡的資金肯定足夠賠付該行的全部儲戶每個50萬元的限額。

自1949年我國成立至今,僅出現過兩次銀行倒閉的案例,分別為;海南發展銀行以及河北省肅寧縣尚村農信社,所以說在我國銀行破產倒閉的概率極低。而存款保險基金的規模是一直在不斷增長的,四大行這類全球性系統重要銀行又不能倒閉(已經屬於大而不能倒的企業了),因此只要短期內不出現大規模的地方中小銀行及民營銀行的倒閉潮,那麼就不用擔心賠付的問題。

民營銀行

民營銀行雖然實力弱點,但是其背後的股東也都是當地的知名大企業,再者銀行的天然的屬性註定了只要不違規,基本就是躺賺的企業,所以民營銀行的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此外民營銀行的規模都不大,即使目前的17家民營銀行一次性全部倒閉,存款保險基金仍然有足夠的能力償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