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引言

不同于古希腊是一连串城邦的文明,古罗马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它继承了古希腊,又在推动古希腊文明的同时发扬出了自己的特色。

随着1453年伊斯坦布尔的沦陷,作为中世纪象征的古罗马帝国就此正式走下历史舞台,这个存续了两千二百多年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留下恢弘的文化思想制度等影响深远的遗产后宣告了离别。它的离开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但它丰富多样的遗产依然影响着欧洲大陆乃至全球,比如古罗马确立的法律规范现仍是欧美法系的依据,比如专有名词“保佐人”也是经由古罗马而来,至今仍被使用。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古罗马遗址

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帝国有着数不尽的话题,单从其城市的建设与规划就足以窥见古罗马的恢弘气度,在公元前174年,即华夏西汉文帝时期,古罗马的首都罗马城拥有人口二十五万人,八十多年后,人口便增长到91万人,到了凯撒继承人屋大维时期,首都人口已经突破了一百二十万。而当时罗马城的面积也不过2000顷,人口密度达到了惊人的60000人/平方公里。

屋大维依据不同的功能将罗马城分为十四个行政区,比如第四区是和平神庙区,第十一区是竞技场区,还有公共水池区等。人口的密集促使各区不断大量建立公寓住宅,高层建筑开始在平民区出现。

《罗马法上的土地制度》称:前者是平民区,最早的髙层建筑的诞生地。后者可能因为靠近市中心又不属于高尚住宅区而吸引了大量的住户。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罗马法上的土地制度

人口的大量聚集除了促进城市的繁荣热闹以外还带了大量的污染,罗马城的空气、水、土地都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当时的西西里总督韦雷斯甚至不得不将装有玫瑰花瓣的香囊绑在口鼻处以减轻恶臭气味的侵蚀,堪称第一个戴口罩的人。现从当时罗马城的污染来源、公共卫生措施以及卫生立法的理论依据三方面对古罗马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作一探究。

一、三大污染源给古罗马城带来挥之不去的恶臭

人口的聚集意味着生活垃圾的处理成为一大难题,罗马城的垃圾排放主要依靠下水道,下水道不仅是污水排放的重要通道,还担负起部分小型固体垃圾的排放,位于市中心的垃圾收纳口,开口面积极大,汹涌的恶臭常常泛起。

1.作为农田肥料的人畜粪便是空气的第一大杀手

当时的罗马大量使用农家肥,农家肥集中于城市的公共粪坑,住在各区公寓住宅的居民有的使用马桶,有的使用公厕,使用马桶的便需要将便溺物倒进公共粪坑,而公厕直通下水道。集中在公共粪坑内的农家肥不仅本身就是一大空气杀手,无数居民提着马桶涌向粪坑的壮观场面也是造成罗马城恶臭气味的重要原因,再加上下水道中堆积的排泄物,城中居民的便溺物在被运输到农田之前成为了城市空气的最大伤害来源。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古罗马旱厕

2.遗体的不当处理也在加重着土地和空气的污染

罗马城的第五区曾是动物尸体、死人遗体、动物屠宰垃圾的聚集地,直到公元8年才转化为正常的居民区。面对当时庞大的人口聚集,有限的医疗条件常常无法及时救治病危居民,居民的遗体处理给城市管理造成很大困扰,很多人不得不将家人的遗体埋葬在自家的菜地或耕地中,尸体在腐烂的过程中不断散发着恶臭,污染着空气和土地。

《罗马共和时期的国家制度》:苏拉统治罗马的时代,埃斯奎流斯山成了平民的坟地,人们在其 中不仅倾倒尸体。

3.各类轻工业厂的排放物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

比如城内的皮革厂,在古罗马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期间,生产着大量的皮革军装,甚至当时的民用衣服也有部分皮革制品,皮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脱脂柔化和烫染,每个程序都会产生大量废弃物,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比如洗衣店,因为罗马人穿着大量的羊毛羊绒制品,而各居民公寓内又不具备洗涤条件,只能通过洗衣店进行集中处理。洗衣店对羊毛衣服的处理包括洗涤、染色、硫磺熏白甚至抛光等多道程序,当时的洗涤剂还是使用动物或人的尿液制成,在处理完衣服后,产生的液体固体垃圾一并排放,成为罗马城的大型污染源。此外,建筑废渣也同样是污染源之一。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罗马人的故事

《罗马人的故事》记载:尼禄命令,由此造成的瓦砾由运粮船在回程时运到奥斯提亚的沼泽地带,用来填土造地,不得随意倾倒在其他地方。

三大污染源造成罗马城空气、土壤和水资源的极大污染,这一切的源头不过是人口的不断聚集造成了承载力的下降。除此以外还有屠宰厂、奶粉厂以及羊毛厂等,同样持续不断地向城市排污,屠宰厂的动物尸体内脏处理、奶粉厂在奶酪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废热、羊毛厂加工羊毛时需要的染色剂、洗涤剂等,其污染程度甚至可以与洗衣厂和皮革厂相比。

二、古罗马设置专门官员建立水道制定卫生法律改善城市环境

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环境迫使罗马城不得不采取系统的环境管理办法治理城市公共卫生,首先设立的是内城环卫官员四吏和外城环卫官员二吏,负责道路管理;之后又设立营造官员管理公共澡堂,设立监察官员管理道路卫生。到了后期,城市的卫生保障完全交给了保佐人,保佐人直接向帝国元首负责,包括水保佐人、道路保佐人、神庙保佐人等。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古罗马水道桥

另一项著名的举措便是大型水道的建设。罗马城原有的水源来源台伯河随着渐渐膨胀的人口再也无法承载日常的庞大用水量,罗马开始兴建大型水道引水入城。在公元前312年,首先建造了四条水道,包括阿庇尤斯水道、特普拉水道等,其中最长的阿庇尤斯水道超过了16公里。后来又陆续建设了七条水道,有阿尔西提纳水道、图拉真水道等,图拉真水道长达55公里,是当时最重要的水道。在公元226年,11条水道全部建成,总长度达到500公里,堪称世界级的惠民工程。

这些水道每天向城内供应六十万立方的水,人均日供应水量超过了0.5个立方,甚至比现今很多城市都要高。水道建成后,监察官依照各地区不同实际,在城市街区建立水槽引水,供市民免费取用,这一管理后来交由水保佐人负责。十一条大型水道的建立不仅保障了居民用水,还提供了公共澡堂的用水、公厕的用水、便溺物的冲刷等,同时承载了部分垃圾的清扫和转运,为罗马城的环境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罗马元老院

随着各项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开始层出不穷,古罗马对于公共卫生的立法应运而生。首先出现的是水道法,《奥古斯都关于维纳弗鲁姆水道的告示》的颁布用以规范水道使用,半个世纪后又颁布了新的水道法《关于水道的元老院决议》,对破坏水道的惩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他卫生法律还包括公共澡堂使用的规范、关于下水道的立法和工厂排污立法等,比如关于浴场的立法中规定,必须依照居民的比例来确定公共澡堂冷热水的供应量。

当时的罗马城有大量公共澡堂,在公元前33年,就有超过170家澡堂,当时的罗马人习惯淋浴,不仅保证了个人的卫生,也对当时存在的风湿病、肝病等有一定的缓解治疗作用,洗浴成为一个普遍又必不可少的存在。

《古罗马洗浴文化研究》记载:穆萨以冷水浴帮助其东家治好了肝脓肿病,老普林尼以洗浴治疗其眼病,阿德里亚努斯每天在浴池泡几个小时治疗其疾病。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古罗马浴场

这些法律的制定为城市的环境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各项公共卫生法律的陆续颁布,甚至推动了古罗马丧葬行业、医疗行业的立法,比如丧葬法规定,埋葬必须距离他人的居住房屋超过60米,比如规定开始赋予希腊来的医生国民待遇,为部分城市的医务人员规定数量和编制。这些基于对公共卫生的深入考虑带动了众多卫生相关立法,确保了罗马城的干净和人口的健康。

三、古罗马卫生立法中蕴含着唯物辩证的哲学思考

古罗马的卫生措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公共浴场的建立,对希腊医生的接纳和欢迎,使得罗马帝国出现了世上最长的无瘟疫时期,长达265年,这期间虽然有其他城市地区爆发瘟疫,但唯独罗马城安然无恙,不得不说这与其积极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一个人口密度巨大的的城市有着这样良好的健康卫生环境实属不易。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古罗马牙医

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离不开古罗马卫生法律的制定始终紧紧结合着当时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公共卫生问题,卫生法的制定充满理性,带有深厚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古老的中世纪,能够避免巫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充分发扬利用医圣希波克拉底的学说,批判了巫术医学、疾病天赐的荒谬,坚持认为疾病是自然的、由物质的原因所引发。希波克拉底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罗马卫生立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环城的十一道水道是罗马城最重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对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保证水道的正常运站,罗马设立了大量的法律和官员进行管理,最后甚至由帝国元首直接任命保佐人,亲自督办水道的良性运转,不得不说当时古罗马政府管理的理性已经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思考。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辩证法唯物论

古罗马的卫生立法还体现着辩证的思想,比如在丧葬立法中规定,在社区之外的山地设立公墓供平民进行对家人的安葬,但同时也规定,对于一些知名人士或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其后代,可以选择埋葬在城内。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在他人房屋的六十米以内进行火葬或挖造新的坟墓,但在取得土地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违反上述规定,经所有人同意的除外。

从这些公共卫生法律建立的例子可以看出,古罗马的卫生立法往往能从国家实际情况出发,顾及到社会普罗大众所面临的公众卫生问题,同时在一些领域也能够通盘考虑,针对不同的群体做出不同的卫生法律规范,在立法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吸收着先进的哲学思想,这也保证了古罗马卫生立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成为迄今为止依然被很多国家和地区所遵循的伟大范本。

古罗马污染源在哪里?是否与卫生法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关?

十二铜表法译著

评价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诚哉斯言,这个寿命超过两千多年的大帝国之所以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重要的烙印离不开其对古希腊的继承,更离不开其自身不断的吸收改进,从一个看似简单的城市卫生管理入手,就足以见识到古罗马对国家的管理之细致和周密,也可见这样一个庞大国家机器的顽强运转离不开规则的合理制定。

类似于同时期的华夏大秦帝国,一统全国后,颁布各项法令,制定出了至今仍然发挥作用的条例和法令。古罗马亦是如此,它的法律规范、关于医务人员、城市管理、民众健康保证方面的规定不仅在当时构成了罗马完善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在一千多年后的欧洲依然是公共卫生法律研究的重要项目。其立法思想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值得作为当今很多法律建设的参考。

这样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卫生法律在当时已经呈现出惊人的效果,它的建立与其秉承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务实理性的作风是古罗马一向的传统,如同华夏秦国变法后国家治理方面的言出必行一般,凡是有利于国家人民健康发展的事业,古罗马始终一以贯之的推进,无论是执行的效率还是事后的效果,均是引领时代的高度文明产物。长达五百公里的十一条环城水道不仅浇灌出一个伟大的罗马城,更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闪耀出深邃的思考。

参考文献:

《罗马法上的土地制度》

《罗马共和时期的国家制度》

《罗马人的故事》

《古罗马洗浴文化研究》

《十二铜表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