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玉米長到兩,三個葉上就有玉米螟蟲咬,該如何用藥?

攝影維度361


玉米螟蟲俗稱箭桿蟲,鑽心蟲,是玉米上發生較為普遍,危害較為嚴重的一種害蟲。在玉米各個發育期都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葉片,果穗,雄穗,鑽蛀莖杆,造成植物生長受害,減少養分,礦物質和水分向果穗輸送,導致減產10-30%,對玉米生產威脅很大。初齡幼蟲鑽入心葉危害,葉片展開後留下許多橫排的小孔;大齡咬食花絲、莖杆、雄穗基部還可以鑽入穗軸中隨時出入咬食玉米籽粒。玉米螟以4齡以上幼蟲在寄主植物莖杆,穗軸,根莖處越冬。

玉米螟的成蟲體長12-15毫米,翅展24-35毫米,黃褐色,觸角絲狀。前翅有2條褐色波狀橫紋,兩紋間還有2條黃褐色短紋,外側有黃色鋸齒狀線,向外有黃色鋸齒狀斑,再外有黃褐色斑。後翅淡灰褐色,中央和近外緣各有一條褐色帶。雄蛾體色和翅色較雌蛾深,體型較雌蛾小。卵長約1毫米,扁橢圓形,魚鱗狀排列成卵塊,初產乳白色,半透明,近孵化時為黑褐色,表具網紋,有光澤。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體長約20-30毫米,頭和前胸背板深褐色,體色變化較大,有淡褐色、深灰褐色、灰黃色等,背線明顯,兩側有較模糊的暗褐色亞背線。中胸和後胸背面各有毛瘤4個,排成一橫列。腹部一至八節背面各節有兩列毛瘤,前排4個圈套,後排2個較小。蛹長14-18毫米,黃褐至紅褐色,1-7腹節腹面具刺毛兩列,臀棘顯著,有5-8根,向上彎曲,黃褐色。

玉米收穫後及早清潔田園,清除殘株,清除野生中間寄主,減少蟲源。提早植期。根據玉米螟在海南的發生規律,在二月下旬前播種,五月下旬收穫,可避免在盛發之前不受或少受其害。

防治玉米螟可以在玉米始花期噴霧每畝選用:1.5%惠達乳油800倍液;0.5保農丁乳油1200倍液;20%毒·氯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55%金特殺螟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強無敵乳油1000倍液等對玉米進行噴霧。在玉米生長喇叭口時期防治,用任意一種上述濃度藥液從植株喇叭口澆施,能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以上就是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種植的玉米能夠避免蟲害,多結高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