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您對農村流傳的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有什麼認識?

金玉滿堂4911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溼了老鴰毛,麥子水裡撈”

這是農村流傳的這句老話的全句,只看前兩句很難知道農民想要表達的意思,但只要一整段看,種過麥子的農民,心裡可能就有數了,接下來咱們一句句來領會一下古人的智慧和善於總結的能力。


三月怕三七

三月指的是農曆的三月,三七指的是農曆的三月初七、十七和二十七,趕巧了,今天正好是農曆的三月初七。

農曆三月農民怕什麼?結合當下正是春耕的關鍵期,最怕的自然是沒有雨,老話說的好,春雨貴如油,指的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再者說“三月不忙活,秋收喝西風”,眼下正是農民地裡忙的熱火朝天的時候,最盼望的就是一場雨。

這和“三七”有啥關係呢?一來“三七”幾乎涵蓋了整個三月,可以理解成三月無大雨,二來也是經驗的總結,農民在千百年的耕地生活中,發現農曆的三月“三七”不下雨,那基本上這個月就沒啥雨了,這對春耕作物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


四月怕初一

也有的地方說成四月怕逢一,也就是說的農曆四月的初一,十一,二十一,這天倒不是怕乾旱了,和三月相反,怕水澇。

老話的意思,如果四月初一下雨,那麼一整個月可能都會下雨,屬於該下的時候天晴,天晴的時候下雨,不是好年成。

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

前半句的意思就是三月初七不下雨,四月初一下小雨,這都還不是最糟糕的時候,最糟糕的是四月十二下大雨,如果這天下雨,那麼很可能未來都會持續陰雨。

持續陰雨到什麼程度?“溼了老鴰毛,麥子水裡撈”,也有的說成“四月十二淋鴉毛,大小二麥水裡撈”,雨大的會把烏鴉的毛都給弄溼,下雨會持續到麥收時節。


有人會說,下雨就下雨,大不了多買幾件小內褲,準備個烘乾機,生活依然無憂。你是無憂了,可對於種麥子的農民來說,四月往後連陰雨,正是遇上麥子授粉、灌漿、成熟的關鍵時期,肯定會影響麥子的收成,看著減產,能不鬧心?

總的來說,這句老話,甭管三七還是十二,都是古人經驗之談,沒有什麼理論依據,但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至於準不準,大家不妨記錄一下今天的天氣,往後對比一下。


農人解說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句話也算是以前的農民老人家,根據常年的種植和天氣相關聯的經驗,流傳下來的一句諺語吧!


‘’怕‘’的是三月的三七天不下雨!又‘’怕‘’的是四月的初一天下雨!

農曆的三月份,正是春耕春種的月份,剛播種下去的種子有待發芽出土,這個月最怕的就是天氣乾旱無雨!四月份呢,剛出土的幼苗無比嫩弱,承受不了雨水的浸泡,所以呢,又怕天氣雨水太大太多!

從前的農民種莊稼都是靠天吃飯的,只有風調雨順了,才能獲得糧食的豐收!老輩人總結下來的經驗就是,三天一小旱十天一大旱!就是說三天不下雨就是小的旱災了,十天不下雨就算是個大旱災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前後一般會下雨的,而清明節一般會在三月初一的前後幾天,所以一般到了初七就應該會下雨了,如果初七不下雨,就預示著這個月要乾旱了。

三月怕三七,指的是三月份的三個七,也就是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個日子不下雨就會造成三月份的大的乾旱了,這樣莊稼苗出不齊,糧食就不能豐收的。


四月怕初一!是進去四月又怕初一下雨了!初一下雨就預示著四月份會陰雨連綿,雨水太大又對弱小的幼苗造成澇災,淹死幼苗使得莊稼減少收成!

這就是我對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的全年解釋!


鄉村新景


首先我要說,“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是一個古代有關氣象的俗語。

由於在古代是沒有天氣預報的,而生產方式比較落後,農民基本上全靠天吃飯,因此在長期的農耕勞作中,就把一些天氣方面的規律總結成了俗語、農諺,為農民在農耕中預測天氣提供參考。當然,民間所流傳的這種農諺和俗語,都是有一定地域性的,並不能在全國範圍內適用。

那時候,古人都是習慣用農曆來記事,而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中的“三月”和“四月”說的也是農曆三月份和農曆四月份。它的意思是說在農曆三月份就怕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這三天不下雨。而在農曆四月份的時候就比較擔心四月初一天下雨。

老祖宗認為,如果三月的這三天出現下雨的話,那麼意味著今年,接下來一個月的天氣也會降雨比較多,而農曆的三四月份,是小麥,油菜等糧食作物重要的灌漿期,這個時候農作物對於陽光的需求量特別大,因為只有足夠的日照才會滿足農作物澱粉的累積,而且降雨較多的話農作物容易發生病害,比如說赤黴病什麼的,對於農作物的產量影響非常巨大。

但是為什麼說三月這幾天下雨的話,意味著接下來一個月降雨量會比較多呢?或許很多朋友不太理解,這是因為咱們很多古代的民俗諺語都是針對中原地區,畢竟以前中原地區是整個文化的聚集地,相較於整個沿海地區更具有代表性。而我們的中原地區大多是河北河南一帶,這個地區的氣候收到冷氣流和熱氣流的共同影響,而咱們中原地區的冷氣流主要來源於西伯利亞,而熱氣流來源於太平洋海洋溼潤的暖氣流,咱們知道熱氣流一般會攜帶大量的水分,在遇到冷空氣的時候,熱氣流中的水蒸氣會凝結成雨滴,這樣一來就形成降雨。而三月這三天分別是上、中、下旬的後三天,這幾天,如果天氣出現降雨或者寒冷的話,那麼有很大的概率都說明最近這幾天天氣都是這種情況。而三月份一般來說是倒春寒頻發的一個月,這個時候如果這幾天降雨偏多,意味著今年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比較強勢,那麼後續冷空氣退縮的就比較慢,所以今年的降雨量比較多,氣溫也比較低,農作物產量不會太高。

四月怕初一。其實四月份不是怕的初一,相信瞭解農村老黃曆的人都知道,每年的四月初一前後有一個重要的節氣,這個節氣就是立夏。

立夏前後的時間裡,是小麥主產區麥子的揚花季節,在短短的時間裡,小麥就要揚花授粉完成,這期間是晴空萬里,豔陽高照的天氣最為的適宜,如果在立夏期間一直是連續的下雨,或者是陰雨天氣,那麼在這種環境之下,對於小麥的揚花,是有很負面的作用,小麥揚花不順利,自然也就無法有很好的收成,糧食沒有豐收也就會出現吃不飽飯的現象,所以按照農諺來說,這裡說的怕四月初一,怕的是四月初在立夏來臨之際,天上一直的下雨,這對於農作物生長是極為不利的。

古代人有很多關於種植、氣息、節氣的諺語,都是祖輩們很多年的經驗累積,現在有時候還是可以給我們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借鑑作用。




Linda40591594


這個問題是我本人提出來的,我現以回答一下。這句話是農民的一句口頭禪,三月怕三七(即初七十七二十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這幾日是下雨旬頭,容易下雨,後邊還有四月十二溼了老鴰毛,麥收水裡撈。這些都是先前農民流傳的諺語,和清明時節雨紛紛,十月初一鬼不走幹路等是一個道理。不知眾位有何認識,望各出其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