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甲骨文上为什么没有记载过夏朝?

聿枫


目前为止,发现的甲骨文的历史仅追溯到商朝。

甲骨文是一种镌刻或者书写在龟的腹甲或背甲以及兽骨上的文字。古人好占卜,发现的甲骨文大部分内容是统治者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发现点是古代殷商都城,因此,甲骨文也被称为“殷墟卜辞”或“甲骨卜辞”。清朝末年的王懿荣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和确认殷代甲骨文的人,当时被发现的甲骨文被当作中药材“龙骨”。不过据记载王懿荣并不是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但是他是最早确认甲骨文的人。

到2012年为止,世界上大约共有15万片甲骨文,刻有字约5000,已破解约2000个字左右。甲骨文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系统性文字,比较成熟。郭沫若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曾经写道:“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如此成熟度的文字也不可能是忽然出现,由此可以推测,殷商之前还有朝代。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夏朝的存在。

国外史学家,很多把夏朝排除在外,认为这是一个杜撰的年代,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文字资料。在目前发现的夏朝遗址上,有石器角器有青铜,就是没有甲骨文或者其它文字载体。而且这些遗址虽然按时间符合历史文献上夏朝存在的时间,但遗址位置离商朝的遗址也很近,有人认为是属于商朝的。并且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几乎记录了商朝的方方面面,连灭夏的商汤也有很多记载,但却没有丝毫关于夏朝的文字资料。而最早出现夏朝记录的,反倒是在周朝。有史学家认为是周朝为了否定商朝的正统而杜撰了夏朝历史。

个人是相信夏朝的存在的,先不说文献资料的佐证,单文字来说,毕竟出土的甲骨文已经非常成熟。汉字有上万字,然而据统计,日常1000多字就足以覆盖90%以上的文字资料,而甲骨文已经破解的就有2000多字。文字如此成熟的朝代,之前必定还有文字稍微欠缺的朝代吧。

之所以没有找到夏朝的甲骨文,很可能是因为遗址发掘还不够嘛,还没来得及重见天日。或者文字载体并不是用龟甲或兽骨等能够长时间保存的东西。也或者当时文字还比较象形也不够系统,像最早被当作药材的甲骨文一样,出土了,却没有被解读为文字。


大大的俞


目前所存的甲骨文确实是没有关于“夏”的任何记载,但是目前的甲骨文还没有被完全结出,而且甲骨文存在丢失或还未出土的现象,比如在贵州方面出土的甲骨文被证实是一种更古老的文字。

那么我们来讨论下,夏这个王朝到底存不存在?

先看下夏朝的来历

上学学习历史的时候,历史老师就说了,夏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具体的来历可以参考《史记》的记载。禹因为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等到禹老的时候,本来是想将帝位禅让给伯益,也就是秦国人的祖先,但是天下之人却拥护启。但是根据另一本书的说法是启同伯益展开了战争,终于将伯益杀死,建立了夏王朝。

我们看下如何证明夏王朝的存在

目前为止还未有任何关于夏王朝文字的考证和器物的考证,包括现存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未见到关于夏的文字,只有在周朝时期的青铜器上记载了关于夏的历史,但是由于两者相差年代较远,信服度不高。

在出土的《竹书纪年》上出现过,《竹书纪年》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文献,在上面记载了关于夏王朝的事情

汤灭夏,二十九年,用岁四百九十六年。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夏王朝从禹开始算起,有471年的时间,商朝存在了496年的时间。周王朝的牧野之战,也就是灭商的战争有着明确的记载,就是关于木星的记载,根据天文学的推论,周朝灭商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在向前推算496和471年,大约就可以推出禹所在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

那么如何判断夏王朝却是存在过?

考古学家在考古中引用了“天文学、放射性碳素”等方法,对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的规模、陪葬品等进行考究和推断。所引用的考古遗址就是在洛河流域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这里的墓葬规模来看,已经有文明的痕迹,不仅有居住的房间,祭坛,还有宫殿,墓葬等,说明了这里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统治基础。而且也发掘出了青铜器,这种青铜器的构造比周王朝时更为原始。从墓葬中也发现了不同的墓葬,从墓葬品种我们也可以看出等级来,有的墓葬没有陪葬品或者很少,有的有了日常的用品,比如粮食,烧制的“碗”等,有的有了青铜器,比如一些盛酒的,或者盛粮食的器皿。这也是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

所以说,我们可以推断商王朝之前确实存在一个夏王朝的政体,这个整体到底是一个部落的形式体现还是以一个国家的形式体现,到现在还无法确定。

那么甲骨文为何没有记载?

个人认为,甲骨文出现的历史比较短,很有可能是在夏末和商初出现,而且从笔法上来看,像是随手划上去的,当时也不可能有专门的史官来记载这些东西。而且我认为,很有可能商王朝采取的是叛乱的形式取代的夏王朝,关于桀的记载也是在周王朝才有,所以说很有可能商王朝严禁当时人们记载关于夏的任何记录。关于是不是还存在了关于夏王朝的文献资料,我们只有等发掘更多的遗址,或许能够探寻夏王朝的文明。


傲虎楼主


甲骨文是商朝中期才出现的文字,甲骨文的历史,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商朝中期。

甲骨文是一种镌刻或者书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远古时期的人好占卜,他们利用甲骨文来占卜吉凶,所以发现的甲骨文内容,基本都和占卜的事有关。

到2012年为止,世界上大约共有15万片甲骨文,刻有字约5000,已破解约2000个字左右。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众所周知,我们总是说夏商周,但是在商城之前,是否有个夏,争议非常大。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甲骨文上,并没有发现关于夏朝的任何记载。除了甲骨文,金文中也没有出现有关夏朝的任何记载。

出土的甲骨文记录了商朝的各个方面的东西,如军事、政治、经济、民生等,连灭夏的商汤也有很多记载,但甲骨文上完全没有关于夏朝的记录。而最早出现夏朝记录的,反倒是在周朝。所以历史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周朝为了否定商朝的正统而杜撰了夏朝历史。

这只是一说,并没有得到史学界的一致认同。为什么甲骨文没有记载夏朝,除了以上观点,还有观点认为是可能还有没有挖掘到的甲骨文,这些尚未被挖掘处理的甲骨文里,可能存在夏朝的记载。


袁卫宇


夏朝是否存在?自古以来,受传统历史观影响的人从来没有质疑过这一点,但是近代以来,受西方考据学影响,很多学者开始寻找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时至今日,让严谨学者公认的证据,目前尚未发现。

而也由此,对于夏朝是否存在,有了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夏朝并不存在,充其量只是一个原始村落;另一种则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制国家。在认为不存在的理论中,有这样一处依据:既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面,毫无夏朝的记录。这和周朝人频繁提起商朝呈强烈反差。

那么,甲骨文为什么没有关于夏朝的记录?

个人认为,有四种可能:

称谓问题

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南宋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蒙古灭西夏”这一事件。但是,如果是蒙古人阐述这一事件,会说成“蒙兀儿灭唐兀”——所谓“唐兀”,指的是蒙古对西夏的称呼。

类似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十分常见:比如在古代中国史书上,将罗马帝国叫“大秦”,而罗马帝国自己肯定不会这样称呼自己。

同样,关于“夏朝”这个称呼,是周朝给予的命名,不代表夏朝人自称,也不代表商朝对其的称谓。

所以,甲骨文里找不到“夏朝”这样记录,很可能是没有这个字眼。

虚无缥缈

当然,第二种可能或许会让很多读者感到不适:那就是,或许真如某些学者说的那样,夏朝其实并不存在,而是周朝以后学者附会出来的王朝。既然压根不存在,在商朝的甲骨文里面,当然也不会存在关于夏朝的记录了。

占卜专用

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远古时代,遭遇迷茫事情的时候,都会借助于上天的启示。只不过,作为人,该如何获得上天的启示?于是,各个民族都有了各自的巫师、祭司这些自称能和鬼神乃至上天交流的人。

殷商对于鬼神和天意也极为重视,甚至《尚书》中还有商纣王和大臣探讨天意的对话。而出土的甲骨上面的文字,绝大部分和占卜有关。

如果出土的甲骨都是因为占卜的关系得以存留,那找不到夏朝的记载很正常——因为占卜都是占卜未来,没人会占卜已经灭亡的王朝。

丢失

最后一种可能,则是或许世界上真的存在过记载过夏朝的甲骨,但是这部分甲骨没能流传下来。

没人知道殷商贵族在殷商六百年时间里留下了多少甲骨,但可以肯定的是,能保存到近代才出土的,必然是极少数。而这些甲骨,很多被人当做药材使用而毁掉,能保存到今天的,更是少数里面的少数。

就好比如果人类社会毁灭,关于人类文明,仅仅有《小时代》、《盗墓笔记》等几部小说因为特殊因素得以保存下来,并被几亿年后的新智慧生物发现,那么新的智慧生物在破解完小说内容后,是很难有脉络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更遑论世界的历史。


藤树先生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甲骨文并没有破译完。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始皇帝统一文字以前,书写方式可以说五花八门很多文字演化过程压根理不清,导致甲骨文和后续文字存在极大的断层,至今很多甲骨文还是不知道到底在写什么。(破译甲骨文有赏金的)

其次,甲骨文主要是祭祀用语。甲骨文的本身的作用就限制了他的描述范围和记录内容。

再者,语义的演变未知。汉字存在很多次融合和演化,这个导致了先秦时期很多描述可能并不和后世认知的完全一样。

最后,信史记录的历史也可能存在偏差。拿《史记》来说,《史记》成书与汉朝,距离夏朝也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司马迁在物质不发达,记录资料不全的情况下考察调研更早以前,物质更匮乏的年代的历史,很难真的做到完全正确,尤其是在项羽一把火烧了先秦所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情况下,更难做到了。


依与梦


很多人都在疑惑,说甲骨文没有提到过夏朝,认为夏朝不存在,实际上,这是一件很值得讨论的事情。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按理来说,其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先不说其他证据,外国拿着荷马史诗当至宝的人大有人在,我国更为权威的许多史书如《史记》都记载了夏朝存在,总不能按外国的观点推翻我国的史书吧。

那么,为什么甲骨文没有提到夏朝呢?其实也有很多可能。

比方说,在当时的物质生产资料下,记录历史比较困难,况且夏朝据记载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在那个年代,如此漫长的时间,再加上战争以及各种恶劣条件,可能并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载。

再看甲骨文,我们知道,一种文字自诞生到成熟所耗费的时间,在当时是需要相当久的一段时间的,总不能到了商朝人们忽然灵智大开,就能一下子蹦出好多成熟文字吧。

当然,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对于太久的事的认知难免有些出入,目前,众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夏朝存在的真实性,有实打实的证据出土自然是一件好事,一时半会儿发现不了也不要妄自菲薄,仅看过去的几千年,咱们国家历史上的那些事,人们不知道的还多着呢。


河青文化


称呼问题

“殷”和“商”这两个字都是我们如今用来称呼商朝的,特别是“殷”字,无论是先秦典籍还是《史记》都是称呼商朝为“殷”,然而来看看殷字的甲骨文,也只能说是一只手拿着个东西,然后旁边是一个人形的样子而已,而且《说文》:“殷,作乐之盛称殷”,也可知殷这个字在汉朝的时候求其本义就不是指朝代的意思。这样就可以知道殷人最开始的时候不一定称自己为殷,同理当时的人称呼夏朝也不一定为夏。


字的诞生

字是如何诞生的?必然是先有其义,然后再有其音,最后才有其形。在文字还没有定型的时候,不仅写法可以多样,而且有时候写这个字只是借用这个音而已所以有了假借。文字的读音也是随着时间推移在演变,今天的我们再听2000多年前的古音已是和听天书一般。今天的我们学习文字,是在文字已经定型和我们今天的读音基础上,一般是先看其形,再听其音,最后再学其义的相反顺序在学习文字,这样就有一种惯性思维,看到某个字就会跳出它我们自己知道的那个意思,其实在古代,古人有时候只是借用这个字的音而已。


甲骨文

甲骨文的作用是干嘛的?甲骨文在当时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占卜用的。甲骨文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但是在当时甲骨文并不是史书,它并不是记载古史,而是问当时的“今事”。既然不写古史,那么为什么要一直提夏朝呢?

而且记录甲骨文的那些龟壳并不都是完整的保存到了如今,甲骨文也没有定型,有些字正着写有些则是反写,还有些有多种写法,偏旁也不也一样,更何况考古也没有结束,我们对甲骨文的研究也没有结束,只是目前还没有从已经发现和解读的甲骨文中发现夏朝的历史。



“夏”和“殷”虽然是我们如今对那两个朝代的称呼,但是在当时有可能就是借这两个字的音,然后用习惯了就约定俗成了。所以今后真的在甲骨文中发现夏朝的讯息不一定就是得发现“夏”这个字,说不定会是其他一个字来表示夏朝。至于记载夏朝的事情,也是亦有可能,只是如今没有发现和被解读而已。


淡看天上月


甲骨文和夏朝都是现在比较神秘的事物,放在一起来讲述,更是让这种神秘越加彰显了。

至于说“甲骨文为什么没有提及夏朝”,背后的涵义就是,甲骨文这种古老文字都没有提及过夏朝,是不是能证实夏朝不存在。

其实这两个说法都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观点。

01

甲骨文都记录了什么内容

甲骨文的发现属于一个偶然情况。话说在晚清时期,一个叫做王懿荣的收藏家和金石学家,偶然发现了有些中药“龙骨”上面似乎有人为刻上去的符号。经过他仔细辨认和大量研究,终于确定这是一种之前没有发现过的古文字。

而出土这批“龙骨”的河南安阳就成为了一处著名的考古圣地,古今中外大批学者在此处挖掘了带有文字的甲骨。而当除了安阳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陆陆续续出土了带有相似符号的甲骨时,终于确认,这是一种商代通用文字。

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学术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流传下来的典籍记录过这种语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研究。

随着类似密码一样的破解,甲骨文的部分内容也终于被三千多年后人们所见到。

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占卜之语,所以也叫做“甲骨卜辞”,而占卜的内容也多是国家大事,比如耕地、气候、祭祀、战争等等。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存在:

  • 第一,对已知甲骨文,当今只能辨识出很小的一部分。

目前已经提取出的甲骨文单字大概在5000个,而已经破解在1500左右,并且还不包含其中有误读的现象。

所以,说“甲骨文中没有记录夏朝”是不准确的,只能说当下已经破解出的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夏朝的有关记载。

顺便一说,每次高考总会拿来炒作的,说某某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被某某大学破格录取等新闻,用这1500字写一篇通用的作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其中还有很多当下用不到的生僻字。这种新闻都只是为了博眼球而虚构的罢了。

  • 第二,甲骨文记载内容有限

因为书写材料的珍贵和繁琐,甲骨卜辞一般都比较简单,甚至有单字成句的现象。而所记内容又都是当时发生的大事件,并不会出现其他琐事等记录。可以说其本身只能代表某一个方面的内容罢了,连商代人如何生活的情况都不足以推测。

那么,口耳相传的历史到底会不会被写入甲骨,或者是否商代之前已经有前朝流下的甲骨资料,不用再另行刻写,这些都是不能确定的事情。

02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

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到今天为止,夏朝还只是一个存在与典籍记载中的时代。它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商周等时期确有历史文物出土,而能确定属于夏朝的文物至今还未发现。

但是,历代史书都言之凿凿地说,夏朝确实是一个存在的王朝,起源也都很明确,就是由治水的禹和其子启所建立的。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所以,关于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学术界上准确的说法是:

尚无办法证实夏朝存在。

但是这句话被以讹传讹了,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口中,变成了:

很多学者认为夏朝不存在。

这两种说法的涵义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而民间等关于夏朝的争论也多数是来自于这种误读。

王国维先生对于历史研究提出过“二重证据法”,即: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他认为,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应该互相印证,这样得出的历史研究结论才真实可信。而“二重证据法”也成为了当下学术研究的正流。

夏朝的考古发现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或许已经出现了,但当下还没有办法确认是属于夏朝的文物。这种情况下,针对于“夏朝存在”或“夏朝不存在”的争论就没有办法证实或证伪。

所以:

  1. “甲骨文”当中到底提没提及过“夏朝”,因为文字破解尚需进步,目前还不得而知;

  2. 即使最终确定,已出土甲骨文中并没有提及夏朝,也同样因为其内容的局限性和历史记录性质,并不能证实夏朝不存在。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因为甲骨文压根就不是用来记事的!

不仅没有记载夏朝,连商代君主的记载都语焉不详。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骨上的卜辞文字的简称。也就是说甲骨文是用来记录卜卦的,不是记事的。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具有完整体系的汉字,也叫“契文”、“卜辞”、“贞卜文字”、“殷墟文字”等。

当然比甲骨文早的还有,大汶口陶文、高邮陶文等等,只不过不成体系价值不大而已。

商人信奉鬼神,凡祭祀、征伐、 田猎、出入、收成、风雨、疾病之事均举行*占卜。 占卜时,先在龟甲或羊、牛、猪肩胛骨上钻、凿,然后火灼,看裂纹占吉凶,之后刻写上占卜的原委、过程、结果,这就是甲骨文。

也就是说甲骨文就是来干这个,记录卜卦是主业。

一块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的甲骨文残片被专家破译,上边刻录着:“旬壬申夕天狗食月”,这块残片上记录的是月食的情况。

甲骨文属于“断代文明”,学术界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甲骨文主要应用年代是商代后期,也就是盘庚迁殷至纣亡这一时期,共计二百三十多年。至今为止,出土的带字甲骨有十六万片,除少数属于西周前期的以外,其余都是这一时期的。

共计发现单字5000余,其中破译的只有1700多,一半都不到。

商代君主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的,跟《史记》的说法也有相左的地方。最大的分歧是,汤死后王位继承问题。

《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甲骨文上的记载并没有这么复杂:太丁早逝,太甲继位。

▲刻着祖乙名字的骨片

这样简单的记录连商代的历史都搞不清,更别说更早期的夏朝了。

也就是说甲骨文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没有发现夏朝的记录,多半是还未解密,也可能是记录历史的甲骨还没有被发现。

说到这不得不给大家提供一个“高薪职业”——破译甲骨文,一字十万。也就是说破译出一个文字,奖励十万人民币!

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曾引发广泛关注。公告称,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

良人都忍不住激动了。

10月18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安阳开幕。研讨会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表示“单字奖励10万元”的征集第一批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第二批的征集已经开始,激动有没有!


良人说史


这是因为在夏朝时中国实际上有东、西两个夏国:西夏国属炎帝族,都城在洛阳二里头遗址;东夏国属黄帝族,都城在山东潍坊斟鄩。夏朝末年,商王先灭了西夏国,然后又灭了东夏国,两夏国变成很多小邦国,商朝人很难用夏来称呼他们,只能用某某方、某某夷来称呼他们,如鬼方、工方、阳夷、徐夷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