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家長注意:習慣撿別人衣服穿,這行為對孩子身心皆存隱患

鏡子
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家長習慣性的給自己家孩子撿衣服穿呢?其實,這種行為在過去也不算什麼,因為當時物質極大匱乏,家家戶戶缺衣少食,小的撿大的衣服穿也成為當時的一種必然存在

可如今卻不同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意識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一個小孩從來不穿自己父母為其夠買的新衣服,而是常年穿他人的舊衣服時,孩子的心理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家長注意:習慣撿別人衣服穿,這行為對孩子身心皆存隱患

心理學家為此做了專項的調查和研究,結果發現,當社會條件已經允許的情況下,孩子卻依舊撿別的孩子的舊衣服穿,心理會形成一種潛在的自卑感。

而這種感覺會跟隨孩子一生,即便是孩子未來小有成就,他的這種感覺也一樣會根植在孩子的心理,伴隨孩子的一輩子。

可有些老年人確認為,總給孩子買新衣服穿會形成孩子“不勤儉”的壞習慣。這也不行,那也不對,這給孩子到底是應該買新衣,還是撿舊衣呢?

家長注意:習慣撿別人衣服穿,這行為對孩子身心皆存隱患

其實只要家長注意下面這三個原則即可:

1.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當孩子三歲以前一直被父母陪伴,擁有家庭和諧氣氛時,孩子一般都擁有良好的安全感。在這種安全感中,孩子別說穿別人的舊衣,就是其他方面都比別人更差些,孩子也不會形成自卑感。

同時,他們還可能會因為自信而更容易掌控自己的命運。不會因為自己不如他人而形成順從型人格,缺乏主見等不良的性格特點。

家長注意:習慣撿別人衣服穿,這行為對孩子身心皆存隱患

2.培養孩子的價值感

當一個孩子從小就在家庭中體現出自己的應有價值時,就會表現的無畏人言,不在乎其他人的評價,這就是一個人價值得到體現後的優勢。所以,要積極的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作和事務中來,並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獎勵,進而讓孩子充滿動力,不再會因為自己撿別人的衣服穿而產生自卑感。

家長注意:習慣撿別人衣服穿,這行為對孩子身心皆存隱患

3.樹立孩子節儉的優良品質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在生活細節上做到節儉而不小氣,勤勞而不盲從。慢慢的孩子也會效仿父母的樣子做事了。

其次,父母要通過一些名人故事或者身邊的實例,讓孩子知道勤儉節儉是美德、自尊自愛的做人的基礎。

家長注意:習慣撿別人衣服穿,這行為對孩子身心皆存隱患

​通過這樣點點滴滴的灌輸,孩子勢必會對自己撿別人衣服穿的行為表示接受,而不會因此而變得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消極的對待生活,或者貶低自己等等。

說到底,孩子撿別人的衣服穿本就沒有錯,可時代不同了,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也應該有所改變,對待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應該有側重點,以防止孩子因為撿別人的穿而形成自卑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