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何“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无数次王朝的更新迭代,而每一次的兴亡更替都是对文化最严峻的考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寄托了诗人杜牧对于佛教文化惨遭屠戮的惋惜;而千古一帝秦始皇发起的焚书坑儒更是将春秋战国时期鼎盛的儒家文化消灭殆尽。所以文化虽然一直是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基石,但其中的那些曲折又有谁人能真正懂得?

为何“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我们常常谈起的文化无非是儒家、佛家以及道家文化,而这三种文化经过数百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积淀已经慢慢地演变为了宗教的形式。儒家文化经春秋时期的孔夫子创立至今已经有2000年的时间了,道教文化也已有1800年的历史了,这两个本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何“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而佛教虽然独属于外来文化,在东汉时期经印度传入我国,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佛家文化也早已在我国的熏陶中慢慢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基础。以上3种宗教对于整个中华的历史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现在几乎在每一个城市、每一处角落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但大家经过这么多年历史的学习是否发现了这样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

为何“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这到底是是什么原因呢?且听小编为各位慢慢道来。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为什么乱世之下多见道,在古代乱世的环境中,百姓民不聊生,国家岌岌可危,此时道家的传统道义中的‘替天行道'以及‘天下兴亡'就会促使那些道士尽快的出山,并在国家危难之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拯救黎明苍生,待到国泰民安之时,他们便会重新穿上道袍,闭关修行。就像是梁山好汉中的公孙胜、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以及西汉初年的张良。

为何“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而盛世之时,此时天下一片太平,佛家中人便会大开山门,迎接香火。他们主张度人,帮助老百姓解决尘世的烦恼,而度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广、发扬佛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佛法普度众生的大爱。除此之外,佛家主张人应该辛苦劳动,只有今生多受苦受罪,才能为后世子孙广集善缘。此种主张符合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想法,能够让老百姓心甘情愿的逆来顺受,方便自己的统治,所以自古就有不少统治者推崇佛法。

为何“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道家多逢乱世,佛教多见盛世,这根本缘由在于两者的处事态度以及教义理念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不管怎么样,道教与佛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是中国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当时刻秉持弃粕取真的态度,让更好的文化理念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