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项羽为什么分封诸侯时把地缘最差的地盘留给自己?

小小嬴政


我们经常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转型时期,其中一个转型便是由封邦建国制度向郡县制和帝制转变。这个转变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宣告完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宣布废除封邦建国制度,全面实现郡县制度,秦朝也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没有王爷的朝代。秦朝的国祚非常短,只有区区十五年,所以秦朝的一些制度并没有深入人心,当然也包括郡县制度。在不少人看来分封还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行的制度,不少人对分封制度还一直充满期待,不少人致力于恢复封邦建国制度。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山东六国的后裔先后复国,分封制度再一次抬头。项羽本身为楚国贵族后裔,他本来就是旧贵族的一员,他本身也是支持分封制度的一员。项羽在击败秦军,进入关中之后,成为当时天下的主宰。此时项羽开始按照自己的规划重新划分整个国家。项羽一口气分封了十几个诸侯王。

项羽第一个要封的人是自己。项羽把自己老家及其周边九个郡的地方分给了自己。九个郡是什么概念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中国被划分为36个郡,后来逐渐增加到41个。可以说项羽的封国占了中国快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当然项羽自己给自己封这么大的地盘也在情理之中,其他人也不敢反对。项羽把自己的国名命名为西楚。为了体现自己的武力和功绩,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只有霸王才能配得上项羽的赫赫战功,只有霸王才能配得上项羽的霸气。

刘邦想当关中王是不可能了。项羽和范增合计好之后,决定把刘邦流放到遥远的蜀中。为了“应付”怀王之约,项羽辩称说巴蜀也算是关中之地,这也算是对天下有了一个交代。所谓的巴蜀之地也就是现在四川和重庆一带。

关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项羽也知道这里万万不能分给一个人。至于如何处理关中,项羽心里早就有了打算。当时章邯投降的时候,他就封了章邯雍王,统治咸阳以西。现在只不过是进一步落实这一政策而已。除了章邯以外,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的地方。董翳封翟王,统治咸阳以北的地方。由于这三个人都是秦朝的降将,而且又都封在原秦地,所以习惯上我们成之为三秦。

魏豹立为西魏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申阳原来是赵相张耳部将灭秦之战中攻下河南地。封为河南王都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韩成封为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司马昂平定河内,多次立下军功封为殷王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赵歇封为代王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赵歇虽然被封为王其实是被降了一级。

张耳本来就有美名远播,参加了巨鹿之战并且随同项羽一起入关。被封为常山王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英布是项羽帐下第一猛将,参加项羽的所有军事行动。为项羽立下汗马功劳,项羽自然不会亏待这位勇猛的部将。英布被封为九江王都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吴芮是英布的老丈人曾经率领一部分士兵和项羽一起入关。被封为衡山王都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共敖原来是楚国的上柱国灭秦之战中平定南郡,立功颇多。封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

韩广的命运和赵歇一样,实际上是降了一个级别而且被自己的部将超越。他比赵歇还惨,直接被封到了东北荒凉之地。韩广封为辽东王都无终(今河北蓟县)

臧荼参加了巨鹿之战,且随同项羽入关。封为燕王都蓟县(今北京西南)

田市等于降了一级封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田都参加了巨鹿之战而且和项羽一起入关。封为齐王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田安封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许多人都在批评项羽分封,不少人认为项羽分封其实在开历史倒车,是一种逆势而行的行为。不可否定的是,当时的社会趋势确实是郡县制度。但是一个制度的实行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山东六国区域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时间太快,适应期也太短。所以在许多人心中分封制依然有相当地位。中国古代是家国一体的时代,想完全做到像秦朝那样一人为皇,其余皆为布衣非常困难。所以皇帝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分封巩固皇权,当然分封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项羽当时的分封不能仅仅简单定义为历史的倒退。无论在什么时代,采取的任何政策只要适合当时的时代需要就会产生相应的效果。

当时实行分封的不仅是项羽一个人,刘邦在夺取天下前实行过分封,夺取天下之后也实行过分封。但是项羽的分封导致自己四面受敌,刘邦分封却实现汉家天下一统江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两个人分封的目的不一样。项羽是为了分封而分封,刘邦则是为了利益而分封。

刘邦曾经也差一点为了分封而分封。当年刘邦在荥阳被项羽打得找不到北的时候,郦食其曾经建议刘邦分封六国后代为王。郦食其这个建议是典型的为了分封而分封。张良及时阻止了刘邦,并且告诉了刘邦分封的原则。刘邦这时才明白,可以分封,一定要按照功劳分封。谁立的军功大就可以封为王。按照军功分封能够刺激每个人的贪欲,在王位面前没有人不心动的。刘邦已经把登上王位的条件开给大家了,就是军功。那么他手下的那些人自然会拼命打仗。只有打仗会才获得更多的军功,才能获得封王的资格。这和当年商鞅的军功爵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刘邦通过军功封王吸引了大批优秀将领为其卖命。刘邦正是依靠这些异姓诸侯王最终干掉了项羽,这也是刘邦在失败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项羽分封的目的则不一样,项羽分封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分封而分封。项羽分封的原则也和刘邦不同。项羽分封的主要有原则有以下几点。首先你要有足够的功绩,其次要参加了巨鹿之战,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你要随着项羽一起入关。当然项羽不能烦你,他要是烦你的话你也不能被封。项羽分封带有相当程度的感情色彩,同时还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我觉得项羽的分封可以用“不平”两个字概括。项羽一口气封了十八个诸侯,这些诸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被封为王,未免有封王过滥的感觉。司马欣、董翳、共敖等等很多人的功劳完全没有资格被封为王。他由于某些原因被封了王,自然会引起许多人不服气。有些人有功劳却没有封王,比如陈余和田荣。项羽依靠暴力和军队暂时稳定住了局势,虽然有人对项羽分封不满。但是迫于项羽的军事实力也是敢怒不敢言。项羽的这次分封,就像是两千年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都是火山口上的体系只能稳定一时。火山里面积攒了太多的不满与仇恨。

我们还会发现一个问题,项羽分封的时候把自己封在了楚国故地,西楚九郡成为项羽的封地。从当时的地形来看,西楚九郡的地缘位置并不好。西楚国周边没有险要地势作为依托,当时经济也并不是太别繁荣,而且西楚处于三面受敌的情况。项羽选择一块地缘位置非常差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地。所以在楚汉战争期间项羽才会腹背受敌,不得不回来奔波。为什么项羽会选择西楚九郡做为自己的封国呢?

项羽虽然曾经执天下牛耳,但是项羽其实心中所想的并不是帝业而是霸业。当时项羽只想做诸侯之间的霸主。项羽和刘邦不同,项羽整体上还属于旧贵族。项羽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春秋战国时代。项羽执掌天下之后不是想办法统一天下、建立一个帝国,而是大封天下,自己满足当一个霸王。既然项羽脑子里面没有帝业这个概念,那么就容易理解为什么项羽不选择当时地缘条件最好的关中作为封地。在封邦建国时代,楚国依靠这片区域也曾经建立属于自己的霸业。项羽此举是想沿着楚国的老路走下去。项羽没有称帝的雄心,自然就会缺少相应的远见,项羽选择西楚九郡自然也在常理之中。

项羽依靠自己的武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劳,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霸业。项羽的武力在整个秦末农民起义得到充分证明。项羽依靠六七万楚军就可以打败章邯军团和长城军团两大精锐部队,天下还有谁能和自己抗衡。天下人知道项羽的厉害,项羽更觉得自己厉害。项羽不相信那些膝行而前的诸侯敢和自己较量,也不相信鸿门宴上只会尿遁刘邦敢和自己争夺霸业。项羽出于对自己的自信,他觉得其实自己分封在哪里都无所谓。项羽打败秦军的时候,所处的地方正是这片土地。项羽相信如果其他人胆敢反抗自己,他一样可以依靠这片土地消灭对方。

项羽性格中有残暴的地方,也有妇人之仁的地方。项羽是一个乡土观念非常浓厚的人。项羽本身是楚国人,他占据的西楚国原先就是楚国的领土,而且自己的家乡也在西楚国。所以项羽选择把自己的封地安置在西楚九郡。项羽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就应该衣锦还乡,否则就是锦衣夜行。项羽抱着这种心态,把自己分封地缘条件比较差的西楚国。当时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甚至大骂项羽的是沐猴而冠,结果引得项羽大怒,并且烹杀了此人。项羽本人是楚国人,项羽手下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大部分也都是楚国人,在项羽的影响之下,他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衣锦还乡。所以项羽及手下人都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而他们的故乡正好是地缘条件比较差的西楚国。

其实项羽在巨鹿之战过后就对天下有了一个初步规划,他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分封。项羽接受章邯投降的时候就是任命他为雍王,已经想办法肢解关中。项羽到了关中之后,先是屠杀了嬴氏后裔,再世将秦宫抢劫一空,最后有一把火将整个咸阳化为一片灰烬。当时关中在项羽看来已经残破不堪,已经不适合做自己的封国。再说了关中是传统的秦地,自己世代是楚臣,楚臣怎么能把自己的封地封在秦地,况且是一个已经被摧毁的关中。

如果和关中这块宝地相比的话,西楚国的地缘条件确实不好,但是西楚国的地缘条件也不能说最差。西楚国既沟通南北又连接东西,当时主要是平原地带,这块地区经过长期发展经济也算比较发达,人口也算比较密集。项羽和楚国这块牌子在这一带有一定号召力,项羽在这里能够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这里是项羽立国的最好的选择。关中则不一样,项羽自始至终一直都以秦朝的掘墓人自居,而且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近三十万秦军,在新安又杀死了秦军二十万降卒。项羽进了关中的以后,又在关中为非作歹。关中秦人已经恨透了项羽,他们绝对不会支持项羽。所以关中已经不适合项羽立国。项羽不能把自己封在关中,故乡楚地则成了最佳的封国。


依稀说史


项羽并不是把最差的地盘分给自己,其他更好的地方,项羽也想要,但是确实是不能要。

首先,项羽是以楚怀王的名义分封众诸侯的,他自己仅仅是一个楚国上将军。他统帅的四十万人,除了五万是楚人,其他都是各个诸侯的军队,他的实力和威望并不能使他随意的剥夺或分封天下诸侯的地盘。

其次,当时最好的地盘是关中,关中沃野千里,是强秦一统天下的坚实后盾。但是,巨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人二十万人,使关中人人戴孝。项羽怎么敢把自己放在这种人人敌视的环境中,而且,他的嫡系部队都是楚人,如果让他们远离自己的家乡,生活中世代敌人的地盘,他们怎么会愿意呢?

第三,项羽并不是楚国的最高统帅,他之上还有楚怀王。如果项羽王关中,那他的基本盘楚地恐怕就全部归楚怀王所有了。到时候,楚怀王再令天下诸侯讨伐项羽,项羽怎么办?他手下的士兵说不定就都投降楚怀王了。

最后,项羽其实看到了关中的潜力,他分封了三个被秦人痛恨的降将为王,而且把刘邦分封到巴蜀,正是让他们四个人互相牵制,阻止或者延缓原秦国地盘的再现。

项羽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实力,分封诸侯后,立刻回楚国打垮了楚怀王和支持楚怀王的势力,自己全取梁楚九郡。只是他没有料到,刘邦比他更快的打败了秦地三王,一统了秦国故地,出关与他争夺天下。


风雨的学习号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项羽的时代,还没有形成关中本位制度,而且项羽在关中也站不住脚。因此,与其说项羽分封给自己最差的土地,毋宁说,在项羽的认知里,把最忠诚的、最富庶的地方留给了自己。



一、一战之威的霸王

如果从现在的视角去看项羽的话,当然项羽能够封给自己最多最好的土地,甚至于占领所有地方最好了。但事实上,真的可以吗?

历史证明,不是自己打下的地盘,就算勉强占有也是不长久的。

而在分封前的项羽就面临着这个问题,虽然麾下的兵马看起来有40万,取得了天下的瞩目,但各诸侯都有自己的地盘、军队和影响力,而项羽所能凭借的,最根本的不过是巨鹿之战的威望,地盘不过是江东根据地和一路西走所占领的狭长的走廊。

所以,项羽并不是想封在哪里就可以把自己封在哪里,六国贵族实际上只是名义上受他的威慑,奉他做联盟的老大,并没有服从他,整个天下,都在看他接下来怎么做。

因此,项羽只能选择分封。那么,是不是项羽想把自己封在哪里就可以呢?

并不是,首先刚刚说了六国残余贵族势力并没被消灭,因此他们的地盘是不能够直接一纸分封命令就可以夺过来的。



河南、山东、河北等膏腴之地,在六国贵族的手上,现在剩下的就只有,关中、巴蜀、汉中、江东、还有楚国故地。而项羽手上还剩下一批不得不封的诸侯,因为这些人留在身边也不可能成为嫡系。

因此,怎么封就很关键了。项羽是不是真的那么傻,像他的谋士所说“沐猴而冠”呢?我们来看看项羽可以有哪些选择。

二、三秦之地

三秦关中之地项羽吃不下。为什么呢?

首先,项羽仇秦心理很严重。他是楚人,他爷爷抗秦而死,他的叔叔们从小就给他灌输仇秦的思想。也正是因为仇秦心理才支撑他们起兵并最终获得胜利。

等到项羽掌兵,他并没有改变这种心理,巨鹿之战后,坑杀20万秦军;进入关中后,杀秦王子婴;这些都还罢了,他进入秦始皇陵,大肆破坏,一把火将骊宫付之一炬,大火蔓延46天方灭,可以说,他把仇秦的心理表现在他的言语、行为等方方面面。



因此,秦人也不可能看不见。

从后来秦人对待他封的三王来看,秦人对他和对他封的王,都没什么好感。

那么,没有百姓基础,秦人又怎么会拥戴他作为秦地的王呢?真的靠他手上的几十万军队吗?显然不行。

而且,从他仇秦的心理来讲,就算住在秦地,怕是也不开心吧?

三、江东根本

那项羽的选择就剩下江东之地和楚国故地了。

项羽是楚人,但项氏家族的老巢应该在靠近寿春的安徽一带,是楚国江汉平原丢失后,才倚重项氏。

而江东及淮北之地却是他们叔侄经营了多年的根据地。当年项梁杀人,躲避于会稽,在会稽一带经营多年。起兵之后,又快速夺取了淮北之地,从此这一带长期成为他们叔侄的根据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当时,长江以北也是属于比较富庶的地方。

因此,在楚国故地和江东淮北之间进行选择,他无疑会选择江东淮北之地。



四、最佳方案

因此,项羽的最佳方案就出炉了。

将楚国故地封给功臣宿将,将巴蜀汉中封给功高的刘邦,将三秦之地封给三个秦朝降将,而剩下的关东之地和江东故地,全是自己的老巢。

这样做有这几个考量,关中故地险要富庶,但是秦的三位降将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力量,现在在自己手上卑躬屈膝,并不敢翘尾巴,加上三分秦地,相互制约,也不敢闹出乱子。同时都是秦的降将,应该能够赢得秦人的好感,顺利的统治该地区。

最为忌惮的刘邦,封在最为封闭的巴蜀之地。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地方,虽然易守难攻,但是一般出不来。

所以,对于项羽来说,他已经选择了他认为最好的分封方案了。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期待你的关注!


一品铲史官


项羽与各路诸侯灭秦以后,分封领地!要说项羽分的差,这就要看是从那个角度来辨别了!可以说项羽分封诸侯的这件事情,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都有深远的影响!为什么是这样说呢?小编娓娓道来!



一,从项羽角度来分析

从表面来看,项羽也是极为聪明!分封诸侯的领地,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占尽先机!首先从地盘大小来说,项羽势力当时可谓是如日中天!他的表面只有楚地一块,但是实际掌控面积,占据当时全国的国土面积一半以上!这个不细讲,有空可以查阅一下资料!其次,就是项羽所能控制的领地都是沃野千里,经济价值是最好最高的!其次立足点是消弱各诸侯国的实力!方便其掌握各个诸侯国!这里可能才是项羽失败的原因!题外话,项羽,史书评价说项羽这是为以后当皇帝做准备!或者就是高尚情操,大家已经灭秦,各自回家好生生活,谁不听话我修理谁!这无从考证!但绝对是他一大败笔!这为后代历代兵家打下了经验基础!



二,从刘邦角度来看

从表面来看,刘邦分得三秦之地,经济,人口,战将,兵力,各个方面都不如项羽!在当时可谓是一头都不站!按照时局分析,也就坐吃山空,养老等死了!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还敢和项羽争天下!也可谓是压了身家性命,不成功则成仁的地步!题外话,韩信背水一战胜了!刘邦才是大的背水一战,最后也胜了!依靠的不是别的,正好就是地理和人和!地理是先机,而人和是后天形成!



1人和至关重要!

刘邦得三秦之地以后,我们都知道他约法三章等一系列政治主张!与民无争,建立了与社会大众的人和基础,其次就是韩信的横空出世!可以说韩信奠定了最后刘邦的胜利基础!但是这盘大棋是刘邦萧何张良等人所下!这个是刘邦过人之处!后天培养人和!并且成功了!如果说从概率学来讲,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当时对刘邦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当时各个比他强劲有实力!本来实力就弱,能这么打出来确实是非常不易!



2,天赐重中之重的地理优势

前文小编提出过,说项羽分封,影响后世历代兵家!给他们打了基础,就在这里!对我国地理有所了解的人知道!中国东西走向的地理环境,北至燕山,往下到太行山,再往下走就是大别山!这几个地方以东可以说基本都是平原地区,而以西这可就基本都是山区!



我们这时来看看刘邦所在之地,那就是三秦之地!也是以前更早秦国的发祥地状况!三秦之地的关中平原,正好被六盘山,陕北黄土高原,秦岭所包围!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易守难攻之地!三面都是险地,想攻进来就绝非易事!因为你的大部队要是从三秦之地的除了东边的三个方向打过来!那么补给线很容易被切断不说,另外就是大军跋山涉水成本实在太大,不划算,风险太大!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吧!



诸葛亮的关中梦

我们知道三国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出祁山!目的就是直取长安,其实就是为了得到三秦之地的地理优势!为什么,诸葛亮不东进灭吴以后再进兵中原,道理就在这里!因为东边都是平原地区比较多!虽然经济富庶,但是难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主力部队有限!我不跟你主力部队碰头!你守西边我打东边,声东击西,蚕食你!让你首尾不能兼顾!好吧!那你发动主力来攻三秦之地,那好我正好盼望你来,完后派一直偏师骚扰你后方大本营!打你的补给或者总部!这样的地理优势不言而喻!诸葛亮深知这一点,所以老是要攻取长安!



毛主席的英明与伟大

毛主席当时也是采用了这个原则!主要就是以围绕三秦来做!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可以看出,从瑞金这个地方开始,当时国民党对井冈山,瑞金等革命根据地可谓是围追堵截,就是因为没有战略纵深,而且飞机大炮都好运输,整天骚扰打击红军!但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北黄土高坡,情况就没那么严重了!就是因为都是崇山峻岭的,辎重难以搬运,游击队打的国民党也是闻风而逃!这里也可以稍微讲一下,为啥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建立根据地,就是插在敌人后背上的一把尖刀!因为,后来革命根据地多都是在靠山而建!包括太行山,沂蒙山等,就是做到以逸待劳!我打你就打了,打不过我就进山化整为零和你打游击!虽然你兵多将广,钱多粮足!但是你就经不起折腾!平原地区,跟你会战时,就切你补给,口袋战,围为打援,打得国民党最后也是兵败如山倒!因为部队老打败仗,那就太丧失战斗力与士气了!



举了这两个例子,就是说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当然有人会说,三国邓艾奇袭江油灭蜀成功!或者说蒋介石也曾在西安安营扎寨!但是这个就要看决策者的能力和出发点了!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但要说他们明不明白,那就不好讲了!从古代兵家来看,凡是占据三秦之地从而出发的,不论成功与否,都占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这个大家可以查阅一下史料证据!



后记

项羽分封诸侯表面看占尽优势!但是给刘邦留得了一线生机!刘邦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点资本!先站地理,后养人和,最后凭借两点优势,等到韩信为他创造了天时,从而问鼎中原,登基称帝!不可不说是一连串的因果所致!而项羽这一分封诸侯的举措,却又为后世兵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历史没有如果!到是飞雨轻烟吹若尘,一壶小酒道古今!一起论道分享各抒己见,也是一种快乐!



谢谢观赏,请看下集!


九哥脱口秀


其实说项羽“分封诸侯”,这个说法并不尽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项羽承认了各地诸侯的合法性。

项羽灭秦之后,的确分封了十八家诸侯,分别是:

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可是这些诸侯里,除了刘邦的巴蜀地盘和三秦关中的地盘等少数几块地是项羽封给这几个王的,大部分的地盘都是人家诸侯王自己本来就占有的地盘,你项羽只不过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那么项羽为什么要搞分封制呢?

分封制在当时是大势所趋

我们今天的人们,都认为全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天下必须政出一门,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可是在项羽那个时代,大家完全不是这么想的,大家的看法恰恰相反。当时的天下人都认为——秦朝灭亡,就灭在了统一上!

试想,如果现在出现某个超级强力的政权,把中美俄英法全部统一了,搞一个地球联邦,大家会怎么看?

如果这个政权十几年就完蛋了,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政权的存在就是不合理的?地球根本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

秦末汉初的人就是这么想的。

有道是:“赫赫强秦,两代而亡”,秦始皇以亘古未有的功业和强权,统一了天下,居然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亡国了,捎带手还连秦国自己的地盘都没保住。大家的看法都是——叫你胡搞乱搞,非要搞统一,看看,把自己搞死了吧?

秦末大乱之后,六国故地的旧贵族们纷纷起兵,得到了各地百姓的支持。大家都认为,分封制诸侯制是天下大势,天下已经分裂了三千年,秦始皇的十几年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不仅项羽阵营,连刘邦阵营也是这么想的。韩信之所以在楚汉战争中一直要求刘邦给他封“假王”,后来又封“齐王”,就是想要刘邦在打赢之后给自己分一块大地盘,好留给子孙世世代代当诸侯王。

刘邦建国之后,也不得不分封了不少异姓王,后来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异姓王一个个剿灭掉。中国历史上真正完全的废除分封制,还是唐朝开始的。

项羽也根本无法统一天下

项羽跟后世的开国之君不同,项羽不是“首领”,而是“盟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东汉末年,酸枣联盟灭了董卓,进了洛阳。袁绍说既然我们已经灭了董卓,那么以后皇帝由我袁某人来做,十八路诸侯会答应吗?

各路诸侯的联盟,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感觉是差不多的。袁绍和项羽,都是联盟中最能打的一个,所以大家叫你一声大哥。但是如果说你要当皇帝成为我们的主人,那你可真是心里没了点B数。

项羽的威名,是从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以后确立起来的。

巨鹿之战,秦将章邯围攻赵国,各路诸侯的援军作壁上观,只有项羽敢跟章邯玩命,诸侯们看着秦军和项羽厮杀,吓的两腿打颤(股栗)。项羽击败章邯,再次召见诸侯,各路诸侯吓的直接跪了: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巨鹿之战确定了项羽的霸权,大家从此之后认为,项羽的确是最能打的(事实也如此),于是让他当了带头大哥,一起反秦。

可是项羽和他们始终只有同盟关系,没有主从关系。和讨董联盟一样,各路诸侯名义上是臣服于义帝的,就像酸枣联军也臣服于汉献帝。大家只不过是让项羽当个盟主,指挥权并不在项羽手里。



这也是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根本原因。司马迁写的是“沛公军十万,在霸上,项羽军四十万,在新丰鸿门”,但其实刘邦的军队的确是刘邦的军队,而项羽的军队则大部分不是项羽的军队。项羽是带着四十万联军来找刘邦问罪,其实直属于他的不过六七万人而已。如果项羽真的找刘邦拼命,拼死了刘邦,自己能不能继续当这个盟主,也很难说了。

所以,项羽对于各路诸侯,不能吞并,只能承认,分封给了他们合法的名义。他们拿什么来交换呢?承认项羽的霸王地位——

【项羽怒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怀王虽无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资治通鉴》

项羽说,怀王就是个搭车的,基本属于躺赢,凭什么他当咱们的老大?灭秦是我和各位一起努力(这点很重要)才灭掉的。现在秦朝灭了,咱们也该各回各家了,至于怀王,给他块地(湖南郴州,鸟不拉屎的地方)让他当个王,咱们各自回家过日子吧!大家都说:吼!

于是项羽就确立了分封人的地位,大家也乐意混个合法身份。而项羽的地位,类似于现在的美国,是世界警察的地位,负责当时各种“国际事务”的调停于仲裁。事实上各路诸侯撤军以后,项羽马上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国际事务仲裁事业中去了。

为什么选择定都在彭城?

项羽给自己留的地方,真的很差吗?

项羽给自己留的地盘,包括楚国东部的江东故地,吴越故地,以及魏国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还把当时居于天下腹心的南阳留给了自己。

至于把自己分封在这里的原因,项羽说的也很明白: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后世的人总是用这句话笑话项羽,说他心胸不行。可是项羽这句话,其实也是很无奈的。

项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暴君的形象,坑杀二十万秦兵,杀秦王子婴,焚烧阿房宫,项羽基本把秦国故地的仇恨值拉满了,关中地区的百姓对于项羽恨不得食肉寝皮,把自己分封在关中是肯定不行的。

燕赵之地,都有六国旧贵族各自统一。而且当时如张耳等的燕赵军阀,实力也很强劲,项羽想要把自己封到那里,免不得又是一通火拼。

长江以南,在当年基本属于荒蛮之地,项羽都封给了自己的旧将,基本属于纳入了势力范围。

算来算去,只有自己的楚国故地,百姓支持,人口富庶,再占据一块中原的交通要道,很适合自己啊!

后来的人说项羽分封的不好,主要觉得是彭城(在今天徐州一带)太过暴露,四面八方的敌人都能来打他。应该把自己分封在长安、南京一样有屏障的地方。

可是大家要注意,那不是别人,那是项羽啊!

在项羽的一生中,除了最后的垓下之战以外,基本是只有他打人,没有人打他。他手下的骑兵横扫了大半个中国,谁敢打他?

刘邦趁着项羽去镇压齐国的时候,五十六万大军突袭彭城,被项羽回军的三万人打的落花流水,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这种战斗力,分封在彭城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要说失误,最大的失误就是把刘邦分封在巴蜀之地。其实当时的巴蜀之地已经被秦朝治理的十分富庶了。可是在项羽眼里,四川还是兽走鸟飞的样子。如果把刘邦也像义帝一样分封在湖南郴州,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事儿了。

所以说,学习啊!学好地理多重要啊!


小约翰


公元前206年1月,项羽率领诸侯军进入咸阳,杀人放火,将嬴秦苦心经营的数百年的咸阳城毁于一旦,种种行为,除了报仇之外,很显然,项羽压根就不想将他的新王国定都在关中。

他对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百姓没有丝毫感情,同样,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百姓对他也没有任何感情,他们之间,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刻骨仇恨。

项羽心心念念,就是诛灭暴秦后,回到彭城,刀枪入库,与虞姬马放南山,幸福终老。

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项羽才将关中荼毒一清,这样秦人日后即便要报仇,也有心无力了。

然而,项羽不可能杀尽秦人,只要秦人还未死绝,他们终是要报仇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虽三户,难道就不能亡楚?以暴制暴,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佳策,可惜,项羽几乎至死都没能想通这个貌似浅显之极的道理。

然而,项羽手下有一个叫韩生的谋士,偏要自作聪明,来劝项羽定都关中,他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当然不会接受这个意见,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将士们好不容易发达了,得给人看到,特别是老家人看到,否则发达了也没啥意思。

注意,这句话的主语应是楚军将士,而不是项羽自己。项羽早已名震天下,他何必担心家乡无人知晓。

然而,项羽此言虽顺从了众意,但在政治上是极其短视的,要按这思路我们今天的首都就不在北京而在瑞金了。

韩生见自己的奇谋妙策项羽偏不采纳,心中非常失望,于是私下跟人嘲笑项羽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看来这个韩生应当不是楚国人,而且很有些地域歧视的观念。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句话很快传到了项羽耳中。

项羽暴怒。竟敢说我是猴子,你见过这么帅的猴子吗?我看你才是猴子,你全家都是没进化好的猴子,还敢侮辱我伟大的大楚民族,其心不轨,其言当诛,罪不容恕,寡人要代表全体楚人惩罚你。

于是,项羽派人把那韩生抓起来,以宣扬反动言论为由,扔进鼎镬之中,烹了。

面对项羽这种人,说话要小心,他们吃软不吃硬。刘邦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笑到了最后;韩生不明白,所以他被煮成了一锅肉汤。

历史说:没有一个伟大的人物能创造我,而是我创造了他们,任何妄图移动我表针的人都是无益的,因为他既不能将时间加速,也不能使时间倒退。

项羽说:我——不——相——信!

所以,他非要分封诸侯,回老家当王。这是属于他的时代,他想咋地就咋地。


千古名将英雄梦


公元前207年,项羽进入咸阳,将秦王宫的宝物抢夺一空,最后焚烧了阿方宫,同时密令部下杀死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

这十八个王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对于自己的底盘,项羽选择了现在的江苏、安徽加上河南、山东一部,号称西楚,而项羽送控制的区域中,江苏为吴越等地,当时都是属于落后的地区,中原比较发达的河南和山东又只控制了一部分,从军事战略上将,项羽自己的地方也是很容易四面树敌,为何项羽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分封自己呢?

第一、项羽有富贵归故乡的心里,项羽是楚人,所以当事业有成之后,就像回到楚国风光一阵,这是项羽本身幼稚想心态作怪。

第二、项羽在秦地不得人心,项羽坑杀秦兵20万,部队进入咸阳后又抢夺宝物,烧了阿方宫,对秦国军民造成了不少的心里仇视,所以关中之地项羽不可留。

第三、项羽的根据地在楚,以8000子弟兵起兵,到现在成为西楚霸王,项羽的人气在楚地很多,有很多人拥护,群众基础牢固,所以项羽回到楚地。

第四、项羽对自己分封的是一个四战之地,但是同时也是可以扫平各方诸国的地方,无论是对那一个诸侯国出兵会非常方便,这样项羽就可以维持自己的霸业。

项羽没有想到刘邦最后回依靠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夺取关中,最后楚汉相争,一直持续4年,以项羽自己自刎乌江结束。


帝国烽火


问题问的就不太对。

第一是项羽分封给刘邦的那块巴蜀之地,放到现在来说确实是个好地方,川蜀大地上有美食有美景,还有能把刘邦看花了眼睛的四川美女,能被分配到这种地方来上班刘邦还求之不得呢。但事实上,楚汉战争时期的巴蜀之地并算不上是块富饶之地,当年秦朝把主要财力物力投资在了关中平原,并没有大力开发巴蜀,加上巴蜀之地崇山峻岭地势险要,道路交通也不太便利,曾经这里多是秦朝流放罪犯的地方,所以在当时来看,去巴蜀地区上任称不上捡了个大便宜。


其实项羽这一招是比较损的,不只是把刘邦赶到了个荒凉之地,还间接的瓦解了刘家军的军心。众所周知,项羽和刘邦同为楚国人(确切地说是苏北人)让刘邦背井离乡去支援西部,就算刘邦不介意,但是他的将士们会作何感想呢?刘邦的部队经常被别人说是杂牌军,首先不考虑军队战斗力,光刘家军的人马就十分杂乱,有丰沛嫡系的老革命军,也有南阳归降的几万人马,还有项羽赠送的几万老弱病残。让这十几万人到巴蜀荒凉之地去搞建设,想必这里面肯定有不少人会思乡会动摇,甚至是当逃兵,使得刘家军的军心凝聚力下降。

再说一下项羽为什么会选择彭城作为西楚都城。

项羽对秦王朝的恨是国与国之间的仇恨,国仇家恨泯灭了他大一统的格局,只想报仇雪恨,然后荣归故里耍威风。所以楚军在进入秦地之后,根本也就没有打算长期驻扎在此,只是为了报复秦国,不断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能拿走的金银珠宝拿走,富丽堂皇的宫殿拿不走就破坏掉,反正就是不留给秦人,秦都咸阳被烧杀抢掠大肆破坏后,也没有当做都城的潜质了,而且这里的秦人也对楚人十分记恨,留下还有什么意思呢,干脆就回老家吧。


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四战之地的彭城怎么样?

巧了,我就是彭城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这里从地形上来看确实是个四战之地的平原地带,位于中国南北过渡的地带,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项羽立彭城为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先秦典籍《世本》的记载:“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可见这块地方在四五千年之前就是帝王之都,此后一直作为区域的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楚国的重要大城市和军事重镇,这里人口稠密,粮产丰沛,商业发达,更为重要的是,这片楚地才是项羽真正的家。

傲视群雄的项羽难道不知道定都彭城的战略风险吗?很显然知道,换个角度说,一旦有警他也没想过防守。自负的西楚霸王只会勇往直前,这也为后来的垓下悲哀埋下了伏笔。


纳兰谈史


在地缘这一块没有绝对的好坏,除了和地理位置有关系,还和国家所面临的战略态势以及战略方向有关。

对于项羽来说,自他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开始,他和秦人的仇恨就更深了一层,虽然各路诸侯在起义过程中手里都沾满秦人鲜血,但是一次性阬杀二十万秦军降卒还是过于骇人听闻了。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从历史对项羽的记载来看,项羽并不是我们好多人脑海里的耿直傻汉子,他应该知道关中的重要性,但是让人费解的是,项羽的表现显示,他压根就没有据关中为己有的打算,进入咸阳后,项羽带领诸侯联军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处死了秦王子婴,火烧咸阳城,带着宝物,美女东去了。

只能说,项羽是被楚人对秦人的仇恨蒙蔽了双眼,同时他的祖父项燕包括很多項式族人也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死于秦人之手,可以说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他太想报仇了,以至于他忘了,或者他自负的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没有关中他一样可以宰割天下。

有人劝说他要立足关中,他说:“富贵不回老家,就像晚上穿着漂亮衣服,过年回家坐火车不开自己的玛莎拉蒂一样,还有啥意思。”成就了衣锦还乡的典故。其实对于项羽的回答,小编感觉由于项羽当时意气风发,他的话开玩笑,调侃的成分比较大,楚霸王不至于如此无脑。只是当时项羽二十万秦国降卒杀了,咸阳城烧杀抢掠完了,仇恨太深了,即使他想定都关中,秦国人肯定也不干了。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除了关中,还有一块地地利最好,就是齐地,但是齐地当时在一堆姓田的手里,当时大家都是盟友,即使喜欢也不能明抢,但是在分封中,项羽也担心关中和齐地不稳,因此他肢解了这两个板块,把秦地一分为三,封给三个降将,这三个人出卖了二十万秦人兄弟,早就为秦人所恨,在秦地折腾不出什么幺蛾子,还可以抵挡封在汉中的汉王,把齐地一分为三,并且诸田中此时名声最大,能力最强的田荣不封。



项羽则自封西楚霸王,都彭城,首先说,当时项羽所占的梁楚九郡都是肥沃的土地,彭城也是天下名城,只是彭城作为国都,四周过于平坦,容易遭到攻击,但是作为刚刚灭亡秦国,号称天下霸主的项羽怎么会想到有人敢主动攻击他,同时彭城作为前出基地征讨天下是很方便的,刚建立的西楚国,在霸王的带领下,以天下霸主的姿态,随时准备讨伐天下敢于造反的诸侯。

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小编认为项羽第一个要打击,要吞并的就是齐国,聪明如项羽他不会看不出田荣不会屈居人下,只要田荣造反他就有吞并齐地的理由。

果然田荣造反了,为了吞并齐地,他甚至暂时默许了刘邦对关中的侵略,但是作为天下霸主的项羽,也许先前是瞧不起齐国人的,他想以武力和杀戮恫吓齐人屈服,结果齐国人展现了他们顽强的战斗力,本想速战速决的楚霸王,陷在齐地的战斗里久久不能脱身,对于齐地,他是吞不下,吐不出,更要命的是,刘邦在这段时间成功占领了关中,此时,天下形势完全逆转,拥有巴蜀,汉中,关中的刘邦,成了第二个秦昭襄王(秦始皇的太爷,就是有名的芈月的儿子),假以时日,宰割天下的必定是刘邦,而不是项羽。

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因此,小编认为太史公在项羽本纪结尾,对项羽的评价颇为中肯: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说简单点就是,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到最后输了,还在说:“不是我用兵不行,是天不助我。”可知道,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


醉美木渎


巨鹿之战后,项羽作为打败秦军的最大功臣,被大家推选为反秦联军的统帅。对于项羽来说,如果可以的话,他肯定不愿意把天下分封出去,但问题是,此时的项羽,本质就是一个盟主。因为,其他诸侯的军队和地盘,都是自成体系的,与项羽并没有任何隶属关系。

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前,赵国故地就已经被张耳和陈余联手占据,魏王豹一直占据魏国故地,齐国故地自始至终都是田氏的地盘,臧荼本就是燕国故地的佣兵大佬,至于吴芮、英布、彭越等人,在楚国故地都拥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在这种背景下,项羽所谓的分封,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封,他只是把大家的地盘给正式合法化,当然,最重要的是把他自己的地盘合法化。



对于项羽来说,他只是因为巨鹿之战的出色表现,被大家推举出来主持分封,如果他能利用好这个机会,自然可以让自己占据最有利的政治、军事地位,进而最大限度的削弱和瓦解对手的势力。

但是,如果他上来就想吃独食,或者侵犯大家的利益,结果自然是,大家就会把楚怀王推出来主持分封,更会不约而同的为刘邦鸣不平。这样一来,项羽就相当于白白浪费了这次机会,更会让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虽然,对于项羽来说,最有利的分配方案,自然是一个人独吃。总而言之,项羽直接称帝当皇帝,然后让那些拥兵大佬都把兵权交出来;至于想一人分一块地盘,那些拥兵大佬,自然不用想。但问题是,这种方案明显就是痴人说梦,不要说项羽真这样却做,就是稍微流露出这样的想法,恐怕当即就会遭到大家的群殴。

退而求其次的分配方案,自然是项羽一个人独占秦国故地,再让大家分配六国故地。如果是这样,项羽相当于占据了从前的秦国故地,相当于从前的秦国。而其它18个人共同占据六国故地。这样一来,项羽自然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但是,这个分配方案,除了项羽一系会同意,其它大佬绝不会同意的。



在这种背景下,项羽就只能把秦国故地分割成四大块。于是,刘邦、章邯、司马欣、董翳四个人都在秦国故地封王。当然,因为项羽拥有军事上的优势,又是主持分封的负责人,加上他又主动让出关中,其他诸侯必然要对他做出相关补偿。

所以,项羽除了占据他原先的地盘外,与他相接壤的赵、魏、韩三国故地,都被他割了一块地盘出来,同时在楚国故地,项羽也趁机分割出1个郡出来给自己。对于齐国故地,由于齐系大佬田荣太牛逼,所以项羽还真不敢一下把手伸进齐国故地,但他却趁机分封出另外三个齐系大佬,将齐国一分为四。

最后分封结束时,项羽一个人就独占9个郡,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当时七国故地加起来,总共就36个郡,简单的去看,项羽一个人所占的地盘,足足是七国故地的四分之一。

而剩余的的27个郡,一共分了多少个王呢?秦国故地分了4个王、齐国故地分了4个王、燕国故地封了2个王,赵、魏、韩故地一共6个王,楚国故地还封了3个王,合计18个王。相当于每个人平均都没有占到2个郡。

从这最后的分封结果去看,项羽其实是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因为,从当时的情形去看,项羽拥有的实力,显然远远高于任何一个诸侯王。在此基础上,如果项羽发挥良好,寻找机会兼并其它诸侯,估计没有什么难度。更何况,就算项羽强行占据关中,他也未必能有比现在更好的形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