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池州,註定是留給杜牧的一片處女地


池州,註定是留給杜牧的一片處女地



唐會昌四年九月(844),黃州刺史任期屆滿,時年四十二歲的杜牧調任池州(今安徽池州)刺史,池州治所秋浦縣在今天安徽的貴池。在池州期間,杜牧寫了不少詩歌,成為池州文化的名片。

杜牧到池州之後,不少人慕名前來拜訪。會昌五年(845)即到任後的第二年,時值重陽佳節,恰逢詩人張祜從丹陽到池州來訪,杜牧喜不自勝,便與張祜相約攜酒登上齊山。齊山有十餘峰,高度相齊,故名齊山,其狀如臥虎昂首,怪石嶙峋,並有洞窟通幽,景色秀美。於是兩人賦詩唱和,杜牧寫下了《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九日齊山登高》)



大詩人李白曾經“三上九華、五遊秋浦”,卻從未登臨齊山。齊山是幸運的,彷彿是特意為杜牧而獨養深閨。杜牧的登臨和詩吟使齊山名聲鶴起,而後便成為文人墨客登臨攬勝、爭相吟誦的人文盛景。

杜牧到池州任刺史,屬於平級調動,並無升遷之意。此刻登上齊山絕頂,與友人把酒臨風,心中難免五味雜陳,於是不得不一吐心中塊壘。

《九日齊山登高》這首詩,體現了杜牧對待生活的態度,即使人生難逢開口一笑,也定要把菊花插滿頭,帶回家中。菊花是秋的色彩和希望,更是陶淵明心中的那份悠然。也不妨喝個盡興,用一場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無須在登臨絕頂之時,看到夕陽西下而悔恨人生虛度。古往今來,人們都是抱著這樣態度來面對現實,因而不必像齊景公那樣傷感,對著牛山流淚。這種心態,既是豁達,也是解脫。人生無需負重而行,唯有擺脫眼前的煩擾,方可輕裝前進。

杜牧如此豪邁的詩篇,也深深打動了張祜,他略約思索了一下,就立即和了一首詩: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對落暉。紅葉樹深山徑斷,碧雲江靜浦帆稀。不堪孫盛嘲時笑,願送王弘醉夜歸。流落正憐芳意在,砧聲徒促授寒衣。(《和杜牧之齊山登高》)



張祜頗有詩才,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任天平軍節度使時,曾薦舉張祜,並把他的三百首詩獻給朝廷,但卻遭到元稹的排擠,而終身隱居淮南。如今與杜牧同病相憐,萬分感慨也噴薄而出。

張祜的這首詩,首先描寫齊山秀麗的秋色,菊花盛開,紅葉爛漫,藍天碧雲,江水悠悠,藉此表達自己留戀齊山的意向,然後化用東晉史學家孫盛和書法家王弘的典故,表明已洞明世事,無意嘲笑他人,只願意和摯友一醉方休,結尾雖略顯蒼涼悲壯,但卻讓我們看到希望,只要朋友之間有芳意,有真情,哪怕冬日來臨,依然溫暖如春。

後來,杜牧在齊山西巔建一亭,取李白《贈秋浦柳少府》詩句“開簾當翠微”曰“翠微亭”。從此以後,“翠微”也成齊山象徵。值得慶幸的是,杜牧的詩及張祜的和詩,為後人摩崖刻在齊山的清巖之上。

張祜別後不久,杜牧獨自登上池州的九峰樓,念及張祜的不幸,又聯想起自己的遭遇,於是又賦詩一首:


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



站在九峰樓,內心有多少感慨,身不由己,夕陽西下,突然聽到角聲響起,不禁感到孤寂難耐。面對碧山,憂思不盡;目睹芳草,此恨綿綿。為何有思,為何有恨?“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像張祜這般的才子,滿腹詩書,有哪一個萬戶侯可以與之相比。可是,那些不學無術的人,憑什麼可以成為萬戶侯?有人才而棄之不用,這是怎樣的悲哀。這首詩,雖則為張祜打抱不平,實則也為自己命運而喟嘆。

在池州期間,杜牧還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傳誦千古的詩歌《清明》,這首詩,使池州的杏花村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



首句以描寫清明節的天氣起筆,“雨紛紛”,狀寫的不只是天氣,更為全詩定下一個陰鬱的基調,也為第二句的描述埋下了伏筆,因而,“路上行人慾斷魂”,便是順理成章的事。

“欲斷魂”是第二句的點睛之筆,點明瞭行人(也包括杜牧自己)此刻的心情。歸心似箭或者盼望早日抵達目的地,卻因雨天而耽誤行程,感到苦悶惆悵那是最自然不過的。“欲”字把行人引而不發的情感生動貼切地表達出來,可謂妙筆生花。

既然旅途受阻,心情抑鬱,如何排遣呢?第三句借“酒家”這一意象來進行釋解。酒家既可以解讀為飯莊,又可以是旅店的別稱,或二者兼之。人生在途,不如意事常八九,“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面對困境,有的是樂觀,有的是豁達。杜牧借問酒家,無非是希望找到一個靈魂棲居之所,並非一定是現實當中的酒家。這裡即可以是實寫,也可以是虛筆,但我更喜歡後者。

最後一句以“杏花村”收筆,“杏花村”也未必是現實中的某個村,如同“酒家”一樣,只不過是杜牧虛構的一處理想歸宿。用“遙指”描寫牧童的動作,既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又蘊含著抵達理想中的村落還有相當長距離的意蘊,可謂一語雙關,曼妙無窮。

這首詩,前二句以沉鬱的筆調,渲染清明節的氣氛以及行人的心情,實則是藉此暗喻人生的況味,後二句提出了消解困頓的出路,藉助酒家這一意象,為自己尋找一個靈魂的棲居。與那些寄託於林泉的失意文人相比,杜牧的胸襟和境界畢竟要曠達和高遠。

杜牧因不幸來到池州,而池州卻因杜牧的不幸成為文化的勝地。其實,幸也罷,不幸也罷,都是人生路上所必須經歷的。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到處都浸染著文化的氣息,那是無數文人用自己的良知鑄造的豐碑。他們用自己苦難的人生,撐起民族精神的脊樑,因而是可泣可歌的。

2020.1.27


池州,註定是留給杜牧的一片處女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