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武田勝賴這個人物其實蠻有意思的,從我接觸日本戰國史以來,國內對武田勝賴的評價就像是過山車一樣。早年間武田粉眾多,大家都埋怨武田勝賴敗家,把偌大一個家業給敗光了。後來自從《轉動歷史的時刻》的某一期關於武田勝賴的節目被字幕組翻譯引進以後,因節目中說“武田勝賴是個不輸給武田信玄的人”,因而對武田勝賴的評價又逐漸水漲船高,將武田家滅亡的原因歸咎於別處。

我個人認為,武田勝賴是一個崇禎式的人物,他的手下有許多優秀的家臣,他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從結果來看的話,他的確沒有能力做好當時環境下的家督。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武田家的末代家督,在歷史上究竟都幹了什麼吧。

PS:想評論“武田勝賴是陣代”的請自覺右上角,不想再白費口舌。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武田勝賴


誕生

武田勝賴出生於天文十五年(1546年),他是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第四子,母親是被武田家吞併的諏訪家出身的諏訪御料人。

諏訪家在武田勝賴的爺爺時代與武田家是盟友關係,但是自從武田信玄繼承家督之後,兩家的關係不斷惡化,最終兵戎相見。最終,武田信玄勾結了諏訪家的分家“高遠諏訪家”,一同發兵消滅了諏訪家,後來高遠諏訪家也被武田信玄消滅。

因為武田勝賴是庶子,早年對他的記載並不多。等到他成年之後,繼承了高遠諏訪家的家督,取名為“諏訪勝賴”,同樣因為是庶子的關係,他的名字裡沒有武田家代代相傳的“信”字。

武田勝賴原本的人生軌跡,大概就是作為武田家的一門眾了此一生,這是個簡單模式的人生,然而命運並沒有想這麼放過他。永祿八年(1565年),武田勝賴的嫡長兄武田義信謀反,最終被廢除了家督繼承人之位,沒多久就鬱鬱而終了。

前文說過,武田勝賴是武田信玄的四子,可是在當時的武田家裡,老大謀反被廢,老二是盲僧,老三早夭,所以武田勝賴這個四子,其實實質上是次子。武田義信死後,按照長幼順序,武田勝賴便成為了武田家的家督繼承人。

信玄時代的外交

戰國時代的末代家督大多數都有個特點,就是有個很牛逼的爹,而武田勝賴就更不得了了,他不光是爹厲害,爺爺、曾爺爺、曾曾爺爺,一個賽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1554年的武田家


武田家是一個傳承了幾百年的世家大族,在室町時代中期一度瀕臨滅亡,要不是這幾個牛人力挽狂瀾,武田家早就倒在了歷史的潮流之中了。

想當初銅鑼灣的陳浩南說過,出來混靠的就是三點:夠膽、夠義氣、兄弟多。武田信玄統治時期的武田家也大致差不多是如此,當時的武田家是日本東國最強大的戰國大名,之所以說“差不多如此”,是因為武田信玄出來混的三點是:夠膽、兄弟多,以及不講義氣。

縱觀武田信玄的一生,這個人一輩子都在結盟與背盟之間遊走。剛繼承家督時,背盟幹掉了妹夫諏訪賴重(武田勝賴外公,但是勝賴之母和武田信玄沒有血緣關係),後來又相繼和齋藤家、今川家、北條家、德川家結盟,然後再背叛他們。

儘管武田信玄不講義氣,但是他混了幾十年,在東國的兄弟還是特別的多,連和武田家領地不接壤的佐竹家都和武田家有所往來。究其原因,大致上和二戰後的美國差不多,那就是夠強,所以誰都想和他結盟。當然,山姆大叔有的臭毛病武田家也一個沒落下,符合我利益的,就簽約,不符合我利益的,哪怕簽了約也不認賬。你要是敢有所不滿,ok,民主外送立馬上路。總之,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朕看上的,你不能不給。”

只是武田家外送的並不是民主,而是“憂憤”,也就是復仇。並且武田信玄為了讓自己攻打其他家族爭取大義名分,還找了一個武田家外交專用的職業背鍋俠——上杉家。當初武田信玄攻打諏訪家的理由,就是“你是不是勾結了上杉家”,後來攻打今川家的理由,仍舊是“你是不是勾結了上杉家”,到最後和德川家翻臉,理由之一還是“你是不是勾結了上杉家”。

之所以要介紹這麼多武田家的外交關係,是因為武田信玄的外交政策對後來的武田家有著非常非常大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除了上面已經提到的兄弟多、不講義氣以外的最後一條:夠膽。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最後一次背叛的對象是當時正在逐漸崛起的織田信長,為了迷惑信長,武田信玄還假意請織田家出面調解武田家與上杉家的關係。就在織田信長以為武田信玄有求於自己,暫時不會有什麼敵對舉動時,武田信玄突然舉兵背盟,攻打織田家的盟友德川家、侵入織田家的領地。

然後,武田信玄在三方原大敗織田·德川聯軍。再然後,武田信玄就嗝屁了。

武田信玄死後,爛攤子留給了繼承人武田勝賴。

長筱合戰

武田勝賴剛繼承家督時,是比較中規中矩的,武田家內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變故。因為除了武田勝賴以及部分上級家臣外,武田家隱瞞了武田信玄的死訊,對外聲稱武田信玄只是隱居了而已。

可是在這時候,武田家周圍的環境悄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首先一點,織田信長消滅了淺井、朝倉等舊敵,還流放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在武田軍撤軍後大舉反攻,非常囂張。

在這樣的情況下,武田勝賴開始對德川家用兵,並且一度取得了不小的優勢。然而武田家的進攻態勢,在天正三年(1575年)發生了變化。

這一年,德川信康的家臣大岡彌四郎和幾個岡崎派家臣密謀流放德川家康,與武田家結盟並擁戴德川信康為家督。武田勝賴收到大岡彌四郎的密信後,立即樂呵呵地點兵一萬五千人朝著岡崎城就去了,結果人還沒到三河,大岡彌四郎的謀反就被發覺,大岡彌四郎一家子都被砍了,其餘的岡崎派家臣也是自盡的自盡,流放的流放。

大軍既出,總不能無功而返,武田軍在三河東逛西逛後,來到了長筱城下。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長筱合戰前夕的進軍路線


長筱城的守軍只有五百多人,照理來說武田軍人數是對方的三十倍,攻城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可是武田軍卻磨磨蹭蹭打了小半個月都沒攻下這座城。

很多人認為武田勝賴太蠢,勞師遠征不說,打個小城還久攻不下,慢吞吞的攻城效率最終導致師老兵疲的武田軍在長筱合戰慘敗。

這裡得為武田勝賴澄清一下,他之所以沒有攻佔長筱城,是因為他壓根就沒有用全力在攻城。武田勝賴的最終目標不是區區一座長筱城而已,而是想通過包圍長筱城,誘出德川家在東三河的最大據點吉田城裡的軍隊,也就是圍點打援。

德川軍最終還是來了,但是他們不是自己來的,而是帶了兄弟來的。為了救援德川家,織田信長一口氣帶了三萬多人的軍隊,其中還包括了三千多挺鐵炮,與德川軍一同進入了設樂原。

通常大家聊起戰國名將的時候,心裡最先冒出的一般都是武田信玄、上杉謙信這幾位,實際上,織田信長才是當時的最傑出的名將。信長一眼就看出了武田勝賴的計劃,沒有貿然支援長筱城,而是命人在設樂原邊的連吾川畔修築了馬防柵,同時還將大軍隱藏在山林之中,讓武田軍無法確定織田軍的人數。

直到這個時候,武田勝賴仍舊還有迴旋的餘地,用《當代記》裡馬場信春的話來說,就是武田軍只要強攻奪下長筱城,留下部分兵馬駐守,其餘的撤軍回國。此時是夏季,等織田軍撤軍以後,待到秋季武田軍可再度侵攻三河,割取作物,這樣來回拉鋸幾次,德川家必亡。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個好計策。織田軍不敢貿然進攻武田軍,信長在西國還有許多敵人不說,麾下軍勢又來自五湖四海,每次調動大軍都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遠沒有武田軍那麼靈活。

可是,武田勝賴已經被織田信長的示弱計策給迷惑,認為聯軍自知與武田軍決戰沒有勝算,才會修築馬防柵,因而在長筱城下留下一部分軍勢監視後,率領其餘兵馬朝著連吾川而來。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長筱合戰


武田勝賴輕敵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武田軍在連吾川著陣之際,後方的長筱城被聯軍的別動隊偷襲,導致武田勝賴不得不直接對聯軍發起攻擊,最終兵敗。

失敗的外交

早在長筱合戰以前,足利義昭就曾經想讓武田勝賴、上杉謙信、北條氏政結成同盟,共同討伐織田信長。不過,上杉家表示自己願意接受調解與武田家結盟,但是堅決反對同北條家結盟,這大概是因為北條氏康死後,北條氏政突然背叛了越相同盟的緣故。

長筱合戰以後,元氣大傷的武田家與上杉家議和,可是沒過幾年,上杉謙信也去世了,由於謙信沒有孩子,他的養子上杉景勝和上杉景虎便開始爭奪起了家督之位。

上杉景勝出身上田長尾氏,從血緣來說是上杉謙信的外甥,上杉景虎出身後北條氏,是北條氏康之子、北條氏政的弟弟。此時北條氏政忙於與北關東眾交戰,便請求盟友武田勝賴出兵越後,援助上杉景虎。

武田勝賴接到求援之後,立即發兵越後國,沿途還一路攻城略地,直至春日山城城下,然而,武田軍的進攻到此就戛然而止了,再也沒有朝前一步。

原因很簡單,武田勝賴收了上杉景勝的好處了。

上杉景勝答應割讓北信濃國、越後國的許多原上杉家領地,迎娶武田勝賴的妹妹,並表示今後上杉家唯武田家馬首是瞻。武田勝賴得了這麼多好處,便不再願意進攻上杉景勝,而是想著手調解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的關係。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御館之亂時的越後國


有人說武田勝賴不希望上杉景虎繼承家督,因為北條家出身的上杉景虎繼承家督的話,武田家就會被北條家和織田家包圍,這顯然不符合當時的制度。要知道,戰國大名並非是獨裁者,通常他們都是與家臣一同商議施政,所以即便上杉景虎繼承上杉家,上杉景虎及上杉家家臣仍舊會代表上杉家的利益,其外交政策有可能會與北條家交好,但不會成為北條家的附庸。

武田勝賴之所以從支援上杉景虎的立場,轉向調解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的立場,是因為他心裡有了另外一個計劃。

首先,收了上杉景勝好處,自然不能再攻擊上杉景勝了。其次,不攻擊上杉景勝,但是武田家也不會攻擊上杉景虎,所以武田勝賴認為自己不算背盟。最後,如果調解了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的關係,上杉景虎必然成為上杉家的重臣之一。

此時武田勝賴迎娶了北條氏政的妹妹,上杉景勝迎娶了武田勝賴的妹妹,只要接下去讓北條家與上杉家結親,上杉、武田、北條三家就可通過姻親關係締結同盟。

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幾十年前武田信玄也是這麼幹的,他一手調解了今川家與北條家的戰事,最終促成了著名的“甲相駿三國同盟”,武田勝賴認為通過自己的計劃,也可以效仿前人締結“甲相越三國同盟”。

然而,武田勝賴的想法是豐滿的,現實卻是很骨感的。

北條氏政聽說武田勝賴和上杉景勝和談,認為這是背盟。而上杉景勝在武田軍撤退後,也撕毀了武田勝賴調解兄弟倆的盟約,再次攻擊上杉景虎,導致上杉景虎自盡。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上杉景勝


武田、北條兩家就此交惡。

儘管武田勝賴獲得了大量的越信領地,但是為此犧牲了甲相同盟,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武田家在這之後一直被北條家與德川家兩面夾擊、疲於奔命,龐大的軍費開支也讓武田家逐漸走向了衰弱,而越後的上杉家因為忙於北陸的戰事,根本無暇支援武田勝賴。

高天神之崩

長筱合戰後,武田家在西線逐漸從攻勢轉變為守勢,而甲相交惡更是加劇了局勢的惡化,武田家從此在西線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了。

為了增強西線的抗打擊能力,武田勝賴下令加固遠江國的高天神城。高天神城是遠江國的重要據點,在武田信玄攻打德川家之時,一度落入武田家手中,後來高天神城雖復歸德川家,又再度被武田勝賴奪取。加固完城池後,武田勝賴又從武田家領地各地都抽調了不少精銳武士進入高天神城防守,殊不知,武田勝賴的這個決定敲響了武田家的喪鐘。

天正八年(1580年),德川家康在高天神城外修築了火峰砦,與先前的五個城砦一同切斷了高天神城與外界的聯繫,徹底包圍了高天神城。高天神城被包圍後僅兩個月,城內守軍就決定投降。德川家康原本準備接受投降,但是轉念一想,接受投降前還是通知下織田信長比較好。

就是這個決定,將武田家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甚至可以說它引起的蝴蝶效應,間接導致了本能寺之變。

織田信長得知高天神城守軍想要投降之後,立即寫信回覆德川家康到:“不許接受投降。但是也彆強攻高天神城,圍而不打即可。”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織田信長


德川家康對信長的回答一頭霧水,圍而不打,不就是為了攻取城池嗎?現在守軍都同意投降了,儘快結束圍城難道不好嗎?

不過,當他看到信長在書信裡提到的另外一句話後,頓時就恍然大悟了。

“來年我要討伐武田家。”——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知道高天神城對武田家的重要性,也知道高天神城撐不了多久,所以他才下令對高天神城圍而不打。這樣一來,就可以逼著武田勝賴前來支援高天神城,到時候自己就可以用長筱合戰時武田勝賴的那招“圍點打援”對付武田軍。

當然,要是武田勝賴不來怎麼辦?

對織田信長來說,武田勝賴不出兵甚至比出兵要更好。這樣一來,武田勝賴對高天神城見死不救的消息就會傳遍天下,而在戰國時代的封建關係中,家臣對大名有繳納年貢、奉公的義務,而大名則有保障家臣領地、財產、生命安全的義務。一旦武田勝賴見死不救,就意味著武田家無法保障家臣的領地與生命安全,就意味著武田家的主從關係從此開始崩壞。

不得不說,織田信長的這招,殺人誅心。

高天神城請求投降無果後,守軍不得不發起突圍,最終大部分守軍不是餓死在城裡,就是死在了突圍的路上。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儘管對高天神城的包圍滴水不漏,仍然有少部分守軍突出了重圍,這些人回到領地後,逢人便訴說高天神城的慘狀,再經過路邊社的添油加醋,整個武田領內的國人領主都開始對武田家產生了懷疑。

武田勝賴,真的能夠保護我們嗎?

落日

武田家在武田信虎時代修築了躑躅崎館作為居館。所謂居館,顧名思義,就是別墅的一種,在室町時代的京都非常流行。應仁之亂結束以後,許多進京作戰的大名回到了地方,便將京都的居館文化帶到了地方上,日本各地也開始修起了京都風格的居館,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朝倉家的朝倉館、今川家的今川館以及武田家的躑躅崎館。

不過,居館雖然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但是作為軍事據點來說還是比較難以用作防守的,所以戰國大名通常會在居館的附近再修築一座城池,被稱為“詰城”。居館的採光與環境通常很好,又帶有庭院池塘,所以平日裡大名一家都在居館居住,到作戰時才會捨棄居館進入詰城防守。比如武田信玄出生時恰逢今川家入侵,所以他並非誕生於躑躅崎館,而是誕生於躑躅崎館的詰城要害山城之中。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躑躅崎館(不遠處的山上可看到要害山城)


到了天正年間,半個多世紀前的躑躅崎館、要害山城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下的武田家了,所以武田勝賴決定在甲斐國修築一座新城,即新府城。

可是,就在武田勝賴剛遷居半成品新府城時,他的妹夫木曾義昌卻舉兵叛變,加入了織田家麾下。武田勝賴當即決定出兵討伐木曾義昌,可是得到織田軍支援的木曾軍卻擊退了武田軍。不僅如此,織田家還聯繫了德川家、北條家,準備趁著這個機會大舉入侵甲信,一舉滅亡武田家。

武田勝賴實在是太慘了,原本他想集結軍隊迎戰織田軍,但是在路上軍隊卻不戰自潰,大量士兵的逃亡使得他不得不再次回到新府城之中。此時的他還有最後兩條路可走:1、前往真田昌幸的巖櫃城避風頭,等織田軍撤軍後再做打算。2、前往小山田信茂的巖殿城據守。

武田勝賴選擇了第二條路。在上路前,武田勝賴下令放走家臣們在新府城城下町的人質。眾所周知,戰國大名的一個特點就是“兵農分離”,而“兵農分離”的重要一環便是“城下集住”政策,武田勝賴讓人質們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意味著武田家“城下集住”政策崩壞,武田家再也無法以戰國大名之姿立足了。

織田軍侵入甲信以後,除了高遠城的仁科信盛抵抗了一天、下條信氏主張抵抗被家臣流放以外,大部分城池與國眾都是望風而降。最終,連小山田信茂都背叛了武田勝賴,將其擋在了前往小山田領地的大門之外。

大廈將傾:武田家悲劇的末代家督武田勝賴

影視劇中自盡的武田父子


無奈之下的武田勝賴,只能前往天目山,並在此地與嫡子武田信勝一同自盡,戰國大名武田家就此滅亡。

縱觀武田勝賴的一生,他作戰非常勇猛,治理家族也是殫精竭慮,可是很可惜的是他的才能也就到此為止了。若他生在另外一個環境下做一個守成之君的話,綽綽有餘,可惜的是他生在了戰國亂世,這是一個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世界,而武田勝賴的能力,並不足以領導武田家走向更加輝煌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