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天津人的包容是世界級的

這兩天,小區門口貼出一張公告,上寫著:“不允許歧視外國人!”原來,因為小區門口有一座韓國學院,不少韓國人就住在我們這個小區裡。

雖然語言不通,但我能感覺的出來,韓國人很封閉,他們老躲著中國人走。韓國孩子愛踢足球,但是他們都是等中國孩子都散盡了,才三倆成群的出現。不過這張公告貼的有點多餘,天津人自古就沒有排外的傳統。迴天津的韓國人都在鵬天閣附近的一家酒店住下集體隔離,而留在天津沒走的韓國人,天津人也沒有特意疏遠他們。


天津人的包容是世界級的


由於天津衛自古駐兵,無論是考古、歷史、人口形成、建築特點、城市發展定位與體系,都是造就一個城市形成自己特色的原因。打根源上來說,天津人全是外地人組成的,既有大宋子民,也有遼金土著,有蒙古兵長,有安徽遷徙的明兵,有滿清貴胄,有江浙閩沿海經商的販夫走卒,更有八國聯軍的後裔,甚至能看到進不去北京而留在天津幹西北拉麵的突厥人種,就連他們一旦融入進來也是相安無事。壓根就不存在天津土著這種說法,你往上倒三輩,老家肯定不是天津,門口凌莊子這巴掌大的地方,還有個移民傳說,經天津人的嘴一說比闖關東都精彩。

天津各區的方言都不太一樣,和平區說普通話的多,最早住的都是進城的幹部子弟。北辰、靜海、楊柳青、津南一處一個味,南開、河西和紅橋的天津口音最純正,南腔北調地聽著都那麼嗝。


天津人的包容是世界級的


天津有句老話,叫天津衛餓不死外來人。跟很多移民國家一樣,天津讓外來人有了歸屬感。我身邊有無數同事,同學都是外地人,他們在天津安了家,大家都變成了天津人。而天津小富即安,有錢沒錢樂呵樂呵得了的生活狀態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並改造著這些新天津人,讓他們進一步融入天津的社會中“樂不思蜀”。怕是幾十年後,他們的孩子也會操著一口純正的天津話衝著媳婦大喊一聲:“孩他媽媽,給我烙兩個糖餅。”

所以說天津的包容是世界級的,天津除了煎餅果子外,天津還出現了大餅卷一切的新吃法,但是煎餅果子到現在就是這個味,到哪都是天津最正宗,這是一種堅持和韌性。這兩種特性已經融入了天津社會的骨血裡。外來人可以“佔領”天津,但很快,天津獨特的文化和信仰,很快就會把這些外來人同化成這座城市的一部分。


天津人的包容是世界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