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原子彈扔下45秒後爆炸,死亡半徑45公里,轟6轟炸機是如何逃脫的?

chunqiuu


我國轟六戰機還沒有投放過原子彈,只投放過氫彈,事實上,空投原子彈用於實戰的國家目前也只有美國一個國家進行過這樣的任務!

二戰德國投降之後,全世界目光都看向了亞洲,這時候的蘇聯紅軍已經解決了歐洲大戰,美國總統杜魯門剛剛上任。

在上任之後,杜魯門就接到了一個消息,美國原子彈試爆成功了!這個消息讓杜魯門大喜過望,他終於看到了美國從太平洋戰爭泥潭中抽身的希望!

這時候的美國正在與日本爭奪太平洋島嶼,殘酷的奪島戰爭也徹底讓美軍心寒,從各種方面都十分的抗拒登陸日本本土作戰。

杜魯門在知道原子彈研發成功之後也是迫切的希望通過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並且想要搶在蘇聯之前佔領日本!

於是美國開始迅速行動,當時還沒有導彈這樣的運載裝備,只能使用飛機進行投放,為此美國也頗為耗費了一番心血。

首先需要能裝起來,然後飛得高,然後還要能夠跑得掉,不然被爆炸衝擊波波及之後,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最終美國選擇了B-29轟炸機來執行這次的任務,這款轟炸機是當時美國最大的飛機,最大升空是一萬米,飛行速度也很快。

但這項任務留給機組人員的逃生時間並不多,機組人員必須要在45秒內飛出12.8公里才能有生還的希望!

在到達廣島上空之後,投彈手扔下了原子彈,然後開足馬力狂飆

原子彈主要殺傷危害是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電磁脈衝和放射性沾染。

對於這架執行任務的B-29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衝擊波,事實上衝擊波追上飛機的時候飛機已經飛出了18.5公里,但根據飛行員時候回應:“感覺有一個巨人用電線杆狠狠地抽打了飛機”

而我國空投的那枚氫彈是由轟6戰機完成的,為了這次投彈也是專門對飛機進行了改裝,在駕駛艙內安裝了鉛板防護輻射,在脆弱部位進行了加固。

最終我國的轟6也是依靠計算,最終逃出了氫彈爆炸的絕對殺傷半徑,最終人機安全返航。

(兩彈一星英雄鄧稼先)

並且在飛行姿態上也有相當大的調整,通過各種複雜的計算讓轟炸機獲得足夠的姿態以及飛出絕對殺傷半徑的時間。


娛樂吃瓜主


原子彈的當量在1萬~30萬噸TNT炸藥之間,攻擊半徑充其量也就二十公里,其實根本是達不到死亡半徑45公里的。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的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它的爆炸當量相當於1.5萬噸TNT炸藥,殺傷半徑不到十公里,安全半徑是12公里。當時美國派出了三架B-29轟炸機執行了這次投彈任務。攜帶原子彈的轟炸機在9600米的巡航高度到達預定投彈地點後,自動投彈裝置打開,一頂小型降落傘掛著原子彈落入空中,轟炸機隨即掉頭返航。當原子彈到達大約600米高度引爆,從被投下到引爆整個過程大約43秒。而執行投彈任務的B-29轟炸機巡航速度雖然只有560公里/時,如果光算水平距離的話,轟炸機是逃不出12公里的安全半徑的。但是你要知道,垂直距離上轟炸機和原子彈爆心也有將近10公里,外加上投彈時原子彈被賦予了和飛機飛行方向相同水平初速,投彈後飛機立馬掉頭返航,因此這時原子彈和飛機的水平相對速度其實要遠大於560公里/小時。所以,原子彈引爆時,爆炸中心距離轟炸機的距離其實早就超過12公里了。這個原子彈導致了整個廣島8.8萬人的死亡,巨大的衝擊波將方圓10公里夷為平地,場面十分悲慘。

(B-29轟炸機)

三天後,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了另一顆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爆炸當量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連遭重創的日本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當年在日本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的那架B-29轟炸機“恩諾拉.蓋伊” 號,目前被陳列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如下圖)。

後來,人們又研發出了氫彈,氫彈的威力可要比原子彈大多了。氫彈爆炸當量從50萬噸到300萬噸TNT不等,威力是原子彈的許多倍。前蘇聯曾經在1961年試爆過一枚5000萬噸當量的氫彈“沙皇炸彈”,殺傷半徑接近300公里,試驗地點位於北極圈內的新地島,那裡荒無人煙。“沙皇炸彈”也是人類歷史上製造的最強的爆炸裝置。

當時蘇聯派出執行投彈任務的是一架圖-95戰略轟炸機,這是當時飛得最快的轟炸機之一而且航程遠。試爆當天,飛機從距離試驗場1000公里以外的機場起飛,投下氫彈後飛機以最快的速度返航。為了能給飛機足夠的時間“逃生”,“沙皇炸彈”攜帶了一頂巨大降落傘以延緩降落時間。最終“沙皇炸彈”在大約4000米的高度被引爆,而圖-95轟炸機此時已經飛出了將近250公里。儘管如此,氫彈爆炸產生的劇烈的衝擊波很快就追上轟炸機,巨大氣流使得這架轟炸機在空中失控翻滾,不過飛行員最終控制住了飛機,安全返回了基地。

(圖95轟炸機)

“沙皇炸彈”爆炸產生的蘑菇雲高度達到了64公里,爆炸產生的亮光即便遠在1000公里的地方都還能夠被看得到,4000公里以內的所有的雷達、飛機、導彈、無線電、通訊等設備全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爆炸當量雖不及“沙皇炸彈”,但也有300萬噸TNT當量。當時這顆氫彈是用用“轟6甲”轟炸機投擲的。為了能滿足投擲氫彈的要求,還專門對執行任務的“轟6甲”轟炸機進行了改裝,比如改造彈倉以能裝下重達8噸的氫彈;在飛機外表面塗上隔熱漆;給機艙增加加溫和保溫裝置等。另外還給機組配發了專用護目鏡和防護簾等個人防護設施。試爆當天,飛機到達預定投擲點後,飛行打開按動開關,氫彈迅即脫離飛機降落傘很快打開,吊著氫彈緩緩下降。飛機投下氫彈後,立即轉彎飛行,遠離爆炸試驗區域。中國這枚氫彈在空中爆炸成功,標誌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

(轟6轟炸機)


熊貓愛飛行


轟6轟炸機在1967年6月投擲了我國第一顆氫彈,而且這顆氫彈是直接以航彈的完整形式出現,試爆就意味著具備了實戰能力,他的爆炸當量為330萬噸TNT當量,威力還是很大的,當時他在飛機投擲出艙後45秒引爆,衝擊波的影響範圍是45公里。

圖為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畫面。

但是這45公里並不是死亡距離,這顆氫彈爆炸後產生的核輻射都不會影響那麼大範圍,他是核彈爆炸後能夠感應到強烈衝擊波和一定毀壞能力的範圍,這個範圍是針對地面而言。另外,這顆核彈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和毀壞影響也不是在爆炸的瞬間就能波及到45公里外的,也需要經過10多秒的時間,對於一小時800多公里的轟6轟炸機而言,1分鐘時間就足夠飛出去近20公里距離。

圖為轟炸機和氫彈起爆點之間的實際距離示意圖。

在20公里距離上,飛機能夠感受到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以及氣流的擾動,但是這和應對大風是一樣的,並不會對飛機的飛行造成太大的影響,如果連這個都無法應對,那飛機被炮彈擊中豈不是要直接墜毀?況且,投擲的氫彈在爆炸時已經下落了一定距離,和飛機的距離不能簡單以水平距離計算,實際上是一條斜線距離,這個距離遠大於飛機和氫彈的水平距離。

圖為在3000米高度爆炸的300萬噸當量氫彈的影響範圍,根本不到45公里。

當時,投擲氫彈的轟6甲轟炸機飛行在10000多米的高空,而氫彈是在2900多米的高度爆炸,他們之間的高度差都有7公里,實際上距離飛機的斜線距離有將近30多公里,在這個距離上影響已經很小了。當時,為了延遲氫彈的爆炸時間,我國還給這顆氫彈配備了減速傘,延遲了爆炸的時間,因此轟6甲是非常安全的。


海事先鋒


首枚原子彈在日本的爆炸時間是1945年8月16日8時15分,爆炸前的45秒,這枚重4000千克的原子彈被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號從31000英尺高度扔下。

那麼,當時這架負責投擲“小男孩”的B-29型轟炸機到底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呢?通過推算可以得出,原子彈被投擲出後將在爆炸前的45秒鐘時間內與投彈點拉開6公里左右。而在成功投彈之後這架B-29型轟炸機也以56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向相反方向飛了大約6公里多,兩者距離加起來至少有13公里多。當時小男孩的爆炸安全距離在12公里左右,所以美軍飛機成功逃脫了。即使如此,據後來負責投擲的美軍飛行員稱,當時還是感覺到了明顯的像衝擊波一樣的狂風從飛機後方吹來。幸好已經飛遠,否則飛機都可能被巨大沖擊波肢解。


嗨諾之舟


而小男孩的威力恰好在12公里以內,而且這架轟六還還特意改裝過,用白色噴漆躲避爆炸散發的光芒以防灼傷眼睛。(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問題)


深知識


上世紀冷戰期間,美蘇為了擴充自己的核力量,瘋狂地進行核試驗。

中國為了應對可能的威脅,也展開了本國的核武器研究。經過幾年的攻關,中國終於試爆成功了第一顆原子彈。沒過幾年,又試爆成功了第一顆氫彈。

第一顆原子彈是地面試爆的,因此沒有波及到有人的地區。而第一顆氫彈卻是用轟6轟炸機投擲的,相比原子彈的殺傷半徑,這顆氫彈的殺傷範圍顯著更廣,其威力為330萬噸TNT當量。

那時投擲這顆氫彈的轟6時速只有800多公里,按理說在投擲之後過了一分多鐘,氫彈就爆炸了。

爆炸波及的半徑45公里,轟6在氫彈爆炸時似乎還處於爆炸範圍內,為何它卻相安無事地逃脫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楚氫彈爆炸的高度和轟6飛行高度之間的關係。

那時轟6是在一萬多米的高空投下這顆氫彈的,而氫彈在距離地面兩千多米的地方爆炸,這樣來看兩者之間垂直高度相差七千多米。

氫彈在投擲後過了45秒爆炸,算上衝擊波擴散波及到轟6所在處的時間,轟6有一分多鐘的時間逃脫。以它800多公里的時速來看,一分多鐘能飛出去近20公里距離。

這樣來看實際上氫彈爆炸處和轟6所在處相距有20多公里。雖說氫彈的殺傷半徑45公里,然而這只是以衝擊波能達到的距離來算。


轟6能夠承受住一定的衝擊波,氫彈爆炸時雖然轟6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波,但這並不影響它的飛行。

而且這顆氫彈在爆炸前就考慮到了波及範圍的問題,為了延長爆炸時間,氫彈上還加裝了降落傘。

這樣一來,轟6就有更多的時間逃脫了。作為一次準備充分的核試驗,研究人員自然事先就考慮到了各種因素,轟6的安全迴歸問題顯然是不容忽視的。看似氫彈的殺傷範圍很大,然而這只是相對於地面而言。


衝擊波覆蓋地面的時候,能夠貼近地面傳播,擴散的範圍相比空中自然更遠一些。第一顆原子彈投擲實驗,因為原子彈的威力更小,投擲的戰機想要逃脫想要逃脫就更加容易了。

一般用於這種投擲的氫彈,威力都不會很大。因為還要顧及戰機的安全撤離問題,如果氫彈威力過大,波及到了投擲的戰機,顯然就得不償失了。

那些威力很大的核彈試驗,一般都是地面進行的,這樣更容易控制核試驗帶來的危害。

到了後來,戰機的飛行速度有了進一步提升,投擲一顆氫彈就更加容易了。不過如今很多國家的核彈頭都是原子彈類型。


從威力來看,原子彈顯然比不上氫彈,但用於核威懾還是足夠了。而且氫彈還不易長期保存,像美國俄羅斯這些曾經擁有氫彈的國家,過了這麼多年,它們所擁有的氫彈都已經失效了。

即使爆發核戰,可能也是用核武器進行戰略打擊。而不會是用氫彈進行大規模破壞。


策神歷史


核武器爆炸時,會產生大量的光和熱,光輻射比我們通常照射的陽光強幾千倍,因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光源,所以當時國將轟六戰機的全身塗上了特殊的白色塗料來進行反輻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了讓日本帝國主義儘快投降,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 小男孩原子彈在投擲45秒後從廣島橋的一樓爆炸1800英尺(550米)。 原子彈被拋出後,將會在爆炸前45秒內用轟炸點打開約6公里。

在轟炸成功後,B-29轟炸機以相反的方向飛行了大約6公里,時速為560公里。 兩者之間的距離至少為13公里。 那時,男孩的爆炸安全距離約為12公里,因此美國軍用飛機成功逃脫。

歷史上最危險的核彈投擲工作,還是要數1961年10月30日蘇聯人在北冰洋新地島群島西岸投擲的威力達到5000萬噸TNT的試驗核彈“核彈沙皇”。 為了保護投彈的戰略轟炸機,蘇聯人在飛機表面特別使用了白色反光材料。

此外,為了測試人員的安全,沙皇核彈還專門安裝了一個重達800公斤的減速傘,以延遲炸彈釋放的時間和速度(釋放時間到爆炸時間差為188秒)

, 使任務機器觀察機器可以撤離到距離原始爆炸點45公里以外的安全範圍。 在這樣做時,飛機幾乎解體,飛機的結構被摧毀,但幸運的是,圖-95轟炸機最終安全降落。


史海閒聊


在導彈技術沒有得到充分應用之前,各國都是使用轟炸機來投放原子彈。因為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的時間間隙非常短,原子彈爆炸後的轟炸半徑非常大,因此轟炸機在投放原子彈後,都需要加大油門才能逃走。美國投放廣島原子彈的時候,採用的是B29空中堡壘轟炸機,廣島原子彈的危險距離為12.8公里,B29轟炸機的最大速度為574公里每小時。


如果按照B29轟炸機的最高飛行速度計算,B29轟炸機每分鐘最多航行9.57公里,在45秒的時間內只能飛出7.17公里。然而在實際投彈的過程中,B29轟炸機在45秒的時間內,飛出了18.5公里的距離,遠高於預定的12.8公里。B29轟炸機能夠超出正常飛行速度一倍飛行,主要是因為飛機在緊急狀體下的飛行速度,要遠高於飛機在平常的巡航時速。

我國試驗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國內的轟炸機技術還不夠成熟,因此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是放置在一百多米高的鐵塔上引爆的,並不是使用轟6轟炸機投放的。我國第一次空投原子彈使用的是圖16轟炸機,我國試爆第一枚氫彈使用的是轟6甲轟炸機。(圖16戰鬥機是轟6的前身,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我國通過從蘇聯進口的原件組裝了圖16轟炸機,同時又通過仿造圖16轟炸機,研製出了轟6轟炸機)



圖16轟炸機是蘇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服役的主力轟炸機,圖16轟炸機的飛行速度能夠達到0.86馬赫(1050千米每小時),在投彈後撤離的速度要比B29轟炸機快得多。我國第一枚空投原子彈和第一枚空投氫彈的當量都比較小,主要目的是為了試驗核裂變的成功與否,轟6轟炸機(圖16轟炸機)在加速撤離的情況下,完全能夠輕鬆地躲過這個距離。因此在投放原子彈和氫彈的時候,我國的轟6轟炸機都有驚無險的順利完成了任務。


軍武小咖


原子彈的殺傷半徑和爆炸當量有關,史上只有美國有過實戰記錄,二戰美國投放到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爆炸當量約14000噸TNT,從轟炸機投放到爆炸只用了43秒(預估45秒)。想要讓飛機不被衝擊波肢解就得飛出6公里,而想要徹底安全必須飛離爆心12公里,實戰中B-29投彈之後俯衝逃離以遠高於極限速度達到13公里之外,成功逃離。

參照網上數據美軍B-29將核彈成功投出之後,立刻調轉機頭向反方向以560km/小時的速度逃離。由於空載再加上俯衝飛離在原子彈起爆前可以飛出約6公里多,原子彈爆炸後還有時間再飛出一定距離兩者累加達到13公里遠。這是螺旋槳時代B-29轟炸機的極限,不過跟我國的轟-6相比存在代價兩者速度也不同。

回到我國第一枚原子彈是以鐵塔樹立方式原地起爆,由於轟-6的仿製需要時間,後期於1963年在蘇聯圖-16基礎上改裝了一架核航彈運載試驗機,任務代號21-511任務。1965年5月14日,就是駕駛這架圖-16(編號4201)轟炸機,首次空投原子彈爆炸成功。圖-16可以達到0.86馬赫(1050千米/小時),以高於B-29近一倍的速度可以輕鬆飛到安全區域之外。

而真正使用轟-6空投的是氫彈,1966年5月15日,轟-6甲的仿製才通過生產定型,1967年6月17日,轟-6甲4251號轟炸機執行了中國第一次空投氫彈試爆。有了上面圖-16的表現,轟-6以基本一致的性能就完全不存在飛離安全區域的問題。


河東三叔


核武器爆炸時,會產生大量的光和熱,光輻射比我們通常照射的陽光強幾千倍,因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光源,所以當時我國將轟六戰機的全身塗上了特殊的白色塗料來進行反輻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了讓日本帝國主義儘快投降,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 小男孩原子彈在投擲45秒後從廣島橋的一樓爆炸1800英尺(550米)。 原子彈被拋出後,將會在爆炸前45秒內用轟炸點打開約6公里。 在轟炸成功後,B-29轟炸機以相反的方向飛行了大約6公里,時速為560公里。 兩者之間的距離至少為13公里。 那時,男孩的爆炸安全距離約為12公里,因此美國軍用飛機成功逃脫。歷史上最危險的核彈投擲工作,還是要數1961年10月30日蘇聯人在北冰洋新地島群島西岸投擲的威力達到5000萬噸TNT的試驗核彈“核彈沙皇”。 為了保護投彈的戰略轟炸機,蘇聯人在飛機表面特別使用了白色反光材料。 此外,為了測試人員的安全,沙皇核彈還專門安裝了一個重達800公斤的減速傘,以延遲炸彈釋放的時間和速度(釋放時間到爆炸時間差為188秒), 使任務機器觀察機器可以撤離到距離原始爆炸點45公里以外的安全範圍。 在這樣做時,飛機幾乎解體,飛機的結構被摧毀,但幸運的是,轟炸機最終安全降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