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农村送礼背后的“生意经”,有人靠收礼过得越来越好,你中了吗?

虽然说,近些年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然而生活压力也随之陡增,出了衣食住行等硬性支出越来越贵之外,还有一些“额外费用”让农民叫苦不迭,其中之一便是“份子钱”。

农村送礼背后的“生意经”,有人靠收礼过得越来越好,你中了吗?

用一个贴切的词形容送礼时的感受,那边是“不想却又不得不”。送礼习俗由来已久,在过去是互帮互助的一种体现,然而发展到现在,却逐渐“失了真”“变了味”。

现在的很多人完全把收份子钱当成了“一门生意”,更加注重其背后的经济效益,有的人为了多收些份子钱,大事小事必摆宴席,宴请四方好友宾客前来庆祝,美其名曰,前来坐坐,乐呵乐呵,然而背后的实质,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

农村送礼背后的“生意经”,有人靠收礼过得越来越好,你中了吗?

从地域来看,这种风气,农村要比城市严重的多。究其原因,农村毕竟是熟人社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些人情更抹不开推不掉,如果送礼别人都去自己不去,那么必定会得罪人,最后甚至还会被孤立被耻笑,因此很多农民坦言,“生日礼”“压岁钱”“入学礼”“升学礼”“成人礼”,大礼小礼滚滚而来,人情如滔滔江水一波接一波。有的农民一年辛辛苦苦赚了两三万元,光送礼至少都得送去一般左右。

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前农村送礼风俗呈现两个特点:

农村送礼背后的“生意经”,有人靠收礼过得越来越好,你中了吗?

特点一:礼多。比如说当前除了结婚、白事需要送礼之外,就拿一个孩子来说,从出生开始,大大小小的礼就迎面而来了,“报喜礼”、“三日面”、“满月酒”、“百日庆”等等,再比如,农村建房子,开工礼、建成礼、乔迁礼,等等。有的时候不仅要送礼,还得抽空去帮忙。

农村送礼背后的“生意经”,有人靠收礼过得越来越好,你中了吗?

特点二:礼贵。记得小时候送礼,基本上都送的是床单、被套之类的日用品和粮食之类的东西,然而近些年,送礼几乎清一色的成了礼金,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几十元,然而这两年,礼金越来越高,过一年涨一个价,就像商品一样,现在在我们这,100元已经是最低档次,一般送礼都得200元起步。

其实,在礼越来越多,越来越贵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生意经,有的人甚至靠着收份子钱日子越过越好。

农村送礼背后的“生意经”,有人靠收礼过得越来越好,你中了吗?

比如说,我们村子的一位,家里有位70岁的老人,每年都要给老人过寿,每次过寿,还逐家逐户邀请前去坐坐,大家伙的心理很有怨言。

去吧,又不能空手而去,别人送礼,自己肯定要送。如果不去吧,都是一个村子的,肯定会得罪人,两头都难做,很多人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表面乐呵呵的,心里早就骂娘了。

农村送礼背后的“生意经”,有人靠收礼过得越来越好,你中了吗?

一次下来,一人一百,每年都能受好几千。当然这只是这种现象的冰山一角。

然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情况已经成了一个循环,未来的情况可能越来越糟。

比如说,别人结婚生孩子、搬家我都去送礼,那么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况也得办,不然的话之前送出去的礼就收不回来,自己未免会遭受损失。在这种心理驱使下,现在要送的礼也越来越多,农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虽然说,人人都知道,礼重不好,然而却没法改变。很多人都知其危害,却仍没办法独善其身。

​土地改革催生农村赚钱新项目,点击“了解更多”抢占家乡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