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攻城與守城的較量:你能想到的攻城手段,幾千年來都用過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景象:

攻城與守城的較量:你能想到的攻城手段,幾千年來都用過

看上去一推就倒的梯子,為何守城士兵只是扔石頭而不是直接把梯子推倒呢?今天聊一聊攻城戰當中的那些事。

古代和現在不一樣,古代的國家是由一個又一個城市堡壘構成的,由道路連接起來的國家,想要攻破敵國就必須要解決攻城的問題,因為那些城市都有又厚又高的城牆,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極難用人力攻破,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最次伐兵。所以攻城是每支軍隊都不願意極力避免的,而攻城最重要的一環就會爬上城牆,但是用的並不是我們平時所用的梯子,因為即使正面推不倒往兩邊推總容易一些,所以他們用的是這種:

攻城與守城的較量:你能想到的攻城手段,幾千年來都用過

在梯子的底部多出來一截這樣就可以把梯子變得更加穩固,而且底下有人扶著,但這只是最簡陋的,如果敵人有備而來的話那麼他們會準備這種:

攻城與守城的較量:你能想到的攻城手段,幾千年來都用過

在攻城戰中必須要在接近城池的過程中減少傷亡,敵方在城牆上是不會等著你到城牆下架好梯子然後順利攻城的,地方居高臨下弓箭就會射得更遠,攻城士兵傷亡的幾率就更大。你想象下如果一堆人抬著梯子跑向城牆會死很多少人,而且速度不快。梯子是木質的,有很重,只要射死幾個人你就抬不動了,在戰場上就是活靶子,所以這種梯子就派上了用場,士兵在後面推就可以,梯子還能夠充當掩體的功效,到了城牆下也不用架設,拿塊石頭固定住輪子就可以了。

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梯子不需要攀爬,梯子是臺階一樣的,上去的速度就會更快。像平時我們所用的梯子一樣慢慢的往上爬估計要多死幾倍的人。

攻城與守城的較量:你能想到的攻城手段,幾千年來都用過

守城的士兵面對這種攻勢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滾石。擊落士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城牆比較高,那麼石頭落下來的力量是很大的,可以損壞攻城車。比滾石更有效的是用火油,往下面潑上火油點燃,那麼無論是人還是攻城車就都沒了。不過在五代以前火油只是從植物當眾提取的油料,數量很少在攻城中難以使用,大規模的使用是在宋朝的時候,古代人稱之為“猛火油“,在歐洲被稱為“希臘火“,曾經改變歐洲戰場格局。

《續資治通鑑》記載: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櫑木,備火油,凡防守之具畢備。”其實猛火油就是石油,遇水不滅實乃守城利器,不過到了明清時期因為火藥的發展,猛火油並沒有在中國戰爭史上大放異彩。

當然攻城不可能僅僅得靠梯子,還有其他手段。比如撞城門,一棵大樹,像鉛筆一樣,頭上用的是鐵,一堆人扛著去撞,不過這種方式的效果並不好,只有在秦漢的時候才用,因為那個時候城門還不是那麼結實。到了明清時期城門都很結實,很厚,而且有了甕城,就是防止城門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甕城是自漢朝以後才出現的。所以如果想破城門而入必須要過兩道門,而且進入甕城四面都是人地方還狹小,豈不被人射成篩子?

攻城與守城的較量:你能想到的攻城手段,幾千年來都用過

當然攻城不可能僅僅靠梯子,還有其他手段。比如撞城門,一棵大樹,像鉛筆一樣,頭上用的是鐵,一堆人扛著去撞,不過這種方式的效果並不好,只有在秦漢的時候才用,因為那個時候城門還不是那麼結實。到了明清時期城門都很結實,很厚,而且有了甕城,就是防止城門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甕城是自漢朝以後才出現的。所以如果想破城門而入必須要過兩道門,而且進入甕城四面都是人地方還狹小,豈不被人射成篩子?

攻城雖然是面對面的較量但是也有詭計可以用,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地道戰”了,而古代挖地道的行家就是曹操,現在安徽亳州還有曹操挖的藏兵洞。袁紹就曾經靠地道戰答應了公孫瓚。但是挖地道也有風險,第一就是挖的時間長,而且你在地底下也不知道挖到了哪裡,地道口小,一次只能出來一個人,被人發現了豈不是關門打狗。

攻城與守城的較量:你能想到的攻城手段,幾千年來都用過

袁紹”為道攻(曹)操,操輒於內為長塹以拒之。”

第二有侷限性,有護城河的城池就沒辦法悄悄挖地道,你總不能在人城牆底下挖吧,那沒什麼意義。

古代攻城守城是一門大學問,雙方都是想破了腦袋,所以咱們都想到的幾千年來他們都用過了,別拿古人當傻子,電視劇也別拿觀眾當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