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責任扛起巾幗擔當 初心著彩半天錦霞


責任扛起巾幗擔當 初心著彩半天錦霞

她們是黨員,是檢察官,也是母親、是愛人、是女兒……疫情來襲,她們有了另一個身份!

“媽,你參加社區防疫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防護,注意安全,家裡有我和爸爸,你就放心吧!……天冷,這個圍巾也要戴上。”綜合業務部副主任曾雁的女兒一邊給媽媽戴上圍巾,一邊用關切的目光看著她。曾雁知道,女兒長大了,心思特別細膩,那目光裡藏了好多話,在疫情爆發的時刻,她們都不說破,卻彼此牽掛。時間差不多了,值守的社區離家很遠,再不出門要遲到了,自己是老黨員,可不能落在年輕人後面。她向正在給婆婆喂早飯的愛人打了個招呼,轉身悄聲對女兒說:“你奶奶85歲了,雖然眼睛失明,但心跟明鏡兒似的,我去社區的事兒千萬別讓她知道,就說我是去單位上班,不然她又要擔心。”“知道了,放心去吧,我和爸早就說好了,我們都支持你。”


責任扛起巾幗擔當 初心著彩半天錦霞

她值守的雙仁府社區有很多三無院落,沒有門衛、沒有社區工作人員,連個桌椅板凳都沒有,守了一上午,出入的群眾雖然不多,但她一點兒也沒放鬆,午休時間趕回單位搬了幾把椅子過來方便出入登記。她是個樂觀人兒,有什麼困難她總是想辦法、出主意:“咱們既然守在這兒,就必須保證群眾不出事兒!”

疫情導致復工延遲,隔離在家的日子,第二檢察部副主任張豔華知道辦案系統中那一盞盞期限將至的預警燈即將開始頻繁閃動。雖然生著病,可她依然啟動了“最強大腦”, 憑記憶梳理了所有在辦案件,按輕重緩急列出了工作清單,一回到工作崗位就開始“瘋狂補課”!白天要在社區值守,她就挑燈夜戰跟時間賽跑,仔細審查每一本卷宗,高質量完成每一份法律文書。


責任扛起巾幗擔當 初心著彩半天錦霞

那日值守時遇上“凍人”的連綿陰雨,冷風一個勁兒往脖子、袖口裡灌。她怕有群眾外出,就沒上車避雨,而是躲在路邊屋簷下,一邊不停跺著腳取暖,一邊思考著她承辦的我市第一起套路貸惡勢力集團案件。還有哪些相關案例和司法解釋要查?還有哪些需要交接班後趕回單位辦理?都要提前計劃好,特殊時期她一直在跟時間賽跑!電話響了:“什麼?媽媽發燒了?好,我下班後就回去!”揪著一顆心回到家,在確定了媽媽是感冒著涼後,才放下心來,一邊照顧媽媽,安撫家人情緒,一邊上網蒐集相關案例和司法解釋。等到晚上媽媽病情穩定一點之後,她又匆忙趕回單位,完成了該案審查報告的撰寫工作。她看看錶:糟糕!又錯過兒子網課老師要求拍學習視頻上傳打卡的時間了!

“爸爸,孩子那個課件你不會下載等我回去下,嗯,學習視頻也等我回去弄,對,你們先吃飯,不用等我了……好的好的,辛苦你和媽媽了!”綜合業務部副主任崔楠匆匆掛斷電話,她知道下班高峰期來了,租住在社會路社區的醫院保潔、護工人員又要成群結隊地開始登記、消毒了,每次遇到這陣仗她都積極上前疏導、認真檢查登記,生怕群眾扎堆導致交叉感染。


責任扛起巾幗擔當 初心著彩半天錦霞

交接班時她站在路口猶豫了,回家還是回單位?家裡,上網課的孩子等著下載課件學習、寫作業;單位,還有一個總結、一個報告明天要交……把工作帶回家?不行!腦海裡八歲孩子常掛在嘴邊的那句“媽媽,你總是在工作!在單位工作!回到家還是工作!”讓她趕緊搖了搖頭——回家就是要陪孩子的。那就先回單位加班!雖然心急如焚,但她伏案寫材料的樣子,就像一個標準的工作場景模板——認真細緻嚴謹,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絕不敷衍了事,直到滿意為止。月亮望著她匆匆回家的腳步,知道她和孩子今天又要晚睡了。

政治部幹警曲鵬,覺得自己突然回到了穿著軍裝的那些日子——曾經從軍的初衷與熱情,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軍人本色,彷彿在她報名參加社區值守的那一刻,統統回到了自己身上!是的,投入到這場突如其來、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去,是特殊時期,曾經的軍人最無怨無悔的選擇!那是在風口上站立一整天,不論腰腿多麼酸困也不下“戰場”的堅強;那是眼看群眾不配合檢查登記要硬闖出入口反覆勸慰的執著;那是一次次將自己的備用口罩分給買不到口罩群眾的善意;那是在七天值守時間裡,配合同志們對1300餘人車次進行逐一檢查登記的專注。在戰“疫”前線,她無愧於“軍人”——這個響亮的名字!


責任扛起巾幗擔當 初心著彩半天錦霞

然而大家都知道,她還是合格的檢察人事幹部——可以一個人撐起一支隊伍!每日忙完社區工作,她立即返還單位處理各項人事工作。疫情爆發以來,她獨立完成了新招錄聘用制書記員的人事檔案審核29份,將總計1450組數據逐一錄入幹部管理系統,認真組織書記員每天定時上報身體狀況,40天累計統計1120條信息,及時掌握他們的身體狀況,為返崗工作做好前期準備。電話詢問我院35名退休老幹部近期身體和居住狀況,按老幹局要求及時掌握他們疫情期間的動態。如期完成全院幹部及聘用人員的工資審批及發放,按時按量申報幹部養老保險、職業年金,在特殊時期極大程度地保障了大家正常的工資福利。都知道她很忙,那些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時光都記得,大家都記得!

“老李,咱們再給笑鶴打個電話吧,都這麼晚了,還不回來……疫情期間,太讓人操心了!”檢察一部幹警李笑鶴的媽媽根本不知道眼前的電視機裡演著什麼節目,滿心都是這個檢察官女兒。她以前總以為女孩子當個檢察官挺有安全感的,可知道了孩子整天跟犯罪分子打交道,時不時加班到深夜,大晚上還有小青年兒蹲在單位門口跟同伴說:“我就是這樓上的XXX批捕的。”心裡就一陣緊張,可笑鶴卻笑著說:“沒事的媽,我一個檢察官要是怕了他們,老百姓不得更怕!”防疫期間,這孩子又報名到社區值守,今天打電話說群眾買不到急用的藥,她聯繫藥店朋友沒貨,交接班後跑了六家藥店也沒找到,得知大北郊一家藥店有貨就跑去買了。這大冷天兒也不知道穿得暖不暖?“我得給她把飯熱上,讓孩子進門能吃口熱乎的……”


責任扛起巾幗擔當 初心著彩半天錦霞

嚴峻疫情按下的“暫停鍵”對案件無效,刑事訴訟工作必須繼續進行!二月初,李笑鶴僅一天就收到11件審查起訴案件,她冷靜頭腦,理清思緒,為自己的工作日程按下了“快進鍵”! 2月14日、3月4日,該區先後發生兩起涉疫違法犯罪案件,一起妨害公務案,一起假賣口罩詐騙案,該院領導安排李笑鶴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她以從嚴從快的原則,立即聯繫公安了解案情,提出存在的問題和收集固定證據的要求。她在做好社區值守工作的同時,連續加班,高效高質地完成案件的告知、訊問、審查、起訴等一系列工作,及時將案件移送至法院。疫情期間,刑事案件庭審工作也有序進行,檢察官、法官、法警、被告人等都“全副武裝”參加庭審,口罩遮不住她宣讀起訴書、出示證據的義正言辭,擋不住她打擊犯罪的決心和信心,最終,法院採納檢察意見,對被告人當庭判決。

“你快回去吧,我這交接班兒還得好久呢,你趕緊回去照顧孩子。”那天突然變天,風吹得黨旗一直平展,第六檢察部幹警張妮娜接過愛人開車送來的帽子手套叮囑他早點回去。“風這麼大,我等你下班,不然這一路吹風,你的感冒更重,放心,孩子爸媽照顧著呢。”愛人把車停到了路邊。她笑笑,戴上圍巾帽子,熟練地把酒精分裝到小噴瓶裡,最近進出入的人員、車輛特別多,她舉著噴瓶給大家的手消著毒:“家裡都有老人孩子,多消消毒安全。”她也是第一批報名參加社區防疫的黨員幹部,孩子才兩歲,自己又感冒,可她一點兒沒退縮,簡單地帶上口罩奔赴社區,感覺自己像奔赴前線的女戰士一樣。來往人多,有覺得麻煩不願意登記的,她耐心地講宣傳控管理政策。有在家裡呆久了覺得悶想在附近轉轉的,她笑呵呵地上前勸說:”阿姨,咱再堅持堅持,這疫情還沒過去,咱之前的堅守可不能白費,在家裡再待幾天,等疫情過去了您可勁兒出來逛。”


責任扛起巾幗擔當 初心著彩半天錦霞

第六檢察部負責未檢工作。值守期間,她接手了一起未成年人盜竊案。該案嫌疑人小安未成年,犯罪情節較輕,認罪悔罪態度好。為了引導他走向正途,張妮娜協同本部門檢察官積極聯繫其父,勸說他向被害人賠償,取得被害人諒解。並聯系受害人,促使雙方達成了和解。忙完工作回到家中,孩子已經睡下,看著孩子恬靜的臉龐,她的疲憊煙消雲散。愛人貼心地說:“特殊時期,家中孩子有我,你安心工作!”這辛苦中的小確幸,讓一切變得欣慰而甜蜜。

“爸,這次參加社區防疫是我主動報名的我必須去啊,您想想,2003年非典,是無數的叔叔阿姨在保護我們,今年我已經長大了,是名黨員還是名檢察官,我必須挑起擔子,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 這是第四檢察部新人幹警舒雅明第二次“忤逆”爸爸了。第一次是跟爸媽說好回老家過年的她得知疫情來襲,在大年三十和愛人退了票,臨時“放鴿子”。這次爸爸打電話關心她,讓她安心待在家裡不要亂跑,她不小心說漏嘴,怕爸爸阻攔,突然變成個“憤青”。其實爸爸雖然很牽掛,卻也為女兒的成長驕傲著:“照顧好自己,等下次回來,爸爸一定要做你最愛吃的糖醋小排和清蒸鱸魚。”


責任扛起巾幗擔當 初心著彩半天錦霞

小舒防疫值守期間天天第一個到崗,值守點兒冷風呼呼地吹,她本身就是怕冷體質,值守點兒有個防護棚可以檔風避雨,領導怕她感冒,風大時總讓她進去暖暖,她總是微笑著擺擺手說:“沒事,我穿得暖和,不用特殊照顧。”小區裡有個蔬菜供應點,其他小區的居民想進來買菜但沒有出入證無法進入,她便和值守人員一起聯繫蔬菜點,將居民們需要的菜品備齊,送到他們手上。晚上回到單位,需要協助辦理的案件,內勤方面需要上報的表格、材料,她都認真完成,決不拖拉。“2月27日,公益訴訟案件立案辦理1件;3月2日,立案辦理執行監督案件2件;照片資料已發,登記表已交......”看著密密麻麻的工作記事本,無論是協助分擔還是獨立完成都是在學習本領,她心裡是滿滿的充實感。“爸,你看,我可以的!”

每一位女檢察官,都用柔情與力量描繪著愛與正義的軌跡,疫情肆虐,她們像女戰士一樣,在檢察工作與社區抗疫的雙重“戰場”上,揚旌旗、揮鞭戟、勇拼殺,以責任扛起巾幗擔當,以初心著彩半天錦霞!(擬文:殷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