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大學生,為什麼你不捨得花錢去學習?卻捨得花錢在耗費生命

從大學一路走來,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最讓我感到心痛的就是:很多大學生,不捨得花錢投資自己!


我是今年七月份大學畢業,到現在參加工作以後,因為工作的公司一部分業務是做大學生職場軟實力培訓,所以還是在跟大學生打交道。直到今天我突然感覺很難過,這一路走來遇到了太多人想要優秀,但是隻有寥寥無幾的人是一定要優秀。

而只有一定要的心態才能夠成功,所以只有少數幾個人成功!

差別在哪,這幾個字的差別“想要”“一定要”,對於大學生來說,背後其實就差在了錢上。就是自己敢不敢花錢投資自己。

要優秀那得去投資自己的大腦,脖子以上的部分!一定要的人他會咬咬牙投資自己,而想要的人,就說不行,太貴了;不行,我做不到;我沒有錢,我家窮;我爸媽已經給我花了很多錢了,不想再花錢了。

像這樣的例子我腦海裡閃現的是一個個的畫面,有非常熟悉的,我大學四年的舍友,還有我從未謀面的多少有些交集的陌生同學。


大學生,為什麼你不捨得花錢去學習?卻捨得花錢在耗費生命


比如我在大一時參加校外培訓,想去提升自己的口才和公眾演講力。剛開始舍友全反對,沒有人支持我。我一個人頂著宿舍的壓力,面臨被孤立的狀態,不斷地學習提升一段時間後,我由一個很內向自卑的不善言談的人,變成了侃侃而談的人,也在公眾場合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在我之前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舍友也開始認可我的成長。

後來其中一位就跟我說她自己的口才還有勇氣不夠,我強烈推薦她去學習,她自己一直在擔心自己沒有錢。其實我們倆的家境相似,他們家那時候條件稍好一些。猶豫的最後就說不去了,以後說不定就不緊張了,自己學工科,也沒必要去花錢學習口才。然後就不了了之了。

其實就是一兩千塊。後來她跟對象去旅行了,她為此勤儉節約了好久,最終攢夠錢出去玩了幾天,也是將近兩千塊的開銷。

為什麼去學習覺得浪費,卻可以攢錢去旅行?

大學生,為什麼你不捨得花錢去學習?卻捨得花錢在耗費生命


還有這樣的一位同學,父母全力支持他的學習,只要學習相關都支持。這是我的一位學弟,他當時想報一個上萬的能力提升班,聽完講解後特別想報,注意,只是特別特別特別想學習。他沒說自己一定要,因為覺得錢多,前思後量,決定問問媽媽,結果媽媽就說了一句話:你自己決定好了,我就給你打錢。

然後他掛掉電話,說自己先不學習了,以後再說吧。讓當時的諮詢老師也是很不解,後來我跟他一起下樓的時候,他跟我說:他害怕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不能讓錢打水漂了。當時我問他:錢怎麼才能不打水漂呢?他說:我少點花錢,錢就不會打水漂!

我感覺很好笑,跟他說:其實你的錢每天都在浪費,因為你的心態就是打水漂的心態呀。不改變你的心態,那你做什麼花多少錢都是打水漂。

(打水漂是指花了但是沒解決問題,沒有結果)

還有一位學弟,當時見到他時,他已經掛了五科了,當時他大二,我大三。他當時很墮落,按我當時的標準來說。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就覺得大學沒意思了。


當時他的大學狀態就是:上不上課看心情!就這樣看心情把自己大學兩年看進去了,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埋頭遊戲世界,當時找他幫忙讓他替我還本書時,他問我咱們學校的圖書館在哪。

這樣狀態的他,當時我說你去找我之前參加培訓時認識的老師做個指導吧,幫你調整過來狀態輔導一下你。當他聽我說需要800元的諮詢費時,自己就說我可不去,自己本來已經很浪費爸媽的錢了,可不想再亂花錢了,況且不知道到管不管用,我自律性不行,管不了自己,即便規劃好了,我也不會堅持下來。結論就是:浪費錢我不去。

後來就沒在碰到他了,也不知去哪裡了。

還有的同學可以買兩套化妝品,試試哪個更適合自己,但是買書時卻要仔細衡量到底哪個更好,心理學的書籍哪個最好呢?最後猶豫著不知道買哪本的時候,就先放放明天再來。當然,最終很可能只買一本

為什麼去旅行,去買化妝品,去打遊戲,沒有那麼多的顧及,也特別大方。

對給自己學習投資,就變得很小氣了。是自己有價值有能力讓自己升值更重要,還是滿足當下物質需求情感慾望更重要?

這個已經不言而喻。


大學生,為什麼你不捨得花錢去學習?卻捨得花錢在耗費生命


優秀的人都是延緩滿足的,我記得一個心理學實驗就是測試得出的結論就是這樣,那個選擇留著一顆糖果下午吃的小孩,長大後比其他立即吃完的小孩更加優秀!

可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活在享受當下的狀態。只有不想平凡的人,才會懂得延遲享樂!

上面是我遇到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情況,整理來說就是:

1.相信自己把錢花在娛樂上自己能玩好,不相信把錢投資自己的大腦能成功。

2.免費的就學習。

3.不相信自己,認為自己不值得花錢。

4.做能讓自己娛樂放縱的事情,自己會克服花錢的困難;

做能讓自己學習成長增值的事情,大部分人都在放大錢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