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蛟河发现一处抗联密营

  • 建立抗日根据地 扩大新的游击区

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一团(改为东北抗日联军二军一师,后又改编为第一路军二军四师),先后在三合顶子建立了抗日密营,内有军医院和有八台缝纫机的被服厂。

蛟河发现一处抗联密营

抗联密营所在的三合顶子山全景

三合项子俗称锉草顶子,位于蛟河青背东北约十五公里。它属于张广才岭支脉,海拔高度为526米,这里地势险要,浓荫遮日,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经当年抗联战士朴春日指点,于1988年5月9日,蛟河文物部门来到三合顶子,找到了东北抗日联军一师的密营遗址及一处居住址,并作了实地调查。

蛟河发现一处抗联密营

抗联密营中的居住遗址墙基石

这处密营位于三合顶子南坡半山腰上。北距三合顶子主峰约4公里,西南距漂河镇农林村靠山屯约7公里。这里四面高,中间低,窝凤向阳,蛤蚂河由遗址西北向东南流过,此地树木丛生,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西北可扼广大蛟河盆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蛟河发现一处抗联密营

密营中抗联用的水缸残片

这处密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由北向南呈缓坡,北高南低。其南北长约四千米,东西宽约两千米,在周国自然形成的漫岗上,有一米多宽经过人工维修的山路,漫岗上的四角有暸望所,漫岗脚下有7处密营的山谷狭路。

蛟河发现一处抗联密营

抗联居住址墙基上生长的树木

在密营的北部,有一处抗联居住址。这处居住址,东西长17.6米,南北宽7,4米,它的四周是用自然山石垒砌的墙基石。现存的墙基石最高90厘米,最低20厘米,平均宽度为50厘米,房架已不存在。房门位于居住址南侧正中,房门向南,房门宽1.2米。在居住址内西南部有长7米,宽2米的拐子炕,东南部也有长3.5米,宽2米,均用山石垒砌的炕,这两铺炕,炕面大部分已塌落。在居住址的东南角和西北角有两处用石头垒砌的烟筒,现存的东南角的烟简高0.5米,直径为65厘米。西北角烟筒已倒塌。

蛟河发现一处抗联密营

密营中的泉眼

在居住址东南约80米处发现抗联战士饮水用的一处泉眼。抗联二军一师,以三合项子为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为东北的解放做出了贡献,至今还留下了可寻的遗迹。

  • 以密营为据点 坚持抗日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二军一师(后改编为二军四师),都先后以青背三合顶子为根据地,进行破坏铁路运输、颠覆列车、打伏击、攻哨所等军事行动,频繁地打击了日寇侵略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一团,为切断敌人的铁路运输,堵截日本军用物资,1935年9月在长图线的二道河子铁路附近,颠覆一列由敦化方向开来的日本军用列车,毙伤日军多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抗联二军一师为解决大青背三合顶子密营军医院和被服厂的给养,师长安奉学、团长崔贤带领一百多名战士,于1936年6月19日深夜,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八家子伪警察署,缴获了大量白面、白糖、布匹、胶鞋等物资,并缴获长短枪十余支。7月又在大青背屯以南,劫击了日伪军满载给养的十四辆大车,并获车上装栽的布匹、食品等给养。

1936年7月24日,二军ー师一部在松江苏子沟附近的片石砬子(今油松顶子)同日军高泽部队激战,毙伤日军十二人。同月下旬,二军ー师一团二连,又袭击了杉松岭(松江乡)伪自卫团防所。打死伪自工团五人,缴获步枪六支,焚烧了防所。抗联二军一师还与“双胜”抗日支队配合,在横道子与青背之间的裤子岭下,袭击了由蛟河返回横道子的伪军马车,打死警察一人,获一些布匹、白面等物资。又与“双胜”支队在黄松甸车站附迁,炸毁一列日军军用列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大举进攻。为了率制敌人入关,配合关内抗战,抗联二军四师主力于1938年3月的一天晚上,在青背黑瞎子沟,向一百多人的日军“讨伐”队发起猛烈射击,歼灭日军七十余人,缴获机枪两挺、迫机炮两门、手枪七支、步枪百余支。

由于我抗日联军不断打击日本侵略者,使日本殖民当局深感不安,实行了所谓的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妄图消灭我党领导的抗日联军。我抗日联军二军四师在师长的带领下,多次袭击了敌人,粉碎了日军的“肃正”计划,牵制了一部分敌人的兵力,有力地支持了关内的抗战。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限苦草绝的斗争所取得的。东北的解放,蛟河的解放,是抗日联军多年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一团,抗联二军ー师、四师留下的可歌的事迹和可寻的遗迹蛟河人民水远不会忘记,将会世世代代相传,并将鼓舞蛟河各族人民为建设蛟河、振兴蛟河而奋发努力。

根据《吉林党的活动大事记》、抗联第二军军史资料》和当年抗联战士《朴春日回录》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