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许戈|疫情过后,今年的地产还会涨吗?

疫情蔓延,正成为全球恐慌,从感染数据看,增速仍在扩延,韩国人口总共5223万人,确诊已达6593,比例相当高。

许戈|疫情过后,今年的地产还会涨吗?

日本疫情趋缓,日本总人口1.27亿,目前1112人确诊,投资市场的身体很诚实,日元从2月21日,至今半月,暴涨8%

许戈|疫情过后,今年的地产还会涨吗?

海外情况引发美国提前半个月,于3月4日降息(原定的利率会议至少在19日才能宣布),而且一下子降息50点。上次同样幅度,一次在2008年金融危机,一次在911袭击,一次在科网股泡沫破灭。

由此可联想,本轮疫情等级......很高!


二、34万亿基建近财政收入二倍


我一直认为,一场全球性危机,中美二个大国的救市是定海神针,2008年那场,美国十轮降息扩表,叠加中国四万亿投资,挽狂澜即倒。

本轮美国50点降息之前,中国已先声夺人,各地方上报的投资项目,由25万亿,上升到34万亿,包括河南、云南、福建、四川等13个省市,什么概念呢?去年中国整年财政收入19万亿.......

许戈|疫情过后,今年的地产还会涨吗?

三、钱从那里来捏?

所以,大家都疑惑,收入19万亿,怎么有34万亿的基建投资规模?一种说法是总额34万亿,但分几年完成,落实到今年,只有一部分。

但无论如何,比2008年四万亿的规模,要大几个重量级。

好了,接下来一个问题关键了,基建的钱从那里来?政府的钱还要用在民生、教育、国防等,那里来这么多钱搞基建呢?

我慢慢说,你慢慢听,听完就可能觉得房地产不会跌了。

2019年数据没出来,我以2018年数据做样本,基建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与许多人想法不同,银行给的钱比较少,因为许多基建项目不赚钱。

2016年数据,已经看到基建概况:

许戈|疫情过后,今年的地产还会涨吗?

那么基建钱从那里来呢?下面是三块资金来源的比例:

许戈|疫情过后,今年的地产还会涨吗?

主要从自筹资金上来,占了59%,相当于六成比例,这个自筹资金是个啥?主要包括三块: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债和各种债券。

专项债和各类债券,利率高,对地方政策是一个压力,到期还不掉,也难看,所以自筹资金中主要来基金收入。

基金收入中最重要的来源是:土地出让

划重点:基建资金最大来源:自筹资金,自筹资金最大来源:土地出让

所以要完成34亿投资这个貌似不可能的任务,“土地出让款”是重点,地方财政在平时,对土地出让的依赖度也接近于6成,疫情下,加大基建投资,这个依赖度不会减少。

土地出让的顺利进行,房产价格的稳定是一个前提。

面粉厂的面粉要受市场欢迎,必须包子店的包子卖得好,有利润。如果包子卖不好,纷纷降价,自然面粉厂也要倒霉。

这是一个朴素的逻辑。


四、大基建、小地产


今年大基建之下,整体投资规模会放大许多。

但地产增速会减少,这是“房住不炒”政策的稳定性和沿续性,国家在拧大水笼头的同时,要控制流向,地产已经是尾大不掉,沉淀太多资金,而且泡沫一旦破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不能再喧宾夺主,根据国泰君安的观点,今年房产投资增速为7%,比去年9.1%的增速减少2.1%。

许戈|疫情过后,今年的地产还会涨吗?

如果这样,今年地产的市场供应量,应该维持去年水平,甚至略低于去年水平,供给减少,也有利地产市场稳定和价格的平和。

五、包子降价吗?看经济学CPI原理

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一般会维持一定通胀,在欧美,甚至日本,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因为略有通胀,钱会贬值,老百姓才会消费,毕竟同样商品,明天比今天贵,我一定要今天买。

反过来,如果是通缩,老百姓会抑制自己消费,因为明天商品比今天便宜。如果等一下再买,花的钱更少。

房地产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要维稳,不是说价格静止,如果价格不动,许多人会明年再买,今年先投资股票市场嘛。而已经有许多房子的人会想,不如今年抛几套,去股市里捞一票,明年再把房子以同样价格买回来。

如果大家都这样想,房地产就会下跌,这对维稳不利。

所以整体,今年在疫情下,经济要维持稳定,要靠投资,投资的钱,一部分要靠土地出让,同时疫情下,国家也不可能放掉房地产这个稳定器,这二个因素决定地产价格今年不会下跌。

地产投资,不能说完全过气,要看眼光,普涨时代已经结束,不好的物业,烫手的可能性逐年上升

新的地产投资要谨慎,它产生不了过去十年那种盛景。

这可能是一个地产微利的时代,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这恰恰是未来房地产调控最好的火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