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孩子寫抗擊疫情的作文,如何更優秀?抓細節和感受,避免空洞無物


孩子寫抗擊疫情的作文,如何更優秀?抓細節和感受,避免空洞無物

正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孩子們除了讀好書,也應當對自己所處的社會和身邊事適度關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才能更明白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毫無疑問,防控新冠肺炎引發的疫情是當下所有國人都必須重視的大事。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社會上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

像這類社會性的重要大事,孩子們如何通過作文來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達自己的關心呢?是照搬照抄網上的新聞事件嗎?當然不是!

是抱怨出不了家門,上網課太麻煩了嗎?也不是!

除了對防控疫情要有正確的認識,還應該通過自己的筆,寫出主題正確、值得他人一讀,充滿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從作文類別說,多數同學寫的還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既然這樣,

如何把人物寫得生動形象,如何把事件寫得精彩感人呢?

接下來,結合一篇例文來談談。這篇題為《發生在節日裡的一件事》例文,是一位三年級小朋友寫的。

一眼看去,書寫工整、卷面清楚。這是第一印象,很重要。小作者認真的態度值得表揚!


孩子寫抗擊疫情的作文,如何更優秀?抓細節和感受,避免空洞無物


孩子寫抗擊疫情的作文,如何更優秀?抓細節和感受,避免空洞無物


從內容來看,這篇文章的優點有兩個:

(1)主題正確,積極向上

抒發了對抗擊疫情不顧個人安危的鐘南山院士和其他勇士的讚頌之情,同時也表達自己願意成為治病救人白衣天使的決心。

(2)語句通順,表達流暢

從到到尾,一句一句,娓娓道來,遣詞造句和標點運用,都比較規範、流暢。三年級的孩子能做到這一點,值得肯定。


孩子寫抗擊疫情的作文,如何更優秀?抓細節和感受,避免空洞無物


接下來,重點說說我的個人修改建議:

01 明確中心,做到文題相符

題目是《發生在節日裡的一件事》,那麼正文部分就應該重點寫出一件事(可以是有關抗擊疫情的)。

怎麼寫呢?

從你的內容來看,有兩個點可以抓。

第一個點,是鍾南山爺爺奔赴武漢重災區。具體的時間、還有過程,可以去網上找一找新聞報道。按照小學生寫一件事的六要素去尋找、記錄。

當然,我們寫一件事,並不是說六要素全都要齊全,重點是看文章的需要。

第二個點,是護士丹霞阿姨為了全力以赴地工作,剃光一頭秀髮。這件事,我覺得可以寫得更感人一些。

怎麼寫才會更感人?

02 抓細節和感受,寫出感動


孩子寫抗擊疫情的作文,如何更優秀?抓細節和感受,避免空洞無物

文章之所以能打動人心,不是這件事很大、很重要,而是這件事有一些足夠打動人心的細節和屬於你自己的感受。

因為這些細節能讓人產生如在眼前的畫面感,也能讓人覺得感同身受。

如此一來,共鳴也就來了。

同樣的,寫抗擊疫情的事件,也要有細節描寫和感受

比如對丹霞阿姨秀髮的描寫,對丹霞阿姨表情的描寫(我相信她內心是有所不捨的,但最終還是毅然接受),對剃完後樣子的描寫......

還可以選幾條人們的評論、留言,從側面突出丹霞阿姨做出犧牲的可貴精神。

最重的是,把自己的感受也要寫出來。

可以寫得個性化一些,不要馬上就說“真偉大”這樣的話,可以是類似“阿姨不心疼自己的頭髮嗎?她的爸爸媽媽,和親人朋友是不是也挺支持她呢?......"再來寫讚揚的話,就顯得真實可信。


孩子寫抗擊疫情的作文,如何更優秀?抓細節和感受,避免空洞無物


03 注重變化,寫好一件事

三四年級的孩子,寫好一件事顯得非常重要。因為這個階段打好基礎,到了五六年級就能有個很大的提升,不至於為補基礎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怎麼樣才叫寫好一件事?

我的個人看法是,除了小學課本上強調的要有六要素,要完整具體;還得有2個”要:一個是要麼人物有變化,一個是要麼事件有變化。

一件事從頭到尾寫下來,波瀾不驚,一點變化都沒有,那就跟流水賬沒啥兩樣。

很多同心會說,老師我這件事的確沒什麼大變化。那麼,事件裡面的人物能不能有些變化呢?

可以。

比如人物情感的變化,人物內心想法的變化,人物行為和狀態的變化,都可以。

就拿前面抗擊疫情的護士丹霞阿姨來說,人物的樣子,前後是有變化的,對嗎?通過比較,就能寫出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沒有什麼比真情實感更能打動人心了。

引導孩子尋找事件細節,並加以體會和思考,寫出有情有意的好文章,這難道不值得我們一起去努力嘛?


往期精選: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