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班主任的能力素質

班主任的能力素質

能力是指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做任何工作,都要具備相應的能力。不同的活動任務、內容對所需能力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班主任應具備的能力主要有,縝密有方的組織管理能力、機智靈敏的應變能力、廣泛靈活的交往協調能力、深刻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沉著冷靜的自制能力、生動藝術的語言表達能力等。

一,縝密有方的組織管理班力

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對整個班級,又要面對個別學生。對整個集體進行工作,就要求班主任具有組織者、管理者的才能,即善於組織良好的班集體,善於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善於管理班級各項工作。同時又要針對個別同學的情況採取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做些個別轉化工作。這是班主任的基本能力之一,缺少這種組織管理和個別轉化的能力,班級工作就會陷入一片雜亂,顧此失彼,既使再賣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班級管理上,安排各項工作要統籌兼顧,考慮問題要周密,使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要善於把學校教育要求同本班的實際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有機部分。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要善於培養學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和精神,使學生髮揮班級主人翁的作用。 善於寓教育於管理之中,是所有優秀班主任的共有特徵。例如,丹東市優秀班主任王振生老師通過發電影票這樣的小 事,對學生進行先人後己、互助友愛的教育,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過去班級裡發電影票都是採取抽票辦法,抽到好票的高高興興,抽到不好的票垂頭喪氣。王老師覺得這種辦法不好,對學生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所以在他接任班主任後第一次發電影票時,就改變了抽票的辦法。他先是啟發學生“除了抽票這個辦法,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比如,怎樣才能照顧一下眼睛不好的同學,……”教室裡靜了一會兒。他又進一步啟發說“如果我們不用抽票這個辦法,有哪位同學能自願要座位不好的票呢?”過了一會兒,一位男同學怯生生地舉起手來說“老師,我可以要座位不好的票,我的眼睛沒有毛病”。他的話贏得了一片掌聲,接著便是“我要” “我要”的喊聲。喊聲平息下來後,王老師把電影票交給文娛委員,她先把一張最不好的票留給自己,然後發給同學們。發光票後,王老師又提出一個問題“過去抽票,抽到不好的票垂頭喪氣,而這次發票,領到不好的票卻高高興興,這是為什麼?”讓每個同學寫一篇心得體會。從那以後,每逢發電影票,同學們總是互相謙讓,爭著要座位不好的票,先人後己、互助友愛的風氣在班上逐漸形成。在班級管理中滲透思想教育,變“管”為“育”,使每項管理活動都成為教育機會,這是班主任的一種必備能力。 班主任善於組織良好的班集體的能力,主要表現在骨幹力量的挑選和培養,形成正確的班級輿論等方面。有經驗的班主任,總是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放到組織班集體上。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之後,集體自身就成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每個學生的成長,就可以置於集體的共同約束、陶冶和進步之中。組織班集體關鍵在於能夠通過自己創造性的工作,不斷引導集體向新的目標前進。例如,河北省秦皇島四中高琳老師,他所擔任班主任的班級被學校評為“文明先進班”。不料,領到獎 郵票,更敬佩為祖國爭得金盃的人”。大家都深受教育。同學們還圍繞一枚紀念“羅伯特·科赫發現結核桿菌一百週年”的郵票展開爭論,使有的同學心悅誠服地承認自己平時不愛學習,知識貧乏,連郵票上的內容也不懂。最後,徐老師分析了班上一些同學因喜好集郵而放鬆了學習的現象,告訴同學們:集郵的過程,也應該成為不斷豐富科學知識的過程,不能只顧集郵影響了學習,如果那樣,就失去了集郵的意義。這次活動之後,班上那種丟開學習翫弄郵票的現象不見了,不少小集郵迷同時變成了“語文迷”“數學迷”“化學迷”。

二,機智靈敏的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是班主任應當具備的一種教育能力。它是指班主任善於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處理各種意料之外的問題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教師就能在複雜多變的情境中,做出最合理的決定,採取最恰當的教育方式。這種能力也可稱為“教育機智”。 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生動活潑的學生。幾十名學生的思想,情緒,個性等千差萬別,構成了班主任工作的紛繁複雜,千變萬化。正如馬卡連柯說的那樣“在我這裡沒有兩種情況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方法選擇實施上,必須準確,及時,適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因材、因時、因人施教。 模範班主任毛蓓蕾曾機智地處理這樣一件事:一次,班上舉行“我們是紅軍的新一代”詩歌朗誦比賽。有一個先天生理缺陷、口齒不清的學生小孫,也走上講臺。她一口氣吐出“長征路上”四個字後,好不容易才把“百花開”三個字迸了出來。這時,毛老師發現坐在末排的一個學生撮動著嘴在學她, 眼看小孫朗誦下去就會引起鬨堂大笑,這既會影響朗誦比賽的效果,又會傷害小孫的自尊心。毛老師立即用眼睛示意同學,一起鼓掌。當掌聲一停,毛老師就鼓動大家說: “同學們,小孫決心學習紅軍不怕難的精神,上臺來朗誦,這很好!看到同學有困難,大家來幫助,這才是紅軍的好作風。好,我們大家和她一起來朗誦”。毛老師剛說完,整個教室裡便響起了響亮的朗誦聲,小孫的含混不清的聲音便融匯在大家的聲音裡了。朗誦完畢,小孫顯得很激動。 再如二位班主任對兩個學生吵架事件的巧妙處理,課間,兩個學生髮生口角。上課鈴響了,那位班主任走來勸他倆進教室。一個學生很快進去了,而另一位學生因為吃了虧,說什麼也不願進教室。怎麼辦?班主任沒有硬拖他進去,而是根據這位學生平時樂意幫助老師做事的優點,親切地對他說“你看我雙手拿著這麼多東西,你幫助我把小黑板拿進教室好嗎?”這位學生看了看老師,就接過小黑板走進了教室。老師馬上對大家說“剛才兩位同學吵了架,但有的同學顧全大局,為了讓;人家上好課,還幫助老師把小黑板拿進來了,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課,有問題課後解決”。那位學生果然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安心地聽老師講課。上述事例看來十分簡單。但卻表現出這兩位教師在特定條件下靈活處理,恰如其分地採取最有效的方法教育學生的高超教育藝術。它是教師深思和果斷相結合的產物,也是教師深入瞭解學生和不斷積累教育經驗的結果。馬卡連柯認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徵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教師應變能力強,引導得法,處理得當,就可以對教育過程中突然出現的情況,迅速地做出明確判斷和正確處理,這不僅可以“化險為夷”,甚至可以“錦上添花”。在改革開放的社會條件下,學生的思想、觀念有許多新變化,班級工作中 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班主任不能僅憑過去的經驗辦事,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改變教育方法和內容,機智靈活地處理過去所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這對新時期的班主任來說十分重要。

三,廣泛靈活的交往協調能力

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實踐證明,班主任只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對學生的全部教育任務是不可能的。他必須協調科任教師、家長,社會等各種教育力量,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對學生進行協調一致的影響。要協調,首先就得建立良好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要靠交往,班主任要善於同有關部門,同各種有關人員交往。於是,交往協調能力就成了班主任不可缺少的能力。 首先,科任教師如果都能和班主任通力合作,團結一致,形成一個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目標統一的教育集體,教育效果就會超過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努力做到:一要主動與科任教師,互通情況,研究問題,確定方向,討論措施,制定計劃。二是經常誠懇地向科任教師徵求意見,瞭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三是熱情地邀請科任教師參加班級活動,使師生增加感情,溝通思想,配合工作。 四是科任老師個人或家庭有困難,可引導學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協調科任教師方面,很重要的工作是加強對學生的尊師教育,讓學生尊敬每一位科任教師,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例如,河北省石家莊市孫國瑞老師。過去他的班中有部分學生不尊敬老師,上課隨便說話,甚至頂撞老師,一些任課教師因此大動肝火。為了轉變這種情況孫老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老師是怎樣教育我們的”為題,分別調查各科老師的工作情況。在調查中,同學們瞭解到:有的老師為上好一節課,經常 備課到深夜,有的老師家裡放著有病的孩子顧不得管,到學校輔導同學上晚自習,有的老師把病假條鎖在抽屜裡,堅持為學生上課……。學生們深有感觸地說“為教育我們,老師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呀!過去我們不認真聽課,還頂撞老師,真是太不懂事了”。元旦前夕,他們召開了一次“感謝您,辛勤的園丁”的主題班會。班會上,團支部書記代表全班同學向老師獻詞,同學代表宣讀給任課老師的慰問信,向老師們贈送小禮品。參加會的老師們都激動地講了話,整個班會自始至終沉浸在隆重,熱烈的氣氛中。通過這次活動,加深了師生間的瞭解,增進了學生對科任老師的尊敬之情。同學們自覺、主動地為老師做好事,刻苦學習,尊敬科任老師的良好班風逐步形成。科任老師對班級工作也開始關心和支持,從而推動了班級工作。 其次,班主任是學校和社會,家庭聯繫的紐帶和橋樑,必須善於做好這方面的協調工作。班主任要和家長建立良好關係,保持密切聯繫,通過家長及時瞭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和各方面情況,並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各種情況,以便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渠道很多,其中最重要一項就是“家訪”。班主任要掌握家訪的“藝術”,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善於科學地選擇時間,方式,方法。有位班主任曾對一名學生先後進行兩次家訪,由於做法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完全不同。第一次家訪,學生不在家,班主任把學生在校的不良表現全告訴了家長,結果,學生捱了家長一頓狠揍,學生對老師極為不滿,產生了對立情緒。第二次家訪,班主任當著學生和家長的面表揚了該生的進步,又向家長指出,打孩子是不對的,並承認自己上次家訪只講孩子的缺點也是片面的。該生深受感動,愉快地接受了老師的批評幫助。

四、深刻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是瞭解學生,而瞭解學生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觀察能力。

贊科夫說“對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說,學生的樂觀、興奮、驚奇、疑惑、恐懼、害窘和其他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一個教師如果對這種表現熟視無睹,他就很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所以,深刻敏銳的觀察能力是班主任的重要能力。 一個有敏銳觀察力的班主任,能從學生的細微表現中,捕捉學生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科學地預測問題的趨勢,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之中。例如一次寒假過後,新學期開始,延安市侯自立老師走進教室,向全班同學向候新春好,同學們也齊聲問侯老師好,可侯老師發現在大家的聲音中有一個聲音非常特別,彷彿是要有意引起老師的注意,尋著聲音望去,咦! XX同學象變了一個人似的。以往那身樸素,活潑的學生裝不見了,雪白的襯領,一身嶄新,筆挺的外套,還故意露出了手腕上閃閃發光的手錶,滿臉得意洋洋的神氣。侯老師覺得有些不太對勁兒,過新年穿身新衣服,本是件極平常的事,教師不該干涉,可侯老師卻敏銳地感覺到, X X同學衣著變化的背後潛藏著某種思想上不健 康的苗頭。經過了解,這個學生假期經常去其父親工作單位的招待所就餐,他看到進出招待所的客人和工作人員穿著都很講究,很神氣,自覺寒酸,也就開始注意打撈起來。還央求哥哥把手錶借給他戴。對這種追求衣著打扮,追求時髦的思想,表現,如果不及時教育,發展下去,是很危險的。因此,侯老師與家長聯繫,密切配合,共同工作,經過一段努力,終於使他認識到艱苦奮鬥光榮,奢侈腐化可恥的生活哲理,他集中精力學習,進步得很快。

五,蘊含著一種使人心悅誠服的力量

例如,北京市五中胡老師新接任一個班級,第—次走進教室,全班同學就鬨堂大笑起來,在笑聲中夾雜著“真象”“象極了”這樣一些細聲碎語。隨著學生的目光向黑板望去,黑板上畫了一個很大的女人的人頭側面像:高高的眉骨,翹翹的鼻子,加上作者在特徵處明顯的誇張手筆,一眼就可以斷定,畫的是自己。望著這帶有滑稽味的畫像,她窘極了,面孔脹得發熱。 “太放肆了,竟敢拿老師開心”,她真想好好懲治一下畫像的學生。但理智又告訴她:不能這樣,老師的尊嚴不能靠訓斥,壓服來維護。幾十雙眼睛正盯著自己,看自己怎樣處理這件事,任何衝動,發火都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笑聲還在持續,胡老師卻平靜下來,象是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一樣。這意想不到的平靜,使學生們停止了笑聲,好奇地望著老師。胡老師拿起黑板擦,走到畫像前看了一眼,對學生們說“畫得多好啊!確實象!這位同學要把畫畫這個特長髮揮下去”,然後慢慢她把畫像擦掉,開始講起課。這堂課胡老師格外努力,講得繪聲繪色,吸引了全班同學。正當大家聽得入神的時候,下課鈴響了,課沒有講完,她婉惜地合上書本,輕聲說“時間不夠用了”言外之意,講課前那場小亂子損失了大家的時間,這時,不少同學用責備的目光投向一位同學,那位同學慢慢低下了頭。以後,胡老師注意培養他的特長,還常常做他速寫的“模特兒”,這位同學後來成為一所著名重點學校的美術教師。 教育是一種藝術。胡老師在窘境中,出乎學生意料地採取了忍讓、寬容的態度,泰然地進行了“冷處理”,肯定了作者畫畫的技術,還鼓勵他發揮特長。使作畫的學生受到感動,產生內疚。師生之間沒有產生對立,也沒有挫傷學生愛好美術的積極性,在老師的愛護、扶持,鼓勵下,學生的特長得到了充 分發展。這是多麼成功的教育!假如當時胡老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衝動起來,不僅師生關係會緊張,惡化,而且可能摧毀這枝美術之蕾。由此可見,冷靜、忍讓,寬容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有時是很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它所要求的就是教師要有較強的自制能力。

六、生動藝術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是班主任能力結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響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條件。語言表達,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知識、意願、要求等,通過語言準確表現的能力。正確的教育思想,要通過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要啟迪學生的心靈,要陶冶學生的情操,就得猶如琴師操琴一樣,運用生動藝術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絃,引起強烈的共鳴。許多優秀班主任在教育學生中能取得顯著成效,除了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具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外,善於運用豐富、生動、形象的教育語言,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相反,有的班主任語言單調乏味,內容空洞,含混不清,以至粗俗汙穢,惡語傷人,儘管他們也有教育好學生的良好願望,但由於語言欠佳,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班主任應當是語言藝術的專門家,除了一般教師所要求的語言要準確、明瞭、簡練、通俗、規範,流暢外,還應當具有說服力、感染力、鼓動力,能使學生入耳、入腦,能打動學生的心靈。總結一些優秀班主任的語言藝術,下述幾點都是行之有效的: 1.採用準確,鮮明,生動形象的比喻。例如,用“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這是一種災難”的比喻來教育學生不要重犯錯誤,這就比干巴巴的說教要好得多。2.引用一些詩句,典故、軼事來借題發揮。例如在“爭分奪秒,為中華騰飛 而努力學習”的主題班會上,用“不知道明天做什麼的人是不幸的” “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就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3.應用富有哲理性的警語、格言、絕句。一些膾炙人口的至理名言,會使學生刻骨銘心,長時間地回味。一位畢業生給中學班主任老師寫信說,老師講的“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這句話,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她受挫而不餒。 4.講求風趣、詼諧和幽默,,平淡、單調、枯燥的語言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思維,而趣味性的語言具有特殊功能,運用廣為流傳的笑話、典故來調節、刺激學生的思維,能收到較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