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他有多牛?14歲寫的小說入選高中教材,初中未畢業就做文學編輯

唐朝的駱賓王,宋朝的晏殊,他們小小年紀,張口便能吟詩,脫口就是佳句,被人稱譽為“神童”。

這樣的“神童”,當代社會也有一位,他就是劉紹棠。

他有多牛?14歲寫的小說入選高中教材,初中未畢業就做文學編輯

劉紹棠還沒有走進學校的大門就已經能夠背誦《千家詩》等詩詞讀本了。

劉紹棠父親讀過幾年私塾,喜讀唐詩宋詞,在劉紹棠牙牙學語之時,便把《千家詩》作為孩子啟蒙讀物,一邊教他識字,一邊教他背詩。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劉紹棠父親深諳詩教,他教兒子識字背詩總是與生活緊密聯繫,這樣,那些詩就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妙趣橫生。

再加上詩歌本身就極具音樂性,如同兒歌,朗朗上口。劉紹棠捧一卷唐詩(宋詞)樂此不疲,聲音清脆,餘韻悅耳。

他有多牛?14歲寫的小說入選高中教材,初中未畢業就做文學編輯

7歲入學,他拿到課本,便迫不及待翻開誦讀。

幾天後,老師再上課時,書本上那些課文他已經篇篇能夠背誦了。

他背的東西多了,寫的願望就非常強烈,3年級時第一次寫作文,別的小朋友咬破毛筆不知如何下筆,劉紹棠筆底奔騰,不知不覺,一本作文本寫完了。

他意猶未盡,起身問老師能否再給他一本作文簿。那篇被老師稱之為小說的《西海子游記》足足用了5冊作文本。

13歲時,他就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了處女作微型小說《邰寶林變了》,14歲時,他寫了20多篇小說,在多家刊物發表。

初中還沒有畢業,劉紹棠就被借調到河北省文聯,在《河北文藝》 編輯部當見習編輯。

劉紹棠過人的文學天賦受到許多老一輩作家賞識。孫梨就是其中一位。

孫梨當時主編《天津日報》副刊,劉紹棠的許多作品常常無須修改就在《天津日報·文藝週刊》上直接刊登出來。

劉紹棠最傳奇的事兒是在高二學習了自己在初中寫的一篇文章,這樣的事情劉紹棠可能是第一人。

劉紹棠在文壇戰嶄露頭角,不僅引起孫梨的重視,也引起了時任團中央書記同志的關注。

他勉勵劉紹棠深入生活,就在被作協保送到通州潞河中學讀高中前那個暑假,劉紹棠走進了東北,體驗生活,蒐集創作素材,開始構思小說《青枝綠葉》。

他有多牛?14歲寫的小說入選高中教材,初中未畢業就做文學編輯

劉紹棠與王洛賓

他經過一番構思,一篇帶著鄉土氣息、洋溢著蓬勃朝氣的小說就從他筆底流出。

這篇小說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1952年葉聖陶先生主篇高中教材,相中了那篇小說,便把他編入高二語文課本。

那一年劉紹棠16歲,正好讀高二年級。

語文老師上這篇文章,一看作者和班上學生重名,但是他絕不會想到這篇文章就出自班級裡那位叫劉紹棠同學之手,只認為劉紹棠和這位作者重名。

上課時還對劉紹棠戲謔了幾句:“這篇文章如果是你寫的,那才有意思呢!”

語文老師的話引起了鬨堂大笑。

語文老師便開始分析課文了,還是那老一套,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冗長而乏味,尤其是對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更是穿靴戴帽,穿鑿附會。

這時候,劉紹棠終於忍不住了,挺身站了起來,大聲地說:

“作者不是這麼想的!”劉紹棠竹筒倒豆子般地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語文老師推了推眼鏡,見有學生打斷他,沒好氣地譏諷道:

“你又不是作者,你怎麼知道作者怎麼想的?”

劉紹棠少年野性被激發了出來,氣呼呼地說:“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就不是作者?”

老師被他的話震住了,狐疑地說:“這篇文章真是你寫的?”

劉紹棠點了點頭。這時全班響起了雷鳴般掌聲,語文老師怔怔地打量著他,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選入高中課本的這篇文章竟然是他班上的學生。

他有多牛?14歲寫的小說入選高中教材,初中未畢業就做文學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