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抗战时期,这位县长写了一封信,迅速传遍全国,举国振奋

抗战时期,不光是将士们在前线冲锋陷阵,无数后方的爱国人士,同样做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宛平县县长王冷斋,七七事变时,王冷斋与日军据理力争,办公室被日军炸毁后,又继续在院子里办公,始终斗志昂扬,绝不屈服。

今天再来介绍一位县长,同样让人感佩之至,就是云南腾冲县县长张问德,被陈诚誉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之人杰楷模”

抗战时期,这位县长写了一封信,迅速传遍全国,举国振奋

时间回到1942年,正值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遭遇大败,穷追不舍的日军一路打到我国的边陲重地腾冲。

腾冲作为战略要地,城高墙厚,地势险要,如果军民一心,未尝守不住,然而,原本负责当地防御的龙绳武(龙云的儿子),却非但没有积极抵抗,反而隐瞒了消息,暗地里带着自己的家眷和钱财跑了。

当领导的跑了,手下自然也就心凉了半截,纷纷弃城而逃。于是,腾冲上演了滑稽又痛心的一幕:仅仅292个日军,就占领了古城腾冲!

贪生怕死之徒跑了,忠肝义胆之辈却留下了!当时已经62岁高龄、赋闲多年的名士张问德,挺身而出,而百姓的推举下担任临时县长,担负起了与日寇周旋的重任。

为了表示抗战的决心,张问德随身带着一面国旗,上书:“我有雪耻志气,杀上高黎贡山,临死噬敌咬牙关,魂如日月经天!”

抗战时期,这位县长写了一封信,迅速传遍全国,举国振奋

在与日寇周旋的两年时间里,张问德挺过了日寇4次大扫荡,以病榻之躯翻山越岭,始终没有向日寇屈服过。

有一次,蒋介石派来一个官员视察,开会时,这个官员说:“抗战以来,蒋委员长以身作则,生活十分节俭……”

张问德没等他说完,一拍桌子,大声说:“身为委员长,生活没必要这么节俭!如果物资紧缺,老夫愿意掏出心肝给蒋委员长吃,如果嫌老,我还有孩子,但条件必须有一个,蒋委员长要真心抗日!”

那个官员听得目瞪口呆,唯唯诺诺,不敢再发一言。

抗战时期,这位县长写了一封信,迅速传遍全国,举国振奋

很快,以张问德为首的这股抗日力量,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军头目田岛也明白,只要能搞定张问德,那么这股力量也就不战而败了。于是,田岛派人送去一封劝降信,许以高官厚禄,诱降张问德。

但是,张问德岂是日寇能劝降得了的?三天后,张问德写下一篇著名的《答田岛书》,痛陈日军之暴行,又言明中国军民抗战之决心,洋洋洒洒,气势雄浑,下面简单摘录几句——

腾冲人民之痛苦,均系阁下及其同僚所赐予,均属罪行。由于人民之尊严生命,余仅能对此种罪行予以诅咒,而对遭受痛苦之人民予以衷心之同情。

阁下既欲解除腾冲人民之痛苦,余虽不知道阁下解除之计划究将何如,然以余为中国之一公民,且为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于余之责任与良心,对阁下所将提出之任何计划,均无考虑之必要与可能!

这封信,被转载于各大报刊头条,迅速传遍全国,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抗战士气,陈诚盛赞他是“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之人杰楷模”。

抗战时期,这位县长写了一封信,迅速传遍全国,举国振奋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兵临腾冲城下,狡猾的日军在溃退之际,烧毁了所有的粮库,导致中国远征军陷入随时可能断粮的困境。

这个时候,又是张问德站了出来,一方面,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号召腾冲百姓捐粮,另一方面,又组织民力跋山涉水运粮,为中国远征军的后勤补给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可以说,腾冲能收复,张问德当居头功!

更可贵的是,在腾冲收复之后,张问德却不居功、不抢功,处之淡然。

建国后,张问德在云南德宏州任职,继续为新中国发挥余热,于1957年病逝,享年77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