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想讓娃說話早,媽媽別做這幾件事

做了媽媽之後,總是隱隱的有種期待的心情,“寶寶多大開始說話呢”?

眼看著別人家的寶寶已經會叫爸爸媽媽了。

自家寶寶還是隻會咿咿呀呀,為娘怎能不心急

想讓娃說話早,媽媽別做這幾件事


其實呀每個寶寶說話的早晚大不相同,有的孩子8個月就開始說單個的詞,不到1週歲就能說簡單的句子。

也有的小孩,智力很正常,3-4歲才會說話,甚至有的到5歲時才會說話。

雖然絕大多數的孩子最後都能解決語言問題,但說話晚的孩子在認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能力會比其他孩子相對弱一些上學後遇到的閱讀、書寫、理解方面的障礙也會更多。

孩子遲遲不開口的家長,咱不妨反省反省,是不是沒給娃開口的機會?是不是問得太煩了,娃懶得搭理你?

在說話這件事上,很多時候是咱大人拖了娃的後腿呢!

想讓娃說話早,媽媽別做這幾件事


想讓娃說話早,媽媽別做這幾件事

認為娃聽不懂,不跟寶寶說話

媽媽們是不是覺得和小寶寶說話,完全是在自言自語啊,跟個女神經似的?怪不好意思的。

事實上,媽媽要每天堅持和寶寶說話,這樣才更有利於促進寶寶語言中樞神經和大腦的發育。媽媽說話時語音要輕柔,語速要放慢。

語言刺激要儘早開始。不要等到寶寶學說話時才開始進行語言刺激,要提前進行,給孩子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在日常生活中,當爸媽喂寶寶吃飯,或是帶著寶寶外出時,都是和寶寶進行口頭言語交流的絕佳機會。


爸爸媽媽們可以將此時此景有機地結合起來,跟寶寶說話,創設全語言的交流環境。

例如:你可以一邊做事,一邊告訴寶寶,讓他明白你的意思。你還可以一邊說話,一邊做出相應的面部表情,讓寶寶明白你的感受。


想讓娃說話早,媽媽別做這幾件事

太勤快,不給娃說話的機會

接下來要講的這個毛病,很多家長會犯呢,就是“太勤快,太善解人意了”。

等孩子1歲多,你發現他好像什麼都聽得懂了,也會說一些“鳥語”,結合他的身體語言,你也能明白他在說什麼!媽媽們別開心過頭,想讓孩子進步快,還得學會裝傻。

就算你知道他要喝水,也要多用問句跟他交流:“寶寶是不是要喝水?”“寶寶要什麼”這樣寶寶的回答會從“是”“不是”進步到“水”“車車”“看書”。

即使寶寶的詞彙量還很少,也要引導他對話。當寶寶發現了語言交流的便利性和準確性,他說話的熱情和進步會更大!

所以啊,媽媽們想讓寶寶早說話,那就得先讓自己慢一拍、笨一點!這樣長期的互動和引導,才能讓寶寶更加愛上“講話”哦。


想讓娃說話早,媽媽別做這幾件事

想讓娃說話早,媽媽別做這幾件事

強迫寶寶說

如果寶寶還是嘟囔嘟囔或用手指,你可以給他選擇:“你想要小熊還是小狗?”
“哦,你想要小狗。”然後遞給寶寶。不要因為說不出物品的名字,或因為他沒有說對就不給他。

問問題,鼓勵孩子接話,是門技術活兒。媽媽們多開開腦洞,得讓孩子有興趣接你的話哈。


想讓娃說話早,媽媽別做這幾件事

在引導娃說話的過程中,上面的這些坑別踩咯,不然幫忙不成,還拖了咱娃的後腿呢。還有,在寶寶發錯詞音時,千萬不要像苛刻的老師一樣只顧著糾正他。

相反,應該使用更巧妙的辦法,保護寶寶脆弱的自尊。在寶寶抬頭望著天空說:“月釀,晶晶。”你應該說:“是啊,有月亮和星星。”

每個寶寶自身發育規律和特點不盡相同,所以言語能力存在差異是正常的,爸爸媽媽不要急於求成哦!
通常我們以4到6個月為基礎界限,也就是說發育晚的孩子說話可能會比發育早的孩子晚6個月左右的時間。


只要寶寶在這個界限裡,就不用太擔心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