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夫妻雙方就很難有談戀愛時的浪漫。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即使偶爾外出一趟看個電影,也會心裡惦記著家中的孩子,擔心孩子在家會不會聽話、會不會把照看孩子的人氣的“火冒三丈”繼而遭受一頓“暴打”、會不會亂吃東西、會不會瘋狂的迷戀動畫片而無人管轄……這樣下來,看個電影心猿意馬,自我感覺深有“罪惡”。

想當初我和愛人剛結婚時,晚上看完電影意猶未盡,還要再吃個宵夜才有滿足感。

而有了孩子之後,我倆就再也沒有如此放縱。這可能就是為人父母之後,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為了孩子什麼都願意付出。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孩子想吃什麼我們就會做什麼,想要什麼東西我們就買什麼東西,孩子對這個事物感興趣,我們就想盡辦法讓孩子去體驗,即使我們本身並不富裕,也想滿足孩子所有的“慾望”。

我們這樣全身心的為孩子付出,但是孩子並未真正感覺到你對他的愛,甚至會覺得我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

因為是你的孩子,所以你理應對我有所付出。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長久下來,這樣只會導致孩子變得越發自私,只有自己才是家庭的“核心”,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圍繞著自己來實現。

真心來講,我們對孩子好,對孩子付出,並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往往事與願違,我們這樣無節制的付出,最終“塑造”成了“有心栽花花不發”,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溺子。

記得剛參加工作那會,單位有一位女同事,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

為了能夠讓她出國留學的孩子不受經濟之擾,除了辦好自身單位的事情外又兼職了兩份工作。

最終她因為不定時吃飯,積勞成疾,胃上出了問題。

醫生建議做手術,在她諮詢醫生手術費用後,就讓醫生先給她以藥物治療。

一天中午,她接到孩子的視頻,孩子說給他匯點錢,要和其他同學一起去周邊遊玩,同事說了句好後孩子就直接把視頻掛了,卻絲毫沒有注意到母親剛剛因為胃痛服過藥蒼白的臉色。

我問她為什麼不告訴孩子自己的病情,讓他在國外也做個勤工儉學,好緩解你的壓力?

她卻說,孩子要以學業為重,不能耽誤他,做兼職多浪費時間。

她十分愛自己的孩子,絲毫不顧及自己的身體,可是孩子呢?

因為有母親做後盾,一直索取,絲毫不考慮家庭的經濟狀況。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我只能說,我同事的這種育兒方式,不可取,孩子會變得自私,無責任感。

這樣的孩子不止我同事家一個,真的太多太多了。

不知有多少新聞報道過父母外出打工供孩子花天酒地的事例,更有甚者,因為父母拿不出錢供自己瀟灑,毆打父母。

這些怪誰呢?

要怪就只能怪我們對待孩子太無私。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孩子生下來就自私麼?

不是,

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只有我們這些養育者在白紙上“作畫”,白紙最終成為什麼樣,取決於我們在白紙上畫什麼。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總之,

孩子的自私是我們的無私造成的。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正因為我們毫無節制的無私,孩子越來越不懂得感恩,越來越不知父母的艱辛與不易。

《戰國策》名篇《觸龍說趙太后》中曾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意思就是說,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的長遠考慮。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私的人,那就不是愛子,而是害子。

所以,

為了孩子的長遠,我們不要愛孩子愛的太滿,

要在尊重自己的前提下去適當的滿足孩子,

同時讓孩子知曉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

要他自己去體驗屬於自己的人生。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健康的身心,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無私的愛造就自私的心,父母對孩子越無私,孩子反而越自私

我是“陪我伴你”

我伴你成長

你陪我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