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陈玉成大战二郎河:李秀成坐视观望,太平军4000精兵阵亡

1858年11月,太平天国后期将星陈玉成、李秀成协力合作,在三河、桐城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湘军最精锐的李续宾军团,斩杀13位悍将(包括李续宾),杀敌7000余精锐老兵,太平军士气如虹。对此,湘军“奶爸”胡林翼悲痛说道:“ 三河溃败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咸丰皇帝也是“不觉陨涕”,非常伤心难过。但是,此战过后,陈玉成、李秀成之间出现了矛盾;李秀成势力增强后,不再乐意充当替补,不愿意给陈玉成打工。三河——桐城大捷不到一个月,陈玉成组织二郎河会战,准备歼灭湘军鲍超、多隆阿两军团,一举扫平安徽清军,以巩固天京外围屏障,结果因李秀成保存实力,陈玉成精锐4000余阵亡,自己也差点毙命。


陈玉成大战二郎河:李秀成坐视观望,太平军4000精兵阵亡

三河大捷之后,安徽清军人心惶惶,生怕被陈玉成一一消灭。江宁将军(南京驻防八旗最高司令长官)都兴阿从安庆城下撤兵,以保卫湖北为名,退守太湖、宿松一线,坐视陈玉成军团攻杀舒城、桐城湘军。湖广总督官文更搞笑,远远躲在武昌,看着湘军被灭,却不发一兵一卒。要知道,胡林翼回家丁忧后,李续宾军团可是由官文来调度,他有义务、有责任去救援湘军,将部下救出来。官文不给力,连都兴阿都看不下去,他直接上奏咸丰:“官文相隔较远,于前敌盼援情形,未能迅悉。即如前此分兵援皖,若有胡林翼督办调遣,李续宾亦不致深入失利。”言外之意,官文不给力,本人能力也有限,还是让胡林翼来主持大局吧。此时,胜保也在安徽,驻扎在庐州郊外,但受制于张乐行捻军,也不可能支援湘军。


陈玉成大战二郎河:李秀成坐视观望,太平军4000精兵阵亡

从安徽清军之布防来看,陈玉成觉得消灭鲍超、多隆阿部湘军大有希望,只要能将这两支劲敌干掉,湘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无兵可用。当然,消灭鲍超、多隆阿,只靠自己力量肯定是不行。虽说陈玉成常年与湘军作战,积累比较丰富之战斗经验,对湘军之战略战术也十分了解,但陈玉成军团两年来四处“救火”,疲惫不堪,且新兵比例高,难以取得对鲍超与多隆阿碾压性优势。为此,陈玉成决定邀请李秀成作战,最好是李秀成充当主攻,毕竟李部是生力军,还未在战斗中受损。李秀成呢?起初不愿意参战,他只想固守防线,休整队伍后再战。这就不对了,清朝援军正从各处云集安徽,若是再拖延时间,形势对太平军将会十分不利。后来,陈玉成一再请求,李秀成才答应帮忙,如其在《自述书》中说:“其屡屡多言计恳,不由不从,当即分路进兵,上二郎河。”


陈玉成大战二郎河:李秀成坐视观望,太平军4000精兵阵亡

请来了李秀成,陈玉成直接下令三路进兵,直逼二郎河,并在花凉亭、二十五里铺、荆桥一带扎下大营,准备会战。鲍超、多隆阿呢?所部兵马万余,其中鲍朝4000步兵,多隆阿则是6000步骑,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很强。太平军人多势众,且携胜利之余威,七万大军气势如虹,准备一举踏平营垒。闻知太平军进犯,都兴阿急忙调兵遣将,让石清吉率3000步兵与7000壮勇赶往二郎河,准备进犯花凉亭,抄袭陈玉成后路,本人则率领骑兵在山谷设伏,策应进攻军队。12月11日,陈玉成直逼二郎河扎营,“分布数十层,绵亘二十余里,枪炮林立”,斗志旺盛。初战,陈玉成命令“捻军”悍将孙葵心率骑兵2000发起冲锋,直接攻击鲍超中军,后续步兵随机跟进,与湘军进行厮杀。此时,都兴阿出动骑兵投入战斗,从侧后抄袭而来,孙葵心腹背受敌,阵脚大乱,败下阵来。


陈玉成大战二郎河:李秀成坐视观望,太平军4000精兵阵亡

孙葵心力战不支,陈玉成则下令悍将张宗禹(后在高楼寨歼灭僧格林沁马队7000人)率骑兵增援,继续与清军厮杀,试图挽回败局。张宗禹投入战斗,从鲍超左侧抄袭,湘军分路迎战,与“捻军”进行肉搏,战况十分激烈。骑兵对战步兵,张宗禹旗开得胜,连破湘军三道防线,鲍超陷入重围,有全军覆没之危险。此时,多隆阿马队赶到,从外围杀入,张宗禹反而成了“三明治”,双方继续搏斗。李秀成呢?出动兵马参战,却没有血战到底之决心,稍微遇到挫折,直接躲在大营休整,保存实力。这就不对了,战况如此激烈,双方都是搏命厮杀,岂能中途退缩呢?李秀成不积极,陈玉成可管不了这么多了。时年23岁的陈玉成怒发冲冠,直接带中军投入战斗,并亲临前线指挥,以激励士气。赵雨生(刀口余生)《被掳纪略》载:“怒发冲冠,自带中队,进兵颇有道理”,陈玉成果然勇猛,彪悍。


陈玉成大战二郎河:李秀成坐视观望,太平军4000精兵阵亡

陈玉成亲自上阵指挥战斗,太平军再次爆发出战斗力,孙葵心、张宗禹等“捻军”悍将也搏了命在打,与湘军、马队展开激烈白刃战。大战三个时辰后,双方均筋疲力尽,却还没分出胜负。但是,陈玉成为消灭湘军,已经将全部兵马投入战斗,而都兴阿却还有一支生力军可用,并乘机偷袭陈玉成花凉亭大营,连破30余垒。太平军大营被偷袭,全军阵脚大乱,败局已定。不过,陈玉成不服,继续与湘军厮杀,打得昏天地暗。就在这时,鲍超调来所部“洋枪队”200余人,朝着太平军最鲜艳的黄伞盖下齐射,陈玉成身边亲兵大多毙命,伞盖也着了火,“包中皆烧,未能打着”。陈玉成处境危急,随时有可能被爆头。此时,大营又被摧毁殆尽,陈玉成在付出4000精兵之性命后,只好下令撤兵。湘军、马队损失也惨重,都兴阿不敢追击,鲍超、多隆阿也不敢言追击,而是就地屯驻。


陈玉成大战二郎河:李秀成坐视观望,太平军4000精兵阵亡

三河大捷后,陈玉成决定乘胜歼灭鲍超、多隆阿军团,扫清安徽湘军。由于李秀成刻意保存实力,对会战不积极,导致陈玉成军团在二郎河惨遭败绩,4000精兵阵亡;李秀成6座营垒则丝毫无损,后也一同撤出战斗,退回太湖。此次惨败,让太平军对鲍超、多隆阿等产生了阴影,有了畏惧“霆军”、马队之情绪,这对后期会战是相当不利。若是李秀成舍得下血本,与陈玉成商议好作战计划,全力与湘军厮杀,结果将会大不一样。就算不能获胜,也可以将鲍、多军团打残,振奋太平军士气。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湘军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