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本文2625字 5图 |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最近,有人在朋友圈发文:活力四射的高新区要回来了。在我们看来,此言一点不虚。


无论是30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云签约”,还是丝路(西安)前海园项目开工,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无不说明西安“首善区”的决胜之年已经成功开局。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丝路(西安)前海园开工 | 图源高新区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雨水”过后,“重启”后的城市逐渐热闹起来,耳及所闻皆是项目开工、企业复产之事。如果说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原生动力。那么,高新区的几个重磅动作,足以提振一季度经济的士气。


2月23日上午,“丝路(西安)前海园”在高新区开工。第一个跨出深圳的“前海园”位于西安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未来之瞳,占地106亩,总投资约25亿元。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项目计划2021年6月建成。届时,将由深圳前海和西安高新共同引入大量持牌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创新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及金融科技公司,PE机构不低于130家,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600亿元,供应链金融持牌机构不低于10家。


如果说这是去年的历史“旧账”,并不能说明什么。那么,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一次签约30个项目,即使放在全国来看,都可以算得上大手笔。


“前海园”开工的前一天下午,西安市在高新区举行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系列项目网络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额286亿元。


此次签约涉及中成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康养旅游、产业基金等7大方面,包括7个中成药、化学药、生物药类项目,5个医疗器械类项目,4个基金类项目。


不止如此,我们还注意到另外一个信息。


2月23日,也就是“前海园”开工的当天,西安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同时有13个数字经济项目入驻园区,包括西门子中德工业4.0丝路创新中心项目、哈工大机器人项目、北大科技园西安产业园项目等,总投资约60亿元。


从现场披露的信息可知,项目总投资13.9亿元,占地面积约120.4亩,致力于发展成为西安市打造“数字丝路明珠”、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先行区,及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和全球数字经济优选地。预计到2022年,园区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单就此论,高新区在“大战”和“大考”中,开局很不错。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项目签约 | 图源高新区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有人或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丝路(西安)前海园开工的有关报道中说,“标志着西安高新区全面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冲锋号。”


诚如其言,在复工复产的嘹亮号角中,高新区绝对称得上“够魄力”。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在西安市发布经济12条之前,高新区就出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包括减免企业税费、延长纳税申报和缴纳期限、减免中小企业房租等。


再比如,制定《复工企业用工专项政策六条》《强化金融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十条》,对科研攻关重大专项单项最高支持500万,对28个攻关项目给予2000万元支持;设立1亿元疫情防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用于企业复工涉及的各项工作支出……


上述措施,无论拎出来哪一项,在众多开发区中都可以算得上数一数二。


有句话说得好,“人才是第一资源”。实际上,高新区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同样十分给力。举个例子:2月24日,高新区派专车从四川广元将26名务工人员接回参加面试,帮助比亚迪解决“招工难”问题。


我们从有关渠道获悉,自2月19日起,高新区相关人员先后赴渭南、咸阳、宝鸡、延安、榆林等地,帮助中兴通讯、比亚迪及美光等区内重点企业招工。另外,派出16个招工小组,与四川、甘肃、宁夏等省外地区建立务工人员输送渠道。


据初步统计,截至上个月底,高新区已累计协助39家企业在省内外新招工2601人。


除了上门招工接送,还有补贴、奖励。对返岗员工提供200-3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对推荐劳动力的村组及人力资源机构,给予200-1000元的奖补。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西安高新区累计已有1819家企业复工,复工人员达到12.24万人。其中“五上”企业复工数量达到9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西安比亚迪汽车车间 | 图源新华网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众所周知,2020年是西安高新区实现“一年攻坚、两年突破、三年超越”的决胜之年。


2018年,高新区启动“三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实施“一年攻坚、两年突破、三年超越”,到2020年全面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大西安都市圈的首善区,概括为“大干123,建好首善区”。


当时,高新区喊出,“干就干最好”“干就干第一”,力争做西安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主支撑、主力军。那么,高新区是否做到了?我们用过去两年的数据说话。


2018年GDP实现1576.96亿元,增长12.2%,占全西安市的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5亿元。


2019年GDP预计增长12%以上,首次迈上2000亿元台阶,全市占比突破20%。


毫无疑问,高新区不仅已经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更是陕西省的“排头兵”。


但是关键的2020年,该怎么超越?又该如何决胜?


从公开资料中可知,去年底高新区已经画好了2020年的路径:聚焦“十项重点工作”,推进“五大建设”,实现“八大超越”,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区、“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新高地,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4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2022年,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人民币。按照这个目标来说,可以说将挺起西安先进制造业的脊梁。


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既定的打法,但并未让高新区放慢脚步。文章开头提到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系列项目签约,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便能说明一切。


“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项目落地后,将有力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助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这是官方对前述项目寄予的期望。


我们注意到,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高新区再度明确“坚持目标不变、指标不减、标准不降,确保完成全面超越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一周前高新区率先发布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10条措施、“双招双引”15条措施,体现了赢得“大干123、建好首善区”决胜年的决心和信心。


西安“首善区”的决胜局

©西安高新区 | 图源高新区


正所谓,春风一笑花千树,紫燕三歌柳万条。


在决胜的冲锋号中,高新区已然开跑,恰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媒体的评价:奏响春天序曲,启动“超越引擎”。


西安大都市首善区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