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周一娱乐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记得那个时候房价不算太高,即使在北京,上海这种城市,在1万之内也有很多选择,而在我所居住的这个二三线省会城市,十年前的房价大概在每平米三四千左右。按说十年前买房的人,现在应该过得很好,但事实上则未必。

我认识一个在15年前就买了房的人,他一开始买房的时候,也是咬着牙下了决心的。但很快他就发现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买房的获利比他做生意都多,于是之后的若干年,他手里有点钱,就觉得应该去买房,如果在其他事情上花了钱,他心里都会很不安,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即使现在有了几套房,心里还是有恐慌感。

听上去好像贪得无厌,但想想人活世间,谁不逐利,他做生意更是为了逐利,若千辛万苦地跟人谈生意,风里来雨里去,还不如买房赚得多,他自然会把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投在买房上。

不断上涨的房价,把每一个阶层都裹挟在其中,刚需固然忧心忡忡,获利者也并不能够放松地享受生活,这个社会的很多创造力与活力,都扼杀在这种恐慌中了,它造成的隐形伤害,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闫红说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我所在的报纸不仅是官方机关报,而且有很多老记者,那段时间,老记者们最爱说的就是:别看现在(2006年),南三环的房价已经每平方米过万了,但这都是奥运会带来的涨价预期。只要奥运会结束,房价一定会跌。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danyboy


我14年和我老公存了一年的工资,到15年中旬,手里剩23万,老家有新楼盘,在新城区,周边还很偏,老妈让我有钱就买房子,于是2015年5月请了三天假回老家,随意看了三个楼盘后就选了一个高层126平的房子,首付➕其他费用花了21万,手里剩2万又回去打工。每个月还款2200,当时买的4750一平,现在将近9000了!但是是刚需,涨不涨价跟我没关系,压力肯定大,不敢停下来,就怕还不上房贷。当时亲戚和朋友都让我贷10年,我坚决贷30年,因为我知道钱会贬值!哈哈…中途本想卖了套现,做点生意,后来看了一圈,卖了以后想买个同样地段同样大小的房估计都买不起了,别谈剩下钱做生意了。还是很庆幸当时的果断!我老家四线小城市而已!


我是无敌幸运星


问题: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一、第一套

我买第一套房子的时候,在青岛市区,我记得才1700一个平方,如今那里的房子26000元一平方了。

那时候买房子是为了准备结婚用,时间是2001年左右,第一套房子全款才12万,我记得首付3万多,然后每个月还款700多,当时担心的受不了,以后还不上怎么办?

现在看来已经涨了十几倍了。当初12万一套的房子,今天169万,17年,涨了157万元,相当于14倍的回报率。

不过我在3年后就卖掉了,家具家电都给买家了,27万,本来只要了25万,买家是朋友,主动多给了我2万。

二年半以后,我的邻居兼同事也把他的房子卖了,同样的户型,卖了37万。

呵呵,只差了两年,又涨了10万。

二、 第二套房子

我的第一套房子卖了后,创业做了一点生意,因为可以占用供用商的流动资金,所以投资的钱很快就能抽出来,所以在我卖了房子后的一年半时,又买了一套房子,不到8000一平方。当时也是付了首付就身无分文了,没办法,每月要还款5000多款钱,但还是咬着牙买了。

谁能想到物价越来越高,钱越来越贬值,房价像火箭一样只升不降,最傻的是几年后还提前还了一部分贷款。

买房那年是2006年,今年2018年,房子的单价从7千多涨到了4万。

三、不同时代的关于房奴

今天跟年轻的同事们聊天时,他们常说我们 这个年龄的人真幸运,房子那么便宜。其实我们那个时候收入也不高,买房子的压力一样不比今天的小。

房奴是不分时代的,都一样亚历山大。

特别是买第一套房子时,那个年代,贷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挺可怕的一件事,也是思前想后了很久才下的决心,谁会想到房子会一直涨呢?

但是我们那个时候,确实两个年轻人的积蓄可以在城区内的中位价地段付出首付。如今的 年轻人完全靠自己已经付不起首付了,从这方面来说,不同时代的房奴确实不一样。

四、我年轻同事的买房经历

如今我身边的90后年轻人大概分两种,一种是本地人,大多有住房,家里一般有两套,相对来说压力小得多;还有一种是三四线城市上来的大学毕业生,这一部分人几乎都要靠家人的资助才能付上首付了。

而80后的年轻人,大多在2016年以前买上了房子,青岛市区的房子在2016年涨了一倍,如果在这以前没有买房的人,真得就很难受了。

我单位一个同事就是,在2016年初李沧万科1.2含装修的时候犹豫了,如今2.5一平,只好去郊区看房了,幸运的是红岛开发区政府限价,原本2万的房子(通过收装修费、绑架车位费,暗中收茶水费)被政府限定在1.3左右,他抽号买了一个一楼的房子,总算扎下了根。只是通勤的距离远了点,大家看看下边这张地图,同样的钱两年后买房的地段

结语

最近一段时间,青岛的房价又稳定了,为什么说又呢?因为这十几年的房价,一直是涨几年停一年,然后再涨,如是者三,就没有人相信房价会跌了。

希望这一次房价真得不要再涨了,但是我们的工资能够继续涨一涨。这样恐慌性的抢房行为不再绑架我们的消费,大家能够敢于去多看几场电影,多吃几顿大餐。

以前写过一首小诗《五律-蜗牛》,供君一哂:

问汝何能尔 逍遥过此生 谢天随我愿 落地戴房行

不做钱奴苦 无忧风雨惊 人间如意事 无债一身轻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想必你身边应该有这样的朋友吧!我今天给你说一个我身边朋友的真实情况!

我有一个战友,07年我们一起退伍来到郑州。一起做保安公司项目,因为部队出身。做起来还是很顺手的,并且前期发展还是很客观的。08年的时候金融危机,郑州多数当时最贵的房价才4000一平。其他地段大多数都是3000多一平米。这个真真的是十年前郑州的房价。

当时我这个战友不顾任何人的反对,毅然的将手里的存款。外加家人 朋友 亲戚所有人的钱都借了个遍,全款买了两套目前郑州东区的房子。之后又用这两套房子贷款继续买,总之08年一年的时间,他买了将近30套房子!当时我也被他激的买了两套东区的房子。

之后的一年时间 他过的生活都是。每天在为还月供 还贷款赚钱的苦逼生活。当时还不上贷款 还不上月供的时候有好多次。我也不止一次的借钱给他还贷。

在09年现半年的时候,他名下买的房子,房价最低的都已经涨到了7000一平,最高的已经快到万了。然后就挑选了一些他个人觉得地段不是很好,户型不是很好的房子卖掉。缓解了自己的还贷压力。可能你无法理解他这一年的还贷是怎么样过来的。

截止到16年房价大涨的时候,他把名下的房产只保留了4套之后,其他的全部出售。资产直接5000多万!我本人当初被他激的买的这两套房子,16年以一平29000的价格卖了一套。

这就是十年前咬牙当了房奴之后,现在是什么样子!


治鹏说影视


我同学,10年前,我要他和我一起贷款买房做邻居,他说:“买啥房啊,人生在世要懂得享受。”每次给他小孩买的都是名牌衣服,带小孩出去玩,但是住的却是集体宿舍,而我贷款买了套94平的小房子,做起了房奴.然后,15年,有了二宝为了改善生活,用公积金、手上的钱把第一套还清,手上还有点余钱,再借了点钱买了个大点的,第一套租出去了(因为是学区房)而他买了a4l,原因居然是“他儿子班里同学家都开宝马”,然而现在谈起房子,就四个字“买不起了”!中国的词语非常有哲理,比如吃穿住行!你只有吃饱了才会想去穿暖点,你都要饿死了还会想穿什么好这个问题吗?吃穿都解决了你才能想要住,要有个家,你有家了才会有精力能力去解决代步工具-行的问题!一轮解决完了以后,你会选择吃得更好穿的更好住得更好开更好的车,这样一步步来,一口吃成大胖子是不现实的!我不管房子涨与不涨,我只是觉得这是我的生活之道,我只是想让我的生活一步步变好,让我的小孩生活的更好,而房子作为中国传统婚嫁、上学的必须品你根本无法忽略它,我买房也是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可能有些人会说可以租房,我大学毕业后也租过房,毕竟不是自己的,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一家四口租一个房子,其中他的小孩在说;“爸爸,我们啥时能有个自己的家啊”。我也是个父亲,我知道电视里那位父亲的内心很痛苦,其实很多人在早期的时候能买房但是却享受掉了!房子会降还是会涨我不知道,但是肯定会跟着通胀走,因为30年前1块钱能买到的猪肉你30年后肯定是买不到了!10年前你8000能买到的房子同理在10年后也买不到了!


Saka


2015年年中的时候老公工作调动到福州,我也从全职宝妈出来上班,当时根本不敢想着来市区买房子,最初的时候租房一个月1600。因为我们两个在福州上班(娃在老家)下班没事情就去周边的楼盘逛。当时金融街的价格在2万左右,而只隔了一条江的对面世纪城只有1.4万,我就想着只隔了一条江,按100平方算的话就差了60万,刚好也有看到满意的户型加上当时政策只有20%的首付,原先是1点4万的价格只要25万的首付就够了,不过等我们那栋楼要开盘的时候涨到了1万6首付要28万(2016年3月份买的),但还是咬咬牙买了

当时那个楼盘火热的真的是抢购,买房过程各种找关系,不过关系也没用上,还有准确的说我们就看了这个楼盘,去别的楼盘售楼的不怎么搭理我们,因为我们两个当时可能看起来真的很年轻,像刚毕业没多久的小情侣🤭,不像真的会买房的人,别人买房都是一家老小一起去的,而我们俩就像去玩的😄)

再来说说首付28万怎么凑的,订金5万是刷的信用卡,3万的存款是我半年的工资,自己标了一名会7万,向亲戚借了一名会13万,(民间集资的做法,最近几年人没诚信,都很多倒会跑路了,本人也倒了两名,说多了都是泪)

而我老公的工资8.5k+福利,我当时工资有平均5.5k-6k,买的是准现房,所以买房的第二个月就开始月供了(月供5.1k),从此过上房奴的生活,就这样我们80末尾的人,在双方父母一分没赞助的情况下,买了我们的第一套房,这也算我们小小的成就感,(因为身边的人都是父母给付的首付,或者父母有赞助)

买房一年后房价涨到2.8万一平,我原先133万买的房一年后涨到240万,现在想想没有当初的咬咬牙,估计好多年都买不上房,(所以经常会跟老公开玩笑说是我赚了这100万,因为我的坚持和想在福州买房的渴望)。2017年年初装修,装修贷贷了17万,用来还买房借的13万,剩下4万加上把结婚时部分黄金卖了2万,加上之前倒会的钱要了4.5万回来,就开始了我们的简装,后来老公又办了张随借随还的额度15万用来周转,2017年中老公工作又调走,因为去基层上班不方便,去买了一辆代步车,就是用这个信用卡里的钱付了首付,月供1.6k就这样我们又过起了车奴的生活。

现在呢,我们把简装好的房子拿去出租,一个月3.3k,只要再加800元就可以还装修贷了,而我们自己住在2017年老公向单位申请的福利房,房子也是新盖的,家具也都配套好了,(因为刚好2015年老公在福州的单位老公的资历刚刚好能够申请这个福利房,一年1600连物业费都不用交)虽然不知道能住多久,但至少让我们这两年平稳过渡,所以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这两三年的变化从刚刚开始一无所有到现在也算有车有房,虽然房子不大车子不豪)

之前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是很高,但也慢慢改善

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消费都太超前了,动不动就旅游看演唱会还有苹果手机每年都更新(不过自己赚的钱爱怎么支配都行),记得当时上班的同事就我一个人用国产机oppo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丢脸的,反正手机都是打电话微信拍照而已(当然当时同事中只有我一个是已婚的,小年轻及时行乐也很正常,我比较另类)还有遇到对得人很重要,我们俩都属于会过日子的人,不会像很多人那样乱花钱,我也很喜欢规划自己的生活,目前为止车子,房子,二胎等计划都比规划的提前完成。(紧接着等老公单位的一笔转业费来还15万的贷款),幸福的小火车开起来咯!

最后劝各位只要有点积蓄,一点要先买房,买不起市区的可以买郊区,有家了就踏实了,这样生活更有动力了!写了这么多,赞同我以上观点的点个赞留个言再走呗


A阿金


十年前的现在,也就是二零零八年吧,那一年可以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

除了全国欢腾的奥运和多灾多难汶川,那一年我在所有的亲朋好友反对下,在广州市中心买了一套九十多平的房。而彼时的我,大学毕业已八年有余,尽管这样,工资也不高,才三千多的月薪在广州挣扎,因为没有房,和老婆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其实也没什么,真正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是,因为没有房子户口啥的,孩子不能在广州就读,就只能让它们留在故土湖南的亲友带,这样它们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至于见面,则只能通过每年的寒暑假,如此反复。

我们庆幸的是,尽管这样,孩子和我们还是比较亲,不像和我相同境遇的其他朋友一样,孩子和它们有点生分。但问题也是有的,孩子性格很内向,我们当时没注意这些,觉得大了就好,但是前两年,孩子还是不经意的抱怨几句,说我们从小就把放在亲友家带,它们感觉很不少受,总感觉寄人篱下,不自在,说自己现在很自卑。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自从不能让孩子留在身边,我就一直有在广州买房的想法,但是都被亲友一口否决了,说房价很快降了,这样一等就是几年,房价不降反升,我有些受不了,就不顾两家的反对,借钱并贷款买下了房子,然后摇身一变,背上了巨大的债务。

虽然那时候广州的房价还没有破万,但以我们的收入和支出来说,买了房后无疑就像驮了座山,生活品质急剧下降,甚至家都到了点分崩离析的边缘,这个时候开始有些后悔,觉得自己是千古罪人,借了不少钱不说,生活还看不到一点希望。

(图为2009年天河某楼盘房价,2008年的时候还没那么高)

但好在一切都挺了过来,尤其是房价连年上涨,亲友的闲言碎语也少了,当初不到六千每平的房子直到前两年涨到了将近三万每平,并及时转手(当时觉得房价快到顶了),挣了两百多万,并又在当时的广州和长沙又各自添置了一套住宅,虽然涨幅没有第一套那么离谱,但我们已经很感恩了。

总之,我这人没什么大的本事,要不是十年前,瞎猫逮上死耗子,踩准了时代的风口,估摸着现在想要买房,可能要奋斗一辈子吧!


美家手记


家里是农村,03年在石家庄买的第一套房子,现在仍然记得是18.7万,当时买房是姐催着我买的,因为我04年就要结婚,当时老爹四处借钱,凑了15万,贷3.7万。

11年我卖了这套房子,卖了60万,40万买了个小学区房 ,剩下的20多万当首付在二环外近三环的地方买了个100多平米的小三室的房子。

16年卖了100多平房子,卖了100万,还贷款后剩60多万,在天津落户口,买两套小户型房子,自己住一套出租一套。

现有房子三套,石家庄一套小学区房,天津一套一室,一套两室,孩子大了,计划19年把石家庄一室卖掉,天津卖掉一套,换个大点的。

能有这样的现状,非常感谢父母和姐姐,虽然一直工作挣得不多,有了当年的第一套房,才能倒腾到现在的三套房。


杂谈乱语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来源于我自己和身边的那些个没有买房的。十五年前,我来到厦门开始创业,租着民房,几个小伙伴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到处凑钱为了实现创业梦想。公司成立了,跌跌撞撞,但是始终有梦想在,咬牙坚持着。

08年十月份的一天,一学弟来公司闲聊起隔壁楼盘有内部价认购,我们几个嗤之以鼻:房价都跌了那么多了,买房是脑子进水了吧!心里还是想着创业成功再豪车豪宅,当时厦门岛内7000的房价已经可以买得起相当不错的楼盘了,咬咬牙东挪西借也是可以买下的。然而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话音未落,08年底房价开始走俏,而我们的网络公司因为政策性的调整,瞬间走入死胡同,提议转型,合伙人不同意,最终分道扬镳,清算结果,各自背了一屁股债各奔东西。

度过一段难熬的日子之后,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而原来的小伙伴很多都离开厦门了,眨眼间五年过去了,身边很多熟识的都结婚买房了,而我还是梗着想再打拼一下。因为房子已经是有点不敢想象了,不敢用杠杠,不敢相信房价会一直涨是主因。这时候的创业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了,主要还是因为房价高了各类成本也随着水涨船高。身边几位开着个小公司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已经开始感叹,后悔当初为什么不买房了。

然而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限购放开了,这时候身边已经没有人谈未来,谈创业,谈实体,大家都在谈着火箭般窜升的房价,。原来7000,现在四万五万六万还有更高,岛外也动不动就三万四万。买房的那些朋友瞬间都是几百万上千万身价,而我们却是负翁!更难受的是,公司招聘,面试的90后开口都是在厦门有多大的房子的时候那简直就是暴击几千下!因为我和我的几位创业伙伴还在因为没房而被相亲对象鄙视中深深的自卑着!

而今虽然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抑制房价,可是房价已经达到了一个普通刚需可望而不可及的程度了,离开厦门还是继续撑着寻找那个已经模糊了的梦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