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读过最悲凉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古今谭


试答:我所感受的一句悲凉古诗:

《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九)收过无名氏所作的《古艳歌》。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其中“昔载杨柳,依依汉南;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如泣如诉。

全诗文词简约,朗朗上口,几乎不必注释。一歌三叹,催人泪下:

昔载杨柳,依依汉南。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茕茕白兔, 东走西顾。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卑贱鄙陋, 不如贵人。妾日已远, 彼日已亲。

何所告诉, 仰呼苍天。悲哉窦生。

衣不厌新, 人不厌故。悲不可忍, 怨不自去。

彼独何人, 而居是处。

明清人如《艺文类聚》之类的选本常写作《古怨歌》。“艳”不知何出,“怨”可是如泣如诉,改成《无题》也许更好吧。


古道长河


你好,我是山今,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古诗多,悲凉的古诗也多。

我分享一首最近读过的最悲凉的诗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三》。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三》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

白话文:八月的霜就开始飘飞,柳树已经黄了一半了,蓬的根都让(我)吹断了,大雁已经开始往南飞。(我)看着陇头流动的水和关山上的月亮,留着泪登上龙堆遥望家乡。(可是哪里看得见!)

这首诗歌写得是秋天的边塞生活。

边塞的八月已经有飞霜,柳树都黄了,柳在古代文学中也是表示思念的意象,而半黄的柳,给人一种更悲的深入的思念之感,比新柳、绿柳枯柳给人感觉更悲。“蓬根吹断”,说明(我)吹的时间长,这吹断的岂是蓬根,而是思乡愁肠。大雁已经南飞了,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呢?

这首诗歌中的这位将士可能从傍晚一直呆到了夜晚,看着陇头流水,感慨时光流逝,他是否是已经从青壮之年到垂垂老矣?他抬头看着关山上的月,思乡之情似乎溢满了夜空。他一个人站在月光下,登上龙堆想要试试看能不能望见家乡,但是哪里能够看见!只能自己独自哭泣。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评价这首诗歌:“落句爽朗,直而多情。”“爽朗”我没有读出来,但对家乡的思念的表达确是“直而多情”,正如蒋一悔评价“读之可涕”

每当反复吟咏这首诗歌的时候,我都有一种几欲“断肠”的感觉,戍边的将士太难了!思乡真的是一种最悲凉的情绪。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是一组边塞诗,写了春夏秋冬四季边塞戍边将士的生活,表达了将士的艰苦以及浓烈的思乡之情。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赏析这组诗歌——《卢汝弼:带你体验边塞四季生活》。

以上是我的回答。

我是山今,欢迎关注@山今书院,了解更多。读书使人明智,山今与您一起读中外好书,比较中外文化,领略文学之美。


山今书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天前,当我昏迷3天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醒过来,看到窗户外夕阳慢慢下去,天空一点一点暗下来,心头突然涌上了这句词,无比符合当时自己的心境,第一次和诗词共情了,这是我觉得最悲凉的一句词


第一次当粉丝xz


毛泽东于1975年所写的《诉衷情》,应该就是最凄凉的诗词了了。全词如下: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写这首《诉衷情》时,毛泽东已经是82岁高龄了,大限将至。关于创作背景,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战友周总理的,真相如何,无从得知。

可以确定的是这首词的基调是非常凄凉的,和毛泽东一贯的豪气冲天的创作风格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和《沁园春·雪》这样的豪迈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首《诉衷情》充满了忧虑和惆怅、担忧。当年共产党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真担心江山失守。他对中国的未来是非常担忧的,他老了,当年和他一起打江山的战友也基本都老了,谁来扛起新中国的大旗呢?

他的这种惆怅,和壮志难酬的南宋词人陆游所写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颇有相似之处。而且明显有借鉴陆游的词作,可以看出,尽管隔着几百年的时空,两个人却仍然有着心灵相通的地方。

这种忧虑伴随着年岁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毛泽东晚年非常喜欢读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枯树赋》,他对《枯树赋》的最后几句,特别有感触: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时光是最残忍的东西,不管愿不愿意,情不情愿,所有人都会老去,都会离世。1976年,他带着满腔的忧虑和忧愁,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离开了这个世界。


好在,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扛起了共产党的大旗继续前行,不仅守住了江山,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和谐的康庄大道。

毛泽东所忧虑江山失守的问题,并没有发生。江山,还是中国人的江山;江山,还是中华民族的江山。在共产党几代人的坚强领导下,江山比以前更巩固,更美好。


袁卫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究其原来四句,是被题在唐代铜官窑瓷器上,但是实在可惜,作者其名不详,只能推测或许是陶工自己创作,亦或许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歌谣吧。

关于诗意

诗的大意也可理解成 你在谈请说爱的时候,我还不知情为何物,当我知道情为何物的时候,你却离开了我 ;真恨不能与你同时懂得爱情,天天相随,日日相守……诗中的无奈包括时间的差异和年龄的距离。

由于该作品被诗人程东武接得极为优美,已被中国广大文学爱好者追捧之为中国十大最美古诗之一。所以,当二十多年前该诗问世的时候,在短短几天内便席卷整个中国文坛!可以想象,这在当时网络通讯落后的年代,这是怎样的一种强大的洪荒之力!此诗一直到现在都被人们若熟知、传唱,影响很深远。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真心爱过,便已足够。把错过的爱情化为美丽的诗句传唱,让人感慨,唤起共鸣,爱情也就不朽了吧。

毕竟,谁没年轻过,谁没错失过,而谁又会永远不老呢?




宇宙圆盘


宋朝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出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人辛弃疾出生于金国,后来抗金归宋。他曾经带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就像《天龙八部》里的萧峰那么英勇。

到了南宋后,他还一心收复失地,向朝廷上了《美芹十论》《九议》等战守之策,无奈与当时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排挤去职,归隐山林。当他老年时,朝廷准备北伐,再一次起用他,但他已经年老多病,再也不能上战场了。不久,辛弃疾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这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自己已到了垂垂老矣的年纪,夜里又一次喝醉了,忍不住就着灯光看宝剑,心思一下子又回到了军营。当年词人沙场点兵,金戈铁马,多么英姿勃发。现在壮志未酬,但已满头白发,好不悲凉!

生死病死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宿命,无论是多么英勇的英雄,多么美貌的佳人,终究是难逃一死。历来最令人伤怀的就是英雄气短、美人迟暮。孔子也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也说过: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空山说历史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020.03.03


刘海波


忆秦娥

[ 唐代 ]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最后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充满无尽的悲凉之意,而且画面感特别强烈。

另外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也很悲凉。



烽火十年扬州路


我认为这是我读过最悲凉的一首词,最悲凉的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时光清浅12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