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家長教四歲半的兒子2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學不會,家長質疑孩子的智商,對此你怎麼看?

教大育小


家長不要太焦慮了,20以內的加減法本身並不簡單,很多6歲的孩子依然需要很久才掌握,更何況是4歲半的孩子。如果因為這件事質疑孩子的智商,只能說家長太不懂教育,務必儘快調整,否則極有可能因為自己的錯誤破壞孩子的學習能力。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有位陳教授,他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學數學的經歷,其中印象最深的是:6歲的時候他還無法順暢的數到20,注意是數數,不是計算。

我想這件事情大多數家長估計都無法接受,覺得這個孩子肯定學不好數學了。但是事實上他現在是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的教授,你能講得清為什麼嗎?


孩子本來就是普通人,可是很多家長不自覺地把孩子當神童來對待。結果呢,學著學著就覺得孩子不夠聰明,不夠努力,不夠上進,不夠堅強......

家長對孩子的預期太高了,每天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點。再嚴重些,就是像題目所說的的錯誤:家長竟然會認為四歲半的孩子應該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這真的是太違反教育規律了!

大家需要警醒的是,孩子的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我們可以給孩子接觸數學,但是不能太難,主要還是以活動為主,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慢慢學習。這種學習不是靠主觀的努力,因為這麼大的孩子根本無法依靠“努力”來學習。

我個人不建議讓四歲半的孩子學做20以內的加減法,除非孩子對數字非常感興趣,否則學起來的意義不大。太抽象的東西過早進入大腦對孩子不是什麼好事!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兒子幼兒園有一個同學,對數學天然的敏感,幼兒園就能計算百位的乘除法,且數字的記憶簡直過目不忘。而我家這個,到了小學一年級,20的加減法還恨不得要脫襪子,用腳趾頭來幫忙。但是並不影響,他們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數學邏輯的學習,能在計算上確實我兒子要略慢一些。

而同樣是4歲的閨女班級的一個小姑娘,從3歲半開始學手腦心算,計算速度非常快,連續的加減比大人還快,基本上你說完算式,她的答案就出來了。但是,她完全不瞭解數理加減的真正意義,只是機械的藉助手指位置替代計算。當真正遇到最簡單的應用性的問題的時候,她的計算還不如我家啥也沒學過的閨女用最原始的掰手指的方法的計算準確度。

所以,我覺得20以內的加減法並不能代表孩子的計算能力,也不能體現數學思維。更談不上智商的問題。

讓孩子在遊戲中,生活裡真正瞭解數理的關係,加減的意義,慢慢內化成孩子本身對數學的基礎概念,這樣反而能幫助他將來更好的學習數學。


媽蜜吖


我兒子五歲半上學前班時。一天,有一道題問一角錢大還是一元錢大。兒子說,一角錢大。然後老公很耐心的和他講:10個一角錢等於1個一元錢,你說哪個大?兒子:一角錢大。又講了一遍,1個一元錢相當於10個一角錢,哪個大呢?兒子:一角錢大。老公急了,從兜裡掏出來一個一元硬幣,一個一角硬幣放桌子上大聲問兒子:你看看它倆到底哪個大?兒子當時眼淚汪汪委屈的答:一角錢大。老公當時都快奔潰了,跟我說:媳婦,咱兒子這是智商有問題,不行去醫院看看吧!

現在兒子快十四歲了,不能說學習多優秀吧,至少學習方面不太讓我們操心。我有時跟他講他小時的糗事,他就笑說自己當時太逗了。殊不知當時我們真的挺無奈的。


Vivi0204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說我的兩個孩子。大的今年8歲半上二年級,學習雖然不是班級裡面最好的,但考試也基本能在97分左右。由於是9月出生的上一年級時也6歲半。但是20以內的加減法他就不會,怎麼教也沒用。掰著手指頭都算不清還老出錯,明明你教了他方法但就是不會用。當時還曾挺灰心的,心想不是上學的料啊!

但是小的就不一樣了,小的今年剛滿5歲,我們也沒有刻意的教過他。有時就隨便的問他幾加幾等於幾,10以內的他幾乎不用思考。後來我們就慢慢的考他20以內的,他會去扳手指頭手指頭不夠的時候他就會問媽媽等於多少呀?我說我教你方法好不好?教給他方法他也能記得住,下次再問他,扳扳手指頭想一想也能回答出來。

從我兩個孩子的表現可以看出來,孩子智力的發育有早有晚不能刻意的去強求。何況孩子也僅僅才4歲半,不用操之過急。


墨燃


我家老大上幼兒園大班時,經常玩搖搖車。有段時間,他喜歡玩一種能升降的飛機搖搖車,一次2元。我帶了6元硬幣,問他能玩幾次。他想了想,回答說3次。我表揚他說:“太棒了!你都會除法了!”兒子問除法是什麼,我講是小學三、四年級會學的數學知識。

兒子當然很開心,也很得意。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細節裡,我給兒子留下了“數學很有趣,他數學很厲害”的心理暗示。

上小學時,教導主任有次對我說,你兒子特別喜歡數學,上一天數學課都不會煩的那種。因此,儘管在我結束全職,去上班那幾年,沒空管兒子功課,他成績有起伏,但數學一直很好,經常滿分,老師有時還會讓他給同學講題。

現在孩子上初中了,剛過去的期末,數學全班第一。假期裡讓他預習數學,很自覺,自己每天看書,做一些練習。相對來說,預習其他科目就會有些牴觸,需要我想辦法“威逼利誘”。

如果回頭來看,我會說,幸虧當年我更側重培養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而不是侷限於一兩道題的計算快慢。就像那個拿硬幣坐搖搖車的事情,其實像他那麼大的孩子,基本都能算明白,但家長是不是有心去引導,那區別可就大了。



回到題目,讓四歲半的孩子算20以內的加減法,有些強人所難了。儘管有些孩子能做到,這是屬於非常聰明的,換句話說,人家爸媽遺傳的智商高。孩子做不到,您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對於大多數孩子,幼兒園大班時會算10以內加減法就行了,銜接小學就不會費力了。

搬書回巢,有書智庫領讀達人,今日頭條認證作者,新浪微博認證書評人。圖書編輯、網絡編輯、運營編輯……這麼多年,兜兜轉轉還是和文字打交道。我願搬書回巢,助你師逸功倍。

搬書回巢


四歲半的孩子學不會20以內的加減法,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看到這個問題,我先來說一件前幾年我親身遇到的事情。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非常焦慮;以至於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聽明白她到底在說什麼事情。

原來朋友的兒子讀中班了,看見兒子的同齡人中有些已經開始讀興趣班;朋友一個激動,也在某機構幫孩子報了一個興趣班。

可是沒想到興趣班是報了,煩惱也由此產生了;才剛過了一個多月時間,培訓機構的老師找朋友談話了。

談話的起因是因為那個培訓機構的老師覺得朋友兒子有多動症的傾向,建議朋友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朋友一下子急的不行,給我打電話討教應該怎麼辦。

我當時也被嚇了一跳,不知道那個培訓機構是怎麼會覺得中班的孩子有多動症傾向的;仔細問了朋友後,才算是弄明白了。

原來他們報的那個興趣班,一次活動整整要進行兩個小時;朋友的兒子撐不住那麼長的時間,往往在一個多小時後,會有東張西望的舉動。機構老師看在眼裡,就認為孩子有多動症,建議朋友帶兒子去就診。

聽完朋友的解釋,我當時就鬆了口氣,直接就跟朋友說:孩子是否有多動症,應該以醫院的檢查報告為準;其他的所有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就是說,醫院沒有定論之前,朋友不必自找煩惱。更何況在我看來,她兒子壓根就沒有多動症。

朋友在電話那頭有些驚訝,不知為什麼我一口咬定孩子沒有多動症?而我簡直是又好笑又好氣,真是恨不得能指著朋友的鼻子罵醒她:在幼兒園裡,中班一個集體活動的時間是二十到二十五分鐘,這是為什麼?就是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的注意力只能堅持這麼長的時間。現在你兒子都已經能夠堅持一個多小時了,難道還會是多動症嗎?換我早就覺得孩子的專注能力和自控能力是很強的了。

當然,我不是醫生,朋友對我的說法將信將疑;後來真的帶兒子去了醫院,醫生的判斷當然和我是一致的。

眼下說起這件事情,是因為我覺得事例中的朋友和題主有相似的地方;其實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先關注孩子的年齡特點,弄清楚孩子心理生理發育的真實水平,然後再進行教育。

我們先來看看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孩子在“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的要求是怎樣的。

看到了嗎?大班的孩子,還只是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那麼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要讓他們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這個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所以說,家長千萬不能被所謂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錯誤觀念所影響,出現為讓孩子進行練習而強化訓練的情況。要知道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只有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在實際生活中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真正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我是“諾善說育兒”,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諾善說育兒


四歲半,二十以內的加減法。

孩子學不會,應該質疑家長的智商。

能教會孩子,需要耐心。

家長連這點耐心都沒有,孩子怎麼能成才!

我兒子3歲時,一個他的叔叔拿著書和給他年。念兩句就問他問題。孩子根本聽不懂叔叔唸的是什麼。叔叔唸了三次,問了三次,孩子說了三個不知道。一臉懵。我趕緊叫停。我對他叔叔說,你高興念,就唸,別問。孩子說太多的不知道就沒有信心了!

至於二十以內的加減法,先要一步一步讓孩子整清楚每一個數字,整清楚何謂加,何謂減,及因果關係。不會教的家長是真的教不會!


彭如心老師


四歲半的孩子,能熟練進行2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有幾個?最起碼我兒子四歲半的時候,就不會20以內的加減法。



我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正好是週歲四歲半,記得那一年,我兒子上幼兒園小班,每天早上八點送到幼兒園,中午在幼兒園吃飯和午睡,晚上五點從幼兒園接回。這一年,他在幼兒園,根本就沒有學習任務,每天就是玩兒,偶爾學習一些歌曲和舞蹈,要不就是拿著圖畫本亂塗亂畫。

記得是第二年,也就是我兒子五歲半的時候,我兒子升入幼兒園中班了,幼兒園老師才開始教他學習知識。從那一天起,他的小書包裡,不再只是裝滿零食,而是開始裝著一些本子了。其實多數情況下就兩個本子,一個是拼田,一個是小格算。語文教的是一些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數學好像教的就是10以內加減法。即使是這樣,我兒子學起來也很吃力,很難天天都打100分。

到了他六歲半的時候,也就是幼兒園大班時,他才開始學20以內加減法和乘除法,在我印象中,他的數學學得很不好,期中和期末試卷,都沒有考上100分,而其他同學,大多數都考了100分。當時也有人質疑我兒子智商有問題,但是我心裡清楚得很,他智商根本沒有問題,這只是遺傳基因所致。因為,我八週歲的時候,才上小學一年級,才會查100個數,他八週歲以前,數學能學好才怪!



你不服遺傳基因不行,我兒子八週歲以前,不管數學老師和我,怎樣想盡辦法提高他的數學成績,都是事倍功半。當我和數學老師快要放棄的時候,三年級下學期,他的數學成績突然上來了,期末的成績很是不錯,在四年級開學的第一個月,數學學得也很輕鬆。我兒子的數學老師說:“我發現了,你兒子是屬於慢熱型的!”確實如此,其實我兒子這一點隨我,我當年學習就是這樣,開始起速慢,後來越跑越快,到初三時,全班46名同學,我考進了前五名。

孩子就是這樣,有小時候特別聰明的,有小時候看上去笨笨的,誰也無法判定,哪個孩子今後學習好?哪個今後學習不好?我們林場有兩個小孩,一個又尖又靈,一個呆呆傻傻,一晃20年過去了,又尖又靈的那個孩子,在街邊烤串,呆呆傻傻那個孩子,已經中科院博士畢業了,正在軍工保密單位上班,目前實習期,年薪20萬。

孩子就如同一粒粒的種子,有早發芽的,有晚發芽的,發芽早長得快的,有可能是一棵小草;發芽晚長得慢的,有可能是一棵樹苗。讓自己家的小樹苗,去和草比生長速度,很顯然是不明智的。


因此,一個有遠見的家長,絕不要急功近利,揠苗助長,要心態平和,和風細雨,靜待花開。


我是小馬爸爸,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有價值,麻煩您點贊或評論,謝謝!

小馬爸爸說教育


我女兒的同學就是4歲,然後20以內的加減法都會了,她的媽媽還經常督促檢查,而且還引以為傲。曾經我也很羨慕也很焦慮,可是後面我想通了,孩子也就這幾年玩的,讓她無憂無慮的過完幼兒園時光,等到她該會的時候自然就會了,何必這麼早就剝奪她快樂而又短暫的童年呢!


程序更新中1


教四歲半的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這應該就屬於“超前學習”吧!

我家大寶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我們才開始給孩子教加減法,而且是10以內的加減法。大寶上的是公立幼兒園,而公立幼兒園按照政策規定,是不教幼兒園的孩子學習任何學科知識的,比如:拼音,數學等。大寶同班級孩子的很多父母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學習,進入小學之後,要怎麼跟進小學的進度呢?

於是,一些父母為孩子報名了學前班,學習語文,數學等。有一次,大寶班級的家長群,有個家長提議給孩子報個足球班,但意外的是,響應的家長卻很少,我記得有個家長是這樣回覆的:我給孩子報名了數學,語文,英語,畫畫,沒有時間去學足球了。當看到這個家長的回覆時,我的確嚇了一跳,才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居然學了這麼多,後來,全班那麼多男孩子,結果只有6個人報名學足球。

我家附近還有一些公益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聽說從中班開始,小朋友們就會學寫字,學語文,學數學,到大班的時候,每天都有語文和數學作業。

學校教育方式的不同,包括現在流行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讓家長越來越焦慮。於是,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社會上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打著各種培訓的旗號,而家長們也趨之若鶩。

但是,作為家長,應該仔細觀察孩子的優缺點,取長補短,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以孩子會多少以內的加減法來衡量孩子,更不應去質疑孩子的智商。

四歲半的孩子,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