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故事:外感暑熱(傷於衛陽、氣陰戳傷)症驗案

1、外感暑熱(傷於衛陽、氣陰戳傷)症驗案

王某,女19歲,西華人

患者述:於昨日在田間勞動後。夜間露宿,第二天頭疼、頭暈乏力,肢困,發熱汗出,不能進食,逐漸加重,發燒兩天不退,在鄉醫院就診;體溫39.5℃,注射安基比林等,體溫持續在39.5℃不降,口乾欲飲,有時噁心。給於補液加抗生素等症狀不減而來求中醫診治。

故事:外感暑熱(傷於衛陽、氣陰戳傷)症驗案


診其脈:脈浮而數,舌質紅,苔白薄,咽峽微潮紅,扁桃體不腫大,神志清楚,但有頭疼、頭暈,噁心不能食。津津汗出,體溫38.5℃。

辨症:脈症相參,此乃暑熱之邪傷及衛陽,氣陰戳傷,雖汗出邪不隨汗解,治療自擬石膏清涼消暑飲。

處方:生石膏60克,菊花12克,連翹20克,細辛6克,薄荷12克,鮮荷葉50克,麥冬15克,生地黃20克,滑石15克,一劑,水煎頻飲,

複診:服藥後諸症漸減。體溫降至37.5℃,發熱出汗,頭疼、頭暈基本控制,效不更方,同原方再進一劑。

故事:外感暑熱(傷於衛陽、氣陰戳傷)症驗案

再診:諸症皆除,精神振奮,食慾增加,體溫恢復至36.5℃,同原方再服一劑以鞏固療效。數日後追訪一切良好。

按語:患者盛夏在田間勞動暴感暑熱之邪傷及衛陽,氣陰戳傷,衛陽不密裡熱蒸騰而汗出發熱不退。用生石膏之性辛味甘寒,能解肌達熱透表,寒能勝熱,即解表邪,又清氣分之熱邪,石膏清氣解表,熱退汗止,符合在衛宜汗,在氣宜清之理論,而產生強有力的解熱作用,並有抑制發汗中樞的作用。菊花、連翹、細辛,性辛涼,佐石膏辛寒以清熱邪而止疼。麥冬、生地黃益陰保津,使暑熱傷耗之氣陰得以補充,而心煩自除。薄荷、荷葉祛暑而升發清陽,滑石清熱解暑利溼,使暑溼之邪以下行。

故事:外感暑熱(傷於衛陽、氣陰戳傷)症驗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