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2018江蘇高考下水文(盱眙王德友)

去年高考,第一時間寫了一篇下水文《人生如車》,數好友記憶猶新。今年高考作文題揭曉,同道者慫恿再三,然昨天、今天瑣事纏身,不得而為;今晚週末,哄罷嬌孫入睡,方得靜下心來,率性亂語,綴得此文,也算是完成襟契嘉朋所佈置的作業吧。但以高考繩墨量之,可能要有得零分的危險了。

唐代杜牧說:“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也就是說,寫文章第一要看立意,其次看結構,最後才看遣詞造句。今年江蘇卷審題不難,但要有上乘的立意不易,胡編個故事,來點小資情調,掉舌炫技,點戳閱卷人淚點,忽悠忽悠閱卷大人,也還不難。高考既是選拔人才,我以為,第一要選有思想、有擔當的人,所以閱卷者首先應該看重文章的立意吧。

2018高考江蘇卷作文題

花自語,鳥有語,生活處處有語言。生命也可以用語言來解讀,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語言來傳遞。語言豐富生活,語言詮釋生命,語言傳承文明。請根據所給材料作文,自己擬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不慕殊方語,唯愛故國聲(下水文)

一簾香月

人有人言,禽有禽語。“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只是我們不解罷了。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的閨女婿——公冶長,他就懂得鳥語。一天,他從衛國返回魯國,聽見一隻鳥邀請其它幾隻一同前往清溪吃人肉。不一會他又遇見一位老婆婆在路邊哭,公冶長問,老婆婆說:“我兒子前日出門,至今未回,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公冶長說:“我剛才聽到一群鳥相互召呼著前往清溪吃人肉,莫非就是您兒子吧。”老婆婆去看,果然是她兒子的屍體。

公冶長解鳥語,有史以來僅這麼一位,且還不知是真是假。鳥語我們都不懂,但它們的同類一定都懂。不用懷疑!

人有殊方語,鳥無故國聲。人作為萬物之靈長,向來是最自以為是的。以空間而別,不同群體他們自有不同的語言;以時間而別,同一族群也會因時代遷徙,語言產生很大變化。因而形成了南腔北調、古語俗言,致使交流壅隔,甚者需多重轉譯,方得會意。而鳥語絕不是這樣的。中國的鳥與外國的鳥,應該沒有語言障礙;古代的鳥與今天的鳥若能到一起交流,也應該沒有問題。所以,唐代詩人長安的王維遠行至巴峽,才會有“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的感慨的。

正是因為人的自以為是,素來鮮有敵手者,便夜郎自大,是己非彼,厚今薄古;同樣,還是因為人的自以為是,若接連碰壁,便形成反拔,歸命投誠,因一噎而絕谷,以一蹶而卻行,於是乎一改為:非己是彼,厚古薄今。

煌煌漢唐,宋元明清,張騫出使,鑑真東渡,玄奘西遊,遣唐使來華,馬可波羅東遊,鄭和下西洋,天都長安,開封北平,人言笑鳥語,鳥語慕人言。人言鳥語,盛時盛事。

晚清之際,閉關自守,邦弱民羸,國門為洋槍洋炮轟塌,國人企踵引頸,大跌眼鏡。一時攘臂而起:師夷以制夷!更有心急足疾者高呼:打倒孔-家-店!遂摒棄文言,塵囂甚上;學洋鬼子以拼音代漢字,亦不泛其聲。一時潮流,幾欲數典忘祖,幾近邯鄲學步。攘臂高呼者,殊不知其甚有忘恩負義之嫌,哺養涵育自己者,正是孔-家-店也!

孔-家-殿被糟蹋數年,繼而又被遺忘擱置數十年,我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無不被洋鬼子文化所裹挾。出生不問生辰,談起了星座;結婚不見了大紅燈籠高高掛,而是穿著袒胸露背、晦氣十足的白紗裙;就連死,都被屈尊在方方正正的小盒子裡,見不著祖祖輩輩臨走所享用的“三長兩短”的壽材,抱憾冥間!

人,沾點“洋”味,就是美人;事,合乎“洋”流,便成美舉。母語講得疙疙瘩瘩,鳥語卻說得嘹嘹嚦嚦。

我們的中華文化正有斷裂的危險、正處於被殖民的險境。究其原因,除極至的崇洋媚外以外,文言被丟棄,傳承文化的工具已鏽蝕,這也是其重要原因。

擔當傳承文化的工具最起碼要具備兩大特點:穩定性和普及性。我們今天所用的大白話,除了詞彙量極其有限,表現力極為蒼白之外,其不具備這兩者,便決定了它不能承擔起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大白話,三五十年甚至三五年就要有相當一部分詞彙被汰除、被更新。幾百上千年後,可能很少再有人讀懂我們的話。大白話還有很大的地域限制性,東西南北,風俗各異,說法不一,方言無數。北方人聽南方話,似鴃舌自鳴;西部人會東方客,近對牛彈琴。因文言文被嚴重淡化,這便造成了今天讀了一輩子的書,即使是中文專業的,見了古書,也望而生畏。傳統經典,被束之高閣。試想:一個前清秀才,他讀諸子百家、讀二十四史、讀唐詩宋詞,會需要連篇累牘的註解麼?清代南蠻梁啟超讀唐代中原的韓愈,會有文字障礙麼?我們的文言文,其實就是統一了的書面語。書面語,正是具備了很大的穩定持久性和普及通適性,才使得我中華文化雖歷經數難,然生生不息,星火相傳,萬劫不朽!

近來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在古代,藥店都會掛一副對聯: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橫批:天下平安。 現如今,藥店則會掛一大橫幅:買十贈五,多買多贈,購藥滿128元送雞蛋10個……悲哀!傳統文化的丟失,導致人文情懷的缺失!

幸運的是,當下眾多有識之士已深深意識到:母語正被弱化,文化正被殖民;文言正被廢棄,傳統正被丟失。太平盛世的漢-奸,並不是被敵人洋槍洋炮逼迫去做的,而是被洋文化日浸月染,倒心伏計而為的;為什麼經濟蒸蒸日上,人文道德反而日趨滑坡,是因為我們的根——傳統文化正日益丟失;傳統文化為什麼會日益丟失,是因為傳承傳統文化的工具——文言文正被日益廢棄。

我們幸運地看到:中小學課本正大幅增加國學內容,孔子學院在海外正如雨後春筍。莘莘學子都說,得語文者得高考。

不慕殊方語,唯愛故國聲!堅守文化自信,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